辛亥革命浙江人物谱 《辛亥人物谱》



      孙中山(1866~1925)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诞生于1866年11月12日,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879年(光绪五年),孙中山随母赴檀香山。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孙中山在美国得知消息后,12月下旬回国,即被17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提起革命者,你会想到什么?刑场上的毫无惧意?威逼利诱时的云淡风轻?腥风血雨下的不改其志?事实上“为理想而执着,因理想而无所畏惧”是拥有“革命者”这一称号的特定人群的特性,而且毋庸置疑革命者这一特殊人群在我们的历史中都是以道德楷模甚至半神面目出现的。这无关政党宣传,不过是身为凡人的我们对执着理想的“半神”致敬罢了。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所有革命者的导师,他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是爱国的,孙中山也是向往西方文明的,孙中山确实想把中国建成像西方一样繁荣富强的国家,但是,他不愿意相信,西方文明国家并不希望出现一个与他们平等的中国。这是孙中山一生的痛苦所在,也是他的矛盾所在。孙中山只想借助西方文明国家的帮助来建立繁荣富强的中国,他始终认为,西方文明国家愿意把他们普照世界的先进文明慷慨地推广到全世界。这是孙中山的悲剧,是他壮志难酬的根本。


      在香港电影中,江湖人士义助孙中山这样的情节并不少见,《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即以1895年孙中山领导广州起义为背景,创作了黄飞鸿与孙中山的故事。可见在广东民间,孙中山与江湖黑帮人士的关系,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实际上,历史上的孙中山革命过程中,依赖于江湖黑帮的帮助极大,孙本人也曾为此加入洪门,以下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看一看历史上的孙中山和黑社会的关系。



      黄兴(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革命时期化名李有庆、张守正、冈本、今村长藏等。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命时期,以字黄克强闻名当时,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1916年10月31日,黄兴于上海去世。1917年4月15日,受民国元老尊以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著作有《黄克强先生全集》、《黄兴集》、《黄兴未刊电稿》及《黄克强先生书翰墨绩》刊行。


      武昌起义爆发,黄兴赴上海,再辗转前往武昌。这时的革命军情况并不乐观,北洋军精锐力量、冯国璋所率陆军第一镇正向武汉三镇前线攻击。黄兴是10月28日抵达的汉口,军政府刻了一枚战时总司令印信,在阅马场筑坛拜将,黄兴接印后向黎元洪鞠躬宣誓就职,在场军民齐声高喊万岁。这一年的12月,在黄兴指挥下一举攻克南京,上海、苏州等地也相继光复,12月4日,革命党人召集的各省代表投票中,决议推举黄兴为临时大元帅,主持南北议和的谈判。可黄兴一再推让,后改推黎元洪为大元帅。12月29日,17省代表聚首南京大元帅府,大家公推黄兴为总统候选人,黄兴再次婉拒,之后推举孙中山为总统,黄兴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


      宋教仁被刺以后,孙中山主张立即起兵讨袁,但黄兴却表示不同意立即起兵。但是,袁世凱却已经主动挑战,他派兵南下,对残存的革命军队进行扫荡。黄兴立即赶到南京指挥部队抵抗。同时,他迫使江苏都督程德全通电各省,宣布独立,正式讨袁。这次讨袁,历史上称为“二次革命”。不过“二次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讨袁失败后,孙中山、黄兴等又东渡日本。当时,孙中山总结失败教训,并决定另外组织一个”中华革命党“。黄兴并不完全同意孙中山有关失败教训的观点,而且拒绝参加”中华革命党“。并且在1914年夏天,又离开日本,远赴美国。黄兴到美国后,在华侨中做了不少反对袁世凯的宣传工作,还为云南护国军积极募捐军费。1916年5月,黄兴由美国回到日本。到日本不久,袁世凯死了,他就由日本回到上海。回国后,应接繁忙,百事缠身,这使他旧病复发。10月10日,黄兴因胃血管破裂,吐血达几盂,虽经医生极力抢救,终于1916年10月31日,与世长逝。享年仅四十三岁。



      黎元洪(1864年-1928年)字宋卿,1883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1888年入海军服役。1894年,参加中日甲午海战。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推举黎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省大都督,黎被迫服从。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黎当选副总统,仍兼鄂督。拥护袁世凯取代孙中山。2月,南北和议成功,袁世凯出任总统,黎又膺选连任副总统,后又被推举为共和党和进步党的理事长。1913年支持袁镇压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同年10月,袁世凯、黎元洪分别当上正副大总统。袁世凯死后,由副总统继任总统。1922年,他在直系军阀支持下复任总统。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为脑溢血在天津去世。


      黎元洪是个命特别好的人。看相貌,黎元洪国字形四方大脸,仪表堂堂。从清朝到民国,官场之中,有这样相貌的人,命都不错,黎元洪也是这样。这个出身海军,进过北洋水师学堂,做过严复学生的人,得到张之洞的赏识,改投陆军之后,一路顺风,升到协统(旅长)。要说有什么本事,很难说,但的确比较老实,为人谨慎。做军官从不克扣军饷,带兵也比较宽厚。胸无大志,规规矩矩。比较起来,这个出身海军的人,知识水准似乎要比陆军将领要强些。一位接近他的外国传教士说,黎元洪能用简单的英语跟他对话。海军学堂出身的人,应该差不多,因为当年海军就是学英国的,教材和教师都是英国人和英国的留学生。在湖北新军里,他和张彪一个混成协统,一个镇统,张彪的声誉一般,传闻颇多,可对他,几乎没有什么不好的说法。但就是这样的一个憨大头,后来居然断断续续做了好些年的民国总统。


      1912年8月15日,武昌首义的大功臣张振武和他的部下方维,在北京被军法处抓走,当日执行枪决。张振武是首义三武之一,所谓孙武、蒋翊武、张振武,三人都是老资格的革命党人,起义后共掌军务部,属于鄂军政府的核心部门。然而,打仗没死的首义英雄,却在战后被亲手建立的民国政府处死,的确有几分蹊跷。袁世凯杀了首义功臣,舆论大哗。面对铺天盖地的质问,袁世凯公布了黎元洪的密电。大家这才明白,原来,杀张振武是黎元洪的意思。黎元洪密电里,张振武的罪状主要有二。一是所谓蛊惑军士,勾结土匪,破坏共和,倡谋不轨。武汉的几次风潮,都是他的主使,云云。二是说他在1912年初,拿了数十万去上海购买枪械,挥霍一空,有贪污嫌疑。



      宋教仁(1882-1913),字钝初,号渔父,生于中国湖南省桃源县上坊村湘冲一户一个的书香之家,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是中华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担任过华兴会和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唐绍仪内阁的农林部总长、也是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曾留学日本法政大学、早稻田大学。1913年3月20日,时任国民党代理理事长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枪击,22日不治身亡,终年31岁。


不重用之就杀之

      民元秋冬之际,国民党在选战中大获全胜之后,形势丕变,宋就认为由他来组织一个清一色的‘政党内阁’,此其时矣。熟谙中国古典政治的袁世凯,也就仿古行事,采取‘不能重用之,就除(杀)之’的老办法了。民二春初,在宋氏旅行讲演锋头正健之时,袁即连电召宋来京磋商要政。袁的本意或许就是试‘重用之’,不成,再‘除之’。可是内阁总理赵秉钧对这个最大的政敌,就不能等待了,他或许得了袁的必不得已时就‘除之’的默许,迫不及待的,便悍然提早‘除之’了。

是谁杀了宋教仁?

      在本世纪初年,中国正在‘转型’运动的早期,一转百转的时候,他们袁、赵诸人搞后来所谓的‘特务工作’,也还不够现代化。他们还是用‘买凶杀人’的老勾当。这个凶手武士英原名吴福铭,只是个失业军人,并非行动机警的职业杀手。由于在上海滩流浪,乃被赵秉钧派在上海的特工应桂馨(本名应夔丞)所临时收买,来对宋行刺。武士英既非职业杀手,未受过专业训练,他在穷困不堪时,曾向同住在鹿鸣旅馆的两个学生借钱,并夸口杀人还钱。他自己甚至不知所杀为何人。迨宋案发生了,这两位学生阅报告密,陈其美等乃报请租界巡捕房,往六野旅舍搜查武士英不获,才发现了应桂馨的名片,而逮捕了应桂馨。并抄出大批原始文件,才暴露了应夔丞之背后指使人和经费来源,实出自北京的国务院内务部的一位秘书洪述祖。抄获文件显示,洪又受命于国务总理赵秉钧,而在行刺之前,洪自夸曾报告‘极峰’袁总统,总统甚表欣慰,云云。不过这些抄获文件,多系密电隐语,并且几乎是洪、应两人之间的片面之辞,确实内容如何,亦可作不同解读。事隔八十多年了,我们今日回头看去,心平气和的就事论事,我倒觉得此事颇像尼克森总统的水门案。事发时总统可能不知实情,乃下令查察,查明之后,发现确是自己的人干的,乃又企图为犯案人隐瞒,因为犯案者皆是尼氏最忠诚的干部也。人家本为你犯法,你现在要执法以徇,岂不令忠贞之士寒心哉?



      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中国政治家、军事家。湖南宝庆(即今邵阳市)人。遗著被编为《蔡松坡集》。蔡锷曾经响应辛亥革命,发动反对袁世凯洪宪帝制的护国战争,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1916年9月蔡锷因患喉头结核病赴日本福冈就医,其间中华民国开国元勋黄兴逝世,蔡锷万分悲伤,写下挽联:“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君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同年11月8日亦病逝于福冈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科附属病院.翌年4月12日,被国葬于黄兴所葬之长沙岳麓山,是民国第一位享受国葬仪式的人。


      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后,蔡锷奉袁世凯之命,镇压了四川重庆熊克武发动的反袁起义。二次革命被镇压后,袁世凯将非嫡系的地方都督调入北京,加以笼络与监视。1913年10月蔡锷也被调入北京,任经界局督办、参政院参政、全军统帅办事处办事员,云南都督由唐继尧接任袁世凯在致力统一中国时,云南始终是袁系势力范围的一个缺口,袁曾用权术和心机征调云南都督蔡锷到北京,蔡锷出任参政院参政、海陆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处员、全国经界局督办等职,并被封为“将军府昭威将军”。袁世凯认为蔡有才气、有胆识,在南方得人心,召蔡入京等于调虎离山。蔡锷离滇前,袁要蔡推荐云南都督的继任人选,为了笼络蔡,也为了安云南民心,他接受蔡的推荐,把贵州都督唐继尧调为云南都督。1915年底,蔡锷在梁启超的影响下,反对袁世凯称帝,但是表面拥护,并假装迷恋艺妓小凤仙,麻痹袁世凯,潜逃出京,取道越南回到云南。于12月25日与唐继尧等人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蔡锷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1916年春率部在四川纳溪、泸州一带击败优势袁军,迫袁取消帝制。

      护国风气一出,兵来将挡,袁政府也立拨曹锟、张敬尧两军和冯玉祥一旅入川抵御。其实蔡锷这区区数千之众,间关千里,翻山越岭而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对付蔡锷,袁军毋须作战,只要据险防守数月,蔡军里无粮饷,外无救兵,饿也饿死了,会不战自溃也。原来蔡锷犯蜀这个计划,是他们梁蔡师徒远在天津便已拟定了的。他们原意本是在控制云南之后,用云南全部军力民力,倾巢而出,一举占领四川全省。然后再发动四川全部军民力量,北出祈山,东下三峡,直入中原,北上幽燕,把老袁小袁一举打垮。他师徒这项战略,原甚周详,谁知它第一步(占领云南的计划),就未能实现。这计划只是一个湖南佬和一个广东佬,一厢情愿所拟订的。在这区域主义已迅速抬头的中华民国里,其难于执行,是不待蓍龟的。如今蔡锷以数千羸卒,裹二月之粮,北犯巴蜀万重之山,意欲何为?蜀人纵开门揖盗,你数千烂兵,又能盗得几许?所以蔡锷伐蜀的关键便是唐继尧的大力后援,谁知唐氏把蔡送上征途之后,便再无一弹之增,一斗之济。




      袁世凯(1859—1916),字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故又称袁项城,清末民初的军事和政治人物,北洋系统的领袖。袁世凯于清季投身行伍,襄赞洋务运动及新政,自道员、督抚累升,至入值军机,甚至内阁总理大臣,成为清末头号权臣。在袁世凯的襄助下,中华民国成立。袁氏当选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甚至于1916年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自立中华帝国皇帝,但终归失败。


      辛亥年间,袁世凯在外交上依赖英美,英美等国也公开支持袁世凯掌权,日本显得落后,于是认为如果袁世凯当国,日本在中国就不可能获得最大利益。1913、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强占青岛,在山东半岛登陆;到了1915年,就端出了《二十一条》。据曹汝霖回忆,他收到的袁世凯批阅件上有这样的文字——针对福建让与:“荒唐、荒唐,领土怎能让与第三国。”


      “洪宪大戏”前,拥戴袁世凯做皇帝的公民、商会、乞丐、妓女、人力车夫等各种请愿团鱼贯登场。与其说,袁克定及“筹安会”强奸了民意,不如说,他们操纵利用了一部分民意。当时的人民,实在搞不清大总统和皇帝有什么区别。章太炎、汪凤瀛都曾点明袁世凯的私心所在:“元首不及世”,“特一继承问题而已”。说白了,就是想把王位稳稳地传给儿子。


      1916年正月十五,当了15天皇帝的袁世凯正吃元宵,3位姨太太为了妃、嫔之称当着他的面争起来了。袁世凯长叹一口气,说:“别闹啦!你们都要回彰德,等着送我的灵柩一块儿回去吧!”说完回办公室去了。从此,这个精力旺盛、除了腿部有轻微风寒几乎从不生病的男人恹恹成病。袁世凯死的那一天,曾把袁克定叫到里屋去,说:“这个事我做错了,你以后不要再上那几个人的当。”过了半小时,他就死了。



      冯国璋(1859年1月7日-1919年12月28日),字华甫,直隶河间(今河北河间)人,直系军阀,中华民国副总统、代理大总统。冯国璋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曾任北洋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1903年中央练兵处成立后,任军学司正使。后历任统制和第一军总统。辛亥革命时率领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1913年,奉命率军进攻南京,镇压“二次革命”。后出任江苏都督,坐镇东南。袁世凯称帝后曾任命他为参谋总长,后来又让他代替段祺瑞兼理征滇总司令,他均未上任。反对袁世凯称帝,1916年4月通电劝袁世凯下台。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10月30日经过国会补选冯为副总统,在南京办公。1917年7月黎元洪与段祺瑞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辞职,冯国璋进京任代理总统,段祺瑞复任总理。


      有革命就有反革命。对于辛亥革命而言,冯国璋就是第一号的反革命。冯国璋是袁世凯麾下排在最前列的大将,人称北洋三杰龙虎狗,说的就是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冯国璋被称为狗,的确有点狗性。人很聪明,至少是会考试。北洋军人中,冯国璋是在军中考上文秀才的,稀罕得跟白乌鸦一样,得到过李鸿章的赞赏。朝廷升统制的考试,段祺瑞几次都考不过,冯国璋却轻松过关。但会考试的冯国璋,却像狗一样,有点死心眼。武昌起义,清政府首先派往武汉镇压的部队,是由陆军大臣荫昌亲自率领的。可是,荫昌这个满人的纨绔子,根本没用。袁世凯复出,前线主帅换了冯国璋。此公上任,亲临前线,挥军一通猛攻,拿下了汉阳、汉口。可是,就在冯国璋打算一鼓作气,拿下武昌之际,袁世凯一纸命令,让他停战。冯国璋自己一肚子气,直窝火,部下却纷纷指责他耽误战机。卖力打仗的冯国璋居然不知道,他在前线卖命地开打,不过是袁世凯跟革命党谈判的伴奏,最终是要为袁世凯的大位做铺垫的。即便冯国璋遵命停战,袁世凯还是不放心,随即用段祺瑞替换了他,让他回到北京。自以为立了大功的冯国璋,却在北京坐冷板凳,只好闭门谢客,在家生闷气。

      不幸成了反革命的冯国璋,其实并不懂政治,指导他行事的,往往是日常的道德和规矩。本质上,没有经过民主启蒙的他,无疑是保守的。领兵进攻武汉,作为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打得正好,上头不让打了,也只能服从。但是,让他翻云覆雨,像段祺瑞那样,一会儿拥护共和,一会儿坚守帝制,却是做不来的。对民主政治,他肯定不懂,但已经民国了,议会的规矩,却要尊重。因为日常的道德告诉他,但凡规矩,都是要遵守的。毕竟,北洋之狗,是个文秀才。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厦门。初名闺瑾,乳名玉姑,字璇卿,号旦吾,留学日本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汉侠女儿,曾用笔名白萍。近代女民主革命志士,提倡女权。


      1904年6月28日,秋瑾从塘沽登上日本人租借的德国客轮“独立号”,踏上赴日旅途。秋瑾首先进入日语讲习所补习日语,第二年转入东京青山实践女校的清国女子速成师范专修科。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会。秋瑾所在的学校恰好与同盟会举行筹备会议的地方在同一条街上。彼此接触之方便可想而知,秋瑾就在这时结识了孙中山。不久,经冯自由的介绍,秋瑾在黄兴寓所,履行了加入同盟会的手续。秋瑾对孙中山的革命方略非常信服。此后,她的思想,受同盟会政治纲领的精神影响颇多。这年12月8日,陈天华投海自尽。秋瑾受到很大震动,决定立即回国,直接参加反清斗争。

      1906年,秋瑾回到国内,在上海北四川路厚德里9l号租了房子,筹划《中国女报》。1907年1月14日,秋瑾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女报》。《中国女报》是一种16开本的册子,封面上画着一个妇女,双手高擎一面旗帜,象征着妇女的觉醒和前进。秋瑾在《中国女报》上试图铸造“国民”与“国民之母”的思想。她认为,“国民”大于皇权,男女亦平等——“改革专制政体,变成共和,四万万人都有主权来管国家的大事”,而在这四万万人之中,不言而喻包括二万万妇女。秋瑾“男女平权”的思想来源于西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这也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之民权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秋瑾认为,女子不但有和男子一样的平等权利,而且堪为“醒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

辛亥革命浙江人物谱 《辛亥人物谱》

      1907年7月6日,安庆起义爆发。徐锡麟刺杀了安徽巡抚恩铭,但起义失败,徐锡麟被捕就义。10日,徐锡麟惨死的消息传来,秋瑾痛哭失声,不语不食。有人劝秋瑾立即离开绍兴,也有人劝她前往上海,并为她在上海的法租界找了一处隐居的住所,她都一一拒绝。她说:“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如满奴能将我绑赴断头台,革命至少可以提早5年。”13日下午4点,清兵包围大通学堂时,学堂里只剩秋瑾一人。秋瑾被连夜审讯,要她招出革命组织内情和同党名单。她提笔在手,凝思片刻,先写了一个“秋”字,这是她的姓。再催她写,她又续了6个字,这就是100年来的名句:秋风秋雨愁煞人。这也是秋瑾唯一的“笔供”。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被处于“即行正法”,饮刃轩亭口。秋瑾被斩引起了巨大震动。轩亭口是杀江洋大盗的地方,而当时对妇女行刑,最严重的是绞刑,没有斩刑。



      汪兆铭(1883年5月4日-1944年11月10日),字季新,号精卫,以号为笔名,人称“汪精卫”,历史多沿用之,是中国的政治人物,出生于广东三水(现属佛山市),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县)。汪兆铭年幼时每天为父亲汪椒朗读王阳明的文章和陆游的诗,培养了汪兆铭演讲的口才。汪兆铭1901年参加科举考试,以广州府县第一名考取秀才。1904年和胡汉民等人一起考取赴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的公费留学生。1905年7月参加广东人的留学生组织“兴中会”。1906年以两百多学生中第二名的成绩毕业。1907年开始随孙文游走越南、马来亚等南洋各地,在马来亚的槟城结识了华侨富商陈耕基的女儿陈璧君。汪兆铭因为富赡文采,成为孙文的秘书,亦是其文告捉刀人与革命事业的得力助手。


      1910年4月,北京发生了一个轰动全国的大案,汪精卫、黄复生刺杀摄政王未遂。好家伙,热衷暗杀的革命党,终于炸到北京来了。尽管没得手,汪精卫却从此声名大噪,即使后来投敌做了汉奸,人们也会感喟,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1910年4月2日这天夜里,一个北京鸦儿胡同的居民出来拉了一泡屎,全都给毁了。在北京的醇亲王府,即摄政王载沣的家和鸦儿胡同之间,有座很简单的石板桥,是摄政王每日上朝的必经之路。这地方很僻静,没有什么人家。4月2日这天夜里,一个鸦儿胡同的居民到这边来解大便。没想到,蹲下来之后,居然发现小桥下面有俩人影晃动。于是,这人方便完之后,提上裤子,还大着胆子到跟前张望了一下,然后撒腿就跑,跑回大杂院就嚷嚷起来。随即,街坊们就通过街坊管理渠道报了警。警察过来一看,人早就惊走了,桥下已经挖好了一个大坑,坑里有一个二尺高的大铁罐,盖子上有一螺丝,拧着一根电线,一直通到旁边的一条阴沟里,连着一部电话机,明摆着是一件暗杀阴谋,想要炸人,炸的人十有八九是摄政王。

      可是,面对审讯,汪精卫和黄复生相争做主犯,拼命地把对方说成自己的跟班。汪精卫的供词洋洋洒洒数千言,文辞之美,立意之正,加上互相争死之义,汪精卫又是一帅哥,令审讯者章宗祥和善耆感慨不已,爱才之心陡起,有心成全。加上清朝的刑律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原来十恶大罪,已经取消。所以,在善耆和章宗祥的斡旋下,两人居然没有被判死刑,而且在监狱里,还颇受优待。汪精卫在狱中的著名诗句:“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也得以流出监狱,被人广为传诵。武昌起义,清政府亡羊补牢,大赦党人,汪、黄二人得以出狱,汪精卫直接参与了南北议和。据说,汪精卫出狱时,路人争睹风采,道路为之阻塞,大有看煞卫玠的古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5151/335481980646.html

更多阅读

《金庸小说人物谱》四 倚天屠龙记转 金庸倚天屠龙记

张翠山有情有义,是构成大侠的两个基本点。《倚天屠龙记》中的张翠山做到了这两点,却成为戏中的一个悲剧性角色。张翠山是武当张三丰的弟子,武当七侠中的第五侠。他接受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教育,勇于扶弱除奸,行事颇有君子之风。这

《金庸小说人物谱》二 笑傲江湖 转 笑傲江湖金庸原著txt

令狐冲在金庸小说中,我最推崇《笑傲江湖》;在金庸小说的男主角中,我最倾心于令狐冲。令狐冲没有段誉那样显赫的门第,他连自己的父母是谁也不知道,从小由师父师娘抚养成人。令狐冲不像陈家洛、袁承志那样知书达礼,他自称从不读书。令狐冲的

声明:《辛亥革命浙江人物谱 《辛亥人物谱》》为网友且作沧桑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