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大数据写稿子的“记者机器人”已经上岗了,根据大数据为上课提供依据的“机器人助教”是否会有一天成为现实?
蒋鸣和指出,传统的评价模式是由专家制定的,这种“专家审美型”的反馈机制是单项的,在这中间,专家的个人经验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对老师上课的评教,由专家说了算;对学生学业的评估,也是由专家制定的。
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尤其是当下信息更迭,发展加速的时代,很多时候,经验不再可靠。比如,不少老师的教案陈旧,无法适应90后、00后网络一代跳跃性的思维模式。
因此,当大数据遇到教育,将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老师和专家不再是不可撼动的权威,他们是数据分析者,同时也是学习体验设计师。学生的学习行为轨迹将被记录和跟踪,以此创建有别于传统作业、测验和考试的多元学习成效评价。
基于大数据的自适应学习技术,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偏好,定制和推送学习任务和内容。每个人的志趣都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发展,个人的价值和自由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
运用大数据洞察学生的群体学习状况,以及个体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对改进教学的行为做出预测。同时,随着大数据预测在精确度和细节上的不断改进,还将产生针对学习的干预措施,从而在根本上指导学习、改变学习。
由此可见,在未来的两三年之内,大数据有望在学习科学领域大显身手,开创突破性的变革。老师们,你们做好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