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力导读:身体虚弱的人时常感到疲倦乏力、精神萎靡、恶寒怕冷、容易感冒生病等,这些往往与日常饮食习惯起居有关。如果平时工作量太大,精神紧张,那么首先建议换一换工作环境,使心情得以缓解,重要的是保证睡眠质量,这样才能促进体质的恢复。 有些朋友身体差,总认为缺了点什么,所以老想办法进补,大吃大吃特吃,还有一些朋友,爱吃一些保健品,认为这才是对身体最有益的东西,结果呢,一吃就上火。于是他们去看中医,中医说,你是虚不受补。什么叫“虚不受补”呢?“虚不受补”该如何调整?且听郭力和您分享。关注郭力微信号“郭力话健康”健康快乐每一天!
全国广播电视金牌主持人郭力和您聊健康
先从字面上解释什么叫虚不受补。这里的虚指什么呢?实际上就是指脾胃功能虚弱,无法接受补给。
我们经常见到有不少的人,因服用补益药及保健品以后,对身体健康不但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有的甚至加重病情,这种情况就叫做“虚不受补”。“虚则补之”是中医治疗原则之一,为什么会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呢?补益药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用以治疗各种虚证,但是它不能用来治疗所有的疾病。它和其他各类药物一样。有一定的功效、适应范围、副作用和禁忌症。如果应用不当,误用或滥用不但无益反而有害,而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
中医将体质虚弱称体虚,把慢性疾病的虚弱称虚证,并将虚弱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结合心、肝、脾、肺、肾五脏,则每一脏又有气、血、阴、阳虚弱的类型,如肺气虚、脾阳虚等等,中医理论是讲平衡的,只要人体气血阴阳平衡,就是健康,不足的是虚弱,需补养,多余的是病邪,要祛除,以其达到新的平衡,恢复身体健康。体虚是机体某些功能有所减退,不一定患病,即西医所称之“亚健康”,如不及时补养、调节和调理、令进一步发展,对健康不利。
治疗虚弱,根据中医“虚则辅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的原则,需通过进补来调整虚实,进补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个方面,并需依照各人的体质和病证中行辨证辨体进补,进补有药补和食补,不论是采用药补还是食补,均是为了补虚扶正,食补有时比药补更为重要,因为食补不谨可补虚祛邪,并可扶正,达到补虚扶正的要求,使机体的气血阴阳达到新的平衡,恢复健康,故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进补是为了补虚扶正,若不虚而补、补之过度或不当的进补均可引起不良反应、如壮实的人服了人参、阿胶等性温的补气血药物,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饱胀、便秘、头晕、咽痛、牙龈虚浮出血:又如怕冷、大便溏薄的阳虚者服了生地、麦冬、鳖甲等补阴药食物,会更加怕冷、腹泻、腹痛等,这些都是因进补不当,损伤了胃气,违反了中医辨证说辨体施补的原则。
身体虚弱的人切记不要暴饮暴食,猛吃猛补,因为体质差的人往往脾胃功能也相对较差,如果短时间大量进补,往往虚不受补反而湿困脾胃,导致更加疲倦乏力、无精打采。这时候应该少食多餐,将每一餐的食量适当减少,而在正餐前可以加多一餐,尽量吃些易吸收、帮助消化的食品,比如谷芽麦芽、木瓜、葡萄、鱼肉、酸奶等等。另外,也要注意进补不能太过辛温滋腻,因为身体虚弱的人一时间食入太过温补的食品容易出现上火的状况,这样会适得其反。
身体虚弱的人不妨多煲一些健脾养胃的汤水,比如莲子、百合、薏苡仁、茨实、淮山、麦芽、山楂等等,也可以适当加入补气养血的药材例如党参、茯苓、黄芪、麦冬、当归、川芎、熟地、石斛、玉竹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补的同时最好经常锻炼身体,多活动四肢关节,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才能达到很好的进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