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教师资格证真题 国考面试真题及解析 教师资格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已考真题汇编及答案解析3套

导读:爱华网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教师资格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已考真题汇编及答案解析3套”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aIhUaU.com的支持!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初、高中)真题汇编(1)

一、单项选择题

l、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 )。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在这本著名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论述了教学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A《大教学论》 B《学记》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2、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动手能力强,有的人善于口头演讲,有的人善于书面写作。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 )。

A能动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3、提出“产婆术”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斯多德 D昆体良

4、某教师引导学生依据个人的奋斗目标,选出有针对性的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自律自励,不断自我提高。该教师的行为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修养 B锻炼 C陶冶 D.制度

5、一名调皮的学生屡次扰乱课堂,教师请其站到教室后面,教师运用了(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6、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生用列课文结构提纲、画网络图的方法促进学习,这里所教的学习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珞

C精制策略 D纽块策略

7、当我们看完电影走在大街上,明亮的阳光刺的睁不开眼,过一会儿就感觉自如了,这种现象是( )

A明适的 B暗适的

C视觉后像 D感觉对比

8、一初中生在地理学习中学会了画概念地图的方法后,将这种方法运用到生物学习中去,这是一种( )

A负迁移 B一般迁移

C特殊迁移 D逆向迁移

9、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白熙、荣庆等人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 ),这个学制体现的是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唯用”的思想,吸收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形式,也保留了一定的封建科举制度的残留。该学制的最大特点是修业年限长,从小学堂到大学堂需要21年,至通儒院要26年。这是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 A六三三制 B五四学制

C壬寅学制 D葵卯学制

10、当教师提问“一个四边形,每边边长都是1,面积是否是1?”许多的同学回答肯定是的,刘晓翔的回答是说,如果把它压扁成一条线,面积差不多就成了零。这体现了发散思维的(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特性 D独立性

11、在比较讲授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时,教师分别选用两个班级,一班采用讲授法,一班运用讨论法,两班学生在智力、学业基础等方面尽量保持均衡,期末时测量其成绩差异。这种教育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个案研究法 D调查法

12、1958年我国曾提出过“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两个必须”是指( )。

A教育必须为当前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社会恬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工农相结合

13、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体现的是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14、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是( )。

A人格 B性格 C能力 D气质

15、我们常用“盂母三迁”的故事来说明那种因素的教育意义?(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二、辨析题

l、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2、社会本位论的主要观点。(l)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制订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订的。(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3)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个人本位论者认为,如果按照社会要求去要求个人,这些社会要求就会阻碍个人本能的健全发展。

3、杜威继承并弘扬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的精华,猛烈地批判了旧教育的理念与做法,并在教育界首次将其称之为“传统教育”这就是“传统教育”概念的由来。他还系统阐述了新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新的教育实践后来,人们把与传统教育相对立的以杜威为代表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称之为“现代教育”。

4、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

三、简答题

1、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

2、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3、必修课程及特征

4、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四、材料分析题

1、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正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该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说,冬天下雪了,大雪将整个原野都覆盖起来。清晨,很多动物都出来了,纷纷用自己的足爪在雪地上画出美丽的图案。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以后,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青蛙和蛇没有出来?不一会,有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说:因为青蛙和蛇没有毛衣,怕冷,所以没有出来。老师听了不高兴,用严厉的口吻说:不知道就不要乱说,让这个学生坐下来以后,又问全班同学,谁知道?这时候,教室里安静及了,再也没有人回答。看到这种情形,老师说,我告诉你们,青蛙和蛇都是冷血动物,冬天需要冬眠,所以不能出来。

问题:试运用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动性在必然联系的理论来评价这位老师教学的得失?

(同时注意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的材料题)

2、李湘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韦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教育知识与能力》(初、高中)真题汇编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 - 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 )。

A调查法 B访谈法 C历史法 D实验法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5、我国2006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 )。

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6、在中学阶段开设曲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社会课程

7、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课程说明

8、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倡导的“三中心”是( )

A儿童、教材、活动 B教师、活动、经验

C儿童、活动、经验 D教师、经验、教材

9.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的世界认识主要借的是( )

A生产经验 B生活经验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0、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赞可夫

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情感陶冶法

12、杨柳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课。这属于( )

A注意分配 B注意广度

C注意分散 D注意转移

13、王老师在讲“果实“这个概念时,列举了苹果、花生等可食果实的例子,也列举了棉籽、橡胶等不可食使用的例子,这种教学法称为( )

A变式 B范式 C原型 D演义

14、“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的哪一种思维?( )。

A直觉思维 B发散思维

C.动作思维 D集中思维

15某中学一次数学考试中,陈鹏是唯一满分的学生。当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陈鹏内心非常高兴,但他却表示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映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 A稳定性 B持久性

C饰性 D短暂性

16、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7、某生近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容易自我否定、甚至产生自杀念头。他的主要问题是( )。

A焦虑 B强迫 C抑郁 D恐怖

18、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帮助李晓明建立焦虑等级,让他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进行放松训练,从而缓解他的考试焦虑。这种心理辅导的方法是( )。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一情绪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19、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 )。

A服从阶段 B依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20、学生兴趣小组的纪律主要属于( )。

A教师促成纪律 B群体促成纪律

C.任务促成纪律 D.自我促成纪律

21.李老师坚信自己能教好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这主要反映了他具有较高的教学( )。

A认知能力 B.监控能力

C操作能力 D效能感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动物也存在教育。

23、知识多少与能力高低成正比。

24.学习迁移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它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25、个体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和内容。

27、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说服教育法有哪些要求?

28、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

29、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我就是英语cock clock这篇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对上好这堂客充满了信心。当我给学生板书单词“cock(公鸡)“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班上一个男孩儿突然站了起来,恶作剧式的怪声怪气向我问道:”老师,有没有母鸡啊?“全班哄然大笑……。当时我窘迫极了,作为一个新教师,从未遇到这种情况,真想找个地缝钻下去。生气归生气,但我并未表现出来,经过短暂的思考,我有了注意……

我沉寂的看着这个小鸡,继续清晰的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在英语中,同样有cock(公鸡),也有hen(母鸡),chicken(小鸡),说着,将母鸡、小鸡的单词板书下来。这种做法,同学们感到意外,但他们很安静。我接着说道:“这位提问的同学发现;了问题,并敢于提出来,我要表扬你,但同时要批评你,一是发言不举手,二是说话怪声怪气。同学们,你们知道说话的语气对表达词义的作用码?”我又给同学们举出了几个同样的词语因语气不同可能会表达不同词义的实例。接下来的讲课非常顺利,同学们屏神静气的听讲,连那位顽皮的男菝子也安静地坐着,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仿佛是在向我道歉……。

问题:材料中的“我”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试加以分析。

31/材料:

学生张琼进入青春期后,非常关注自己的相貌。但她认为自己长相难看,不被人喜爱。看到同学聚在一块咯咯地笑,她就认为她们在笑话自己;在寝室里,若听到同学在谈论某某长得漂亮,会以为是在影射自己;上课未被老师点名发言,也会认为老师嫌自己难看不愿意点自己……所有这一切致使她郁郁寡欢,不愿意与同学沟通交流,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问题:请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案例中张琼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

《教育知识与能力》(初、高中)真题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育调查研究中.为获取相关资料而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生进行的专门调查属于

( )。

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 个案调查

2.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的教育家是( )。

A_克鲁普斯卡娅 B. 加里宁

C马卡连柯 D凯洛夫

3、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这反映了( )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素质 B家庭背景

C.社会环境 D个体能动性

4、在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知识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

5、当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取的是( )。

A.“六三”制 B“五四”制

C九年义务制 D多种形式并存

6.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前盾反复出现;且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扩展和深化。这种教材编排方式是( )。

A直线式 B 螺旋式

C 分科式 D 综合式

7、主张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提倡“做中学”的课程理论是( ) A学科课程理论 B活动课程理论

C社会课程理论 D要素课程理论

8、保加利亚学者罗扎诺夫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一种利用联想、情境、音乐等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是( )

A纲要信号教学法 B 探究发现教学法

C 暗示教学法 D 范例教学法

9、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要求“学不塌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体现了教学应遵循( )

A 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环境陶冶法 D 品德评价法

10、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格言、箴言作为座右铭,以自励、自律,使其获得教益的德育方法是( )

A 说服法 B 个人修养法

C 环境陶冶法 D 品德评价法

11、在德育过程中,体现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辩证认识学生的德育原则是( ) A发扬积极因素与客服消极因素相机和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

12、王老师讲课时,迟到的钱冰突然推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了他。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无意识记 B.有意识记

C无意注意 D有意注意

13、如右图所示,这个图形虽不是封闭的,但我们知觉它时,通常不会把它知觉成四条割的A段,而把它知觉成完整的图形,这反映的是知觉的( )特性。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4、耶克斯和多德森在研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时发现( )。

A动机越低,学习效率越高 B动机越高,学习效率越高

C任务难度不同,其最佳动机强度不同 D任务难度不同,其最佳动机强度相同

15、方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该修改。根据柯尔伯格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 )阶段。

A服从与惩罚 B社会契约

C维护权威或秩序 D普遍伦理

16、李红学习了英语语法后,加深了对以前学过的中文语法的理解,这种现象属于( )。 A负向迁移 B垂直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17、王悦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已十多天了,仍心情愉悦,往常觉得平淡的事也能让她很高兴,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18、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借助语言,通过人与人的社会交往而形成的,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

A维果斯基 B乔姆斯基

C巴甫洛夫 D弗洛伊德

19、上初中以来,刘俊突然好慷不认识自己了。“我到底是谁?我将来做什么呢?”这类问题常常困扰着他。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他处于( )发展阶段。 A亲密对孤独 B勤奋对自卑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信任与不信任

20、汪娟最近有一个毛病,写作业时总觉得不整洁,擦了写,写了擦,反反复复。她明知这样做没有必要,就是控制不住,她可能出现了( )

A 抑郁症 B 焦虑症

C 强迫症 D 恐怖症

二、辨析题

22、教育科研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方向。

23、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

24、习得性无助感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无关。

25、负强化就是惩罚。

三、简答题。

26筒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27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

28.简述激发与维持内在学习动机的措施。

29、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班主任王老师就一位学生的化妆问题,先后找她谈了两次话。

第一次谈话。

老师:今天要你来办公室是为什么t

学生:……

老师:你看看你,烫一头卷发,还涂口红……

学生:口红怎么啦?英语老师也涂口红、画眉毛、烫发a

老师:老师是老师,学生是学生!

学生:学生就不是人?

老师:学生是人,但你的妆化得人不是人,鬼不是鬼的,不好好学习,一天到晚画眉毛、涂口红有什么用,人漂不漂亮也不是靠化妆化出来的。

学生:你……漂不漂亮不要你管!呜鸣……

第二次谈话。

老师:“为您服务”节目看了吗?有趣吗?

学生:有趣。

老师:那个要大家评论四张妇女化妆像好坏的节目,你觉得怎么样,你能讲出她们的优缺点吗?

学生:这不晓得!第一个脸长却梳高发型;第二个年纪好大还化浓妆;第三个脸大画细眉,脸就更大了,丑死啦……

老师:为什么丑死啦?

学生:那些妆不合她们的身份和特征。

老师:哦…,.要是她们都是中学生,应该怎么化妆?

学生:我不晓得,老师讲讲。

老师:我看,中学生应该朴素自然、整洁大方、健康活泼。化妆切忌莫乱学别人的浓妆艳抹。 学生:为什么?

老师:因为中学生接触的主要是同学和老师,浓妆艳抹会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造成隔膜;青少年应有自然朴素的美,过分的化妆会掩盖住青春活力和红润的肤色,让人觉得矫揉造作,不伦不类。

学生:嗯,有道理。

老师:还有,中学生应该有蓬勃向上的气质,浓妆艳抹会让人以为你是几十岁的妇女,把少女天真活泼的自然美都糟蹋了。

学生:想不到化妆还有这么多的学问!

老师:是啊!穿着也是一样,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体型、肤色等特征。

学生:唉!老师,我那天化妆就化得、、、、、、嘻嘻。

问题:试运用德育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对两次谈话加以评析。(18分)

31.材料:冯亮和丁明是初二的学生,最近两人都有些心事,于是凑在一起聊天…… 冯亮:你说咱们已经快要和爸爸一样高了可父母还足把我们当小孩子看,什么都管。

丁明:可不是吗,吃饭要管,穿衣服要管,去哪玩也要管,放学回家稍晚就唠叨个不停…真烦!有时他们让我做什么,我偏不听他们的话。

丁明:最近一段时间,我的情绪似乎失控了,今天的课堂演讲,我紧张得要命,生怕在老师同学面前出丑。

冯亮:我发现了,你脸都红到脖子根了。

丁明:不光这个,有时候高兴起来,我就跟飞上天似的,觉得无所不能;可是难过起来,又像被打人了十八层地狱……。

冯亮:我也一样,就比如每次跟女同学打招呼,我常莫名地心跳加速,感觉既紧张又害羞,以前不是这样。

丁明:有时候也会担心自己在别人眼中形象不好,譬如不够帅之类的。

冯亮:还有不够优秀,能力不够强等。我特别希望在别人眼中是一个聪明、有实力的人。 丁明:我特理解你,这种感觉我也有,而且特想跟人倾诉,但就是不知道跟谁说。 问题:(l)上面俩位同学的对话,反映了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哪些特点?(9分) -

(2)作为老师,你会对他们提出哪些建议,(9分)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汇编1

(初、高中)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论述了教学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2、C【解析】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动手能力强,有的人善于口头演讲,有的人善于书面写作。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尽管正常人的发展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个别差异仍然非常明显,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3、A[解析】苏格拉庇的教学过程思想,公元前5世纪时,古希腊出现了第一批职业教师,他们是以传授知识为职业的智者派,开始了对教学的探索。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苏格拉底,

他重视知识与美德的教学。在教学中,他并不把真知直接教给学生,而是通过对话、诘问,让学生陷入矛盾的困境,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真知。这种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被称之为“产婆术”,亦称苏格拉底法。

4、A[解析】修养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修养包括: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慎独等。指导修养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培养学生自我修养的兴趣与自觉性。(2)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5、c【解析】一名调皮的学生屡次扰乱课堂,教师请其站到教室后面,教师运用了惩罚。惩罚使用在学生出现不当实验法相区别,可以叫做教育实验法。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实验法一般分为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和循环实验法三种。

6—11 BABDCB

12.C【解析】1958年我国曾提出过“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两个必须”是指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3.D【解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一这体现的是德育的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贝4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的要求是:(1)尊重和信鞍学生;(2)严格要求学生。

14.D【解析】所谓气质是指那些主要是与生但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那些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气质实际上是指人格中最稳定的、在早年就表现出来的、受遗传和生理影响较大而受文化和教养影响较小的那些层面。

15、B【解析】我们常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说明环境因素的教育意义。

二、辨析题

1.X【解析】负强化是加强某种适当行为,惩罚是制止某种不当行为,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惟考虑到惩罚的目的时,奖励的目的只有积极性的一面,而惩罚的目的除了制止某种不当的行为的消极目的之外,另外带有使受惩罚者扣错能改的积极目的。在教育上使用惩罚时,只有E积极的目的下,使之符合负强化的原理,惩罚才会产生教育价值。

2、×【解析】个人本位论的主要观点。(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制订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订的。(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3)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髟晌地得到发展。个人本位论者认为,如果按照社会要求去要求个人,这些社会要求就会阻碍个人本能的健全发展。

3.、√【解析】杜威的教学过程思想他继承和弘扬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的精华,猛烈地批判了旧教育的理念与做法,并在教育界首次将其称之为”传统教育”这就是“传统教育”概念的由来。他还系统阐述了新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新的教育实践后来,人们把与传统教育相对立的以杜威为代表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称之为“现代教育”。

杜威深刻地批判了旧教育的主要特点:“消极地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集合在一起,课程和教学法的划一。杜威反对设置广泛的课程。杜威将探究的反省思维括动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1)处于令人不安和困惑的情况,检查自己的目的与困难;(2)提出问题,使情境中的困难和行动障碍更加明确起来;(3)通过观察、搜集事实,提出辟决问题的假设;(4)推断哪一种假设能够解头问题;⑸通过实验,验证或修改假设,形成结论。

上述阶段被简明地概括为;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五步,人称五步教学法。杜威的现代教学理论于20世纪初在许多国家风靡一时,有划时代影响。

4、×能采用有效的情绪调节手段。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经历了一个由外部调节转到内部自我调节的过程。当遇到情绪困扰时,能够应用有效的手段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中学生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表现形式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高中学生,其情感表露越来越带有文饰、内隐和曲折的性质。

2、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l)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括动。 ⑸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必修课程及特证

根据课堂计划中对课程实施要求的不同,可任意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种类型。 必修课程是某一种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类型。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主要指同一年的所有学生都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了保证所有的学生的基本学历而看法的课程。必修课程还可以分为国际上规定必修课程。地方规定必修课程和校定必修课程等。其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必修课程的根本特性是强制性,它是社会或机构权威在课程众德体现。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4、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对课堂行为的管理应以预防为主,引导和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帮助学生适应学习环境,逐渐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但是当学生问题行为已经发生时,应对行为主体进行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因此,不管对于个体的问题行为害死对于团体的问题行为,教师都可以尝试一下的方式对课堂问题进行管理。

你了集体为的产生。但是当学生的问题行为已经发生时,应对行为主体进行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因此,不管是对于个体的问题行为还是对于团体的问题行为,教师都可以尝试以下的方式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管理。

(1)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数学计划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适合学生的程度和水平,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成就感,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使其更快地适应课堂环境。

(2)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新内容时,应交代清楚其来龙去脉,把新知识整合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使其具备学习新知识的认知基础,从而减轻周学习新知识而产生的焦虑感。

(3)对于课业给予精确的指导。学生对过给予学生清晰的学习指导,使其了解要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得到帮助,从而减轻或消除因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急躁、厌烦、焦虑等情绪,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4)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良好的教学秩序能够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氧围,使学生情绪平静、思维话跃,从而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

(5)协调同伴间的人际关系。帮助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同时注意制止学生中存在彼此伤害的行为,如讽刺、挖苦、嘲凳等。

(6)建立家校联系。家庭环境是导致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在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主动与家长联系瑚互配合,采取有效措施来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

(7)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行为矫正是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排除不良行为的一种行为疗法,需要师生密切配合。心理捕导主要通过改变学生的认知、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来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它对于复杂问题行为,尤其是由内在刺激引起的问题行为效果比较显著。

四、材料分析题

l、【答案要点】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过程。

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有其必然性,这是因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他能够引导学生沿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学习速度和学习质量起关键性的作用。同时,教师“闻道在先”、“术业专攻”,受过专业教育的培养和训练,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丰富广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并掌握了教育、教学规律,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能昭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一方面,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有赖于教师自身的条件,即具备应有的知识能力素质、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另一方面: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还必须具备各种客观条件,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否得到应有的肯定,教师工作的条件是否得到基本的保证。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友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只有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基础,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越主动、积极,就越有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学习效果也越好,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学生主体性的而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

⑷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2.【答案要点】⑴不正确。他将行为的原因归因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他及对自己的行为不用负责,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因此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

⑵他应该将其归为自己的内部的可控制的因素和不努力。如果他认为学习的失败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将会相信只要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⑶有助于教师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生的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个体的稳定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

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其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此外,归因训练还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归因,对消极的归因雅进行辅导。如果一个学生擦汗能勾起处于一个消极的归因心态就有碍于人格的成长,如惯于逃避的学生,他们经常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将成功归因于运气或任务容易,长此以往,成为一种习惯,就会演变为一种习得无助感。

《教育知识与能力》(初、高中)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真题汇编2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1939年出版了以凯洛夫为总主编的《教育学》。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构建了新的教育学理论体系,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他极其重视智育即教养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套比较严格和严密的教学理论。它的主要缺点是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发展学生昀智力重视不够。这奉书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A【解析】干扰项是C,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

3.C【解析】历史法就是通过对人类已有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分析,认识教育现象和发现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对中学教师来说,就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加以回顾,通过分析和思考,将教育措施、教育现象与教育效果之间关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的三个步骤:收集资料、史料的鉴别和史料的分类。

4.B【解析】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所以,教育还投有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在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据可查证的资料,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

5 B【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6 A【解析】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学科课程。

7C 【解析】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8C【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学 学说,这种教学学说为杜威所创立,其代表作为1916年出版的《人民主义与教育》。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是在批判脱离儿童的生活的、以教师传授书本知识为主“传统教育”基础上提出来的。杜威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新的三中心说。他提出了“育即生活”,“学校及社会”、“教育即生长”的教育本质论,提出活动课程、活动教学,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在做中学。

9D【解析】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于的是间接经验。

10B【解析】赫尔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的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他明确指出,“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国考教师资格证真题 国考面试真题及解析 教师资格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已考真题汇编及答案解析3套

11A【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12C【解析】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课。这属于注意分散。注意分散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指的对象,而被无关对象吸引的现象。

13A【解析】运用变式是使学生形成一般现象的必要条件。讲果实的概念时,不止选用了可食用的果实,还选择了一下不可食用的果实,可以避免学生把“可食性“作为果实的本质特征。 14B【解析】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思考问题时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而理解,尽可能的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一般应用“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15. C[解析】这反映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掩饰性。

16A【解析】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他的气质类型属于多血质。多血质的典型特征是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17. C【解析】主要问题是抑郁。

18. B【解析】这种心理辅导的方法是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19 D[解析】品德的形成要经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息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20. B【解析】学生兴趣小组属于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促成的纪律是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属于集体促成的纪律。

21. D【解析】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二、辨析题

22. x【解析】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耐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话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昀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由此可知,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23.×【解析】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能力是直接影响括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从本质上讲,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而能力属于实践活动的领域。知识与能力是互动的,

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会更好地促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但能力叉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知识是能力转化的基础与前提,没有知识的吸收与积累,能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能促进能力的发展;能力对知识的获得又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能力越强,获得知识越快、越多。机械地说知识与能力成正比,说法有失片面。

24. x【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话动的影响。学习迁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如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来划分,可以把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穆和负珏移,其中正迁移对学习起促进的积极作用,负迁移对学习起干扰、阻碍的消极作用。由此,笼统地说学习迁移对学习新知识起促进作用是不准确的。

25. x【解析】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遭德情感的外在表现。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有了好的道德认识,不一定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所以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

三、简答题

26【答案要点】⑴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的学校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也叫课程方案,比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⑵课程计划包括指导思想、培育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管理等。指导思想通常放在课程计划的开始部分,主要从教育思想、教育方针、当前课程改革的宗旨、制定本课程计划的方法论等方面来阐述。培育目标主要是对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品牌、体质和审美等方面提出的要求,要求结构是指一个课程计划中各种课程类型上划分及其比例、内在联系。课程实施与评价时对课程安排、教学、评价等提出的建议。

27【答案要点】⑴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这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第一类是认知策略,认知第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即信息加工的策略。包括复连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第二类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第三类是资源管理策略,是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环境和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29【答案要点】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过程中,要经历顺序不变又相互联系的八个阶段。每叶-阶段都有一个普遍的发展任务,这些任务都是由个体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间不断产生的冲突或矛盾所规定的。在任何一个阶段,如果个体解决了冲突,完成了该阶段所要求的任务,就能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相反则会形成消极的品质。个体就是这样在不断的解决冲突、克服心理社会危机、完成发展任务的过程中从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过渡。如果个体在某一阶段未能很好地解决发展任务,他还可以通过教育等措施在下一个阶段得到补

偿。埃里克森所指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包括:(1)婴儿期(0-1.5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婴儿出生后就有种种生物性需要,要吃、要抱、要睡、要有人逗他等等,一旦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对周围的人及其世界的信任感。这种对人和环境

的基本信任感是以后各阶段发展昀基础,尤其是青年期形成同一性的基础。

(2)儿童早期(1.5 -3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怀疑与羞怯感。儿童的动作能力发展很快,必要的认知和语言能力也已具备,还多多少少形成了与父母、同伴社会交往的经验,他开始喜欢独立探索周围世界,藐视外部世界的控制,显示自己的力量。

(3)学前期(3~6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儿童还可以在言语和行动上更广泛地探索和扩充他的环境,主动性大大增加。在主动探索的同肘,会与别人的自主性发生冲突,因而会产生内疚感。

(4)学龄期(6-12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儿童开始进入学校意味着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为了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也为了不落后于其他同学儿童必须勤奋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叉时不时渗透着害怕失败的情绪,这种勤奋感与自卑感的并存便构成了本阶段的危机。

(5)青春期(12 - 18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自我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的动机、能力、信念和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念。自我屙一性的形成与职业的选择、性别角色和人生观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个体在这一时期把逭些方面很好地整合起来,其斯想、所做与他的角色概念相符台,个体便获得了较好的自我同一性。如果不能整合,将会导致角色混乱或同一性延迟产生同一性危机。

(6)成年早期(18 - 25岁),恋爱与婚姻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所以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亲爱。

(7)成年中期(25 -50岁).主要通过生儿育女,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现着关怀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关怀后代。

(8)成年晚期(50岁以后直至死亡),在体验了人生的众多喜怒哀乐后,这一阶段主要是为获得综合的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他将获得智慧的品质,埃里克森把它定义为“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老年^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下一代儿童时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八阶段和第一阶段首尾相连,构成一个循环或生命的周期。

同时,要针对自己的弱点制订一个逐步训练的计划,并坚持不懈地执行,提高语言技巧及社交手段,也可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发觉别人也不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十全十美,对自己又并无歧视之意,也就不再“自惭形秽”了。

《教育知识与能力》(初、高中)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3

一、单项选择题

1 D[解析】调查研究按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可以分为全面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等等。为获取相关资料而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生进行的专门调查属于个案调查。 2 C【解析】马卡连柯著的《教育诗)、《论典产主义教育》,他在流浪儿和违法者的改造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其核心教育思想是集体主义教育。

3—5 DAD 6-10 BBC

9. C【解析】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我国古代教学注重按一定顺序进行。《学记》中“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如果教学不按一定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朱熹进-步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明确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教育要求。

10 B【解析】个人修养法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修养包括: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慎独等。 运用个人修养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①培养学生自我修养的兴趣与自觉性;②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③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11.A【解析】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就是要求教师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既要看到差生的优点,也要看到优生的缺点和不足。

12. C【解析】无意洼意(不随意注意)是指投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有:①和激物的特点,如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新异的刺激物等;②人的主观状态。

13. A【解析】当我们感知一个熟悉的对象时,只要感觉了它的个别属性或主要特征,就可以根据肚往的经验而对它进行识别,把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反映。这是知觉的整体性特征。 14 C【解析】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当学习较容易的课题时,行为效果会随着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当面临比较困难的任务时,行为效率会随着动机强度的增加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有利于行为效率的提高,特别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救率的提高更明显。这一规律早在1908年就被耶基斯一多德森通过实验证实了,因此被称为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

15、B【解析】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前习俗、习俗、后习俗阶段。前习俗阶段:1、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凡是权威的人物选手就是好的,遭到他们批评的就是坏的;2、工具性的相对主义阶段:人际关系被看做是交易,对自己有利 的就好,不利的就不好,好坏以自己的利益为准则。习俗阶段:1、人际关系定向阶段或好孩子阶段;

2、维护权威或秩序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尊重不变的法律和权威,并要求别人也要遵守准则。后习俗阶段:1、社会契约:个人看待法律比较灵活,认为社会习俗只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可以改变的。2、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阶段:这个阶段在判断道德的时候,不仅考虑到适合法律的道德准则,也会超越某些规章制度,更多的考虑道德本身,而非具体的准则。 16-20 DBACA

二、辨析题

22. x【解析】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它不能起决定作用。因为教育不能决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更不能成为政治经侪发展的动力,它只能在政治经济制度允许范围内发挥作用。

23. x【解析】直观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但不是教学目的。

24.×【解析】习得性无助感指人在被动地接受某种刺激后感到无能力去应付,不能学会去应付的一种状态。正确的归因可以避免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可以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困难或成绩不佳时,一般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将来会取得成功的期望。

25×【解析】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但是,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因此,惩罚的运用必须慎重,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盘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简答题

26(1)课程计划即课程方案;(2)课程标准;(3)教材或教科书。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常称这三个文本为“三本书”。

27(1)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3)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4)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28(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29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四、材料分析题

30(1)①第一次谈话老师没有运用好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台的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而教师的话“烫一头卷发,还涂口红……、你的妆化得人不是人,鬼不是鬼的,不好好学习,一天到晚画眉毛、涂口红有什么用?人漂不漂亮也不是靠化妆化出来的。”是对学生的极大伤害,投有做到尊重学生。

②第一次谈话老师没有运用好德育的“说服教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说服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方法。一

般来说,青少年学生的问题大都是思想认识方面的。因此,要解决问题,就要晓之以理,启发自觉,运用说服教育来以理服人。运用说服教育法,教育者切不可空洞说教,以势压人。 ⑵①第二次谈话老师运用了“导向性原则、疏导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也被称为循循善诱原则。运用得当,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②第二次谈话老师运用了德育的“情感陶冶法”。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情感陶冶法直观具体,形象生动,情理交融。它的影响方法带有愉悦性,非强制性、无意识性等特点,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运用得当,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31⑴①过度关注自我;②情绪的两极性;③性别角色的混乱;④人格冲突;⑤人际关系冲突;⑥性心理问题。

⑵①加强教育,教师可以采取恰当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相关知识,从思想、认识、观念、态度上对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有正确的认识,并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予以指导。使他们从科学知识的角度认识这些问题,消除盲目性和神秘感。

②指导行为,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青春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特点。按照社会文化规范的要求,约束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恰当地处理青春期的各种问题。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5651/454873068129.html

更多阅读

怎样考取教师资格证 如何考教师资格证

????很多非师范类专业毕业学生,想做教师,可不知道怎么考取教师资格证,下面我介绍一下考取教师资格证的过程。????综合资料得知,非师范类考生如果想考取教师资格证,首先需要获得普通话等级考试证书二级乙以上,考过《教育心理学》和《教育

2013年国考地市级申论真题 2016四川省考下半年

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市地以下)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

2009年国考申论真题及其解析 2014国考申论真题解析

2009年国考申论真题及其解析一、给定资料1.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声明:《国考教师资格证真题 国考面试真题及解析 教师资格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已考真题汇编及答案解析3套》为网友灵魂在守护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