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纪录片 在日本NHK纪录片的镜头下,北京城和我们是这样的……


城市形象的感知来自于立体的城市物质空间呈现,存在于与人交往中社会关系构成的社会空间体验感知,以及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之下的居民心理空间的展现。2008年前后,日本NHK电视台开始关注中国,关注北京的城市进程,制作了七部关于北京城市与北京人的纪录片:《北京水危机》(2007)、《愤怒的小区》(2007)、《北漂一族:北京,彷徨的年轻人》(2007)、《松四爷的奥运年——北京三轮车夫的苦与乐》(2008)、《北京鼠族》(2011)、《北漂一族:在北京,拍卖我的人生》(2012)、《北京大拥堵》(2013)。这一系列纪录片以偏颇甚至刻意歪曲的选择性表达,构建出NHK视角下异化的北京城市空间、社会空间和人物心理空间。


一、社会矛盾题材选择与陌生反差化的北京城市空间呈现

NHK这七部纪录片选择的拍摄题材都是当时北京社会的热点话题,比如南水北调、《物权法》颁布后的小区居民自治、北京奥运会、北漂、北京交通等等,但是为了妖魔化北京形象,NHK选择了矛盾对立的角度来进行题材演绎,并且在演绎过程中进行了空间的选择性拍摄和特殊的镜头处理,形成了矛盾对立的视觉空间并置,呈现出压抑的北京城市空间形象。

1.“家”空间的压抑陌生化呈现

“家”是中国人心中最温暖的空间,但NHK纪录片中对北京“家”的空间呈现大都是昏暗、狭窄、杂乱或不定的,作为基本的栖身之所都是勉强的,即使是宽敞的高级公寓也因为主人公的户籍问题而无法成为安稳的家。

《愤怒的小区》中,蓬莱公寓业主委员会主任李建忠家被小区物业强行停电,昏黑的傍晚,夫妇两人只能就着蜡烛的弱光一边吃饭一边讨论对策:是自己装发电机还是妥协?《北京鼠族》的两代北漂人在北京的家是60年代修建的防空壕改造成的地下出租屋。纪录片开片即展示了他们恶劣的居住环境:从幽暗的地下楼梯到蜿蜒的地下走廊,进入一间狭窄杂乱的普通地下出租屋;走廊通道的尽头是公用的洗漱间和公共厕所,地下居民们在没有任何通风设施的地下室洗衣、做饭,逆光拍摄的镜头仿佛能让观众感受到憋闷空气中弥漫的各种刺激的混杂气息。《北漂一族:北京,彷徨的年轻人》中,赵丽娜和袁国术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高级公寓。他们看上去似乎已经摆脱了北漂生活,当上成功人士,解说词却强调:“他们的生活并不稳定,在中国对地方户籍迁入北京有严格的限制。这一家的户籍都没迁入北京,在福利和教育等方面出现诸多不便,即使在北京事业有成,想成为北京人依然困难重重。”



《北漂一族:北京,彷徨的年轻人》


可见,在NHK纪录片中所表现的人物无论是外地人还是北京人,他们的家都充满了不安和灰暗,远不是中国人心目中家的景象,更不代表绝大多数北京居民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即使在《北京水危机》中,用广角镜头展示了一个有两个卫生间的高级宽敞的北京居民公寓,也只是拿这种舒适方便的居住环境与水源地人们生活用水的窘迫形成对比,用以凸显生活在北京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2.公共空间的负面意象化呈现

街道、地铁和车站等城市公共空间景象在NHK的北京纪录片中反复出现。它们或熙攘嘈杂,或气势恢弘,在主人公故事的讲述中,披上一层情感的面纱,呈现出NHK纪录片强烈的歪曲事实的主观意象。

《北京鼠族》开篇即展现北京交通高峰时期拥堵的汽车、地铁站外等待进站的S型拥挤人流缓慢蠕动,现代化高楼林立。这样一个迅速膨胀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地下“有另一个北京”,“像蚂蚁窝一样蔓延,数量惊人的地下出租屋”。画面从北京国贸CBD高楼大路的敞亮景象切换到昏暗蜿蜒的狭窄地下空间,地上地下北京城呈现强烈对比,意象化的表达奠定了此片强烈的戏剧性冲突基调。片中镜头跟随五位主人公穿梭在北京的公车、地铁、大街小巷,生活在昏暗狭窄的地下室,每天为生活在陌生的城市奔波是他们的共同写照。在手持跟拍的镜头下,城市公共空间摇摆不定。当主人公刚刚经历了某些事情,比如刚面试完,随后便会在街道上接受纪录片导演的采访,谈自己此时的心情和想法,将城市公共空间与个人心理空间通过街头访谈的形式融合在一起,城市空间的摇摆与他们内心的不安也形成一种强烈的共振。


《北京鼠族》

片中分别记录下三个家庭不易的生活故事之后,话锋转入中国政府防止经济过热等政策对这群人的影响。画面再次出现人们排队进入地铁的场景,随后镜头以中近景长镜头仰角跟拍地铁里爬楼梯的人群,跟拍层层叠叠的人群的向上运动:人们一直在向上运动,但又仿佛没有动;仰拍人群背影的画面,带来视觉的压抑感。在这里,作为城市重要公共空间的地铁空间成为“鼠族”人群命运的意象表达:随着政策收紧,竞争更加激烈,这群人机会更少,生活将更加窘迫。

这种公共空间负面情绪的承载现象,或多或少存在于这七部北京题材纪录片中。

北京城纪录片 在日本NHK纪录片的镜头下,北京城和我们是这样的……


二、冲突事件选择与紧张的北京城市社会关系呈现

为了夸大北京的城市矛盾,NHK刻意选择矛盾性的社会题材和冲突性事件进行拍摄——或是人物之间的冲突,或是机构之间的冲突,或是人与机构之间的冲突。片中将这些普通北京人生活中的艰难和不如意刻意放大,所呈现出的北京社会关系空间必然是相对负面和紧张的。

NHK纪录片中北京人之间的关系,也大都处于冲突紧张状态之中。《北京水危机》中的水政监察大队队长史桂芝一开始便是冲突的中心,作为北京水资源监管者的代表,她需要带领下属解决城市公共用水不合理、市民节水和护水意识淡薄以及不法人员恶意浪费水资源等各种问题。北漂一族对于身边的亲人总是充满心理冲突,就像《北京鼠族》中,大学毕业后北漂的小杨想要在北京实现自己的成功梦想,但是女朋友动摇总让他内心彷徨;即使是最好的朋友袁国术和唐宇,也因为各自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不同而分道扬镳,各自开始自己的人生之路。

NHK纪录片所呈现的北京人与机构之间,也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愤怒的小区》中两位业主委员会主任面对的如何让业委会获得合法的自治权利,直接导致了主人公与居委会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而《松四爷的奥运年》中,松四爷与后海景区管理会商量工作的场景虽没有画面,但现场声音足以展示现场冲突的激烈。对于北漂一族来说,这种人与他者的紧张关系来自于一份求而不得的工作、一次激烈竞争的比赛,也来自他们与这座城市交而不融的状态。


《松四爷的奥运年》

这种人与他者的矛盾冲突在《北漂一族:在北京,拍卖我的人生》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在这里,没有尖锐的人际冲突,而金融危机、店面关闭、与男友分手都成为故事的背景,陈潇与身边的人之间都是一种积极互动的关系;没有明显的机构冲突,陈潇生活在自己的网络世界里,工作进行得也很顺利;尽管在北京几乎每年都要搬家,但是陈潇也把自己的小窝布置得非常温馨。这里的冲突来自陈潇个人价值观与拆二立三为代表的世俗价值观之间的矛盾,这部纪录片不是简单讲述北漂如何纠结在留或不留北京的问题上,如何挣扎在残酷生存现实与成功梦想实现的矛盾中,而是展现在网络时代,陈潇这样的年轻人将帮助别人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方式,这种价值观与拆二立三的名利价值观形成尖锐冲突,结果却是陈潇不得不从公司辞职。


三、焦虑对象的选择与无奈挣扎的北京人心理空间呈现

除《北京水危机》和《北京大拥堵》外,NHK的其他五部北京纪录片都以人物故事讲述为主,主人公分为两类:北京本地人和北漂一族。他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从事不同的工作,但在NHK纪录片中都同样面临着社会带来的种种焦虑,人物本身矛盾焦灼的心情渗透进纪录片的感情基调,让纪录片更加无奈和压抑。

NHK纪录片中的北京本地人以两位业主委员会主任张建忠、唐茹珍和一位老北京三轮车夫松四爷为代表。蓬莱公寓的张建忠和新康园的唐茹珍生活在北京远郊,这是城市不断膨胀延伸出的新城市空间。两人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面对来自物业或者居委会甚至某些居民的猜疑、抵制和反对,为小区业委会实现自治而努力。两人性格迥异,一位隐忍坚毅、百折不挠,一位正义凛然、横眉冷对,最后经历了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张建忠获得了政府的支持,而唐茹珍却受到污蔑和居民的质疑,不得已搬出了小区。纪录片表现了他们为了家而进行的努力是多么的无奈和无助。松四爷是老北京人,八旗子弟的后裔,常年在后海景区拉三轮车当导游。2008年,为迎接奥运来京的全世界游客,后海景区要整顿三轮车导游,开办公司统一经营,禁止私家三轮车经营。习惯了自由生活,身体也不好,松四爷很不愿意按照公司规定拉活,又辛苦挣得也不多,但是几次交涉未果,松四爷只能散漫地怠工,靠着居委会的补助生活。老婆埋怨、老妈唠叨,生活中有无数的不如意,当举国欢庆奥运开幕式的时候,他只能无奈地哼着自己的小曲儿,怀念年轻时候的日子。

纠结在现实与梦想之中的北漂一族在NHK北京题材纪录片中多以群像出现,比如《北漂一族:北京,彷徨的年轻人》一个半小时的片长讲述了巩艳辉和李灿、徐林青、赵丽娜、袁国术和唐宇、张玉洁和郭凯、广播台主持人孙岩,九个人的北京故事。《北京鼠族》跟随居住在北京居民楼地下室的一群人,他们是第一代农民工季英两夫妇、年轻的北漂情侣小杨和他的女朋友,还有在北京寻找工作的设计师师文。《北漂一族:在北京,拍卖我的人生》中出现了唯一的主人公陈潇。对于北漂一族,NHK不止于对特殊人群的奇观故事讲述,而深入他们的内心,深入他们的成长,深入他们的命运。在这个深入过程中,可以看到北漂一族内心的微妙变化:从渴望获得成功、实现梦想,渴望北京身份的认同,到渴望稳定安康的生活,渴望自我价值观的认同。这些渴望在现实中无疑遭受了各种挫折,让北漂一族心里郁结着许多的无奈。这种创作上的技巧表达为NHK刻意抹黑北京城市形象起到了极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北漂一族:在北京,拍卖我的人生》


四、NHK纪录片选择性拍摄的原因

由于NHK纪录片在题材、对象和事件方面的选择性拍摄,北京城市空间形象呈现出压抑和负面的陌生化意象化传达,北京社会空间更多展现出淡漠与冲突的一面,而北京人在这种城市空间和社会空间中,表现出更多的无奈与挣扎。这种选择性拍摄所造成的偏颇呈现,与NHK电视台的政府背景和制作理念相关。

1.政府影响力

作为日本的公共电视台,NHK主要靠收取视听费维持运营,在法律上拥有独立的编辑权,但是NHK高层领导由内阁总理大臣批准任命,日本执政党本身的意识形态指向对NHK纪录片产生着重要影响。比如,日本媒体在2005年曾披露“NHK在同某些高级政治人物讨论后,大量删改了对日本在二战中所扮演角色持批判态度的人士和一些幸存慰安妇的采访内容”等等。特别是制作与日本有利害关系的中国纪录片,必然会受到日本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影响,从题材、人物和事件的选择上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整体创作有失偏颇。

2.NHK纪录片制作理念和风格

NHK的纪录片是NHK电视台的重要品牌,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基因。首先,NHK纪录片通常题材宏大,但通常以小见大,从普通人的人生命运折射出大的社会现实和人生话题,这是它惯常的制作理念。其次,NHK纪录片在叙事中带有日本传统美学风格,感伤中带有希望,重视细节的呈现和声画的统一。第三,NHK一直追求作品的真实效果,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日本著名纪录电影导演小川绅介的艺术风格,即跟拍摄对象打成一片,让拍摄对象能够自在地面对摄像机镜头,尽可能记录人物最真实的状态,表达人物最真实的内心情感。正是NHK的这种制作理念和风格,让纪录片对于选择性对象的生活窘境和焦虑心理的描述更具欺骗性,对北京负面形象的刻意打造行为更具隐蔽性。


(作者简介:何艳,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5851/738185129076.html

更多阅读

我在日本看到的学生装 怎么看到日本动作片

昨晚不知怎么回事,汉字怎么也打不上去,本想上传照片后加点文字说明,只有今天补充了。这是在大阪城公园里,一伙中学生在游玩。那一天是下午,估计没有课。感觉日本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好像不是很重。这是中午在中华街中国料理门前,可能中午放

工作妈妈的福利--关于在日本的产休&育儿休假 福利年休假

日本的福利制度还是比较完善的,怀孕-出产的妈妈基本被分为3大类--家庭主妇(无职)妈妈--怀孕后退职的妈妈--出产前后继续工作的妈妈。在国内,我想90%的人都无疑是第三类人群,但是在日本第三类妈妈占的比例并不算很大。也许是因为很多

治感冒“小柴胡颗粒”在日本被禁用 小柴胡颗粒 风寒感冒

现在去药店买感冒药,店员可能会推荐“小柴胡颗粒”,因为它的说明书上就写着治疗感冒引起的诸证。事实上,这个药作为感冒药的非处方药推出,并不合适,因为把握“小柴胡汤”的适应症,在中医都不是简单的事,也是因为这个,日本曾经发生过震惊世界

08年地震在日本 08年汶川地震感人事迹

陆遥遥:下午计划在人民大会堂旁听“两高”报告,从人人网获知日本发生地震的消息,马上赶回单位看NHK。途中拨通了京都干爹家的电话。他说日本关西地区没有震感。心想地震可能并不那么猛烈。回到办公室,马上联系东京的两友人,也很快联系上

声明:《北京城纪录片 在日本NHK纪录片的镜头下,北京城和我们是这样的……》为网友靜待花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