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解惑
我儿子明明今年上五年级,每天所学的知识量和要完成的作业量有了明显增加。在五年级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每天写作业到很晚,周末还要完成课外任务。虽然一天到晚都很忙,但几次单元测验却不理想,成绩忽高忽低,并创出了70多分的历史最低。他的自信心也因此遭到了打击,整天皱着眉头闷闷不乐的,还时常对我说:“要是下次考试我又考砸了怎么办啊?”
明明的状态让他担忧,我们也明白,他的变化缘于对学习量加大的不适应。我们解决的不是学多少知识的问题,而是应当让明明调整心态,树立信心,从而帮助他把这些变化带给他的副作用降低到最小。
这个道理好像也一直懂,可不知道具体的方法是什么?
回复:
谢谢你分享孩子的经历,这样的分享本身就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
首先,当孩子一开始面对大量任务的时候会有一点焦虑,这时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你首先帮助孩子制定了一个简单的时间表,然后让他自己管理时间,安排做作业的顺序,用钟表记录完成作业的速度。同时,实行奖惩措施,如果提前完成任务,就把节约下来的时间交给他自己,让他自由支配;如果超出了预定时间,就用减少他看动画片的时间作为惩罚。一般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每天晚上完成作业的效率会有明显提高,安排事项也更加有条理,不再显得那么忙乱了。
其次,面对困难时,良好的心态是战胜困难的关键。
明明因为几次测验成绩不好,开始对考试充满焦虑,缺乏信心。因此,在每次考试之前,当他表现出担心的样子时,你都会帮他放松心情,告诉他:你们不以成绩论成败,只要付出努力就好。同时,你还应该让明明按照自己的听课、复习情况制定成绩标准,考试成绩符合标准的就一定予以表扬。也许明明制定的标准不是很高,但是以他自己的学习情况做比较,成绩逐步稳中有升,他的自信心也随之提高了。
你想一想,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是生理、心理和智力等方面发展变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动态成长的过程。作为家长,应当及时发现孩子的这些变化,积极的变化,适时给予鼓励;消极的变化,及时加以纠正和引导。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在关注孩子变化的结果和影响的同时,更应当把变化引入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使孩子能够身心健康地茁壮成长。
建议家长做好两件事,一是给孩子一个好的心态,二是巩固好的学习习惯。
心态调节
明明的爸妈有一件事做得特别好,有一次明明数学没有考好,他已经做好回家接受批评的准备了。回到家后,明明把成绩单往客厅的茶几上一扔,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晚饭也是在战战兢兢中度过。晚饭后,爸爸妈妈什么也没说,回到自己的卧室里看电视去了。明明实在坐不住了,他心想:难道是爸爸妈妈没有发现我的成绩单?于是,他悄悄地来到客厅,在他的成绩单旁边,爸爸妈妈给他留了一张便条。
明明:
爸爸妈妈知道这次你没有考好,你心里也很难过。你不必紧张,爸爸妈妈不会批评你,因为惩罚孩子永远都不是目的。
爸爸妈妈相信你肯定不会放弃努力的,我们相信你的实力,平时注重作业的质量,有错必纠,有错必总结,弄懂为止,你一定是最棒的自己。
永远支持你的爸爸妈妈
读了爸爸妈妈的便条之后,明明哭出声来,他后来在自己的日记里这样写道:
我是轻易不流泪的,但我被爸爸妈妈的理解和尊重感动得流泪了。在拿着成绩单进家门的那一刻,我都做好了与父母吵架的准备。但现在我知道了,那是没有必要的,我的爸爸妈妈是天底下最懂儿女的爸妈!是世上最好的爸妈!
习惯的分水岭
教育专家和脑科学专家经过研究达成这样一种共识:孩子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在小学的中低年级,而五年级是一个“分水岭”。也就是说,在四、五年级之前如果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那这些好习惯将会伴随孩子一生;在四、五年级之后,如果孩子想改掉某些恶习,除非进行特殊的训练,否则孩子的这些坏习惯是很难改变的。
方法一:给孩子创造好习惯形成的好环境
任何一种好习惯的培养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任何一种坏习惯的改正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孩子作业习惯的养成一定让许多父母费了不少心思,不妨尝试培养孩子时间管理的好习惯。
父母一定要记住这样一条真理:孩子的好习惯越早培养越好。
方法二:父母要格外注意孩子的习惯(推荐陈鹤琴的《家庭教育》)
生活习惯:勤劳、讲卫生、讲礼貌、有爱心、能够体谅他人;
学习习惯:限时作业、积极思考、细心、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这些习惯,在实施的教育过程中都要有所体现。
方法三: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好习惯是一点点培养起来的,做家长的不能企图孩子“一口吃个胖子”。利用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加法原则,让孩子慢慢来。
坏习惯也是一点点改正过来的,这样做不仅能保护孩子脆弱的自信心,也能让孩子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战胜自己的成就感,从而对自己的信心也会大增。
祝愿明明越来越好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