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国家卫计委官网通报,广东省确诊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患者从委内瑞拉工作归国。该病例是我国发现的第二例寨卡病毒感染者。2月9日被确诊的首例寨卡病毒感染者于2月14日痊愈出院。寨卡在中国“现身”的同时,还在不断“攻陷”别的国家。例如,俄罗斯在2月15日宣布发现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
尽管寨卡在全球肆虐,目前仍未证实其与小头症的科学联系。美国科学家称“初步证实”两者之间的联系,但是阿根廷和巴西的研究人员,却对小头症的原因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说法。法国媒体报道称,世卫组织将于近期“给个说法”。
虽然尚存争议,但是面对寨卡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攻城略地,世界各国纷纷向这一病毒宣战,强化边境检疫,加快疫苗研发,限制国民献血,出台灭蚊“奇招”,也有个别国家颇具争议地提出要抵制巴西奥运会,防止运动员把寨卡病毒带回国内。
世界卫生组织14日公布的最新报告指出,已有34个国家在境内发现寨卡病毒感染确诊病例,其中27个国家位于拉丁美洲。
质疑:未证实寨卡为小头症“元凶”
目前,世界各国的科研机构正在开足马力,研究寨卡病毒与在南美大规模出现的新生儿小头症的科学联系。
巴西通讯社消息称,2月10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主任弗里登表示,由该中心设立在巴西的实验室发回的消息初步证实了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症二者之间的直接联系。弗里登称,美国疾控中心研究人员在两名因小头症致死的婴儿脑组织中发现了寨卡病毒遗传物质,这是迄今为止证实二者有关联的最有力证据,巴西和美国将进行相关临床和流行病学模式的研究。
不过,目前仍有很多声音对这一说法持质疑态度。法国《费加罗报》2月16日发表的一篇题为《拉美:小头症与寨卡联系受到质疑》文章称,一名阿根廷科学家表示,小头症的原因并非寨卡病毒,而是拉美国家在灭蚊过程中使用的一种名为吡丙醚的杀虫剂。他表示,目前拉美受到寨卡病毒困扰的国家和地区中,有很多并没有小头症病例,因此,小头症很可能另有原因。他认为,拉美国家近年来受到登革热困扰,为了消灭登革热病毒的传播者埃及伊蚊,这些国家用飞机喷洒吡丙醚,而这种杀虫剂可能是小头症的罪魁祸首。
对寨卡与小头症联系提出质疑的还有巴西国内人士。巴西最近有观点认为,在该国北部使用的一批劣质疫苗可能是导致小头症的原因。萨尔瓦多巴伊亚联邦大学生物研究所的病毒学家古比奥,是最早在巴西研究寨卡病毒的人员之一,他说,孕妇应当更为谨慎小心,避免被蚊子叮咬,尤其是在怀孕的前几个月里。“我们目前还不能确定是否只有伊蚊会传播寨卡病毒,这仍需要进一步调查和科学验证。有人说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我们不知道真相究竟是什么。”
拉美质疑声音还包括,在寨卡的第二大受害国哥伦比亚,目前居然没有发现任何与寨卡病毒有关的小头症病例。《费加罗报》称,世卫组织将于近期就寨卡与小头症是否存在联系给出初步的清楚答复。
未知:传播途径究竟有多少
关于寨卡病毒,还有很多其他未知问题。例如,尽管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伊蚊叮咬,但美国媒体最近报道的两个病例暗示,寨卡病毒或许也能通过性接触传播。
《纽约时报》报道,一名在塞内加尔从事疟疾研究的美国生物学家感染了寨卡病毒,回国与他的妻子性接触后,妻子也出现感染症状,血检结果为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