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们知道红四方面军是很牛的一个团队,里面有很多军事能力突出的人,比如元帅徐向前,大将徐海东、陈赓以及王树声,上将许世友,陈锡联。这些大家都很熟悉。可是,有一位红四方面军的指挥员,他的军事才能不在徐向前之下,甚至有网友认为他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毛主席。
可是,他的名字,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人就是曾中生。
曾中生是湖南资兴人,早年进黄埔军校学习,是黄埔四期生,后来又去苏联中山大学留学。回国后,周恩来亲自安排他去了鄂豫皖根据地。
曾中生一去就展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
当时国民党正好开始第一次“围剿”。根据地的主力红一军跟红十五军为了脱围 ,都到外线作战。徐向前带着部队,执行立三路线,去打武汉外围。
哪怎么办?
曾中生做了两个决定,马上给徐向前等人下令,放弃攻打城市,灵活作战,摆脱敌军。
曾中生本人也没有闲着,他组织当地的一些武装,弄了三百余人打游击,牵制国民党的军队,最终帮助外线的二个主力军取得反“围剿”的成功。
打完这一仗,他就开始全面接管根据地的工作,把两个军合编为红四军。军长是邝继勋,1933年牺牲了。徐向前就是参谋长,而曾中生是军委主席,等于是根据地的军政一把手。
接下来,曾中生又率领红四军成功击退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二次“围剿”,苏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苏区人口有二百多万,红军一万五千多人。这个成绩是很显著的。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苏区,曾中生也获得了广大红军将士的认可。
接下来,一个人来到了鄂豫皖苏区。这个人是张国焘。
张国焘是带着王明路线来到苏区的,方法就是要攻打城市。他一来,就夺走了曾中生的一把手位置。安排曾中生去当红四军的政治委员。
张国焘表示要让苏区有个大的改变,怎么改变呢?行动上大胆一点,进攻大城市,缓解中央红军被国民党进攻的局势。对此,他搞了一个计划,先打英山,然后出潜山、太湖,进安庆,最后进逼南京,抄蒋介石的老窝。
这个口号当然很响啦,但实际吗?
徐向前跟曾中生带着部队出发,拿下了英山,但商量了一下,感觉张国焘的计划太冒险了,就临时改变计划,没有冲南京去,而是转打了英山、浠水、广济、罗田四座县城。一路旗开得胜,歼敌七个团,还收缴了20斤黄金送到上海,供上海中央使用。
仗是打胜了,张国焘却很不满意,认为是私自改变他的计划。要处分曾中生。曾中生就写了一份报告给上海中央。可是没想到,这封信没送到中央,却落到了张国焘的手里。
张国焘很生气,就此派陈昌浩接替了曾中生的职务,并取消了曾中生的一切工作。随后改编的红四方面军里也没有曾中生的一席之位。
但红军基层干部还是清楚的,在大家的一致要求下,曾中生被安排当了一个师长。这又降职了,但曾中生没有埋怨,率领这个师同样打出了战绩。而恰在这个时候,苏区因为张国焘的指挥,出现了很大的损失,根据地丢了一大半。大家都不满,纷纷指责张国焘。这里面,曾中生对他的批评尤为严厉。
张国焘只好以退为进,承认曾中生跟徐向前等人军事领导的正确性。而在其后的时间,红四方面军开辟了川陕根据地,最终扩大到了八万多人。我们知道这时的红一方面军人数却越来越少,到了红一方面军跟红四方面军汇合时,红一方面军只有八千人,红四方面军却有八万人。
可以说,曾中生在这里面的作用极为巨大,甚至不亚于徐向前,而且有人认为曾中生相当于中央红军里的毛主席。这是因为曾中生不但会打仗,还会总结经验,形成理论。在创建川陕根据地时,曾中生写了很多军事指导书,比如《与川军作战要点》、《游击战争要诀》,编了很多好记的口诀,像:“敌情不明,不可妄图,敌情既明,先发制人。”“主力迂回,包抄背后,歼敌之效,此为最高”
这些著作后来被毛主席看到,毛主席极为赞赏。这为我军的游击战、运动战战术思想的形成,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我们说游击战,形成理论的是毛主席,但有很多人为这些理论贡献了智慧,比如曾中生,比如朱德,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川陕根据地达到顶峰,张国焘也开始下手了。张国焘制造借口逮捕曾中生,并将之软禁,一关就是近二年。到了1935年,红一方面军跟红四方面军汇合。曾中生很高兴,他要求跟周恩来、毛主席见面。惶恐之下,张国焘将曾中生杀害。
红四方面军一位能力、成就跟徐向前相当的优秀将领就此牺牲。
1945年,中央为曾中生平反。1988年,中央评选三十三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曾中生位列其中。
历史,还是给了他一个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