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 寸拳

赵堡太极拳 寸拳 分类: 强身健体 2007-08-10 18:48

(一)明三节浑身是手
赵堡太极拳论中有许多要明三节的论说,而赵堡人认为“三节”之作用颇为重要,不明三节则用招不灵,明了三节浑身皆是手,处处可发,处处可打,它在赵堡太极拳中占有重要地位。尤以活步推手,沾粘连随,不丢不欠,以手为先,脚随手动,身随脚转,步随身换,此皆我顺人背的打法。不明三节很难全面掌握身法的运作,“三节”这在古传拳诀中就有“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浑身自空,下节不明,自吃栽跌”。说明三节对太极拳的重要性。
何谓“三节”赵堡太极拳认为,人身自头至脚为一大节,身体各部位可分为无数的三节,赵堡秘传《十法》诀中曰:“人之一身而言,手肘为稍节,腰腹为中节,足脚为跟节。分而言之,三节之中也各有三节。手为稍节之稍节,肘为稍节之中节,肩为稍节之根节;胸为中节之稍节,心为中节之中节,丹田为中节之根节;足为根节之稍节,膝为根节之中节,胯为根节之根节。总不外稍起,中随、根追之理,庶不至有长短、曲直、参差、俯仰之病,此三节所要贵明也”。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由手而肘、而肩、而脚、而膝、而腰,达到众以归一之道,此即上下内外为太极之妙术。这里所讲的是大的三节,还有许多小的三节,全身三节各有分档,但又十分关联,且可运用自如。赵堡太极拳在推手中要求做到虚实分明,两手阴阳,两足虚实;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击中节首尾相应,击稍节则中节与根节相应。
太极拳运用三节的推手技法,由梢节起,中节随之,根节摧之,以蛇缠鹊跃之仿生技法,这对理解太极拳之应敌变化的神奇效应,是一种不可忽略的启迪意义。在与人推手中会产生一个良性循环的效果,随曲就伸,敌退我进;不丢不顶,敌进我退。人刚我柔,我顺人背。沾粘连随,不贪不欠,使对方感到进不得,如入万丈深渊。退不能,如履薄冰。使对方感觉到你浑身都是手,随即可发,所谓全身皆是手。当然不是说人有无数的手,而是指一个人的身本处处配合成一个整体,节节贯串,身手、步、上、中、下相互呼应,处处都可引化拿发。
比如:对方以左手擒拿我的右手,并向我内侧反关逆旋,意欲节拿我的右手腕关节,我却随之向内向里旋,并以右肘引高,套向彼之左手臂,于此同时我之左手拿定对手之左手掌背,销定对方手腕,使其不能走脱。这样对方意欲节拿我右手腕,而被我右肘缠套反而节拿了对方的左和腕,令其下跪,这在赵堡叫“金丝缠腕”,彼欲拿我,我不于顶抗,而乘势内旋,用肘锁定其左腕,运用三节应变的打法。对方拿我的右手腕,我以右肘化解并节拿对方的左手腕。我的右肩还空着,只要右胯向里一松,便可打出右肩的迎门靠,十分厉害。这叫“击其头,则身尾相应”。彼拿我头(手)我以中根(肘、肩)相应还击对方。这仅是一个方面的说明,又如:对方拿我的肘,我肘柔化,同时以另一手按住对方连着我的肘的手,旋转我的手肘,对方即被拿,这时我的手与肘的密切配合,肘也是手,肘也起到拿人的作用。以此类推,我的肩、胸以及身体的一此部位都能配合起到手的作用。赵堡太极拳讲究脚上功夫,也就是脚、腿、腰胯、都可以拿人制人,这在赵堡太极中运用的封套逼插,以及手上的串子,脚下的绊子,也即是上中下三节统一的制人方法,这样才能让人感到对方全身都是手。
赵堡太极拳要求练推手的人能充分利用三节,做到周身都能引化拿发,这也是它具有独特的地方。

(二)不贪不欠(2)舍己从人
赵堡太极拳秘诀《七疾》中写道:“上法需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又云:“不可前俯后仰,左歪右斜。进者直落,内外相合,使周身上下如一,虽进退亦不破散”。
人的自身必须保持相对的平衡,重心要在一定的范围内移动,前俯后仰,左歪右斜,超出了一定的范围就是失重,如果身体的重心丢失,就给对方有机可乘。而不贪不欠正是指检查自己在外形上是否失重,也就是说自己身法上是否做到中正平稳,不偏不依。如果手超出脚外,肘超出膝外,身体自然会向前倾,对方不用多少劲就会把自己身体引向失势。如果身、手后移,而脚还在原来的地方,这就叫做“欠”,别人就以乘机向前加力,自己就会仰跌出去,也就是说贪、欠成了自己失败的原因,在推手中就显于丢匾顶抗的四病而导致失败。
不贪不欠,沾粘连随,做到周身如一家,立身正中,首先要做到外三合,这样给自己一种无隙可乘的合理外形,使对方不敢轻易进击。
《高手武技论》中说:“太极拳勇之势,固贵乎身灵也。尤贵乎手敏,盖身不灵,则无以措手之地,而手不敏,亦无以为动身之处。惟身与手合,手与身应,夫而后虽不能领兵排陈也可交手莫敌也”。这就是说明了推手时身动则手随,手进则身以为之而进,使之周身合一。不贪不欠,浑身上下做到外三合,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做到外三合的同时,必须明确内三合,两者都是相互关联的。而内三合比外三合更难做到,因内三合是形于内,不显于外,所以不容易察觉,学者先求形似,后求神同,谓之形神合一,做到一开全身上下内外无有不开,一合全身上下内外无有不合,到此境界,方可以与人言武。
太极拳要求知已知彼,这样方显于懂劲,所谓:“由着熟而渐悟懂劲”,而在懂劲之前,必须学会做到不贪不欠,无过不及,这首先要克服的就是顶、匾、丢、抗上四病,然后既懂劲后,不会出现断、接、俯、仰之病。《太极拳法说》对此有说明:“然未懂劲,固然病出,劲既懂,何以出病乎,”对于真正的懂劲以及似懂非懂之间,存在哪些问题,懂劲之过度法,蒋老夫子在《太极拳法说》有精碎的解说,其《懂劲先后论》中曰:“缘劲似懂非懂之际,正在两可,断接无准矣,故出病。神明及犹不及,俯仰无着矣,亦出病。若不出断续俯仰之病,非真懂劲,不能不出也”。(待续)

(三)论“耍拳”(1)何为“耍拳”

武当赵堡太极拳之“耍拳”,是赵堡人炼拳的特色。所谓“耍拳”顾名思义,即是玩之意,通常叫做玩耍,“耍拳”,“耍拳”即是一种游戏、玩耍。赵堡太极拳把炼拳行功称之“耍拳”,武当太极拳这个博大精深,见难学之更难,犹如万丈琼崖,高不可攀、深不可测。何意把炼太极拳之功夫称为“耍拳”。“耍拳”者取其自然、轻灵、松柔,如之和风细雨、阳春三月;如之儿童戏耍,消遥自然。没有故意造作、故弄玄虚,动作上不用刚猛威烈之发劲。武当赵堡太极拳只是以慢生柔,以柔求活;轻摇之以松其肩,柔随之以活其腰。至柔至坚,炼柔成刚。“耍拳”是采用小孩的顽耍精神,他们非常放松,毫无拘紧、凝滞之态,一味耍气,童稚的天真无忧,可谓淋漓尽致。这种“耍拳”的精神,正是附合老子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耍拳”是修道的无为心神,是一种自然运动而归于和谐的统一。“耍拳”比起“炼拳”、“炼功”更似乎确切,更合乎心神能的无为程度。“耍拳”朴实无华,超凡脱俗,从自然中求真无为,它是至简至易的道理。
笔者在刚接触赵堡太极拳时,就听老师说过,炼拳要象“耍拳”一样,精神要放松,动作要协调,周身随和,轻灵自然。“耍拳”的含意,这里是指老子的道法自然,以及太极拳的天人合一。天地是浑圆恍惚的,人在炼太极拳时也是浑圆;如天地是浑圆的而人身无处不是浑圆。天地间有三直是上中下,人身亦有三直是头身腿。天地有四顺是寒温暑凉,人身亦有四顺是手身腿脚。天地有六合上下四方,四方为东西南北,人身亦有六合是手脚肘膝膀胯。天地有四大节是春夏秋冬,人身亦有四大节是两膀两胯。天地有八小节是四立,即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二分为春分、秋分、二至为夏至、冬至。人身也有八小节是两手、两肘、两膝、两胯。
天人合一是人体躯干与自然天体相结合,也就是在太极拳走架时,把自己与宇宙融合为一体。太极拳的姿势效法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太极拳的天人合一,是历代赵堡太极拳宗师炼功结淀的体味,是道法自然的体征。
“耍拳”是武当赵堡太极拳几代宗师沿用的名称,可见赵堡对“耍拳”特别重视,最早出自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八代传人和召元,独创“耍拳”之公式,以供后人学炼的必修公式。第九代传人和庆喜著有“耍拳”解。第十代郑悟清老师对“耍拳”更有精辟的叙述。
赵堡太极拳的主要特点(四)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
“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这两句拳诀几乎成了练习赵堡太极拳人的口头禅,但这不是一般的口头禅,而确确实实是长年修炼出来经验的总结。这是赵堡太极拳的精典名句,也是赵堡太极拳的重大特点之一,它不只是一种理论,而是赵堡架套路和修恃之目的,为了达到“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这种境界,追求太极拳成功之路。只有不断努力,不断体悟,才能真正获得这方面的成就。此句在赵堡太极拳历代的拳谱中都有,如《天远机论》其中就提到:“操演时面前如有人,交手时是有人如无人。前手起,后手紧催,起前脚,后脚紧跟,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这些话在老师教我们太极拳时,经常以此来指导我们的名句。在操演拳架时面前如有人,交手时是有人如无人。我们操演拳术时,每一个动作都有它的技击作用,我们虽然是练架子,并无人对打,但是我们就要如同与真人交手,凡动作都是交战,似与无形之人相互交手,这是修练太极拳的一种似真打法,是锻炼园活灵变的基础。练习并非只是炼架,而在与人交手。但是真正与人交手之时,却似面前无人,如入无人之境,这样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技击效果。所谓“打人如蒿草”,在赵堡拳谱中的《太极拳论法》其中有“起望落,落望起,起落相随,身手齐到是为真。剪之股,望眉斩,加上反背,如虎搜山。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起手如闪电,打下如迅雷。”
对于“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这二句话不好解说,赵堡太极拳传人中就有许多不同的解说,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有一位太极拳名家是这样解说的:“面前有手不见手,也即就是练架时,掌心朝外旋,也就是自己看不到自己的掌心,这就是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就是两肘始终要垂肘下沉,所谓“沉肩垂肘”,这种解释法对技击散打有一定的作用,但这对“不见手,不见肘”是很难解说通的。在走架时原则上要有“肘落肘窝,手落手窝”。手有手的位置,肘有肘的地方,但这毕竟不能理解为“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以上的解说,尚难自圆其说,在赵堡太极拳谱中,另有一篇《太极拳诀》曰:“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倘若触手彼难走,这样方显是高手”,以上的二句歌诀中,尤其明显地说明如果对方触手彼难走,也就是对方一接触到我的手我的肘,他就无法逃脱挨打,这样才能算得是太极拳的高手,这二句词的含意,我想不纯是不见手,也不是不见肘,也即是将用未用之间,对方刚接触到我的手肘,彼必挨打而不能逃脱。”
鄙人就这“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曾请教过几位高师,尤其候春秀老师,其形象颇深,我喜欢究根刨底,要问一个清楚,老师既然也一再强调“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老师和盘托出,给我们做了许多的推手实例,使我们对此有进一步的理解。

手有手的位置,接手时都是掌心朝自己也即是以手背接对方之手,在搭手过程中,对方拿不住自己的手,老师在打白鹤亮翅和高探马时,几乎都是把对方引出来打的,有人说推手始终要垂肘,不让对方捉着肘打,但老师的手肘在运转盘手时,都含有捋挤按的四正劲,该抬肘地方还是要抬,而当你要去端他的肘,挒他的手腕,突然摸不到,就如水蛇一样,一下就脱了,什么也摸不着,而你的劲已经落空,就好像进入乌黑山洞,不知其方向,不知其所以然。原来对方的手肘已被我端拿,一发即能击倒对方,就在这瞬间,即将摸到的手肘突然不见,迅即滑溜走脱,并且感觉到手下什么都没有了,连对方的栅劲也突然松掉,就像看见一个人想抓着他,结果扑了一个空,什么都没有,很自然会令人心惊胆颤,继之而来的是对方的会击劲,“倘若触手彼难走”,你摸对方的手肘,非但摸不着,而自己反而走不掉,这叫攻其无救。我们赵堡太极拳对此也叫吃啥还啥,你打我什么?我还击你什么?当你要打对方时,看起来可以搬肘挒手,但你摸不到对方的手肘,所以老师对此的见解是这样的,手是有的,肘也是有的,而且都有看得到,放在高高醒目的位置上,但是你如果说要去触摸却突然消失,而你也无法走脱挨打的回击劲。所以老师就有这样的见解,“有手摸手不见手,有肘摸肘不见肘。”看得见,摸不着,一摸就挨打,几乎百发百中,这样使我们清楚了解其中之真正含意。老师曾给我们做过多次实践和体验,当时我们觉得也很奇怪,为什么老师的手肘无法触摸,一摸就挨打,现在看来这是长期锻炼出来的一种功夫,并非老虎屁股摸不得,而是你没有到达这种层次。老师要我们练架与推手结合起来,练架即是推手,推手即是练架。老师说我们的架子是张三丰承传的架子,又叫太极拳成架,其意义即是成功的架子,不是说其它的架子不成功,而是说明我们的架子和体用绝对到位,怎么打就怎么用。当时老师说此拳名曰成架,即成功之谓,也是先辈承传的名称,让后人得以成功练就的架子。
“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这是我们赵堡太极拳的重要特点之一,它的这种打法、化解方法也是十分奇特的。练就这种功夫需要长期修练和实践,因为他必须节节贯串,旋腕转臂,滑肩松胯,稍有不顺都是走不掉的,俗话说“棋高一着,缚手缚脚,这是推手中的一着高棋,掌握了这种技法,才能说对赵堡拳的入门”。
“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我的认识是,手是有的,肘也是有的,只是看得见摸不着,一摸就挨打。当对方正准备挒腕端肘击打你的时候,我们很巧妙的走化,使你还在朦胧中,缺陷已经暴露,就如已经为你没下了陷井,一击必倒地无疑。这是基本的推手功夫,但也颇见功底,也就是只有通过正确的练架,在推手中体验拳路,要求手腕、肘、肩等关节,旋转调节,使之引进落空,并必须密切配合档、胯、步的运用,此为缺一不可,也是赵堡太极拳重要关键的训练方法,对赵堡架来说,这是入门必经之道,也是看门的本领与方法,不可不知,因为它在推手技击中是非常重要的。
“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这是赵堡太极拳化劲的体验,如果你不能走化掉对方的来劲,那么你只能挨打,能化才能打,这个高难度的化解动作,只能有老师手把手的教导,自己体验心悟,才能掌握这种手法,掌握这种高难度的技巧。有时我们和老师推手,给老师连珠般的挨打,也不知道老师用的什么劲,是怎么的打法,这不是几次能看懂的,要细心体味,不断摸索,“看得见,摸不着”。水平越高,他的手、肘、肩就特别灵活,你根本无法拿着他的手肘,想拿而又拿不住人家,那么你必然会处于挨打的位置。所以要练好赵堡太极拳,在推手中必须做到“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这样才能称得太极推手的好手,也是赵堡架人长期追求之目的。(待续)

(五)赵堡太极拳之步法(1)
太极拳的步法十分重要,离开了步法就无法进行对敌,在赵堡太极流传的《九要论》中,对步法更有详实的叙述。人的一切肢体运动和技击运用,全赖于步的周旋,所谓“夫五官百骸主于动,而实运于步。步乃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也。”步法在实战中之胜负,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学太极拳也要学练步法,进步、退步、倒插步、拗步、仆步、跟步、斜行步、透步、盖步等、而这些步法正是为了适应推手,散打巧妙运作的步法,所以不懂得步法的运用,就无法进行实战,手的灵活随机应变,亦是靠步法的运作而周旋的。《九要论》:“进退反侧,非步何以作鼓荡之机,抑伸缩,非步无以和变化之妙”。所以任何一种武术在训练时,特别重视步法的运用,进步打、退步打,这都是灵活的运用方法,与步法是有密切关联的。《九要论》又曰:“所以观者眼,变化在心,而转弯抹角,千变万化,而不至窘迫者,何莫非步之为之司命”。所以步法在赵堡太极拳里,从一开始就要学会它的用途,并且在推手,散打中实现它的方法。
老师在教我们推手时,往往善用各种步法封套逼插之进身锁腿法、穿档进步、内锁步、外锁步、绊脚步、抢步夺位法等,忽进忽退,在你和老师推手时,在不知不觉中老师的腿已经逼插到我的中门,并管卡我的二只脚,使我前进不能,后退不得。当你想用招向老师进攻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老是够不上,好像总是有脱节的感觉,其中之关键都在于步法上。老师在用招发打时,往往干脆利索,除了他在技击上的高明之外,更重要的老师步法十分灵活。迈步如猫行,在不知不觉中老师已占夺了你的门中,也即是占据了主动的位置,而我却在被动挨打的地位。这也是我们赵堡太极拳独有的偷步进身法,巧妙而灵活地运用步法来战胜对方。《九要论》中曰:“身欲动而步已为之周旋,手将动而步亦早为之催逼”。所以它是要求上下一致,手到脚到意到劲到一气呵成。
武当赵堡太极拳的步法,在架子套路里就有许多步法,而这种步法都在实战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有的甚至还需要单独操练,如果说进步,什么时候进?进多少却当好处,不多不少无过不及,同样是退步或是倒插步,也需要有一定的规则。前后容确,进退呼应。《九要论》又曰:“且步分前后,有定位者步也,然而无定位者,也为步。如前步时之后步随之,前后自由定位矣,若前步作后,后步作前,更以前步作后步,后步作前之后步,则前后亦无定位矣”。
与人交手两人对持,眼观对方双目,并用余光观察对方之两肩及动向,以待彼进攻之方式而对付还击。双方相距约一手臂之余,即出拳打不到你,但是在交手中一接触,彼打我躲,我打彼躲,犹如在拳击台上,大多以拳击对方或组拳击打,击完后速退,以防止给对方回击。太极拳的散打法与其这拳种有许多不同之处,它除了常规的打法外,还有近距离的打法,这就需要靠步法的配合和周旋。当对方的距离已经接近到能击打你的时候,你非但不逃脱,而突然进步贴近对方身体。在拳击中甲方击打乙方后迅速相抱乙方,一是避免对方回击,二是可以有机会休息一下。而在太极拳散手中就可以贴身打,诸如打掩手捶、披身捶、肘底捶、串捶等,还可以打进身靠和肘打,所谓迎面靠、贴身靠、七寸靠、穿心肘、搬拦肘等,这些都是短距离的击打。太极拳尤精近距离之拿发和化打,籍此也占了太极拳的优势,但必须掌握正碓的步法,掌握得好你在交手中自然不会处于背势,处处我顺人背,这在步法中优越性决定了你的胜负,所以学习技击不能不知步法。现娱乐性的兢技,可以定步推手法,如果真正遇到敌手,也会顾此失彼,所以活步推手,散打更具有灵活性,更具有实用性。

赵堡太极拳之步法(2)
如果你从事技击上的爱好,除了要有纯厚的功底,还必须要有灵变的步法。八卦拳它有突特的八卦步法,堪称一绝,形意拳是三体式,善用鸡步,太极拳有太极步法,主要是阴阳虚实步,所谓“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更有前辈流传的各种步法技能,又如“步乃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也”。没有太极拳的步法,就没有根基,没有根基,何谈太极技击。
武当赵堡太极拳成架,它几乎每一个拳式,都有它的各种步法,确实有此步法在其它太极拳中是没有的。例如拦扎衣一式,它在起式变换两手动作的同时,以左脚向右后倒插半步,落于右脚之后。通常这种倒插步适用于边退边接对方手,与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又是向右偷进了半步,也是偷步进身的方法。又如在白鹤亮翅的步法中,暂时收回右脚,缓解对方的进攻,使之引进落空,再而卸步进按击打对方。赵堡成架太极拳之单鞭一式,与它式也略有不同,单鞭开始时,左脚向在迈半步,然后双掌向右摆动,整个动作向在偷进了半步。
所谓偷步,顾名思义,即是在对方不知不觉,偷偷地前进上一步或半步,也叫偷步夺位。也就是在正常的推手中,双方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后脚偷进一步或半步之距离,前脚随即跟进一步或半步,我们成架以后脚夺前脚的这种步法,统称叫做连技步法。也就是在对方不知不觉中,跨越了对方的中心位置,由于这种进攻直接纵向对方深处,虽然难度较高,而其技术性特强,所以威力也特大。偷步夺位进身法,有右脚偷步法和左脚偷步法,还有连技进击步法等。
我们的候老师特别注重步法,交手胜负亦也大多决定于步法之优劣,例如在成架套路里,我已经介绍了倒卷肱之用法,倒卷肱之技击法,可以破解野马分鬃,对方用在肩臂以野马分鬃打我,即是以肩背的靠劲,臂肘的滚翻劲,又是横向打法,我必倒无疑,但是我随势迅速撤回右脚,乘机把对方左脚钩拌,两手向前方滚引,令其失重跌扑倒地,这是倒卷肱破野马分鬃的打法。而我的野马分鬃在彼向后撤回的同时,我迅即跟着彼劲前进一至半步,使彼之倒卷肱无法使用倒钩拌腿法,我即迅用肩之靠之,臂之滚翻打击横劲,将彼仰跌倒地。《拳经》云:“手要灵、步要轻、进退旋转如猫行;身要正,目锐精,手足齐到足能赢”。所以不只是倒卷肱能破野马分鬃,野马分鬃同样同破倒卷肱,而其关键之关键,还是一个步法,能否胜人一筹,惟此步耳。所以凡有志学好太极拳者,必须要学会步法,并巧妙撑握灵动的步法。否则的话,虽然你把功夫学得很好,也撑握了许多要领,但到了真正实用的时候,你会变得用招不灵,拖泥带水,或无从入手,有勇而无用武之地,或者上不去下不来,进退两难,成骑虎难下之势,犹如下棋一样,本当优势该赢的棋局,成了败北,最后只落得“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止吾止也了”。

(六)手上的串子,脚下的绊子(1)
武当赵堡三合一太极拳,它是由拳架、推手,散打三者相结合,灵活机动是一套实用组合的拳架,它继承了古老的传统,融养生,技击一起,既保留了古朴的修炼方法,并且还保存了原始的技击方法,这些原汁原味的东西,老师把它比作土特产,是家乡出来的土特产,颇有一种亲切感。所谓“手上的串子,脚下的绊子”。也是赵堡太极拳留传下来的兢技方法,它特别强调手法和腿法的运用。所谓手上的串子,即是手法在采拿折别上的主要用法,采拿的方法种娄颇多,候老师专长有采拿折别之手法,其特点主要专采专拿人体细小的关节,以及人体之薄弱环节。
武当赵太极拳的推手,主要是上下步的推手法即一进一退步,两手臂互相搭手,并由走横圈和立圈来完成整个推手动作。在推手时老师有特别严格的要求,两手掌要拼扰,始终和对方手背与手背相贴,这是防止被采的接手方法,而这种手掌型状有叫做圈结掌,也有人称之谓刀片手。其特点在不用招时,虎口和手指都不能张开,掌心亦不可下翻。推手时你在无意中手指张开,就非常容易被人采拿,同时手心下翻容易露出肘头,受对方抖挒搬肘所制。所以武当赵堡太极拳有这样的说法,“手不离肘,肘不离手”一旦离开了肘手,必打无疑。又曰“俯掌即发,开手即打”,所以推手时手指要拼拢,双方都要以手背相贴,如若一翻手掌,必以手采拿对方手指,都能达到控制对方的腕、肘、肩、腰胯、膝、踝等多处关节的活动。因为越是细小的薄弱环节,越是容易制约对方。采之手法,要求顺其势,借其力,俯掌即拿,伸手便采,处处没井,节节埋伏,随机应变,一触即发,起手便采,落手便拿,连环进击,巧拿快采,冷脆快狠,连珠炮动似的采拿手法。候老师精手上的串子,他的采拿轻灵而利索,干脆洒脱,在武当赵堡太极拳中是一位杰出人物,堪称一绝。曾有许多太极拳名家高手请教于他,同门郑悟清老师门下高足,刘瑞,李随成等常去候家讨教推手技法。陈家沟以小架著名的陈立青,也常去探讨技艺,因候是陈立青的姑夫,常有往来亦得益非浅。近年来,由於赵堡人的努力,赵堡太极意气风发,名传遐迩,并直追陈杨武吴孙,成为中国六大太极拳派,而赵堡太极拳又是北派太极的主根,也是历史的原因,赵堡这种古老的拳种,一向秘传,鲜为人知,视为本门瑰宝。如今改革开放,中华大地国盛充荣,人们更热衷于寻求健康长寿之道,赵堡太极拳已向更高级更高层次发展和推广。
“手上的串子,脚下的绊子”。是要锁着对方,也就是采的真正目的是拿,而拿的目的是为了锁住对方,锁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对方不给对方任何活动余地,钳死而使其无法争脱。锁有锁指、锁手、锁身、锁腿、锁头及各关节。锁指主要是抓拿拧采,扯挫。锁手主要是金丝缠腕,控制腕关节,卡死肘关节。
锁身。即在沾连粘随的基础上,以身控制对方,进退起落,不丢不顶,配合双手之吞吐滚旋,搬挒挤靠。
锁腿。是利用灵活机动的步法,加之封套逼插,缠跪挑撩,批劈挂蹬,勾掰截点,绷跳滚卷之下磐十六法,目的是为了最后打好跌法和掷打法,把对方掷抛出去数丈外,或跌朴于脚下。

手上的串子,脚下的绊子(2)
所谓脚下的绊子,这是利用套封逼插之进身,锁住对方一腿或二腿,也就是在敌时,迅速贴近对方,或以夺位偷步进身,目的以我之脚,管卡对方的腿,使其不得随意前进或后退,如缰之绊身,触之立仆。
“手上的串子,脚下的绊子”是在身法步法的基础上,采用套封逼插之方法,即套着对方一只脚或两脚步,封着对方的脚步,使其不得进退。逼者逼退对方,偷步进身。插者插入对方中心部位,或中心后位,使之无法站稳,所谓腿乃人之根,而能制其根者则可登堂入室,不管是手上的串子,还是脚下的绊子,其目的都是为了锁住对方,使其不得活动而被击倒。
这种锁法也是武当赵堡太极拳的独特技法,它包括有内锁、外锁、单锁、双锁之分,也是候氏跌法揣打之绝技。
一、内锁法。
即是以我之脚,左腿或右腿,由对方体前锁住彼腿。此法设用于反跌制敌技法。敌欲用腿向我体后拦跌,我好以此法破之。以此可以战败为胜。
二、外锁法
即以我之脚,由体外去封套彼之腿,此法在推手中经常运用,也是攻防两宜之方法,在夺位偷步进身中,是常用的一种锁腿的技法。
三、单锁法
所谓单锁,即是以我之脚经彼体前或体后,将对方的一条腿钳管住,使其不得变动,此种锁法,是最为机动灵活的一种锁腿技法,其成功率也是较高的。
武当赵堡太极拳推手之目的为了散打,也就是自由搏击,这是传统的太极功夫。手上功夫是听化拿发,而脚下的功夫也是有听化劲的,比如,对方用左高探马打我,使用纵横交错之折叠法。以手上的搬肘,脚下的钩挑交错折迭,而我之脚听随对方之劲,顺势夺位边进左腿,套插彼之后腿外,使彼失重而立扑倒地。
四、双锁
是指我由彼之体外,进身管卡彼之双腿,此技具有相当攻击力。如野马分鬃,可套着彼之双腿,再向彼之中心打击横劲,使彼失重仰跌倒地。
五、锁头
即用拧挫劲,拧旋彼之头部,又称锁羊头法,相当危险,搞不好会令彼颈颈椎错位,甚至骨折,严重会引起伤害事故。具体方法是这样的,如果对方双手向我前腰紧抱,为了解脱对方的紧抱,我以一手托彼之下颔骨(即下嘴巴),一手脱彼之后脑,使劲拧旋,如两手扳旋罗帽,以向反方向拧旋,以分筋错骨之劲,使彼之头随我之手势,由面向我反旋为彼后脑向我,彼必随我手的旋转而即速转体倒地。如对方强行对抗顶重,捉易令彼错骨,慎用为好。
不管锁腿还是锁手、锁身、都要掌握恰当的时机,过早过迟都不适宜的。要发现对方的弱点,疏忽的地方,或在慌乱犹豫之时,我即可进身锁其腿,也可采取虚实之法,声东而击西,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被锁住。
太极拳的最终用法,讲究跌法和掷打,这是太极拳高手们十分擅长的绝招,也是十分高深的技击方法。要求在采得准,锁得死的基础上,避实击虚,加之灵活的步法,瞬间把对方击翻倒地。掷法,也是在采拿锁扣的基础上,以发掷来跌敌,这也是候氏擅长的技法,主要是借其力,运用手上的串子,脚下的绊子,套封插逼之方法,使彼引进落空,然后用发掷,将对方发出丈外。太极拳的技击特点,就是“意从心内起,手向鼻共落”,以守中用手夺位发放的原则。夺位放人,要求轻灵利索,干脆潇洒,以纯熟实施“手上的串子,脚下的绊子”……

(七)金丝缠腕

太极拳也是一种技击对抗的竞技运动,除了我们常用的扌朋、捋、挤、按、采、扌列、肘、靠之八门劲外,同时还善用手上的串子、脚下的绊子,以及擒拿与反擒拿的竞技方法。
“金丝缠腕”是赵堡太极拳擒拿术之一,是在太极拳散打、推手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法。“金丝缠腕”在推手格斗中,利用手腕的内转外翻,迫使对方的手腕牵制其活动,使其手腕关节疼痛不堪,令其下跪受制。“金丝缠腕”不但可以擒拿牵制对方,同时对方在擒拿我时,我可以利用“金丝缠腕”的技术方法来解脱对方的擒拿,同时反过来可以擒拿敌手。
擒拿与反擒拿是中国武术之精华,太极拳也有擒拿与其独特的技巧。太极拳的擒拿与其它拳种的擒拿颇有不同之处,虽然各拳种都有擒拿法,其方法大同小异,而赵堡太极拳的擒拿与反擒拿,其关键是走圈小,动度也小,适于应变,机动灵活,其化解之方法,主要是有赖于身法,运裆;配合手势,即拿即化。由于身法变化小,是在徒手不知不觉中擒拿与反擒拿。
所谓“金丝缠腕”,即是手腕间的擒拿与反擒拿。通过“金丝缠腕”的听劲练习,更进一步的理解太极拳的身法、步法以及腰胯,它在太极拳擒拿中的化解技巧,也正是这种缠腕的技法,要比其他的拳种走圈小、路线近,相对来说它的技术要求比一般拳种的擒拿要求要高得多。所以它的化解技法具有胜人一筹的优点,因为它的走化比较细致,动度极小。所以它的技术难度大,需要有高度的灵敏感,也就是我们说的“听劲”,能“听”才能“缠”,所以这种训练是非常艰难的,由慢擒慢拿到快速擒拿,逐渐演变为闪电般的拿法。有人说太极拳不能打人,不能制于人,不能参与武术竞技,其实这是世人的误解,太极拳有许多优点,在技击上有其独特的技能,只是近代人以养生保健之内修为主,而对太极拳的技法少有人问津。太极拳的擒拿术,近来很少有人训练,这样下去就很容易失传,也难怪有人对太极拳技击的疑惑。
金丝缠腕
(指外扣)
如果对方以右手紧拿我的右手腕(一般扣内关或脉门),我则松右胯,右指向上翘起(如图一)
继之,以左手紧握对方右手背,使其右手不得挣脱(如图二)
在运裆转身的同时,我上翘的右手指外旋,紧扣对方的手腕(如图三)
继之,我手腕紧扣下压,同时坐胯下沉,身微右转,迫使徒手下蹲受制(如图四)

(八)赵堡太极拳之玄机——“以裆代手”(1)
武当赵堡太极拳其关键的练法,主要是调动裆胯的作用,赵堡架人把裆胯的运用作为主要的修练方法,也是赵堡太极拳的至关重要特点。虽然有许多其它特点,但它贯统整个太极拳内劲,所以这个特点尤为重要,也是其它太极拳中没有的,罕见的这种说法。鄙人也学过其它太极拳种,但从无此法提及,有的只是表面之谈,或涉及不深,作为赵堡太极拳而是主要的练法,是练功的关键,是入门之捷径,那必须学会裆胯的运调,没有裆的运作,以裆发手,以裆代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赵堡太极拳,更谈不上用法,也谈不上能进入太极拳的高级层次,太极拳的真正体用,赵堡太极拳的修恃离不开裆胯,这种裆胯的运作方法教难学更难。有的老师不讲裆胯,有的只是在门内传授,太极拳能否入门,关键是在身法,至关重要就是裆胯的运作,有的人练一辈也不懂得如何“以裆带手”“以裆代手”,那就根本谈不上入门,也无法讨论其高级的东西。当然这里也只是局限于赵堡太极拳,因为其它拳种就没有这种说法,也没有这种训练方法,仅仅知道胯很重要,如可修练,如何运作,还很模糊,不菅人家的观点如何,各家各门都有自己的观点,就赵堡太极拳一门,其内劲始终贯串于裆胯的运作,内劲过得去或过不去。全赖于这种运作的正确性。以前老师不在门外说,只在入室弟子中传授,所以外界鲜为人知,有时我们看老师的功夫如何了得,要想学他的招法,学他的化打法,其实是学不会的,关键是学他的根本,学他内劲的运作,内劲又似乎是讲不清楚的东西,隐于内而不显于外的,但是它是由裆胯的运调而产生的。这种运调又是十分细微,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之根本。盘架时应该把裆劲作为主要的修恃方法,并与四肢躯体协调地配合起来,在技击交手时要有裆与肢体相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得心应手。它不仅表现为所有的外动,(四肢躯体运动)它更重要的是牵动丹田的运作,是内劲的根本,它既支配着逆腹式呼吸,又支配着丹田的运转,由丹田的运转,指挥着全身气的运行,内修外炼都离不开裆的运作,只有完全彻底掌握了裆胯部的运调,才能算得领悟到赵堡太极拳的真谛。
“以裆代手”、“以裆带手”,裆胯在赵堡太极拳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早在杜元化的《太极拳正宗》已经把膀胯列入相当重要的地位,他在“太极拳启蒙规则”一文中把它列入必修的规则:“两膀两胯为四大节,膀为稍节之根,胯为根节之根,周身活泼全赖乎此”。八小节:两肘、两膝、两手、两脚,节节随膀随胯依次运动。勿令死滞,自能随顺,与膀胯为一。所以赵堡太极拳是以膀胯为主,也就是动作都是在以膀胯的发动之下,依次而运动。勿令死滞,太极拳活于不活全赖于此,这在我们赵堡来说都十分重视这种修练,如果你没有学到怎样利用裆胯的动作,或者根本不知道,这不是一个真正的赵堡太极拳种。难怪咱们老师要提出,练赵堡太极拳必须做到“以裆代手、以裆带手”,最为形象深动的是老师把“以裆代手、以裆带手”来比作木偶戏。我在小时候看到过木偶戏的表演,现在似乎少多了,也不大看到了。以前常有到里弄街坊来卖艺的,一个大箱匮上面算是舞台,表演各种戏文,台下箱内只有一个人,一边说唱,其人物都有木偶做成,全有演员一个操作,过去叫杂耍者,两手各伸入两个木偶的衣套内,尽可能表演得淋漓尽致、生动活泼、形象逼真,也是一种不太容易的艺术。这与我们赵堡太极拳的“以裆代手”有什么关系呢?老师说“裆”就是木偶戏杂耍者的一双手,活于不活全在于裆,“裆”在太极拳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指挥了所有动作,贯串了整个内劲,象征着内劲和力量,在推手中能不知不觉中把对方的力化解掉。

 

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 寸拳

赵堡太极拳之玄机——“以裆代手”(2)
如果对方用两手压我的右手臂其用的力量假如是10公斤,那么我要用15公斤的力量才能轻松反弹开对方的压力。如果我没有这种力量,只能被对方压瘪、压倒,或者可以走化掉,如果不能走化,我们可用裆劲旋转向上,那么只要少量的力就可送走对方的压力,这里不是要你去顶力,说明这是一种化解的方法,再举一个例子,如果对方用20公斤的力量,抓拿你的右腕臂,你自己不具备相应的力量走化,你的手臂处在对方的强力之下,上不能去,下又下不去,进退不得,你何能为此解脱,双方力量悬殊,好似老鹰抓着小鸡,动多不能动,何言解脱。然后我则可以启动裆胯,使裆胯合于手臂,如发动机之主轴启动,由裆胯牵转发动于手腕,其力量不在手腕,所以对方再也无法抓着你的手臂,其拿如握滚动齿轮,根本就没有这种能力握着对方。我曾经试握过老师的手腕,当时我是这样想的,我的手腕握力如果没有四十公斤,也起码得有二三十公斤,我拿着老师的手臂,老师根本就不能动,是非他用散手打我,因为散手他可以用其它方法击打我,肘打肩靠,脚踢膝顶,因为我毕竟年青有力,而老师年迈进将七十岁的人了。老师再三再四叫我用力抓拿,我却将信将疑,不敢尽力去拿,老师说不碍事的,我始以八分之力去拿老师的腕臂,不了老师启动裆劲,我的手腕根本就没有力气了,好像不是拿的手臂,像似发动机的滚动齿轮,不只是拿不住,且有一种心惊胆颤的感觉,后来我才知道,老师用的是裆胯劲,而这种裆胯劲能直接形于手,以裆代手,以裆带手,说明你拿着的不是老师的手,而是老师的大腿,是发动机的主轴,当然你是无法拿得着的。
如何实现“以裆带手”,这全在练架上下功夫,没有其它捷径,每一个动作都有一个圈,也就是裆圈,由裆来带动手臂的运动,当然这是应该有严格的要求,具有一定规范。先要求松胯、松胯根,由裆胯旋弧,带动一系列的肢体运作。如赵堡太极拳之金刚式,它要求松胯,由裆划园弧送出两手之托枪势,也叫式,当动作二由捋式旋转为捋式,也是由右胯为主再把两手臂捋回,一一捋,裆胯恰好转了一个立园,而下面的挤按两式,恰好完成了第二个裆圈,再继续划园,右拳捣于左掌心时,裆由划园走了第二圈。所谓金刚三大对是由这几个圈的连环组成的,而关键是在二个胯的运作。
太极拳的千变万化,全赖于裆胯的动作,而裆胯就是赵堡太极拳的玄妙之天机。如何利用胯来配合周身肢体运动,这对赵堡架来说太重要。早在民国年期的杜元化,他在《太极拳正宗》一书对于胯的动作,尤其在解说金刚一式中更为确切,他说:“两胯为天机,贵于松活”,他把两个胯比作太极拳的天机,我想还有什么比胯更重要的?
如何体验太极拳“以裆带手”,如果我们真正做到“以身领手”,身法带动手法,也就是由裆来带动指挥手上的动作,你似乎觉得自已已经到达了“以裆出手”的水准,那么你不妨测试一下你的裆劲。当你在走架套路时,两手伸放在裤袋里不动,或放在身背后不做任何动作,也就是用你的两双脚来打一套架子,裆劲好的自然能打出身法来。而自以为身法好的,实际上没有裆劲,或者会一些以手领身,你在打太极拳的时候,只会走路什么身法,裆劲都没有了,且十分难看。有时我们也作这样的测试方法,来测试我们是否真的掌握了“以裆带手”,有裆劲者可以带动手的运作,如果手不动,而我们的裆照旧可以运作一套太极拳架子。灵于不灵当场试验,初学者圈可以走大一些,证明我们有这个裆劲来带动肢体,有裆圈和没有裆圈是一个关键,没有裆圈的要练出这个裆圈,真正有了裆圈的,我们就要适应套路和技击的需要,就要大圈变小圈,有圈似无圈,大圈套小套,形成变幻莫测的太极圈,真如《太极拳正宗》所言“切望练斯拳者,要以斯为必有事,方能寻着太极拳之真门径,方可造出太极拳之真铅汞”。

 

寸劲
"寸劲"功夫绝技是在意识支配下,由肢体各部分肌肉协调配合、收缩,瞬间形成的短促爆发力。这种力,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会偶然发出,如劈柴、剁肉等发出的短促劲,只是并不注意罢了。
而武术界所谓的"寸劲",是在意识主导下而发出的。在任何一拳种中,"寸劲"都是必不可少的。我的体会是"寸劲"有手枪的准确性、灵活性,有手榴弹的爆炸威力,有盔甲的防护功能。本文想在以下几个方面,谈点个人心得。
"寸劲"的训练
人体的力量是通过肌肉的收缩产生的。要想得到高质量的"寸劲",就必须加强对各部分肌肉的训练,有意识地提高肌肉的收缩效率;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反应速度。对此,各门派历来都有自己的独门训练法。笔者认为,"寸劲"的训练除做基本的俯卧撑、溜腿、涮腰、站桩外,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对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的训练。


以下介绍几种训练方法。
一、石锁功。石锁功有多种练法,这里介绍三种练习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的方法:
1.砸肘。即将石锁抛起后站好马步桩,手臂弯屈成直角,以肘部外侧接住石锁,再用肘部挑抛石锁,左右肘轮番抛接。初练时,需带护肘或其他护具,以防石锁擦伤皮肤。
2.骗马。即用手在体前将石锁从腿下向身后抛出,接住后在身后再从腿下向身前抛出。
3.背花。即将石锁从背后抛起落到身前,用手或肘部接住。左右手轮番抛接,反复练习。初练时,石锁可用轻一些的,待动作熟练后再换重量大的。注意:抛时需竖直向上用力,以免伤及后脑,抛后需马上抬头观察,以免下落时砸到头顶。
二、橡胶绳练习。这种训练方法是笔者根据以前踢打牛皮绳总结出来的。因橡胶绳比牛皮绳更具弹性,在训练中不易受伤,可用于速度训练。练法如下:把橡胶绳一端固定在身后,另一端套在手上,可一手一条,站好马步,以腰间抱拳时橡胶绳拉直为度,两拳轮番向前打出,也可结合各种步型出拳。再将橡胶绳一端固定在身后,一端套在脚踝部,做踢、蹬、踹、扫等动作。

 三、抛抓小沙袋,主要用于训练身法和手部力量。缝制两只边长约为25~30厘米的方形帆布袋,内填锯末和细沙,重量视练习者力量大小而定。初练时可抛接一只,用力向前上方抛掷,然后迅速移动接住,也可向身后抛掷,然后转身接住。既可两只同时抛接,也可一先一后抛接,逐渐加大沙袋重量,反复练习。
四、踢打轻沙球,主要用于综合训练。轻沙球可用旧的蓝球、排球、足球等制做,也可用沙袋代替,但重量要轻,多用柔软的棉絮、海绵等掺少许粗沙填充而成。做好后,用一条牢固的绳挂起来,高度以与自己头部同高或稍高于头部为度,模仿实战拳打脚踢,在沙球的摆动中捕捉击打机会。初练时,可打一只或两只,可高低各一,也可前后各一。熟练后,慢慢增加球的数量和方位,前、后、左、右、高、低均可,自己站在中间击打,同时注意防守,躲闪沙球。
拳谚云:"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练功不仅练外,还要练内气。练气之法很多,在此不赘述
寸劲”的应用
“寸劲”在武术中的用途极广,且至关重要。现从散打、擒拿与反擒拿、摔跤和武术套路演练四个方面来谈。
一“寸劲”在散打中的应用:散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体育项目,也是一种实用搏击术。拳谚云:“拳术兵法是一家,不懂兵法莫演拳。”孙子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在散打实战中,战机瞬息万变,“寸劲”正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散打中的进攻机会大致有以下几种:1.对方老力用尽、新力未生时;2.对方疲惫时;3.对方精神慌乱时;4.对方门户大开时;5.趁其不备时。这些机会稍纵即逝,如不能迅速捕捉住,就会使自己陷于被动。从观察、判断到出招,以意识为主导,集中精力,瞬间爆发而出,则胜券在握。
一次,一武术界朋友找我切磋武功,当他用铲腿、侧踹连贯攻来时,我上步转身,抱腿推掌,他立时倒地。在这个回合中,他右肩一抬高,我看出他要用右脚攻击,但他铲脚一晃,是一个虚招,铲脚力没用尽,再发侧踹。我在他发铲腿时立即提膝,他一铲不中,想把铲脚收回时,我已抢上一步,他再侧踹时我已抱腿,他想收腿时我已推掌,应了“彼若动,我先动”、“后人发,而先人至”的拳谚,以快取胜,以一推掌的寸劲把他推倒。
兵法云:“兵不厌诈,出奇制胜。”散打实战中可使用诱敌、诈敌之法,虚虚实实,指上打下,若一出手就以最高速度、最大力量,则易由于惯性而重心不稳,不易变招;同时由于攻击距离长,易被对方看穿意图而破解。如用寸劲,则无此
发“寸劲”可保存实力,在散打实战中,保存实力是重要一环。特别是对耐力稍差的运动员,临战时蓄而不发,不发力时松静自然,气定神闲,伺机而发,力争一发中的,瞬间出招,发力短促迅速,一发即收,可有效保存体力。优秀运动员是善于放松肌肉的。在一次散打比赛中,运动员甲平时力量大于运动员乙,但在赛场上一味猛打猛冲,动作大开大合,开始时场上形式还好,休息时我给他作按摩后也还可以,但往后就不行了,头重脚轻、出招无力,最终败北。而运动员乙自知体力稍差,开始以防为主,出招时短促迅猛,利用寸劲,收招后肌肉放松,而休息时也不需做按摩,最终连闯三关而夺冠。
在防守中,寸劲的用处也是很大的。如对方一记直拳打来,我如不顾一切,全力格挡防卫,必“门户”大开,给对方可乘之机。我如泰然处之,等对方拳头距我颇近时、招术已使“老”时,我以寸劲出招反攻,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可稳操胜券。
在实战中不一定只用寸劲取胜,但寸劲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二、寸劲在擒拿中的应用:擒拿的用力方法大致有六:1.抓劲;2.缠裹劲;3.杠杆劲;4.旋转劲;5.挺拔劲;6.冷疾脆劲。其中冷疾脆劲(即抖弹劲)发劲突然、短促、激烈,也就是寸劲。这种劲在实用中不易防化,多用在锁住对方关节时,通过脚跟蹬地,拧腰转胯,协调配合,制服对方。如“金丝缠腕”一招,对方以右手抓握我右手腕时,我用左手扣住对方手背,用我右手侧掌缘,斜向下猛然切压对方右手的尺骨侧腕关节,使对方腕关节受挫。在这个动作中,扣敌手背与缠、切、压敌腕,基本上同时完成。如不用寸劲,对方极易化解,“金丝”便无用了。
其他如“盘肘”、“跪地求情”等招术,都是用寸劲来完成的。
三、寸劲在摔跤中的应用:寸劲在摔法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摔跤中有一句术语“变脸”,即甩头、拧腰、蹬地、转胯同时完成,突然发力,干脆利落,用的就是寸劲。
如抱腰摔,对方用右直拳击我,我迅速用左手挡抓其右腕,同时右手绕至其背后抱腰,右脚进步,身体左转,臀部贴紧对方腹部,左手猛拉对方右臂,右臂用力搂紧其腰部,臀部猛撞其腹部,向左转体,将对方摔倒在我体前右侧。其中拉臂、转体、臀撞同时完成,这就是变脸。
其它如挟头摔、腿别、穿裆靠等招术,也都是用寸劲秦效。
四、寸劲在武术套路演练中的应用:以长拳为例,每一个抖掌、摆头、亮掌,弹踢蹬踹,冲拳顶肘,都以寸劲发生。缓中蕴疾快,顿挫现神韵。
若处处发出全力,企图一口气打完了事,极易气喘如牛,因劲力不足而造成动作脱节,杂乱无章,虎头蛇尾。发力时应沉稳、短促、急速,瞬间发寸劲;发力后肌肉立即放松。这样,才能科学分配体力,使套路动作更加威猛有力,真正达到“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的意境。
训练中的几个常用药方
在寸劲的训练中,不免会有损伤,损伤后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影响训练进度,也会徒增痛苦。对此,本人深有体会,所以特意搜集整理了一些简单速效的运动损伤治疗方法,限于篇幅,只介绍几个常用药方给大家,有备无患。

方一:当归、地龙、赤芍、川乌、草乌、伸筋草、木通、泽兰、络石藤、红花、透骨草、威灵仙、骨碎补、补骨脂、川断、川膝、杜仲、桂枝、甘草各10克,用上好白酒750克浸泡七日后备用。
此方用于扭伤、挫伤、砸伤后,不破皮、不流血的红肿紫瘀等症。用法:将药酒搽抹患处,用手掌轻快揉搓,直至发热,再搽再搓,五次为度,一日四次。
如有破皮、流血可用下方止血:
卷柏叶(又名还原草、万年青)100克,炒炭后,研末过100目筛,撒布于伤口包扎。
又方:土元12克、胆南星15克、血竭15克、没药24克、红花15克、马前子9个(微炒)、龙骨9克、归尾9克、川活9克、乳香9克、螃蟹骨9克、防风9克、骨补9克、三七3克、蚤休(又名七叶一支花)15克、菖薄9克、川芎12克、冰片3克、升麻15克、共研末备用。
如有出血、破皮、刀伤等症,可用老酒调敷患处;如无老酒,用唾液效果更佳。血立止,痛立止。
如有脱臼,可在复位后涂搽上方药酒。如有封闭性骨折,对线对位固定后,另有一结骨秘方:
血竭、硼砂、自然铜、红花、乳香、没药、被骨脂、骨碎补、土元各9克、甜瓜子10克,共研末,酒调服,每晚一次,七日服完,服后三四日有痛感,五六日有痒感,七日后如常;如无感觉,疗效同样。服药后15天骨痂形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6151/825755735417.html

更多阅读

牛胜先:练习太极拳应拳功并修

标签: 牛胜先太极拳杂谈来源:《武当》 2010年第3期 作者:牛胜先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历史悠久,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极为深远。太极拳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是道家思想的产物。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武当剑,古称武当派,又称内家拳。与此相对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视频目录 什么拳法打架是最实用

《中文基本功》 片长21′10″本片由洪均生宗师“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海外掌门人陈中华老师亲身示范、演练。基本功是太极拳全部招法的基础,陈中华老师把实用拳法的系统基本功正反圈、拧毛巾、提水结合套路一一做详细解说,强调了基

2014年第八届永年广府太极拳年会拳技比赛规程 永年广府太极拳

2014-01-02 21:02:26|分类: 新闻简讯 |标签:永年太极拳比赛 |举报 |字号订阅第八届永年广府太极拳年会拳技大赛是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为了继承发展太极拳技,弘扬太极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体质,造福全人类,而举办的

赵堡太极拳简介 赵堡太极技击视频

赵堡太极拳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是有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祖师王宗岳传蒋法。蒋法又传邢喜怀,传张楚臣,传陈敬伯,传张宗禹,传张彦,传陈清萍等历代传人经数百年的辨理、习技传下来的赵堡太极拳,赵堡太极拳无论拳架或理论、著作都是有师傅口

声明:《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 寸拳》为网友囿壓仂材宥働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