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之所以需要一定程度的不安全感,是因为人类需要应对生活中各种各样潜在的风险。具备对危险的认知能力,并对未来将要出现的危险,具有提前预感的想象能力,能帮助人类去逃避或控制即将出现的危险。这就像是躯体的痛觉能提醒我们危险一样,本无可厚非,但是假如对危险过敏了,反应过大,开始对生活不利,那就不好了。
心理学家马斯洛发现缺乏安全感的人经常感到孤独、被遗忘、被抛弃;对他人抱有不信任、嫉妒、傲慢、仇恨、敌视的态度;有悲观倾向;反反复复地反省自己、过分自责、自我过敏等等。这些对危险的过敏反应让缺乏安全感的人感到太多的不确定或者无法控制,使他们的内心陷入不安中,甚至使他们的想法产生偏差,感到困扰,或者促使他们去做些不该做的事情来减轻不安:
好比一个人以为别人不喜欢他,他就主动疏远别人,结果人家觉得被疏远了,说明自己被讨厌了,为了知趣所以就躲远点。果然,他实现了自我预言——他是孤独的,没有人喜欢他;再好比一个人总是觉得自己的手上有很多细菌,怕得病,于是就反复洗手,结果大家都能猜到——他得了强迫症。总之,假如对危险的反应过了头,不安全感就会破坏我们的生活。这也就是为什么安全感这么重要的缘故。
安全感是心理需要中的第一要素,是人格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成分。安全感的建立是在幼年,特别是一岁之内的时候,这时安全感的建立是从父母特别是母亲那里获得的。因此,父母的影响特别重要,父母们需要在孩子的幼年小心地呵护孩子的安全感。 所以,我们需要了解,怎样的父母会让孩子没安全感呢?
假如把危险归类,可以认为孩子受到的伤害可能来自身心两方面。也就是说,故意损害孩子身体健康的父母,故意损害孩子心理健康的父母,都会直接给孩子带来伤害。还有无法满足孩子生理需求的父母,无法满足孩子心理需求的父母,都会让孩子感到坏境的不确定和难以控制,缺乏安全感。
(三联阅读配图)
在生理方面,父母的不当行为可能有:
打孩子,把孩子赶出家门或者锁在外面,遗弃或者弄丢孩子并导致ta的生存得不到保障,孩子饿了没吃的、渴了没喝的,给孩子吃坏东西,给孩子吃错药,给孩子穿太热或者穿太少,孩子生病了不管ta,家里窗户破了、屋顶漏了、小强泛滥、马桶堵了、停电等设施问题不去管,以及其它一切让孩子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的行为。当然,在这方面大多数父母只是偶尔打打孩子,其余问题不大。
更多的父母是在心理方面出了问题,问题主要出在不能和孩子建立和维持有安全感的亲子关系:
打骂孩子、冷暴力这样直接损害亲子关系的行为,
过早让孩子独自睡觉、过早让孩子自己玩、不辞而别、把孩子寄养、离婚又不和孩子说明白等等让孩子担心自己会被抛弃的行为,甚至真的说“我不要你了”,
忽视孩子、在孩子表达感受时直接否定ta等等让孩子觉得自己不重要的行为,
挑剔孩子、羞辱孩子、把孩子跟别人比较、变味地夸奖孩子等等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差劲的行为,
包办家里的所有事务,过于追求完美,而不让孩子有机会插手,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的行为,
夫妻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甚至边吵边提孩子的名字,让孩子以为自己导致了父母争吵而感到内疚的行为,
夫妻中只要有一人情绪多变,让孩子受到惊吓,甚至拿孩子出气,或者向孩子求援,把没安全感的症状传染给孩子的行为,
以及其它一切让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的行为。
假如你是这样的父母,那么怎样弥补孩子,给孩子安全感?
父母怎样给孩子安全感呢?除了满足孩子基本生的理需求之外,还有以下几件事情需要做到:
1. 长时间、高质量的陪伴,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尤其要重视孩子入睡之前的陪伴。
2. 不拿孩子和别人比较,不批评、责备、惩罚孩子,而是欣赏、鼓励、支持孩子。
3. 不威胁孩子(不说“你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或者“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话)。
4. 鼓励孩子独立,接纳孩子的个性。
5. 给孩子树立恰当的规则。
6. 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行为方面以身作则。
父母相信自己、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信任世界,孩子才能获得坚实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