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企业家精神与信仰 知识的本质与企业家 企业家信仰的本质

导读:爱华网网友为您分享以下“企业家信仰的本质”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aIhUaU.com的支持!

企业家信仰的本质、内涵与境界

我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

如果我能够做到的话,我有权成为一位不寻常的人。

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求安稳,

我不希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名有保障的国民,

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感到痛苦不堪。

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

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

我拒绝用刺激来换取施舍;

我宁愿向生活挑战,而不愿过有保证的生活;

宁愿要达到目的时的激动,而不愿要乌托邦式毫无生气的平静。

我不会拿我的自由与慈善作交易,也不会拿我的尊严去与发给乞丐的食物作交易。 我决不会在任何一位大师面前发抖,也不会为任何恐吓所屈服。

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而无所畏惧。

我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自豪地说:“在上帝的帮助下,我已经做到了。” ——美国企业家宣言

1904年,美国《企业家》杂志的发刊词,作者:托马斯 · 潘恩(Thomas Paine) 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却在发展的过程中陷入了“物质化”的怪圈。也正因为此,中国的发展付出了牺牲环境、牺牲诚信、牺牲平等的代价,企业家们也牺牲了信誉、牺牲了安宁、牺牲了幸福。

而这些归根结底,都是信仰缺失所带来的问题。

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在瓦解人们原有价值观、伦理观与社会观的同时,并没有及时整合出新的信仰、价值观与伦理道德等社会底线共识。许倬云教授曾经指出:“如今的中国,不但政治化,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商品化,所以就出现了信仰真空的问题。”

企业家的信仰缺失使许多企业的发展都受到了阻碍,也使许多企业家自身陷入困境。褚时健带领玉溪烟厂历经18年,造就了红塔帝国,却最终折戟并身陷囹圄;牟其中由曾经“首富”沦为“首骗”,英雄黄昏;禹作敏目无法纪,以言代法、以身试法,最终未能善终;资本枭雄唐万新以命豪赌,霸业随风飘逝;一代标王胡志标,人生潮起潮落最终无言;国美帝王黄光裕,内幕交易终至锒铛入狱;国企掌门人王效金,贪婪终酿古井腐败大案„„这些案例,都提醒着我们,企业家的信仰对于企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企业家的信仰真空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奶业巨头三鹿因三聚氰胺倒闭;肯德基苏丹红影响消费者健康;4S店扣押合格证抵押牟利;锦湖轮胎超量掺“返炼胶”,安全性难保;宝洁纸业用脱墨纸制餐巾纸;国美天津大港店骗取以旧换新补贴;双汇因瘦肉精面临巨大挑战;上海染色馒头危及百姓民生„„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让我们意识到,没有信仰的企业家,不但无法帮助企业健康发展,还会危及公共安全与健康,关注企业家信仰的问题刻不容缓。

企业家信仰

信仰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尊敬。信仰的本质是相信其正确,甚至宁愿相信其正确,而不在于其是否真实。所以,信仰无所谓真假,有信仰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因为坚持这种信仰使自己有所追求、有所寄托。当物质丰富到一定程度后,人的精神需求就会超越物质,信仰的力量就会对一切施加力量。

信仰是一个精神体系,它起源于敬畏,并由敬畏建立深层次的精神内涵,从而通过心灵的对象显现出来。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即是支撑人类

精神的信仰。 著名社会学家周孝正曾用四句话概括了信仰的真谛:对大自然的心灵感受、对未知领域的敬畏心情、对社会公正的内心追求、对美好人生的情感寄托。

信仰对人有决定性作用。人的理性工具心理系统和情感精神心理系统也是发展变化的,在物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理性工具系统作用大,但在其基本满足时,情感价值作用增大。这是个动态变化过程。而信仰就是人们情感精神心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仰问题已经引起了企业家的重视。例如,新希望(000876)集团的董事长刘永好曾经说过:“赚更多的钱没有太大的意思,当财富和个人事业关联不大时,一定要寻找支撑上升的动力。没有信仰的企业家,或者是没有寄托的企业家,心态肯定不好,肯定会出问题。”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家拥有信仰的某种理由。王石也曾经反思过:企业家是不是走得太快了,天天忙碌,灵魂都跟不上脚步了。 那么,相较于通常意义上的信仰,企业家信仰为什么尤为重要呢?

首先,对于社会而言,企业家作为掌控资源较多、影响力大的公众人物,他们的信仰已不是个人独善其身的问题,而是关乎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问题。目前中国市场经济的不完善性,导致市场中存在着大量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虽然重复博弈能够减少市场参与者的投机行为,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也能对此产生制约作用,但是仅仅依靠博弈和法律约束,并不能够真正解决中国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而且可能引发市场的不经济性。而信仰作为一种根本信念,会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拥有企业家信仰的市场经济有更多的诚信,更容易建立一种自我约束和共同遵守的制约机制,交易者们也更加容易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从而顺利签订契约,节约交易成本。有信仰的经济能够更好地平衡贫富差距,引导企业家拥有对财富的理性认识,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其次,对于企业和企业家个人而言,企业家的信仰决定了企业的价值观和发展方向,企业能否健康持续地发展与此关系重大。同时,企业家的信仰也能为他们提供灵魂的归宿,给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最终幸福地走向终点。

企业家信仰的内涵

在中国,我们可将企业家的信仰大致分为两类。首先是宗教信仰,主要以基督教和佛教为主。此外,由于中国的信教人数并不高,许多企业家信奉儒学等国学理论与思想,在本质上与信仰宗教类似,我们也可将其划归为企业家信仰的范畴。

宗教信仰

圣经有言:财主进神的国,比骆驼穿过针的眼还要难。如此警世名言,让古往今来的许多商人陷入深思。宗教是拯救无信仰企业家的一个途径,可以赋予一个人生活以意义。企业家在实现财富积累和地位提升之后,在居高临下地审视社会时,就会感到生活的无意义,就如尼采所感叹的:“我长,我长得寂寞了,我长这么高。我等待,可是我什么也等待不着 。”宗教的世界观中很大一部分在引领人们思考人生的深刻与丰富,帮助人们对生存和终极追求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为企业家们找到终极意义的支撑。

基督教义中的原罪论认为,罪是人顺从自己的私欲而违背上帝旨意的所言、所行和所想,人一生下来在上帝面前就是罪人,需要基督的救赎。这就把人们原来对外的反抗引向对内的改革和自省。同时,基督信仰也给予契约精神以神圣的地位,使得其成为现代商业文明的基石。基督信仰使人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好事会有意义,相信死后必得救赎,相信自己有所依靠。人类的精神从此获得了莫大的安慰。由此,基督饱含热泪,以牺牲、舍己的圣爱来拥抱、救赎罪恶、苦难的人类的榜样,成为企业家寻求事业成功和精神安宁的思想归属。

当今活跃于中国大陆的部分信仰基督教的知名企业家有:华为总裁任正非,神力集团董事长、温州商会会长郑胜涛,远大空调创始董事长、远铃公司董事长张剑,谭木匠公司董事长谭传华,中芯国际的首席执行官张汝京,被称为中国企业家中的“福音战士”、前摩托罗拉中国区总裁及百事可乐中国区总裁时大鲲(Daniel Shi),香港上市公司亚钢集团副董事长

兼CEO符气清(Desmond Fu),江森自控(Johnson Controls)中国区总裁杨薏(Steven Yeo),庄胜集团总裁战略顾问等。他们在基督教这种信仰下,寻求了精神的宁静和思想的升华。 除了基督教,佛教也是许多中国企业家的信仰选择。佛学理论认为,“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进而实现“新六和”的愿景,提出“和谐世界,从心开始”。“自利利他”的思想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思想,它贯穿于全部佛教教义之中,尤为大乘佛教所倡导。大乘佛教要求佛教徒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即在“自利”的同时要“利他”,并把“利他”作为修行的出发点和目的。“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的菩萨行成为大乘佛教修行的宗旨。这就为企业家正确看待财富和寻找心灵净土提供了出路。

沈阳凤祥集团董事长孙凤祥的办公桌上有两个青花瓷碗做成的香炉,办公室后面套着他的“静心堂”,里面供着如来和观音,香烟缭绕。这是孙用来“洗心”的所在。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每年都要到五台山礼佛。海航董事长陈峰研学参禅,在办公室里穿着道服工作,读书、打坐、记录心得是他每晚的必修课。这些企业家们敬神如神在,有一种敬畏,以虔诚的佛教信仰实现了内心的安宁和社会责任。

由此,企业家们身处波涛汹涌的商业大潮中,起伏跌宕原属平常,宗教给了他们相当大的慰藉。很多企业家从宗教中找到了立身的根本,做人做生意的原则。

国学信仰

中国的国学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留存下来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的不竭动力和精神纽带。国学是中国人的心,中国人的魂,如果丢失了国学,丢失了传统文化,那中国人就如鲁迅先生所言,没有了脊梁。中国虽然缺少宗教,但是国学作为一种超越人力的力量存在,也是被人们一如宗教般地虔诚信奉着。

中国国学以儒家伦理为指导,企业家们也多是以这种儒家伦理作为主导,构建自己的价值体系。儒家所讲“君子爱才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儒家强调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讲诚信、讲人性本善、讲政治。

海航董事长陈峰就是一位有着国学信仰的企业家。他在面临资金问题、经营问题和管理问题时,发现光靠物质手段、仅用刚性的管理制度是解决不了“人心所向”这个问题的。他遵循着父亲“不求做大官,只求做大事”教诲,以国学大师南怀瑾为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做人、做事”的人生“大道”。

海尔集团CEO张瑞敏,以国学精神作为自己的信仰,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带领海尔走向了成功。他从《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等经典中汲取企业发展的智慧,从《易经》中探求企业发展的动力。他取《易经》中“君子终日乾乾”,在海尔工业园内建造名为乾泉的泉水景观,以激励海尔人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方太总经理茅忠群,以儒家之道修身养性,在方太集团内部建立了一所“孔子堂”,自己研读并培训员工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中国传统文化书籍。在酒桌文化流行的今天,茅忠群只是偶尔邀好友一起品茶,闲暇时的他更喜欢唱唱越剧、读读经。就是这样一位儒雅气十足的家,引领方太做到了高端厨具行业第一。

北京汇通汇利公司的董事长胡小林,从接触传统文化开始学习《弟子规》,并在企业中落实推广《弟子规》,按照《弟子规》来管理经营企业。在两年时间内,他不但治愈了自己的焦虑症,提高了自己的商业信誉,还帮助无数个员工家庭重新找回和谐与幸福。

财富并不能够解决企业家们安身立命的问题,企业家在追求财富积累的同时,还要关注灵魂的回归。灵魂需要安身之所,生命需要意义的港湾。寻找生命之道,追问生存的终极价值,是企业家们的必经之路。中国五千年文化中积淀下来的国学宝藏,就为一些企业家们提供了修身养性、追求超我的途径,也为企业家评判自己的所作所为提供了标准。 企业家信仰的层级

重构企业家精神与信仰 知识的本质与企业家 企业家信仰的本质

企业家对信仰的选择各不相同,其信仰的层次也有所差异。由浅入深,企业家信仰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最基本的层面,是实现个人的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在此基础上,更加优秀的企业家可以通过构筑“企业信仰”,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进而言之,企业家信仰的最高层次,则是将自己的“个人信仰”、“企业信仰”与“社会责任”联系起来,超越个人和企业的利益,关注社会发展与公众利益。

修身养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曾推出《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的企业家“有时出现”或“经常出现”“烦躁易怒”症状的占70.5%,“疲惫不堪”的占62.7%,“心情沮丧”的占37.6%,“疑虑重重”的占33.1%,“挫折感强”的占28.6%,“悲观失望”的占16.5%;而根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20年中,自杀的中国企业家多达1200位。这种因信仰危机而导致的发展危机数不胜数。对于企业而言,灵魂是企业家。而对于企业家而言,灵魂是他的信仰。而信仰的基本功能,便是帮助企业家“修身养性”。

“修身”就是正本清源、修正观念、调整心态;“养性”就是弃恶扬善、规范行为、养成习惯。

《大学》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信仰可以改变人的精神世界,并通过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气质个性,进而是他们在物质层面的行为得到改观。尤其是在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之时,信仰可以帮助企业家建立起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从而能够抵挡诱惑,保持自我,达到修身的目的。

同时,由于企业家平时过于忙碌、过于疲惫,因此很难意识到自己的性格修养问题。这种情况下,信仰可以帮助企业家实现“养性”,使他们能够从认识自己、认识自然开始,懂得人性本质,不断完善自己、成熟自己。

此外,信仰还能使企业家了解到:幸福的产生和建立,固然离不开基本的物质条件,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健康的心态和对幸福的正确认识;物质只能造就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还需要有相应的心情去享受。信仰使企业家不断发展出那些构成个人幸福与社会进步基础的内在品性。这些品性包括信仰、勇气、爱、同情心、有信用和谦卑。当这些品性越来越多地被显现出来时,企业家的幸福指数会随之提高,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也随之进步。

企业信仰

企业家的个人信仰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的烧香拜佛,甚至依赖“大师”的秘密指点,以八卦、风水、算命等方法来左右企业决策,这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毫无益处,甚至会产生危害。这时就需要企业家将个人信仰激发至更深层次,即建立“企业信仰”。 纵观中国商史,但凡能够持续经营的企业,都树立并坚持了正确的价值信仰。企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卓越的价值信仰。一个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构筑一套被全体成员所奉行的价值理念体系,这套价值理念体系是不可挑战的,将成为企业整体和员工个人行动的榜样和指南。这就是“企业”层面的信仰。它可以是一个观念、一种思想、一种主义等。

“企业信仰”不等于“企业家信仰”,企业家的信仰是个人问题,在本质上讲是一个独善其身的过程。企业信仰则是一个组织的问题,涉及到组织中的每个人。但是企业信仰的建立离不开企业家信仰最有生命力和最有影响力的基石。

但是,“企业信仰”又与企业家密不可分。“企业信仰”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通过企业家有意识的倡导、建设、培育才不断发展起来的。企业家承担着对企业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的重任,他们是企业信仰建设的主要倡导者、培育者和推进者,他们以自己的信仰,建立企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倡导了企业员工的理想追求,形成了自己企业独有的价值观和经营哲学。他们的个人信仰直接影响着企业信仰的形成和发展,在企业信仰建设中占

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由此看来,“企业信仰”是“企业家信仰”的延伸,是企业家德识、才学、胆略、智慧、事业心、责任感、冒险精神与创新精神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家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以自己的哲学思想、管理风格、理想价值、文化品质、伦理道德等融合而成的一种群体的文明意识、行为方式与管理风格。建立一个稳定的、健康的、卓越的、优秀的、有生命力的企业信仰,是需要以企业家信仰来倡导、支持和示范的。

社会责任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家,不应只关注自身和企业财富的积累,而应当以公众利益为先,勇于承担起践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伦理的重担。 如今,中国的企业家们并不缺少金钱和财富,他们缺少的恰恰是对社会的责任感。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不简单地等同于捐款和慈善,而应该更多的包含对社会的关心和对人的关怀。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应当承担对利益相关者和全社会的责任,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员工的健康及安全保护、节约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客户创造价值、遵守商业道德等。企业家应该以自己的信仰,引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推进可持续发展理论,追求企业与员工、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创建和谐的企业发展环境,践行社会责任。

企业家们可能会不信宗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信仰。企业家们可以不做企业家,但是这也不意味着他们可以选择不做人。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中宣扬的仁、义、礼、智、信以及博爱思想,在企业家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内心价值的认同和积累,从而形成企业家信仰,同时也可以落实到企业的经营运作中。企业家在处理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时,也会将信仰运用到化解矛盾中去,从而实现企业、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

企业家作为企业的主导和灵魂,他应该将自己的信仰与企业的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就会体现企业家信仰的特点。企业成功靠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就源自于企业家的理性、科学精神、道德感、人本精神、自控力、对规则的遵守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精神。诺贝尔经济学得主诺斯(Douglas Cecil North)说:“一个社会有健全的伦理道德准则,才能黏合社会稳定与经济活力。” 企业家的信仰要有意识的转化为伦理道德准则,扩展到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发展、关注人的发展上去。只有这样,企业家的信仰以及社会责任才有可承接的载体。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6351/482560316156.html

更多阅读

企业家精神观察:清华毕业生安旭,与苏州斯莱克300382

企业家精神观察:清华毕业生安旭,与苏州斯莱克(300382)清华大学毕业生,目前已经执掌了超过100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很多还是公司创始人和控股股东。创富榜里面,出生于1963年,1965年的特别多,1964年的少很多,出生于1960-1962的就更少了。苏州斯莱

读《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有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论文

近期阅读了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先生于1985年写就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他在这本经典之作中将实践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为所有企业和机构有组织、有目的、系统化的工作核心。不一定说当今的成功企业或组织就一定是受德鲁克

绿色发展与企业家精神 芙蓉王与企业家精神

      ——芙蓉王品牌价值观对当代社会主流文化趋势的影响分析  品牌价值观,是一个意识形态领域的抽象概念,但却又渗透和体现于最简单的消费行为中,是品牌在追求经营成功的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更是品牌经营者一致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pdf 企业家群体的精神迷思

     最近与“气功大师”王林有关的新闻甚嚣尘上,与之有过交往的一些企业家和明星也被媒体挖出来或嘲讽或痛斥,一时间这些知名人士被舆论贴上了“信仰缺失”的标签。他们是真的“不信科学信鬼神”吗?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这个世界

文化嬗变 文化资本与企业家精神嬗变

     企业家精神不仅是投资创业和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实现创新的一种极其稀缺的无形资源。无论是企业还是城市、地区或国家,缺乏了企业家精神就必然意味着保守、停滞和贫穷。可以说,任何一个企业要想

声明:《重构企业家精神与信仰 知识的本质与企业家 企业家信仰的本质》为网友夜清冷一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