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交战双方
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没落后,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为三国中魏国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因以少胜多闻名于国内。
官渡之战剧照
一般人对官渡之战的认识,可能只局限于在曹操军和袁绍军的两方,但其实这场历经了1年左右的战争,其实并不仅仅只有这两方势力的参与,据我所知,起码是有第三方蜀国参与的。我们具体来谈谈这三方当时的实力和战力指数。
先来看看袁绍方,那时候袁绍杀死董卓后,迅速占领四个州郡,势力扩大之快之大达到了极致,可谓说当时势力最大的集团之一,官渡之战这场战争是由袁绍发起的,起源来自于他的野心,他希望通过这场战争,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事业版图,并成功完成一统北方的霸业。确实,当时袁绍兵力十分强大,兵力之多,达到10万左右,他自信于取得这场占有绝对优势的的胜利。
再来看看曹操军,曹操最为明智之举,就是一直尊称汉室为帝,这样显得师从有名,而曹操本人性格十分具有谋略,武功更不在话下,可说是个较为全面的首领,虽然当时曹操的实力是远远处于下方的,且谋臣也不算很多,但曹操对于战事的判断是十分果断明智的,他采取了以官渡为对战地点,并进行了集中攻击的战略,这个排兵在后期的官渡之战的应用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刘备,当时是后起之秀,试图在这场战争中渔翁得利,结果是赔了关羽,又折了兵。
官渡之战兵力
官渡这场战争,它的出名就是因为敌对双方的兵力相差之大,但结果却是兵力少的一方够通过自己的智谋、团队的配合逆转了整个局势,并最终将兵力多的一方彻底击溃,取得了这极具历史时刻的胜利,这场战役被成功收入历史记录,成就了千古一大美谈,并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不光是对政治格局,还有对古文化的影响。
官渡之战
那到底这场官渡之战,袁绍方和曹操方分别投入了多少兵力呢?那这些兵力的投入又分别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呢?通过这个投入能说明什么道理么?
据不完全统计,袁绍在这场官渡之战中,陆续不断的投入兵力,直到整个战役的完成差不多投入近11万的兵力,而曹操的当时的实力比较弱,在这场大战中共计投入约2万左右。
从比例上来看,袁绍的兵力投入几乎是曹操兵力的5倍左右。从这个数量上就很能说明一个问题,袁绍的兵力多,实力强,曹操的兵力少,实力弱,对战之中袁绍占据绝对优势,按道理说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胜方一目了然。
但是实际结果却是,袁绍的11万兵力几乎全军覆没,剩下不到1万的兵力,而曹操的兵力也损失过半,2万兵力留下一半左右。
那通过兵力投入对战争影响有一定的规律么?显然是没有什么必然的规律的,不然就不会有兵不在多贵于精这句话了,兵力只是决定胜败的一方面,另外一方面还有用兵遣将的谋略。
官渡之战简介
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那时天下大乱,群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有名者可为其主,经过时间的演变,空间的转换,形成三国鼎立态势。
官渡之战
既然称它为三国,那么肯定是有三个国家的,那么在三国中资格最老的是魏国,其次是孙吴,势力最为薄弱者为蜀国。而在三国之前,就不可不提出一个人的名字,袁绍,他的实力不容小觑,可以算是天下势力中的绝对强者,相对应来说,曹操才刚刚冒尖,实在是弱者中的弱者,其他的两个国家这里也就一笔带过了。
但弱者不见得永远为弱者,当他的发展的进程加快时,是很有可能超越强国,并吞强国,成为强国的,官渡之战便是这样的一场战役。官渡的主要参与者为两方,袁绍方以及曹操方,中间可能夹杂了零星的蜀国战力的加入。
为何成为官渡之战,是因为这场战役发生的地点便在现河南省,古时候的官渡。这是一场持久战,全程历时差不多一年左右的时间,可谓是一场耗时耗力的战争。
袁绍那时是兵强马壮,可谓是强中之强,曹操的势力才刚完成搭建层面,从理论上分析,袁绍秒曹操,那是分分钟的事情,但结果却大跌眼镜,曹操和下属谋臣凭借着机智的谋略,最终以两万人打败了袁绍约十一万人的大部队。
从官渡之战中,我们可以学习弱者怎样扭转局势,从曹操的角色去分析看待问题。
官渡之战的时间
官渡之战发生准确时间很多人并不清楚,只知道官渡这场战争是一场持续战,或者说大家对官渡之战的关注焦点已经从时间、地点这些客观因素转移到了这场战事的胜利者,以及他是如何取得胜利这些主观因素上了。
官渡之战
人们都喜欢去追根探底,并不喜欢一眼望穿的事情,喜欢神秘,喜欢探险,喜欢研究。但是我们今天却反其道而行之,具体谈谈官渡之战所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官渡之战发生的确切时间为公元199年的6月中旬,那时候袁绍完成了对董卓政权的推翻,雄心正壮,打算一鼓作气,向南攻下,顺便将曹操的领地收入囊中。
当时曹操的兵力较弱,辅助之臣并不是很多,谋略之臣也算是极少数的,他只是想一心稳固自己的兵权,并没有想立马挑起战争。却没有想到历史的大流那么快的将他拉了进来,让他不得不面对袁绍的强兵,但是经历过这场极其困难的战争后,却让曹操收获之多,终生受益。
这个时间段,当时的三国时期还没有正式形成,正式发生了这个官渡之战,将三国中的魏国结构彻底地搭建起来了,让它成为三国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也让蜀国明白了自己的弱势之处,为蜀国加入三国之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而吴国也在官渡之战的这个时间点完成了内部的整合,为后期的三国鼎立准备充足。
通过官渡之战,曹操是有所收获,但却让他的性格又产生了另外一大缺失:骄傲自满。
官渡之战地点
官渡之战,空前绝后,它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政治作用,对后期的政治局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它的结局导致了曹操也就是魏国的一统北方,也间接为三国鼎立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之功效,当然这场战役胜利之秘诀也成为了后人乃至军事学家们对其的不断分析和总结,以期望找到制胜秘诀,能够帮助自己的国家取得这样的空前胜利。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显然此战役发生的地点是在官渡,官渡放在现代地图中来看,就是我国河南省郑州片区,河南在整个中国来看是在中部,是南方与北方的一个交界之处。但在古代,它可能更加偏向于北方地带,当时袁绍的势力和曹操的势力发展均是在北方,也就是说为了扩大势力范围,他们最终一定会出现互相厮杀的局面,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
那为什么这场战役发生的地点会是在官渡呢?首先我们来看看袁绍的势力范围,袁绍那时通过战争已经占领了河北幽州、北京、山西太远、山东青州等地,而曹操呢?他的划地范围又是如何呢?那时的他占领地块包括济宁大部分地域、河南和青州部分区域。但从地域分布来看,两者之间是有部分挨着的领地的,那么为了更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势力,袁绍选择了向南部发展,也就是说他选择要吞并曹操军队,独霸一方,这是两者地域的交界就出现了一场空前的战胜,史称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的影响
官渡之战,它是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它闻名于世是因为此战的结果,是历史上极为有名的以弱胜强的一场战争。但他对于后世的影响,却是远远大于这个战争本身的结果的。
官渡之战
那么官渡之战对后期的整体形势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呢?它给谁带来了最大的利益收获?
官渡之战,战争双方是曹操军队和袁绍军队,整体的对战结果是曹操取得了全面性的胜利,袁绍从此退出了争霸生涯,倍受打击,导致后期的抑郁而终。
官渡之后,袁绍退出,孙吴内乱稳定,刘备势力逐渐强大,曹操更不在话下了,从此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这是官渡之战宏观上对政治局势的影响,那么接下来我们将细致解析具体影响方面。
首先,对于曹操,在这场战争中他绝对是当仁不让的最大获益者,他吞并了袁绍的势力范围,成为了北方的霸权者,势力也逐渐开始了发展壮大之旅。其次,对于刘备方,以为与袁绍结盟,一定可以从这场战争中分到一杯羹,但结果却是大出意料之外,失败也就算了,结果居然还让关羽被掳,真可谓走了一步臭棋。对于孙吴,因为内部权力集团发生了重大变革,最高领导人被谋害至死,孙权仓促接位,一切都处于青黄不接的状况,能在周瑜等人的帮助下将孙吴的局势稳定已是当务之急,确实是没有精力去考虑官渡之战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