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人走极端(1)
老实人走极端
没有人否认精明强干的人都会藐视陈规旧俗,也没有人否认天才都有一定的叛逆性,但任何事都不能做得太过分。做人太老实,就容易走极端。一个易冲动、爱走极端的人,不仅不会取得成功,还会把已经取得的成功葬送掉。所以,做人永远都不要走极端,要行中庸之道。
300多年前,英国温泽市将政府大厅的设计工作交给了莱伊恩。莱伊恩依据自己多年的实践,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一年以后,市政府官员进行工程验收,要求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他们的理由是一根柱子难以承受那么大的重量。
莱伊恩自信只要一根坚固的柱子就足以保证大厅安全,他的话惹怒了市政府的官员,险些被送上法庭。
莱伊恩十分苦恼,如果坚持自己的主张,市政府官员肯定会另外找人修改设计,如果不坚持,又有悖于自己做人的准则。矛盾了很长一段时间,莱伊恩终于想出了一条折中的办法:他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不过这些柱子并未与天花板接触,只不过是装样子。
300多年间,莱伊恩的这个秘密始终没有被人发现,直到前两年,温泽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花板,才发现了这个“弄虚作假”的设计。消息一经传出,世界各国的建筑专家和游客云集,当地政府对此也不加掩饰,并特意将大厅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对外开放。
在刘邦和项羽二人的楚汉战争中,项羽为人耿直,讲滴血盟誓的大丈夫义气,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让人赞赏和羡慕,但他辉煌时骄横、霸道,失势时悲观、绝望,最终饮恨乌江。假如他能听父老乡亲一言,过乌江,不逞一时之勇,不图一时之快,有可能历史就要重写。
人不能过于偏激高傲,偏激高傲的人往往缺少头脑,容易感情用事、冲动,造成终身憾事。
◎ 行中庸之道,走在道路的中间
这年头,老实一词很难说是褒义还是贬义了。说你这个人太老实,往往骂你是个大笨蛋,因为事都是你干的,可最后好处全都是人家的,所以常言道:老实人吃亏,老实人无用。但是若说你这个人太精明,那无异于骂你是个大坏蛋了。因为事都是人家干的,可最后的好处,却全都是你的了。
这年头,没人想当笨蛋,也没人想当坏蛋,因而没有人想让人家说自己太老实,也没有人想让人家说自己太精明。聪明人懂得行中庸之道。
有人可能会认为,提倡“中庸之道”不合时宜,因为这一思想曾一度被认为是一种处世圆滑、态度暧昧、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受到人们的大加鞑伐和批判。其实,从“中庸”思想的本意看,它并不是“奸猾”、置仁义于不顾、为保全自己明哲保身,而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德行和智慧。
何谓中庸呢?孔子认为“中庸”即为“中和”。孔子说:“‘中’是有喜怒哀乐之情而未表现出来;‘和’是感情表达时合乎节度。‘中’,是天下事物的根本;‘和’,是天下遵循的通则。如果人们能达到中和的境界,那么,天地间的一切就会各得其所,万物也就顺其自然而生了。”
老实人走极端(2)
凡事,取乎中,是应对时代和任何事情的良方。中是不偏不倚,不左倾也不右斜的。非中则不能正,非正则不能稳,非稳则不能久。人生处世的要点,就在于“执中致和”。
传说,远古时期的舜帝就是一个善于遵循“中庸之道”的智者。他不仅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又能加以审视,扬其善,隐其恶,取其中,而施行于民,使天下化而治之。
治理朝政者若能采用“中庸之道”,就可以处于无为而治的自由境地,避免过于专制,过于偏激,过于依恃。表面看似愚拙,内心里却实在,这是一种智慧,一种明亮。
孔子对“中庸”的评价甚高,他认为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德行,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超过它,若能把握中庸的道理,就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但是,一般人又很少能做到这一点。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君子和小人在这方面的表现就截然不同。君子的所作所为都合乎中庸之道,而小人的所作所为都违反中庸之道。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之道,是因为君子能时时居于中,不过亦无不及;而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之道,是因为小人对什么都太在乎或肆无忌惮,不知也不遵循中庸的道理。孔子深知“中庸之道”不是谁都能明白的,也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只有那些有修养的君子才能够坚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导向容易使人们急功近利,追求表面的、外在的东西。而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又容易使人们简单地理解矛盾的两个方面。对满足、成功、富贵、权力等,总是期望达到顶峰。人人在我脚下才好。而对空虚、失败、贫穷、低下等,则唯恐降临在自己身上。
这样,他们处高位不觉得满足,处低位反而一蹶不振。这两个极端都不会使人安宁和快乐,并且,对位高者而言,他们难以守成,很快会转入低下;对位低者而言,他们欲速则不达,结果是成功也好失败也罢,一切都处在不安与失意之中。他们所缺乏的正是先哲提出的,并加以践行的“中庸”智慧。
◎ 保持理性,不要轻易走极端
现实生活中老实人多坚持原则,但容易走极端,把原则抬高到一个不适当的位置,结果造成许多不良的后果。究其根本原因乃在于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些原则的本质内涵。启蒙老实人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他们从以原则为纲转向以结果为本。
许多老实人,特别是那些性格比较耿直者,往往给人一种不近情理的感觉。他们冷面无情又一片公心;他们顽固不化又能以身作则。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说,我们的确需要一部分这样的人坚守住某些信念的堡垒,但是同样出于这一角度,我们更希望他们能以更加灵活和务实的态度把这些原则变成使众人受益的现实。
老实人走极端(3)
显而易见,老实人片面坚持原则的做法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从社会来讲,它事实上阻碍了创新和尝试,因为任何新生事物总是以异于传统的面目出现的,不能学会宽容和政变,就很可能会成为一种妨碍进步的力量。从个人角度来讲,片面坚持原则使自己应该做成的事没有做成,自身利益反而受到损害,整个事业也因人际关系僵化而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空有大志而无从实现,最终想坚持原则亦不得,更不要说影响社会了。
老实人为何对原则看得这般重要而近乎神圣?归根结底乃在于缺乏对原则本质的真正理解,其坚持原则的行为在很多情况下只是一种情绪化的盲动。
原则不是绝对的。无疑,坚持原则、遵守规则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秩序,但如果对原则绝对化,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变成一潭死水,不再有热情、冲动和生命力;可以说,一个社会需要某种程度的非原则的、反原则的行为,这些行为的存在有利于我们社会的完善和进步。这就好比生物界里狼群的存在会使鹿群更加健康强壮一样。有些时候,我们为了一个更高的原则很可能就要短暂地牺牲一些其他的原则,这不可避免。
老实人由于不懂社会运行的两套法则,不知道社会运行既有其原则性的一面又有其非原则性的一面,更不明白非原则性的东西有时会更能促成某种理想的实现,他们只是一味地排斥现实法则,一味地抱住死原则不放,结果给自己带来了许多悲剧性的后果。比如,善良是一种美好的品德,但对谁都善良岂不是自讨苦吃,农夫和蛇的故事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吗?
原则不是绝对的,还因为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地点、对象的变化,原则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从时间角度来看,现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在几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从地点角度来看,“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故事就告诉我们,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地域将会产生大不相同的结果。
从对象角度来看,同样是“爱”,对父母就意味着孝敬,而对孩子就很可能成为引导其健康成长的要素。
老实人不理解这一点,他们坚持的原则往往是千篇一律的,不分对象,不看具体情况,硬要把活生生的现实套入到同一个框子里,做事怎么能够成功?又怎么会不引发与他人的矛盾呢?
原则不是绝对的,还在于原则自己并不能证明自己,原则是好是坏必须要用实践去检验,要看结果怎样,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那这个原则有可能就是假原则、坏原则、有缺陷的原则、别有用心的原则。
一些老实人所认定正确的原则是传统教化的结果,是别人告诉他的而不是他自己经验的总结。在这种情况下,老实人的“老实”很可能就会成为一些人达到不可告人目的的工具。而老实人不关心效果的习惯更加重了其对原则的模糊认识;反过来,不辨真伪地、抽象地、教条地坚持原则又会使老实人一次次地碰壁、吃亏。

老实人走极端(4)
那么,出路何在呢?
首先,应该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在坚持大原则的情况下,在具体问题上可灵活掌握,在某些情况下,还要敢于突破原则。讲究灵活性,就是要掌握方式方法,要学会用多种手段去达成同一目标。
其次,应注意关心结果。在行事之前多考虑一下效果如何。毕竟我们做事是为了成功,只有成功了,我们才有可能增强自己的实力,才谈得上进一步地坚持原则。
◎ 进退而折中,退一步海阔天空
明代才子冯梦龙在《广笑府》“尚气篇”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父子二人,性格都非常刚直,生活中从来不对人低头,也不让人,且不后退半步。一日,家中来了客人,父亲命儿子去集贸市场买肉。儿子拿着钱在屠夫处买了几斤上好的肉,用绳子串着转身回家,来到城门时,迎面碰上一个人,双方都寸步不让,也坚决不避开,于是,面对面地挺立在那儿,相持了很久很久。
日已正中,家中还在等肉下锅待客,做父亲的不由得焦急起来,便出门去寻找买肉未归的儿子。刚到城门处,看见儿子还僵立在那儿,半点也没有让人的意思。父亲心下大喜:这真是我的好儿子,性格刚直如此;见对面那人又大怒:你算老几,竟敢在我父子面前如此放肆。他蹿步上前,大声说道:“好儿子,你先将肉送回去,陪客人吃饭,让我站在这儿与他比一比,看谁撑得过谁?”
话音刚落,父亲与儿子交换了一个位置,儿子回家去烹肉煮酒待客;父亲则站在那个人的对面,如怒目金刚般挺立不动。惹得众多的围观者大笑不止。
一般而言,性格刚直的老实人在处世中不易吃亏,受人钦佩;但太刚直了则会走向反面。这种人往往固执己见,严守自我的做人准则,不退让,不变通,就容易成为众人的笑柄。
所谓物极必反。遇事若能先低头,然后以退为进,可能会有更大的收获。
你可以像那对性格刚直的父子一样“执著”,也可以选择自己退让,懂得“退一步”的艺术。有的时候,一念之差就会带来天壤之别的结局。处世的智慧就在于你懂不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去做无谓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