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现自己拍出的“作品”与产品广告中的样片有很大差距时,特别是在使用中遇到一些“疑似”的故障,一些朋友可能就慌乱,以为自己买到的产品出问题了,或者是质量不好。抱怨的同时,可能会急匆匆的找商家交涉。其实数码相机出厂前已经经过了严格的质检,买回来的新机出故障的几率并不高,而一些可能的问题都是数码相机固有的通病,或者说环境问题使然。至于产品广告中的样片,都是专业人士选择较好光线环境配合拍摄的作品,一般用户很难企及。即便如此,了解一些常见的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就没必要虚惊一场了。
第一部分,新手很可能会出现的几个低级问题
问题一,不能正确对焦
对准被摄物体,半按快门对焦,当出现对焦成功提示时,再按下快门。相信这是最基础的摄影技巧了,即便不知道,否买相机时商家也会提及。然而,往往就有一些消费者忽视了这个问题,以为按下快门就可以拍照,而无视对焦的过程。
也许,在阳光明媚的户外,数码相机完成对焦的速度非常快,直接按下快门就能拍出清晰的照片,然而一旦光线比较差,或者场景比较复杂,正确对焦需要的时间延长,这时不经过对焦直接按下快门,拍出的照片就一定是模糊的。
目前数码相机智能化水平很高,一些新品甚至包括了面部识别功能,只要给相机足够多识别场景和正确对焦的时间,然后按下快门,至少照片不会因为焦点错误变得模糊的。对焦成功一般屏幕上都会闪出“绿灯”提示AF成功,一些产品还有成功提示音,稍加注意就能发现,而对焦不成功时,对焦框或者对焦指示灯会在“红色”状态。
问题二,拍出的照片是模糊的
造成照片模糊的原因有很多,对焦错误或者对焦不实的可能性在问题一中已经分析过了。但是很多用户明明正确对焦,拍出的照片依然是模糊的。
这就涉及到手振对相机的影响已经被摄物体是否静止不动。相机每次曝光都会有一组合适的光圈、快门组合读数,保证正确曝光的进光量。由于晴天光线充足,因此光圈不必很大,快门时间也很短,因此晴天很少会出现照片模糊问题。在夜晚或者阴暗处就不同了,相机为了保证正确曝光,不止需要最大的光圈,快门时间往往也要延长,当超过“焦距倒数”,这个人们普遍公认的安全快门界限时,相机按下快门瞬间的晃动就会令影像模糊。新人首先要掌握基本的拍摄要领,以正确姿势握持相机,按快门就如开枪一样,有意识的对焦,下意识的按下快门击发,不要大力按压快门造成相机的晃动。在手持无法保证的环境下,应该求助于三脚架或类似的固定相机方法。目前新品数码相机普遍具备防抖、高感光度等补偿功能,正确的使用也有助于消除手振的影响。
当然,相机与被摄物体的运动是相对的。保证相机固定,还要保证被摄物体也静止不动。如果是不安分的小动物、活泼的婴儿甚至正在奔跑的运动员或者大路上飞驰的汽车,想捕捉这样的被摄物体,就需要下一番功夫了,建议开启相机预制场景模式中运动物体专用的运动模式或者连续对焦模式。
问题三,将自然现象误判为故障
很多在夜里使用闪光灯拍照的用户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是阳春三月,照片中却出现了“纷飞的雪花”,第一反应就是CCD出现坏点了。其实则不然,这是一种自然现象,空气中灰尘的瞬间反光被相机收入眼底,本来肉眼几乎不可见的空气中飘浮物被曝光。在一些灰尘较大的工地、车间,这种现象尤为明显。而小型数码相机出现这种半透明白斑的几率尤为显著,因为这类相机的镜头和闪光灯距离较近,而闪光灯功率普遍较小,因此干扰更大,迄今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也许尽量不使用闪光灯是唯一的出路。
还有一部分用户会抱怨数码相机的液晶屏,光线不佳时,屏幕地显示效果也很差,类似用天线接收的电视信号,布满了“雪花点”。其实这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光线不好时相机的CCD必须提升功率才能让屏幕获得正常的显示亮度,功率提供,自身杂讯干扰就变强了,但是这种干扰并不会显示在照片上,通过内部电路的降噪处理,拍出的照片会尽量保持“干净”。因为目前芯片处理能力和电池的电量限制,都不允许对CCD输出的信号进行实时的“降噪”,取景时效果差也只能委屈了。
有时把相机对着太阳等高量物体取景时,液晶屏会出现纵向的高亮条纹,往往边缘伴随紫色的光斑出现。一些刚接触数码的用户也很诧异,以为相机出现了故障,其实这是光线强度超出了CCD能够识别的范围造成的正常光学现象。数码相机使用说明书中一般会注明,为了保证相机的完好和较长使用寿命,不建议长时间将相机指向太阳等亮度过高的光源。
问题四,高估了相机的性能
在论坛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咨询,“我的相机曝光后黑屏了很长时间,无法进行功能操作,是不是坏了?”其实多数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在使用中黑屏是个很大的问题,唯独相机例外。目前的新款相机性能较强,所以改进了闪光灯充电系统和数据写入系统,因此黑屏现象比过去少了很多,而较早期的相机在使用中必然频繁黑屏,原因如下:
首先,闪光灯回电造成的黑屏。一些数码相机的闪光灯功率较大,每次使用后,相机的供电系统都要优先为闪光灯充电,以备下次使用。特别是在相机电池电量已经不是很充足时,回电的过程中,液晶屏会关闭,相机其他功能操作也被暂停。红色的闪光灯充电指示灯会闪个不停。使用AA电池供电的数码相机这个现象尤为明显。
其次,存储照片造成的黑屏。很多数码相机设计曝光后,屏幕会瞬间黑掉,等到照片存储过程结束,屏幕再恢复正常。一般这个过程十分短暂,而被人忽视。实际上呢,现在数码相机像素越来越高,相应的每张照片体积变大,尽管存储卡的写入速度也在提高,但是当高速连拍若干张照片后,填满缓存的照片文件写入存储卡也要耗时较长。要是数码相机比较老,使用最落后的低速CF卡,这个时间还要延长。另外有一种情况就是在较阴暗环境下,采用高感光度模式拍摄的照片,因为相机处理芯片要花时间对着张照片进行内部降噪等一些列优化处理,表现在数码相机上就是黑屏,或者出现表示请等待的“沙漏”图标,这时相机也无法进行其他操作。其实借用电脑的理论解释这个现象就简单了,处理大型复杂软件,CPU高负荷运转,电脑就会出现响应慢或者无响应,其实数码相机也差不多。
第二部分,介绍几个小技巧
除了一些常见的误会和问题以外,新手拍照往往会出现几个典型的错误,今天就选择其中几个加以介绍。
技巧一,正确的曝光
新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会正确的对焦,而这时会发现自己拍出的照片虽然不模糊了,但是要么过曝(太亮了),要么太暗。其实自动模式下,相机能够自己完成测光,但是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力不从心。比如阳光直射的高光主体,或者背靠窗口相对黑暗的物体。
专业相机会通过调整光圈快门组合对应这类问题,但是一般家用机没有这项功能。这时就要学习自定义测光模式和曝光补偿。将相机默认的“平均测光”修改为“点测光”,就可以保证被摄主体的曝光正确。而需要照顾周边环境时,平均测光模式下,阳光直射物体要适当减曝光补偿,而逆光物体要适当的加曝光补偿。而电测光模式下则正好相反。当然,相机中普遍具有预设的逆光拍摄模式和逆光闪光灯补偿模式,对新手而言更加简单。
技巧二,夜景的拍摄
新手最头痛的肯定是夜景拍摄了,如果使用闪光灯,能够保证被摄主体的曝光正确,但是周围会变得漆黑一片,所以夜景最好不开闪光灯。而使用三脚架或者其他固定相机的方法。之后采用较长的曝光时间,如2S、4S、8S快门,就能拍摄出通透的夜景了。需要注意的是,现在数码相机都支持较高的感光度,但是高感光度在夜景中会出现很多难以接受的噪点和色斑,因此有条件的话要使用ISO100甚至ISO50,快门可以延长,但感光度要尽可能的低,坚决不要超过ISO400。
另外一些新手会羡慕摄影师拍摄出的“星芒”,而一般场景模式中的夜景模式,只能把灯光拍摄出一个“光团”。其实星芒效果需要光圈的配合,夜景模式默认的大光圈是拍摄不出星芒效果的,只有把光圈缩小的F6.0以上才可以。手动相机能够直接设置,傻瓜机也可以通过变焦功能,拉长焦距使得默认最大光圈从F2.8左右缩到F6.0左右。
技巧三,控制景深,背景虚化
数码相机不同于单反,较小的感光元件很难控制景深,拍摄出专业的背景虚化效果,但是这不等于一点办法没有。影响景深参数只有两个,光圈和焦距。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反之,光圈小,拍摄的场景就通透。因此,拍摄人物特写要尽量用大光圈,而风景一类拍摄,大光圈不如小光圈清晰。
焦距也会影响到景深,对于普遍三倍变焦的入门相机而言,需要使用70mm以上的等效焦距。这就是为什么松下FZ系列恒定大光圈长焦相机受宠的原因了。F2.8光圈,100mm以上焦距,能够获得完美的虚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