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观色辨健康 察言观色的意思 察言观色——闻其声,辨其人,识其心(上)_察言观色的意思

察言观色辨健康 察言观色的意思 察言观色——闻其声,辨其人,识其心(上)_察言观色的意思


察言观色---闻其声,辨其人,识其心

从细节入手

有一句经典的话这样说:一样的米养百样的人。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要学会察言观色。而在这方面,《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可以说就是很好的例子。

王熙凤就像一个高明的心理学家,她非常善于察言观色,辨风测向,经常是对方话还没有说出口时,她便已经猜到了;若是对方刚说,她就已经办了,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在林黛玉刚进贾府时,王熙凤说她“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林黛玉远来是客,夸奖她是应该的,但是当时迎春姐妹都在场,如果只夸奖黛玉的话,恐怕她们会觉得不快,所以王熙凤一句“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在夸奖黛玉的同时,又肯定了迎春姐妹,使大家都很有面子。

在社交中学会察言观色的本领很重要,因为不同性格的人喜欢听的话和喜欢做的事是不一样的。比如对性格活泼、个性开朗的人可以比较随意地开玩笑;但是对性格内向的人,交谈的时候需要耐心;对于性格耿直的人,可以对他们直言不讳,既不会引起反感还会引起对方的共鸣;而对那些性格多疑、小心眼的人,说话则要小心谨慎,开口前要再三斟酌,注意不要得罪对方。

人的性格往往又是多变的,在不同场景下表现也不同。比如有些以往性格拘谨的人,也会在高兴的时候表现出一瞬间的活跃,如果能把握住这“一瞬间”,向对方提出要求,只要是合理的,对方都可能很容易地答应下来,达到沟通的目的。还有的人平时都温文尔雅,但也可能因为某些事情变得狂躁,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随意讲话,以免触怒了他,自讨没趣。

要学会察言观色就首先要学会聆听,任何一句话,认真去听,都可能听出某些道理,不可能毫无价值。但是,我们常常不在乎这些道理,却斤斤计较于对方表达时的态度和语气。换句话说,我们不认真听对方在讲什么,却十分介意对方是怎么讲的。事实上,愈有道理,愈容易引起听者的反感,愈忠言逆耳,愈要双方认真地听。

同时我们还要会关注对方说话时脸部的表情。表情比言语本身更能表达内心的动态。人类五官之中,眼睛是最敏锐也最诚实的。《孟子·离娄篇》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意思是,观察人的邪正,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准确的了。眼睛不能遮掩人的恶念。心正,眼睛就明亮,心不正,眼睛就昏昧。听了他的话,再看他的眼睛,人的邪正,哪里隐藏得过去呢?

说话的速度、音调、节奏也不能忽略,它能帮助我们揣摩对方的心理。比如,说话的速度常常能反映一个人的心情,说话快的人突然慢下来,那他可能有些不满,而说话慢的人忽然加快语速,他可能在说谎,或者心中怀有愧疚。再比如说话的音调。一般人说谎时,由于害怕事情被揭穿,音调会不自主地提高。同时,为了反对他人的意见,也可能提高自己的音调。说话的节奏也很重要。节奏比较顺畅时,说明他很有信心;若张口结舌、吞吞吐吐,说明他缺乏自信。

要看透一个人光注意以上几点还是不够的,一些老于世故的人,喜怒不形于色,很难从其表情上看出其内心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平日多做沟通,促进了解,把对方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摸清楚,然后再来评断,通常比较准确。

要有察言观色的本领一定要随机应变。就拿与人交流来说吧,你一定要看对方的反应。在与人交流前,要对交流对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要能找到适合的、对方能接受的话题。一旦发现对方对你的话题没有兴趣,表现出不耐烦时,就应马上想办法转换话题,避免尴尬。

你光会观察别人还不行,还要防人。你要防止别人把你看透,因此不管你心里有多大波涛在起伏,都不要表现出来,而要藏在心里。这样做的原因有二:其一是你心里的事是你自己的,让别人来一同承受是不公平的。其二,你都表现出来人家会觉得你这个人太浅薄,没有心计,什么事都沉不住气。



做事知方圆做人要通达 - 目录

《圆与通:做事知方圆做人要通达》以一种令人惊异的冷峻态度,深刻地描述了人生处世经验,提供了战胜艰险、困顿与迷茫的种种神机妙策,让你"眼明心清"地看待世界,虚与委蛇地应付权贵。看风使帆顺利驶向理想的彼岸。你要梦想成真,人生有成,就必须注重提高自己的处世能力。一个人的内在素质不仅有先天心理方面的,还有后天得来的社会知识和经验,以及圆融迂回的处世技巧。

妙计一:教你如何审时度势,见机行事。

妙计二:教你如何说话才能得人心。

妙计三:教你如何读懂人心。

妙计四:教你如何做到刚柔并济,恰到好处。

妙计五:教你如何权衡舍与得,通达做人。

妙计六:教你怎样修炼忍耐力,做到能屈能伸。

妙计七:教你怎样灵活应变,舍小谋大。

第一章 圆滑做事,做事才容易成功

借力行事,顺势成事——做事的潜规则

看得开,望得远——凡事不钻牛角尖

以情“动”人——学会运用你的情商解决问题

居敬而行简——做事要利落,决定要果断

良禽择木而栖——瞅准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

遇强则迂,遇弱则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第二章 审时度势,识时务者为俊杰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以静制动乃上策

观风撒网,见机行事——要学会看形势走向

秋菊春桃,物各有时——把握好做事的最佳火候

闻其声,辨其人,识其心——察言观色,从细节入手

潮涨必有潮落时——等气消了再说理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在关键时刻发挥自己的作用

第三章 八面玲珑,上下通融得人心

模棱两可,言不由衷——逢人只说三分话

墙头草,随风倒——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君子和而不同——与不喜欢的人也要打好交道

多栽花,少栽刺——学会赞美,通融得人心

推功揽过——不要和他人争功劳

保持中立——不要成为众人的靶子

第四章 读懂人心,揣摩对方有诀窍

知人知面要知心——对人要摸的准,看的透

言由心生——通过言谈读懂人心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神读懂人心

见微知著——从行为读懂人心

虚虚实实——通过表演读懂人心

防人之心不可无——小心身边的小人

第五章 能说会道,把话说到人心里

以理服人——不必强争,万事理为先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忠言未必要逆耳

不迁怒,不二过——言语伤人是无可挽回的罪

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伶牙俐齿未必能服人

美言可以示尊——嘴巴要甜一点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说话要谨慎,行动要敏捷

第六章 迎来送往,做事就要会来事

礼多人不怪——请客送礼有文章

不但要会争还要会让——职场才能顺风顺水

人要脸树要皮——学会给人面子收益多

晴天留人情——多个人情多条路

投其所好——顺着别人成全自己

一个好汉三个帮——朋友多了路好走

第七章 刚中有柔,刚柔并济是上策

恩威并施——领导办事有门道

柔弱胜刚强——以柔克刚是法宝

明哲保身——君子保身要有道

鸡蛋不和石头碰——学会以退为进

软火炖硬骨头——软硬兼施对付难缠的人

软硬兼施——求人办事要两手硬

第八章 懂得用人,善把他人做嫁衣

欲用人,先做人——用人者做人的态度很重要

德才兼备——千古用人第一标准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活用众人的智慧

攻“心”为上——成为下属的知己

菩萨心肠,霹雳手段——批评方法要得当

用对人,才能做对事——如何避免用错人

第九章 通达做人,不计较一时得失

通达为人得人心——要有容人的肚量

若争小可,便失大道——做人要顾全大局

吃的亏,坐一堆——赢得人情要付出

退一步海阔天空——邻里和睦须忍让行事

吃亏是福——想占大便宜就要先吃点小亏

第十章 难得糊涂,该糊涂时就糊涂

吃亏是福——糊涂自有糊涂福

以“和”为贵——和糊涂

大肚能容——宽糊涂

聪明反被聪明误——淡糊涂

大智若愚——揣着明白装糊涂

藏巧于拙——职场中的糊涂学

第十一章 低调处世,做人不可强出头

虚怀若谷——不要恃才傲物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高调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毁或无妨,誉则可怕——功成名就时要规避风头

祸从口出——做人言语要低调

知足者常乐——做人心态要低调

出头的椽子易烂——做人姿态要低

第十二章 懂得舍得,不舍怎么能得到

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生在取舍之间博弈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赠予是得到的前提

有的放矢——选择生命中的大石头

活在当下——舍去“得不到”和“已失去”的

有得必有失——失败也是获得

适可而止——力所不能及时要舍去

第十三章 当忍则忍,好汉要吃眼前亏

怒上心头,一忍为高——学会控制好你的情绪

圣者善忍,天下莫争——成大事者要学会忍耐

百忍成钢——在逆境中忍辱负重

忍一时风平浪静——容忍他人的过失

忍一时免百日之忧——忍耐可以避灾祸

以德报怨——忍耐的最高境界

第十四章 能屈能伸,关键时刻抢先机

百变金刚——屈能自保

可废一时,不可废一世——该出手时要出手

雌伏是为了雄起——在屈伸之间爆发自己的能量

低下头来向前进——妥协不是投降

屈伸有道——做人要像橡皮泥

厚颜弃面——能屈能伸,善于放下面子

第十五章 目光长远,舍小利是为大谋

义气诲先,名科在焉——不可见利忘义

好汉会吃眼前亏——吃得眼前亏,方可保百年

寻找最大麦穗——人生的成功在于勇于放弃

不计前嫌——成大事者要目光远大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施小惠得大报

失去焉知非福——不争一时得失

第十六章 灵活一些,通权达变获大利

良言一句三冬暖——能说会道事事通

借力打力——善把他人当枪使

见风转舵——让“不”变为“是”

柿子专挑软的捏——做人不能太厚道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巧妙躲开麻烦事

因人制宜——对付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手段



------------------------------------------------------

审时度势,历史教你“见机行事”

第一卷借鸡下蛋,借力使力[分卷阅读]

第1章 漫天大雾,草船借箭 第2章 巧借东风,火攻赤壁 第3章 巧借力,四两拨千斤 第4章 大树底下好乘凉 第5章 巧借地形,料敌制胜 第6章 借鸡下蛋,曲线救国 第7章 豢养食客,借别人智慧 第8章 大力造势,巧妙用势

第二卷 审时度势,伺机而动[分卷阅读]

第9章 奇货可居,借机发财 第10章 浑水摸鱼,坐收渔翁之利 第11章 审时度势,随机应便 第12章 抓住机遇,把握时机 第13章 果断决策,以快致胜 第14章 逆境蕴藏机遇 第15章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第16章 敢为天下先 第17章 敢于冒险才能抓住机遇 第18章 高瞻远瞩,把握趋势

第三卷 先下手为强,果断出击[分卷阅读]

第19章 做事决不优柔寡断 第20章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第21章 勇气和行动是一致的 第22章 速战速决,快刀斩乱麻 第23章 遇事果断出击,主动赢得一切 第24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第25章 先发制人,取得主动权

第四卷 冲突中的进退[分卷阅读]

第26章 速战速决 第27章 伺机而动 第28章 四两拨千斤 第29章 先发制人 第30章 攻心计——陈述利敝 第31章 反抗者的冒险抗争

第五卷 功成身退,保全自我[分卷阅读]

第32章 范蠢退隐免祸端,文种执意终被杀 第33章 自污其名,萧何避祸 第34章 狡兔三窟,保护自我 第35章 商鞅遭车裂,不知退步 第36章 麻痹大意,关羽败走麦城 第37章 假痴不癫,司马懿装病夺兵权 第38章 杯酒释兵权,宋太祖棋高一着 第39章 自刎乌江,一代霸王令人嘘唏 第40章 激流勇退,华盛顿受人敬仰 第41章 金蝉脱壳,装疯卖傻

第六卷 藏形隐本,离间中伤[分卷阅读]

第42章 假途伐虢,出其不意 第43章 孙膑减灶诱敌,庞涓上当 第44章 声东击西,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45章 韩信迷敌: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第46章 无中生有,虚虚实实 第47章 以假乱真,田单智用火牛阵 第48章 借刀杀人,名利双收 第49章 二桃杀三士,晏子离间 第50章 周瑜使间,蒋干上当 第51章 范睢谣言离间,赵军长平大败 第52章 瞒天过海,掩盖真相

第七卷 识人有道,用人有方[分卷阅读]

第53章 朱元璋之用人之道 第54章 刘邦得人和项羽失人 第55章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辅助 第56章 唐太宗选贤任能,视魏征为镜子 第57章 努力付出的失败者,同样让人感动 第58章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第59章 英雄不问出身 第60章 知人善用,人尽其才 第61章 诸葛亮七擒孟获,攻心为上 第62章 庄王绝缨,换得忠诚 第63章 法外施恩,要做顺水人情 第64章 不要以貌取人 第65章 得人心者得天下 第66章 用人不当的损失

教你如何说话才能得人心

(一)——会说实话,真情实意打动人

有人说:“实话最易得罪人。”但有时,我们又必须说实话,因为说假话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说话的时候,不妨把自己当作一位演员,完全不必有虚伪感,真情实意的表演将更能打动人。

1. 智者用实话增加魅力,蠢人用假话伤害自己

“话有三说,巧说为妙”,人抬人高,人贬人低。鼓励使人振奋,开导使人明达,劝慰使人平和,贬斥使人萎靡,诽谤使人恼怒。

想必大家都知道,良言优化心境,恶语污染环境。沟通营造和谐,堵塞制造矛盾。厚道是忠厚之母,奸诈是奸佞之父。奸诈的上司爱听小报告,奸佞的下属必然打小报告。打小报告自绝于人,听小报告众叛亲离。

熟不拘礼。对熟人实话实说,直来直去被视为信任、亲近。对陌生人,以及性别、年龄、宗教、信仰、地位、学识、经历、立场、观点、方法等等不同的人却未必是妥当。

君子大忠似奸,疾言厉色,苦口婆心,直言不讳,显山露水,则祸从口出;小人大奸若忠,言善行恶,口蜜腹剑,谄媚拍马,包藏祸心,计较利害,故福自口来。多少沉浮去留、兴衰成败皆在说话的利弊得失,而不在于是非曲直。在语言环境恶化的地方,说真话倒霉,说实话招祸,说假话倒牌子,说笑话太多有失尊严,说废话无聊,无聊也得聊!聊什幺呢?可以说一些正确的废话、乏味的套话、大而无当的空话、愚昧落后的老话。

原理之下有定律,定律之下有定论。定论之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说话之理,怎得一个难字了得,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深奥之理,确实是让人难以下结论释。

说话难,难在“难说话”,有人把在不同场面“随机应变”的话,概括为:攒挤门路的,要说好话软话,为人师表的,要说废话,受人教训的,要说狂话,对于朋友,要说假话,对于尊亲,要说瞎话,事关利害,要说模棱话,事不干已,要说风凉话……曰:这才是识时务的俊杰。可见不同场合要“见风使舵”,为的是“圆滑如油”,总而言之,均不是“实话实说”,而且这样的话难说,若是思维跟不上嘴巴,反而会出现“适得其反”的,况且这样的话说多了,还会口是心非,黑白颠倒,于已于人都没有益处。

说话真的难吗?有人认为“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于是便“绞尽脑汁”说一些好听而不合实际的话,奉承而不利于工作的话,其实,说话并不难,这不难之处在于做人要说真心实意的话,做官要讲体现民心,民意,民情的话,这就是“难”与“不难”的辨证。去年温总理视察温州时,一学生斗胆与总理的对话颇能给我们以启迪,令人欣慰,总理的亲和力给了“黄毛丫头”讲实话真话的勇气,学生讲了反映实际情况的话,尔后,“难题”也就解决了。

事实上,只有说实话,才能实干、才能出成绩、政绩。这也正是智者的魅力所在,而蠢人就不同了,他们会时不时地说一些假话,其实,假话只会伤害他自己。

小赖高考落榜后到南方的一个城市去打工。然而,几乎所有的招聘单位不是要求应聘人有大中专文凭,就是要求有专业职称,而他什么都没有。正当他一筹莫展时,朋友给他出了一个主意:“搞张假大学文凭”,并给了他办假“大学毕业证”的地址。朋友的建议被他当场否定了,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还是决定去看看。第二天,他途中经过一家工厂,看见厂门前围着一群人,原来这家工厂正在招聘仓库管理员。他看自己的条件都符合招聘栏上的要求,于是强压住内心的激动,挤上前去高高举起自己的证件——身份证和已经起皱的高中毕业证书。负责招聘的小姐把所有应聘人的证件都收了进去,过了一会儿,她又退出一叠证件来。原来那些毕业证书全是假的。结果他被选中面试了。

小赖无疑是靠自己的真诚谋得了一份工作,假如他也弄一个假大学文凭,注定是要失去这一次机会的。

同时,我们也可以观察一下我们的生活,自崔永元在央视推出说话节目“实话实说”以来,这句颇得人心的大实话,一时不胫而走,传遍大江南北,风行长城内外,一下子被人们所吸收。这是针对说假话、大话、空话、废话的时弊,像吹来的一股清风,沁人心脾。所以它不仅成了人们的共同话题,而且成了人们的共同心语,常挂在嘴边,写在文字里,成为当红的流行语和时髦词儿。

实话实说,大家都很拥护。但是时下人际关系极为复杂,社会环境并不单纯,每个人的素质和修养,更是参差不齐,仅仅是实话实说还不够,应该在它的后面加上“实话巧说”才更为完备。因为说实话要讲究艺术技巧和方式方法,顾及影响,追求效果,否则,有时会适得其反。尤其是现在正大力提倡以人为本,尊重人格,造就和谐的环境、和谐的氛围、和谐的生活,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说实话,如果不加分析和选择,不看时间、地点、场合,尽管出于善意,有时也会语出伤人,引出不必要的怨气,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2. 要懂得实话巧说

“立言以诚”是为人的根本,也是说话训练的思想道德的基础。无论在什么场合,言谈的内容都要实实在在,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虚伪,不油滑,不夸饰,不为了什么目的去说违背事实的话,违心的话,不去说自己还没弄明白的话,不信口开河去讲那些假话、大话、空话、废话。不仅不说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话,而且要敢于说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话。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说实话固然很重要,但要懂得实话巧说,不然就会弄巧成拙……

我们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交流这是避免不了的,同时说话的双方彼此都希望对方能对自己实话实说。但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和情况下,如顾及面子、自尊,以及出于保密等等,这种实话实说往往或令人尴尬,或伤人自尊,或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因此,实话是应该说的,但却应该巧说。

一日,在某药房意外的出现这样的情景,既让人可笑,又让人感觉生气:那天有一位男士十分痛苦地用手捂着牙痛部位,询问营业员是否有治疗牙疼的速效药。营业员找出一种药后告诉男士,这是癌症和术后患者止疼的特效药,还一再强调治疗癌痛效果很好。男士听后勃然大怒:“你咋这么卖药,我是牙疼,又不是癌痛,推荐这种药诅咒我吗?”那位男士当时就愤然离开药房。

中国有句俗话说的好叫做:“一句话说得让人跳,一句话说得让人笑”,同样的目的,但表达方式不同,结果大不一样。说话要分场合、对象,要有分寸,最关键的是要懂得语言艺术,娴熟地运用语言艺术。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应该知道那位男士不满意的原因吧,当时那位营业员反复强调治疗癌痛,犯了人们的忌讳。常言说:“牙疼不算病,疼起来就要命”。也许营业员十分同情那位男士的痛苦,出于好意,认为治疗癌痛都有特效,何况治疗牙疼了,她也只不过是“实话实说”而已。但是,但是那位营业员却万万没有考虑到,饱受牙疼折磨的人心情烦躁、易怒,需要理解、安慰,接待这样的顾客更要体现人文关怀,“实话”需要巧说。

其实像这样“实话实说”并没错,但有时候“实话巧说”效果会更好。据说,英国诗人拜仑一次看见一位盲人身上挂着一块“自幼失明,望君怜恤”的牌子乞讨,可他手里的破盆却空空如也。于是,拜仑挥笔将牌子改为“春天来了,我看不见。”结果路人纷纷解囊。路人的同情心被拜仑“实话巧说”唤起。

对于职场的人们来说,应该都很清楚在大多数面试的时候,主考官最喜欢问的一句话就是:“你找工作时最在乎的是什么?”对于这一个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一个已经积累了很多面试经验的主考官提出的,主考官往往能从你的回答中,了解你到你对工作的价值观,并从中判断你和公司发展、工作职责、企业文化等方面是否相融、相互促进,最后决定你录取与否。

看人看相,听话听音。面试时,你的一言一行在主考官眼里,都很重要。他就像是上帝一样,你回答他的提问的每句话,他总能听出一些“言外之意”。如:

主考官最常问的一句话:“你找工作时,最在乎的是什么?”

你:“我希望追求一份有发展空间的工作。”

其实,主考官知道,你的真正意向是:“钱多、事少、离家近。”

你:“我希望得到一份能全面展示我的长处的工作。”

主考官会感觉你可能在以前的工作中,有志难伸,究竟是何原因他一定会在接下来的提问中继续查找。

“我希望在一个气氛和谐融洽的环境下工作。”

主考官会想:你以前的工作单位人际关系复杂,大家各怀鬼胎,互相勾心斗角,而你是不是也是一个小心眼的人,经常喜欢和同事闹不愉快……

“我希望在一个朝阳企业工作,最好是高科技产业。”

主考官会想:热门的企业是你最热衷的,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虽然,当今社会就是钱的世界,不过如果总以“利”字为先,那你的忠诚度并不让人感到安全和可靠……

“我希望付出与所得成正比例,有能力者能脱颖而出。”

主考官会想:可能你以前在激烈的竞争中,错失晋升良机,因而在待遇上不甚满意。一旦官衔与待遇都迎刃而解时,你会继续为公司拼命努力吗?还有你会不会为了权力而不惜一切代价。

“我认为老板与员工之间的管理观念上是否相符很重要。”

主考官会想:你一定和以前的老板发生冲突,属于何种问题,他会提出一些题外话来进行询问。

此外,有些求职者会直接就自己实际存在的一些困难,提出特殊要求:“我认为工作地点最重要,公司一定要在公交车直接到达的地方。”

“我一周有两个晚上要上课,所以最好公司靠近市中心。”

“我家孩子尚小,每天下班后还得去幼儿园去接小孩,所以希望公司能准时下班。”

其实像这样直截了当的“大白话”,你想一定会得到主考官的体谅。不过,你要知道一份好的工作背后,一定有成百的竞争对手在同场较量。难道,你要为此不该提的请求失分吗?那些有生活经验的人在择业时,考虑层面会较广、层次较高,而资历较浅者,则容易过分计较经济层面、个人发展方面的问题。

虽说坦率直言,能够真正的表达出你真正的个人所需,不过,有多少企业会置公司的利益于不顾,纯粹欣赏你的“不加掩饰”而给予你特殊的照顾呢?因此,考虑成熟、把握答话分寸是你顺利通过面试的关键一环。

所谓的实话要巧说,其实就是对语言进行一番包装后再说。一般情况下,大家都喜欢听好话,把一套赞扬你的擦鞋话说到尽头,故意把自己扮成一个阿谀的丑角,让观众在哄堂大笑中感受其中的荒谬,这也是一种巧说话的能力。

3. 忠言未必逆耳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话一点不假,试想“是药三分苦”,越是苦药,药力越大,对疾病才有治疗作用;言语也是如此,凡阿谀奉承之言,都会使听者飘飘然,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老子天下第一”的心理,没有了戒心,消磨了斗志,丧失了前进的动力,最终会落得个身败名裂的结局。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忠言顺耳更利于行。纵观历史的长河,李世民好几次都想把魏征斩首,但每次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杀。而这其中的最主要原因是李世民是个明君,倘若换成周厉王,魏征即使是不被杀头也早就被流放了。与其冒着生命危险进逆耳忠言,不如学邹忌让齐威王自己悟出道理,还为齐威王保留了帝王的面子。

诚然是忠言,就要起到忠言的作用。顺耳总比逆耳中听一些,也有利于忠言的实现。就拿当今教育子女这一话题来说吧。孩子总不是李世民吧,他们幼稚无知,弄不清善恶好坏,也没有足够坚强的意志。做了一件小错事,家长大骂一顿,孩子离家出走已不是稀罕事。更有甚者会使孩子走上歧途……

另外,顺耳忠言更容易让人接受。凡事别人强求的总不如自愿的好。提意见的,诉忠言的本心是让领导、他人采纳,为大家造福。可生活中就是有那么一些人,尤其是戴乌纱的,总觉得手底下的人都没有他强,谁要是提一点意见,他都听不进去。其实自己也知道是一个好意见,可偏偏就是放不下那个臭架子。对这样的人,如果要进言,逆耳肯定不管用,顺耳说不定还能让他一高兴给采纳了。即使是“明君”,巧进顺耳之言也比进逆耳之言触怒“尊颜”的好。提意见也是一门学问,顺耳忠言总比逆耳忠言更容易达到目的。

当然,顺耳之言并非都能起到好作用,得到好结果,它必须是忠言。阿谀奉承之辞虽然也顺耳却不利于行。

在生活或是工作中,有人笃信“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之说,一上来就对别人猛下“虎狼之药”,在批评规劝时,什么话难听,就非跟人家说这些话不可。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忠言作为真诚帮助他人的一种形式,它的初衷肯定是善意的。既然是善意的,献言者就会想方设法把话说得让人容易接受,而怎样才能让人接受逆耳之言?反过来讲,不能给予他人忠告的人不是真诚的人,而这种人也有所谓的“忠言”,那么他们的“忠”从何而来呢?挑他人的刺而来。因为爱挑人刺,嘴又封不紧,情绪一激动叽叽歪歪地说到你没有脾气为止,末了,还要再“赠”你一句“我这是为你好,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云云。每逢此境,你是真该感谢对方呢,还是该暗骂一句“去你的吧”?不过,善意的忠言也确实有逆耳的。究其原因,就在于有些受言人在特定的对象面前容易受特殊的感情支配,以至与对方善意的有理性的认识形成认识上的交叉,这就促成了逆反情绪的再生,越是忠言越觉得逆耳。

例如,有些人在批评别人时,总爱无师自通地摆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张口闭口“瞧你这德性”,“叫我说你什么好”,“真不想再理你”之类的套话,滚滚而至。经常一开头,就让被批评者心不服,气不顺,产生逆反心理,拒绝进行合作。到后来,还有可能使被批评者“奋起反击”,反唇相讥,结果双方势同水火,终于酿成一场大战,反目为仇。

碰到这种情况,批评者可能会被批评者“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被批评者也可能会指责对方“你算老几?”这种情况的产生,关键在于批评者下“狠药”、开“苦口”的方法不得当。

人需要被尊重,在批评规劝他人时也别忘了这一点。明智一些的话,在批评规劝他人时,完全可以把同一种意思表达得中听一些。别忘记,良药未必都要苦口,忠言也不一定非得逆耳不成。把规劝批评别人的话,讲得动听一些,利己又利人,何乐而不为呢?

在《晏子谏杀烛邹》中,烛邹是为齐景公看鸟的人,他不小心让鸟飞走了,景公知道后非常生气就要砍烛邹的头。晏子想救烛邹,却不急于说出目的,而是采用旁敲侧击的方法向景公列举烛邹该杀的“三罪”,从而使齐景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饶恕了烛邹。现在看来,如果晏子当时直接说景公不对,那么景公一定会火冒三丈,这不仅救不了烛邹,还有可能使自己受到牵连。那么,忠言“顺耳”是否比“逆耳”更利于行呢?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人们的意识中,似乎“忠言就一定'苦口’”,其实“忠言”只要方式得当,也未必“逆耳”。

忠言不能和药类比。药是治身体病症的,苦药可以药到病除;而忠言主治的是人的心理病症,正常人的心理不爱接受逆耳的忠言。如果实在要说忠言是药,那么这种药也是顺耳的比逆耳的更具治愈能力。人心总是因为多听逆耳之言而更加脆弱,只有顺耳之言才能鼓起人们发奋的斗志。

美国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发现他的女秘书长得非常漂亮,但工作经常出现差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女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女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你不要骄傲,我相信你处理的公文也能和你一样漂亮。”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处理公文时很少出错。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好奇地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柯立芝说:“这很简单,你看见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肥皂水。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疼。”

因此,我们应本着“忠言顺耳更利于行”的原则向他人提建议,这样能婉转地表达意思,让听意见的人容易接受,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使大家能融洽相处,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反之,如果你本着“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方式做事,会让听意见的人觉得话语十分刺耳,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

其实,也就是说在说话的时候,其策略和方法很重要,忠言未必逆耳,顺耳更利于行。

4. 说话充满真情,以情感动人

在与人相处时,真情,最能触动人心。一般来说,在你和要说服的对象较量时,彼此都会产生一种防范心理,尤其是在危急关头。这时候,要想使说服成功,你就要注意消除对方的防范心理。如何消除防范心理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防范是一种潜意识的自卫心理,也就是当人们把对方当作假想敌时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消除防范心理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以情动人,用充满真情的话语使彼此都感到是朋友而不是敌人。换句话来说,也就是从嘘寒问暖,给予关心,表示愿给予帮助等等。

有个“的姐”(出租车女司机)把一男青年送到指定地点时,对方掏出尖刀逼她把钱都交出来,她装作害怕样交给歹徒200元钱说:“今天就挣这么点儿,要嫌少就把零钱也给你吧。”说完又拿出30元的零用的钱。见“的姐”如此爽快,歹徒有些发愣。“的姐”趁机说:“你家在哪儿住?我送你回家吧。这么晚了,家人该等着急了。”见“的姐”是个女子又不反抗,歹徒便把刀收了起来,让“的姐”把他送到火车站去。见气氛缓和,“的姐”不失时机地启发歹徒:“我家里原来也非常困难,咱又没啥技术,后来就跟人家学开车,干起这一行来。虽然挣钱不算多,可日子过得也不错。何况自食其力,穷点儿谁还能笑话我呢!”见歹徒沉默不语,“的姐”继续说:“唉,男子汉四肢健全,干点儿啥都差不了,走上这条路一辈子就毁了。”火车站到了,见歹徒要下车,“的姐”又说:“我的钱就算帮助你的,用它干点正事,以后别再干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了。”一直不说话的歹徒听罢突然哭了,把200多元钱往“的姐”手里一塞说:“大姐,我以后饿死也不干这事了。”说完,低着头走了。在这个事例中,“的姐”说话充满了真情,以情感动了这个歹徒,最终达到了说服的目的。

西奥多是美国第26任总统。他的男仆詹姆斯?亚默斯在《西奥多?罗斯福,他仆人的英雄》一书中描述道:“有一次,我太太问总统,鹌鹑鸟长得是什么样子。因为她从没有见过鹌鹑鸟,于是他详细地描述一番。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小屋的电话铃响了。我太太拿起电话,原来是总统本人。他打电话给她,是要告诉她,她窗口外面恰巧有一只鹌鹑鸟,又说倘若她往外看的话,可能看得到。他经常做出类似这样的小事。每次他经过我们的小屋,就算是他看不到我们,我们也会听到他轻声叫出:'呜,呜,呜,安妮!’或'咆,咆,詹姆斯!’这是他路过时一种友善的招呼。”

一天,卸任的罗斯福造访白宫,正碰上塔夫脱总统和他太太不在。他真诚喜欢卑微身份者的情形就完全显现了出来了,因为他向所有白宫旧仆人打招呼,都叫出名字来,就连厨房的小妹也不例外。

“当他见到厨房的欧巴桑亚丽丝时,”亚奇特写道,“就问她是否还烘制玉米面包,亚丽丝回答他,她有时会为仆人烘制一些,但是楼上的人都不吃。”

“'他们的口味太差了’罗斯福有些生气地说,“等我见到总统的时候,我会这样告诉他。”

“亚丽丝端出一块玉米面包给他,他一面往办公室走去,一面吃,而且在经过园丁和工人的身旁时,还跟他们打招呼。”

“他对待任何一个人,就同他以前一样。他们依旧互相低语讨论这件事,而艾克胡福眼中含着泪说:'这是我们惟有过的快乐日子,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不愿意把这个日子跟一张百元大钞交换。”

其实,有许多领导者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在运用语言时善于以情感人,而不是以权压人。作报告或演讲时,语言朴实无华,亲切入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凝聚力,能博得群众的喜爱;在交谈中或做思想政治工作时,与人为善,入情入理,运用亲切和蔼的语言感化人、催化人,具有说得“石人落泪”和化冰消雪的功夫。

杨澜曾是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1991年9月19日晚,杨澜在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演出。节目进行中,她在下台阶时一不小心摔了下来。这是众目睽睽下的一个非常意外,且让人感到很尴尬的事故。她该怎么办呢?全场都为她捏着把汗。但杨澜很沉着地爬了起来,从容不迫地对台下观众说:“真是人有失足,马有失蹄呀。我刚才这个狮子滚绣球的节目滚得还不熟练吧,看来这次演出的台阶不那么好下哩!但台上的节目会很精彩的。不信,你们瞧他们!”说着杨澜将手指向了舞台上的演员们。一场让人感到十分难堪的事情就让杨澜充满真情的话语给“摆平”了。

在日常生活中,人总会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一个人会说话,事情不但不会朝着糟糕的方向发展,还会出现料想不到的好结果。

表达爱意需要巧妙的言语

当一对恋人进入婚姻殿堂后,或许感情会因为岁月而平淡,却也会因为交流而日久弥新。

如果说爱情是夫妻关系的基石,那么,充满爱意的语言就可以说是夫妻关系不可缺少的润滑剂。

如果夫妻之间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爱意,必然会给家庭生活不断注入活力,这样夫妻关系就不至于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得平淡,相反,会像陈年老酒那样,越酿越醇香,越品越有味。

事实证明,有这样几种语言表达方式能够唤起人类爱情,你可以从中借鉴:

1.直抒情爱之语。

在夫妻之间,虽然说用不着把“我爱你”之类的词语经常挂在嘴边,但也不能束之高阁,在某些时候不妨加以表露,以勾起对方美好的回忆,这样在彼此心中就会激起一阵阵爱的涟漪,这对于密切夫妻感情无疑大有益处。有一对中年夫妻就是这样,他们都是知识分子,平时各忙各的事,很少有交谈的机会。可是,到了一起总要说一些爱情之类的话题。在一起看电视时,剧情中男女亲密情节常常成为他们夫妻爱情生活的话头,以此为引子,勾起往事,说说过去的甜蜜经历,在回味的笑声中,彼此又过一次幸福的爱河,感到十分惬意,关系又得到了一次升华。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爱语是加深夫妻感情的添加剂。再如,有的人外出时,半夜里还要给爱人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说几句体贴安慰的话,甚至说一些只有夫妻两人才听得懂的语言,以勾起对方对爱的回味,自然彼此就会心动不已,爱得至深。由此可以看出,夫妻有时直抒爱语并非是多余的,它可以给平淡的生活激起一串串五彩浪花,把生活点缀得更美好,更惬意,它可以有力地推进夫妻的爱情之舟,使其不断地驶入美好的境界。

2.体贴祝福之语。

充满爱意的语言并不一定都是那些带有“爱”的字眼,一些关切、关怀、支持、祝福之语同样包含着深深的爱意,这是对方都非常乐意听到的。比如,有些人平时工作很忙,很少顾家,可是他们却记得爱人的生日,借机说一些真诚而动听的语言以表达对爱人支持自己工作的感激之情和祝福之意,爱人听了就会被之所感动,幸福的暖流在心中流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丈夫喜欢钓鱼,可是舍不得买好鱼竿,妻子下狠心买了一支进口钓鱼竿,在丈夫退休之日送给他,说:“你喜欢钓鱼,我给你买了最好的钓鱼竿,多花俩钱,咱为了买个喜欢。”丈夫本来嫌贵,听罢她的话后,高兴地说:“知我者,贤妻也。”不用说,这对老夫妻的感情更深了。再如,当爱人身体不适的时候,安慰性语言更是不可缺少的。丈夫做了妻子喜欢吃的饭菜,端到面前,再说上几句贴心话,其作用比吃药的效果不知要大多少倍!总而言之,体贴之语能谱写生活的浪漫曲,使平静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充满情趣。

3.逗趣玩笑之语。

有一部分人非常幽默,喜欢在家里说些笑话,逗大家开心,创造欢乐的家庭氛围,这更是明智的选择。有的夫妻一回到家里,就把自己的见闻趣事说给爱人听,尤其是女性喜欢采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意,她们总是把自己以为最有趣的内容拿回来叫爱人分享,引起一阵笑声,其中就体现了深深的爱意。在一些生活比较拮据的家庭中,运用幽默语言调节心情,缓解生活的重负,分担对方的痛苦,更是爱意的语言表现。有一对夫妻发生了矛盾,妻子生气不吃饭,也不理睬丈夫,丈夫开玩笑说:“爱生气可是老得快,愁一愁白了头,你想来个老妻少夫呀?”妻子被他逗得扑哧一声笑了。丈夫又说:“这就对了,笑一笑十年少,笑一笑老来俏!”顿时,妻子脸上由阴转晴,娇嗔地说:“小心我休了你!”她的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可见,笑语的作用是多么的大!

会说话,才能把话说到别人心里,才能真正打动人。

(二)——会说曲话,委婉含蓄尊重人

在语言沟通的过程中,委婉是一种颇有奇效的粘合剂。委婉是一种以坦诚开放的沟通来对待对方的方式,同时,也尊重他人的感受,不作无谓的伤害。所以,会出曲话者也是一个说话高手。

1. 智者委婉含蓄,蠢人口无遮拦

委婉含蓄的表达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委婉含蓄的表达比口无遮拦、直截了当地说更能体现人的语言修养。直言不讳、开门见山虽然简单明了,但给人的刺激性太大,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例如一个服务人员在向顾客介绍衣服的时候,经常会说:“你的脸盘比较大,适合穿**的领子,你的臀部长得不规范,适合穿**的下装。”应该说:你是不是觉得你穿上这种领型的衬衫会更漂亮?”应该说“你是不是觉得您穿上这种领型的衬衫会更漂亮?”“这种强调调颈部和夸张肩部的设计对平衡上下身的围度比例将会起到更好的的调节作,使整体匀称又不失成熟美”建议的话。虽然前后意思相同,但后者委婉而又礼貌,比较得体,使人听起来轻松自在,心情舒畅,也更容易让人接受。

委婉含蓄的语言,既是劝说他人的法宝,又能适应人们的心理上的自尊感,容易产生赞同。换句话来说,委婉含蓄的语言就是成熟、稳重的表现。中国人讲究曲径通幽的含蓄美,虽然它和条条大路通罗马是一个意思,但一比较即有明显的差别,而智者往往就是说话委婉含蓄。

有一次聊天聚会上某君向一位女性询问其年龄,另外一位反驳说一般年龄是女性秘密,若想知道,可以先旁敲侧击提问一些试探性问题再去判断。某君给另一人的定论是圆滑。

要怎么说话才能体现出一种艺术性呢?要么怎么说“闻声识人”呢?

有人可能会反对了,说是直接说你这个人是真心与否。

对于“真心”有真实、真诚之所在。对别人说话时我们需要有真诚,但不一定要真实。比如你看到一个长相欠佳的人,你一见面就真实地对他(她)说:“你长得真难看!”你说人家听了会喜欢你吗?不攻击你吗?你可能性会委屈地说你是实事求是。没错,你确实是实话实说了。可你伤人了呀。人常说恶语如刀。所以,我们说话时尽量说得含蓄、委婉些。这样子才能让周围的人接近你,亲近你,对你满意。

其实要说一个人满意他人那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都觉得自己可以。比如,碰到比他高的人,他会不屑地说:“长高有什么了不起!”碰到比他矮的人,他会嘲笑说:“这么矮,难看死了!”碰到与他一样高的人,他会说:“还不是和我一个样。”只是很多人不表露出来而已。从某种意义来讲,我们不是三岁小孩,口无遮拦。孩子说了真话,人说童言无忌,天真可爱。他们的真话可能博得旁人一笑。可成人也那样的话,人家肯定对他鄙夷其愚蠢,骄傲自大。这也就是蠢者说话口无遮拦、直截了当所造成的后果。

因此,无论什么时候,说话都要注意方式,多用委婉的语言表达。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婉言表达,其功效是免除怨怒,促进尊重,让人与人之间充满友好和谐的气氛。

丘吉尔说:“要让一个人有某种优点,你就要说得好像他己经具备了这种优点。”如果有人遇到困难畏首畏尾,或者办起事情来犹豫不决,那么你不妨适时而委婉地对他说:“这样前怕狼后怕虎的不是你以前的表现呀”,“你是个很有决断力的人”。先给他戴上他应该具备的优点的帽子,予以鼓励。由于给他一个良好形象的“定位”,所以他会为此而努力奋斗,从而改变目前的不好做法。而不应直说:“你这个人真笨,什么事情都办不好。”,这样一锤子把他给打死了,对方也就更加丧失了勇气和信心。

如果有不速之客蓄意打探你的个人隐私,你又不便直接回答时,不妨说出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语作答,对方在感到莫名其妙后会知趣而退,同时,隐隐感受到你的不可冒犯,这种用虚假理由来替换真正的话语,就是婉言的一种表达方式。

马克思和燕妮本是好友,但在西方的文化观念中,好朋友并不等于是相爱的关系。尽管他俩之间的感情已经不需要任何掩饰和试探了,但马克思向燕妮求婚,在表达方式上却别具一格。

这天,马克思和燕妮又一次约会,一同在树林里散步。马克思故意装作满腹心事,满面愁云的样子,使燕妮感到很奇怪。

燕妮问他:“你怎么了?有什么心事吗?能不能跟我说说。”

马克思说:“我确实有心事。我交了一个女朋友,我很爱她,很想和她结婚,可是不知道她同意不同意……”

“你有女朋友了。”燕妮大吃一惊。

“是的,认识很久了。”

“这是真的吗?”

“真的,当然是真的。我这里有她一张照片,你想看看她的模样吗?”马克思说着,拿出一只精致的小木盒子。

燕妮点了点头,心里却痛苦不安。无奈中,她接过小匣子,双手颤抖着打开了。但小匣子里只装着一面小镜子,并没什么照片。燕妮一照镜子,一下子呆住了。她恍然大悟,惊喜万分。显然,马克思求婚的对象正是她自己呀!她的整个身心都沉浸在幸福的热浪中,一下子扑到了马克思的怀里。

2. 直话易伤人,何不绕个弯?

在待人处世中,直言直语是一把伤人伤己的双面利刃。喜欢直言直语的人通常都具有正义倾向的性格,言语的爆发力和杀伤力都很强,所以有时候这种人会被别人当枪使。在与别人说话的时候,少直言指陈他人处事不当,或纠正他人性格上的弱点。无数个事实证明,这不是爱之深责之切,而是在和他过不去。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心堡垒,自我缩藏在里面。你的直言直语恰好把他的堡垒攻破,把人家从里面揪出来。因此,能不讲就不要讲,要讲就拐个弯,点到为止。另外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对事不对人”。所谓“对事不对人”,这只是说说而已。事是人计划的、人做的,批评事也等于批评人了。

在日常生活中,直接辱骂别人,听话人当然很容易能听出来,如果说话人是利用会话隐涵来侮辱人,听话人就更应注意了。听话人不仅要善于听出对方的恶意,而且必要时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对方一个含蓄的回去。据说,有一位商人见到诗人海涅(海涅是犹太人),对他说:“'我最近去了塔希提岛,你知道在岛上最能引起我注意的是什么?”海涅说:“你说吧,是什么?”商人说:“在那个岛上呀,既没有犹太人,也没有驴子!”海提回答说:“那好办,要是我们一起去塔希提岛,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这里商人把“犹太人”与“驴子”相提并论,显然是暗骂“犹太人与驴子一样,无法到达那个岛”,而海涅则听出了对方的侮辱和取笑,回答时话里有活,暗示这个商人是个驴子,使商人自讨没趣。

直言直语有两种情况,要么是一针见血,要么是胡言乱语。一针见血地指出别人的毛病,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其杀伤力很强,很容易让别人下不来台。如果可以用婉转一点的方式提醒别人,其效果远远好于直言直语。

胡言乱语则会让人恼羞成怒,甚至怀恨在心,导致你人缘极差。这样的人,别人要么对你敬而远之,要么对你嗤之以鼻。

说话不加修饰,只会直言直语,也是一种无知的表现。有些善意的东西,如果能够婉转表达,别人会产生感激的心情。如果自己一味地直言不讳,别人会认为是与其过不去。

要与人交谈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让人不便、不忍或者是语境不允许直说的话题内容,这个时候就要将“辞锋”隐遁,或者是把“棱角”磨圆一些,让语境软化一些,好让听者容易的接受。

从前,英国有个倒卖香烟的商人到法国做生意。有一天,而他在巴黎的一个集市的台子上滔滔不绝地大谈抽烟的好处。突然间,从听众中走出来一位老人,连声招呼也不打,就走到台上非要讲一讲不可。那位商人毫无精神准备,不禁吃了一惊。

于是老人在台上站定后,便大声说道:“女士们,先生们,对于抽烟的好处,除了这位先生讲的以外,还有三大好处哩!我不妨讲给大家听听。”

英国商人一听见老人说的这话,转惊为喜,连忙向老人道谢:“谢谢您了,老先生。我看您的相貌不凡,说话动听,肯定是位学识渊博的老人,请您把抽烟的三大好处当众讲讲吧!”

老人微微一笑,立刻讲起来:“第一,狗见到抽烟的人就害怕,就逃跑。”台下的人很是莫名其妙,商人则暗暗高兴。“第二,小偷不敢到抽烟人家里去偷东西。”台下的人连连称怪,商人则喜形于色。“第三,抽烟者永远年轻。”台下的一片轰动,商人则满面春风,得意洋洋。

然后老人把手一握,说:“女士们,先生们,请安静,我还没说清楚为啥会有这样三大好处呢!”商人格外高兴地说:“老先生,请您快讲呀!”“第一,在抽烟的人中驼背的多,狗一看到他们以为拾石头打它哩,它能不害怕吗?”台下的人发出了笑声,商人则吓了一跳。“第二,抽烟的人夜里爱咳嗽,小偷以为他没有睡着,所以不敢去偷东西。”台下的人一阵大笑,商人则大汗直冒。“第三,抽烟的人很少有长寿的,所以永远年轻。”台下的人一片哗然。

此时,大家一看不知什么时候倒卖香烟的商人已经溜走了。

随着这样的步步深入,几个“迂回”,那个商人能不溜走吗?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触龙劝说赵太后同意让小儿子到齐国去做人质,就是采用了这种“迂回”的手法。他在众大臣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前去劝说,先是关心太后的身体健康,而后又向太后请求为自己的小儿子安排工作,在一步一步打消了太后的思想顾虑后,又用“激将法”说她是爱自己的女儿胜于爱小儿子,再接下去道出了“为之计深远”的大计,最终说服太后让小儿子去了齐国做人质。

可以想象,假如触龙直接就去劝说,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的。其实,也就是说话时,在步入正题前先做一个“铺垫”,说话“迂回”一些,然后再一步一步导入中心,这样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同浏览古典园林,“曲径通幽,渐入佳境”。

直话易伤人,所以,请记住:正话要反说,硬话要软说,让自己的舌头打个弯。奉劝你还是将那些直言、不中听的真话暂且搁住,以免对方生厌。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因直言而使自己获得好处,这是成功处世的经验之谈。

3. 说话过于“老实”是笨蛋

唐文宗年间,著名的诗人、太学博士李涉一次途经九江遭到了强盗拦劫。李涉手中没有任何武器,眼看就要束手受辱。这个时候李涉面对强悍的绿林大盗,口吟一首七绝:“春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那些强盗听后大喜,于是以礼相待李涉,求的只是想要把诗留下来,然而平安放他过去。俗话说:“秀才见了兵,有理说不清。”李涉何况面对的是与官家为仇的绿林大盗,一句说的不好,就会招致杀身之祸。这个时候李涉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优势,准确的把握住了对方的心理:第一,作为一个绿林好汉,重的是义气,因此李涉首先非常的尊重他们,并且还称他们为“豪客”,并且还在诗中表示愿意和他们作为朋友,不管什么时候见了都可以亲密的交往,不用“回避”,这就让那些绿林强盗不好再与他为敌。第二,作为一个强盗,忌的是一个“贼”字,而李涉却用的是“客”、“君”字眼来称呼他们,并且把他们粗暴的拦劫行为说成是“夜知闻”后的善意相访,这些行为举动让强盗不能再与他为敌。第三,作为著名的诗人,他以诗作答,显示了自己的身份,以自己的名声影响了强盗们的心理,并且还要诗中说出了他们在世上占有的地位,提高了他们的身价,让他们不能不以礼相待。这时这些一直受歧视的人觉得获得他的这首诗,比得到再多的钱财都要珍贵。于是他们不但没有伤害他,并且对他还倍加尊重。李涉正是准确把握了对方的种种心理,仅仅的四句话就让他自己转危为安。

在这里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他不用变通的语言可以说是必死无疑的,而他则打破了“老实”的说话技巧,赢得了自己一命……

正所谓“祸从口出。”在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的今天,一味“老实”的说话已经不再是可以通告的证书,只有会说话,懂得说话技巧才能有立足之地。

1963年8月28日时,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领导了一次25万人的集会和游行示威,呼吁反对种族歧视,要求民族平等等。当游行队伍到达林肯纪念堂前时,他发表了著名的《在林肯纪念堂前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他首先热情洋溢地赞扬了100多年前林肯签署的《解放宣言》,然后,话锋一转,指出100多年后的今日,黑人仍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号召黑人奋起斗争,并且以诚挚抒情的语调,描述了黑人梦寐以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黑人儿童将能够与白人儿童如兄弟姐妹一般携起手来”,“上帝的灵光大放光彩,芸芸众生共睹光华!”这篇演讲可以说是内容充实,感情炽热,气势磅礴,产生了极强的感染力,这篇反抗种族歧视,争取民族平等的战斗檄文,大大推进了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进步。

正是因为演讲与政治活动联系如此密切,具有极大的组织、鼓动、激励、批判和推动的作用,所以,人们不仅利用演讲来为特定的政治目的服务,还同时广泛关心各国政界、军界和知名人士的演讲,并且从中了解和研究其演讲所透露的信息,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对策。

语言的魅力是很大的,因此我们要学会巧妙地运用说话技巧。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只蝙蝠冒失地一头闯进了黄鼠狼的家内,黄鼠狼看到自动送上门的死鬼,恨不得一口就把它吞到肚子里。

“怎么了!”黄鼠狼喊道,“我和你们势不两立,你还敢跑到我的面前来自动送死,你不是老鼠吗?你要敢否认,那我也不叫做黄鼠狼了。”

“请原谅,”倒霉的蝙蝠申诉说,“瞧我们的血统,我就是老鼠吗?坏家伙才会对你这样说。谢谢上帝,给了我一双会飞的翅膀,展翅飞翔的神万岁啊!万岁!”

它讲的似乎非常的有道理,黄鼠狼只有把它放走。

事情也太不凑巧,过了两天之后,这倒霉蛋又撞到另一只黄鼠狼家中。蝙蝠再一次遇到了生命的威胁。

长嘴的黄鼠狼夫人看到了这只****,想要把它做成饭来添饱自己的肚子。蝙蝠此时则大声地辩解:“你没有搞错吧!鸟是有羽毛的动物,你看看我,浑身上下没有一根毛,我是一只真真正正的老鼠。我要高喊,老鼠万岁!老鼠万岁!但愿神让猫不得好死!”

蝙蝠运用巧妙的语言躲过了两次生命的威胁。

有一些人经常会变化嘴脸,他们总可以在危险的情况下化险为夷。这些人都是看情况行事,今天举起左手拥护这个主义,明天就又举起右手拥护那个主义。

4. 有时谎言也是一种美

谎言,从表面上来讲就是“不真实的话”。从古至今,谎言都在一直被人们所反感,以致于受到人们的唾弃与蔑视。因此,在生活中,只要我们一提到谎言,人们自然而然就把它等同于小人、骗子,总之就是行为不好的人的类型中。相信我们在小的时候,都学过“撒谎的孩子”在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人人都想做一个诚实的人;人人都想远离谎言。毋用质疑这是应该的。但是,某种意义上来讲,在诚实这个家族中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而谎言在这个时候就可以非常完美地解决。在当今大力倡导诚实的社会中,有时谎言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而且在发挥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有一位学生在班级学习成绩始终倒数第一,经常淘气,总是暖不热凳子。家长被班主任老师叫到了学校,班主任说:“你的孩子在板凳上连一分钟也坐不住哇。”孩子问妈妈:“老师和你说什么啦?”妈妈说:“老师说你现在已经能坐住板凳啦!”还有一次,这位班主任把这位妈妈叫到了学校说:“你的孩子这一次又考了倒数第一。”孩子问妈妈:“老师和你说什么啦?”妈妈说:“老师说你如果在加把劲,肯定能超过你的同桌。”孩子在母亲善意的谎言安慰鼓励下,有了明显的进步。这样的谎言不美丽吗?它体现了多么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呀!它包含了一位母亲对孩子沉甸甸的希望啊!

中央电视台曾播放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叫“说谎一家人”。一位男士得了肾衰竭,需要换肾,按计划本来是要换母亲的肾给他,可是一化验不合格,恰恰只有年迈多病的大姐的肾合格,这位男士如果知道肯定不同意移植。为了挽救一个年青的生命,全家人开始了有计划的说谎,共同欺骗这位男士。其实,由于手术时间推迟一天,加上三天没见大姐的面等情况,聪明的男士早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为了不让大家伤心,他也是用谎言应付大家,假装不知。直到最后康复出院才真相大白。这样的谎言不美丽吗?它体现了多么美的人间的真情啊!

癌症是一个令人闻之吓破胆的名词,据一位外国专家研究表明:癌症并不是不治之症,绝大多数的癌症患者都是自己把自己吓死的。君不见,在亲人身患癌症确诊时,有几人能向病人说实话,恐怕都在重复着谎言吧!此时谎言的作用是任何一句诚实的话语也无法替代的。这样的谎言不美丽吗?其实,几乎所有的人有时为了消除误会,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都曾经有过善意的谎言。只要你的出发点是正确的,良心是鲜红真诚的。说几句善意的谎言也是无可厚非的!

曾听过这样一个关于美丽谎言的故事:儿时,小女孩的家里很穷很穷,甚至连温饱问题也解决不了。因此,他们在吃饭的时候,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而母亲则自己却什么也不吃,还会深情地对孩子们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家里穷,孩子又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母亲为了给孩子们补钙,就常用周日休息的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母亲总会把鱼做的很好吃,鱼汤也很鲜。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看着孩子们吃的快乐模样,而她自己却不舍得吃一口。孩子们都非常的心疼,就把自己碗里的鱼夹到母亲碗里,请母亲吃鱼。而母亲说什么也不肯吃,母亲又用筷子把鱼夹回孩子的碗里。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幼小的孩子什么也不懂,就信以为真,认为母亲真的不喜欢吃鱼。这是母亲撒的第二个谎。

孩子都大了,也都要上中学了,为了缴够孩子们的学费,当缝纫工的母亲心里非常地着急,于是,就去居委会领些火柴盒拿回家来,晚上糊了挣点分分钱补点家用。有个冬天,孩子们半夜醒来,看到母亲还弯着身子在油灯下糊火柴盒。男孩说,母亲,睡了吧,明早您还要上班呢。母亲笑笑,说,孩子,快睡吧,我不困!——母亲撒的第三个谎。

时间过的很快,一个孩子要高考了,母亲为了给参加高考的孩子助阵,请了假,天天站在考点门口。然而,在这个时候,时逢盛夏,烈日当头,固执的母亲在烈日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母亲迎上去递过一杯用罐头瓶泡好的浓茶叮嘱孩子喝了,茶亦浓,情更浓。望着母亲干裂的嘴唇和满头的汗珠,男孩将手中的罐头瓶反递过去请母亲喝。母亲说,孩子,快喝吧,我不渴!母亲说话时是那么的坚决,让孩子不易再说什么。——母亲撒的第四个谎。

家里穷,孩子们的父亲病了不舍得花钱治病,在一段煎熬后,父亲就病逝了,这又给这个穷贫的家以沉重的打击,母亲又当爹又当娘,靠着自己在缝纫社里那点微薄收入含辛茹苦拉扯着几个孩子,供他们念书,日子过得苦不堪言。胡同路口电线杆下修表的王叔叔知道后,大事小事就找岔过来打个帮手,搬搬煤,挑挑水,送些钱粮来帮补孩子们的家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左邻右舍对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劝母亲再嫁,何必苦了自己。然而母亲多年来却守身如玉,始终不嫁,别人再劝,母亲也断然不听,母亲说,我不爱!——母亲撒的第五个谎。

女孩和她的哥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下了岗的母亲就在附近农贸市场摆了个小摊维持生活,用来维持生计。身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们知道后就常常寄钱回来补贴母亲,母亲坚决不要,并将钱退了回去。母亲说,我有钱!——母亲撒的第六个谎。

其中女孩在她所在的学校任教两年后又考取了美国一所名牌大学的博士生,毕业后留在美国一家科研机构工作,待遇相当丰厚,条件好了,身在异国的孩子想把母亲接来享享清福却被老人回绝了。母亲说,我不习惯!——母亲撒的第七个谎。

一生操劳过度的母亲在晚年又患了胃癌,住进了医院,远在大西洋彼岸的女孩乘飞机赶回来时,术后的母亲已是奄奄一息了。母亲老了,望着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母亲,孩子们都非常痛苦,潸然泪下。母亲却说,孩子,别哭,我不疼。——母亲撒的第八个谎。

说完,在“谎言”里度过了一生的母亲终于闭上了眼睛。

其实,在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中,有的真实的谎言往往可以把人们抛入痛苦的深渊,而有的时候,善意的谎言却能催生出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有时谎言也是一种美!

雨果说过“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人在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候,从善意出发说出的谎言,反映出的是人的精神世界理智的光芒,而不是罪恶。谎言其实就是假话,让人深恶痛绝,其危害不言而喻,但是并非所有的谎言都可憎可恶,生活中善意的谎言俯拾即是,而且善意的谎言可亲可爱!

(三)——会说好话,言真意诚激励人

说话的魅力并不在于你说得多么流畅,滔滔不绝,而在于是否言真意诚!充满智慧的人并不一定是口若悬河的人,而是善于表达真诚的人。智者用得体的话语表达出真诚,从而获得对方的好感。

1.智者追求有话好说,蠢者追求语出惊人

古代有这么一个国王,一天晚上做了梦,满嘴的牙都掉了。这个时候,他就找了两位解梦的人。这两人来,国王就说:“满口牙怎么全掉了,到底是怎么一说?”第一个破解梦的人就说:“皇上,在你所有的亲属都死去以后,你才能死,一个都不剩。”这个梦给解出来了,这是第一个解梦人这么说的。这皇上一听,心里非常不高兴。第二解梦人就说了,第二个解梦人这样说:“至高无上的皇上,您将是您所有亲属当中最长寿的一位呀!”大家看一看,同样的内容,同样的事情,两个人就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个把皇帝说生气了,皇帝龙颜大怒,杖他一百棍;然后,拿出一百个金币,奖给第二位破解梦的人。大家看一看,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内容,为什么一个挨打,一个受奖?这不是有话好说吗?受奖的这个破解梦的人,他成功了,他成了一位智者。为什么呢?其关键就在于他追求的是有话好说,而第一个破解梦的人就不同,他说话不注意技巧,追求的是语出惊人……

有一次,森林里的百兽之王---老虎把所有的动物都召集了过来。而且在这一次,老虎大王的态度十分诚恳并面带微笑,和和气气地宣布:“诸位,本王管理动物王国多年,犯了不少毛病,也有过许多错误。现在,趁这么难得的机会,大家有话直说,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本王一定广纳雅言尽力改进,让我们的动物王国明天会更好,请大家有什么话说什么话,多多发言吧。”

受到这样的敬重,动物们听到老虎的肺腑之言,都非常地深受感动。

第一个举手发言的是小鹿,说:“大王,您经常不尊重其他动物的生存权,随意将我的同伴置于死地。鹿肉固然美味,但您也要适可而止,希望您可以改掉这个坏毛病。”

老黄牛在动物界资历最深,也跟着说:“大王!您在上一次选动物干部时,太不公平了,任用的都是那些给您送礼物,拍您马屁的人。这个毛病一定要改,否则,我们动物王国主事的是那些心术不正的人,真正的好人没有出头的机会,这样是会后患无穷的。”

眼看森林的老大们都发言了,山羊也跟着忿忿然站起来说:“大王,您专搞一言堂,从来不把其他动物的意见当回事;您这么刚愎自用,大家对您的意见可多了。”

山羊刚把话说完,大家便趁热打铁,一个一个争先恐后的向老虎大王大抒已见,在个时候,老虎静静地听着,脸色则变得越来越难看,身体也在慢慢地擅抖。

此时,狡猾的狐狸一看情势不对,赶紧出来说话了,并毕恭毕敬地说:“大王,我要向您提出三个意见,第一,大王您作为一位雄性动物,却不经常接近雌性动物,这样怎么繁衍后代呢?说不定雌性动物会觉得您架子大,对您望而生畏,进一步影响您的女性票源,您应该彻底改正这个缺点,建立您的博爱可亲的形象才对。”

“第二,大王您经常超时工作,不太注意身体保健了,万一不小心累坏了身体,就会影响您的领导能力,这对整个动物王国的繁荣是多么大的损失呀!”

“第三,大王您事必躬亲,很多工作本来可以交给其他动物去做,但是您却不辞亲劳亲自动手,这会让大家心里很过意不去的,拜托您以后不要再这样任劳任怨了。”

第二天,森林里再也找不到鹿、老黄牛、山羊的踪影了。

而且老虎大王还聘请狐狸做他的特别助理,因为昨天晚上一不小心吃下太多的东西,现在得了肠胃炎,而休养的这段期间,当然就有狐狸来替自己执政了。

看到这里,也许大家会说老虎太残忍,其实,老虎大王的确是想广纳“雅言”,但是,所谓的“雅言”,却是“想听的雅言”。

法国思想家拉罗什富科说过:“很少有人那么聪明,能够宁取有益的责备,舍弃不忠的颂赞。”

的确,人人都爱听好话,这也是为什么任何一个朝代都有小人当道的原因,在甜言蜜语的包装下,它里面包的是什么料,没有人会在意它。

其实,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智者追求有话好说,而蠢者则是语出惊人。

曾有这么两个小车司机,最后精简,必须下去一个司机,留一个司机,这不竞争上岗吗?竞争嘛。第一个司机说,大概讲了十来分钟,说我将来要开车,一定把车收拾得非常干净利索,遵守交通规则,而且要保证领导的安全,一定要做到省油,拉拉杂杂地说了一大通。第二个司机,三分钟都没说到,结束了。他说,我过去遵守了三条原则,现在我遵守三条原则,如果今后用我,我还遵守三条原则:第一,听得,说不得;第二,吃得,喝不得;第三,开得,使不得。我过去这样做,今后我还这样做。一听,好!这个司机好!好在什么地方?听得,说不得,意思说,领导坐在车上研究一些工作,往往在没讲之前都是保密的,我只能听,我不能说,说不得,不能泄密。这个司机不可用吗?吃得,喝不得。经常陪领导到这儿开会,到那儿参加这个,参加那个,最后总得吃饭吧?好,我也得吃,但是千万不能喝酒,这叫保护领导的生命安全。第一保密,第二保护领导的生命安全,第三开得使不得。你别看我开车,但是只要领导不用的时候,我也决不为了己利私自开车,公私分明。这个司机,谁不用?这不是口才吗?是口才使第二个司机获得了成功。第一个司机因为口才不行,落榜了。

在法国有这样一位女性,被誉为最有魅力的女人,不管是任何人见到她,都会很喜欢她,实际上这得益于这个女孩儿经常说的两句话:如果你和她见面她会很真诚很惊喜地说:“您终于来了!太好了!”对方听到这句话,感觉备受尊重,心中就十分的高兴。在谈话结束客人道别的时候,她会送到门外,很依依不舍地和客人说:“您怎么就要走了,我什么时候能再见到您!”这样的话,相信没有人会不喜欢听的,当然也会喜欢上说这话的人。

人与人之间,靠言语去交流,靠心灵去沟通。就人与人相互间沟通的形式而言,99%的部分要靠语言来进行。所以,一定要学会用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语言沟通就是把信息准确而令人信服地传达给对方,并争取让对方接受我们的想法。

古希腊寓言中说,舌头这种东西的确像个怪物,它能用最美好的词语来赞誉你;也可以用最恶毒的语言来诅咒你,它能把蚂蚁说成大象,也能把小丑说成国王。这就是说话的威力吧。平常我们看一个人是否有力量,这种力量能否表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他说话的能力。

说话,几乎是大家天天在做的事情,但善于说话,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使别人乐意接受,却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心理学家理查得?班得勒说过,当你对一个人说话时,你不是想给他传达信息,就是想改变他。但对方是否会接受你的意思,换句话说,你沟通的目的是否能够实现,却是另外一回事了。有人不重视这个问题,认为把自己意思说清楚,沟通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其实沟通是双向的交流,它的成败不取决于你说了什么,而是取决于对方的反应。对方不接受你,那你说得再多,也没有任何意义。我们沟通得很好,并非决定于我们对情况说得很好,而取决于我们被了解得有多好。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智者在说话的时候,注重追求有话好说,而蠢者则是毫无顾忌,只顾自己嘴巴痛快,追求语出惊人,但是却起不到所要达到的目的。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注意有话要好好地说,而不是毫无顾忌地语出惊人……

2.不要吝啬对别人的赞美

我们活在这个世上,除了面包大米之外,似乎还需要些别的。这不是你或者我或者什么圣人能决定的事,或者可以算是我们的本性吧。还记得别人(也许是你的爸爸妈妈)第一次赞美你是什么时候吗?还记得那个时候,你是怎样兴奋的无法入睡吗?还记得那时的美妙感觉吗?

随着我们的成长,或许我们已经不会为了别人的一句赞美而彻夜不眠,但是我们听到赞美时的美好感觉并没有因此而淡化……

一句轻轻的夸奖,能使别人如沐春风;一句真诚的赞美,能使别人高兴无比。美国著名作家詹姆士有句名言:“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

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得更深刻:“称赞不但对人的感情,而且对人的理智也起着巨大作用。”因此,我们要学会赞美别人。

一句简单赞美的话,从我们嘴里说出来,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对被赞美者来说,意义却非同凡响。它可以使人精神振奋,甚至会由此改变他的一生。卡耐基就曾用这种方式使他的一位学员改变了人生道路。这位学员叫比西奇,在卡耐基的学员中表现得不尽人意,因此,曾有中途而退的想法。卡耐基用热情的话语开导他、用赞美的话语鼓励他,使他喜出望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并决定留下来继续学习,终成学业,做起了了不起的工作。

但,在这里要提醒大家,赞美和恭维要区分清楚,恭维别人往往包含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者有求于人,或者怕于人,并不是发自内心。朋友相处,说话要真诚,一味的巴结恭维,就有点虚情假意,不但别人听着不顺耳,被恭维者也觉不快,甚至因此而失去友谊,丧失人格。

赞美,犹如一束温暖的阳光。有了它,我们人与人之间才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我们的友谊之花才会愈开愈艳!

赞美别人,好像用一支火照亮别人的生活,也照亮自己的心田,有助于发扬被赞美者的美德和推动彼此友谊的健康发展,还可以消除人际间的龉龃和怨恨,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变得更为融洽和谐。

赞美别人,对一些人来说,有时是一种应酬、一种需要,有时其实是赞美自己。

有一场演讲比赛,是以“人生”为主题的。有一位高位截瘫的青年讲完后,坐在辉旁边的一位中年人深深呼出一口气,兴奋地朝辉转过头连声称赞:“了不起,了不起,这才是演讲,这才是人生啊!”其实,辉和他并不相识,而且他也不知道辉将是下一个演讲者。的确。那位青年演讲的风格朴实无华,以真情打动了人心;而辉却正想着自己的演讲,况且,他也算是辉的“对手”吧,虽然感到他的演讲很成功,却没有十分投入,只是以一种旁观者的态度来看待的。中年人诚挚和充满感情的赞美,立即使辉惭愧起来。当辉登上讲台后,开场第一句话竟是对刚刚摇着轮椅离开的那位青年,或者说是“对手”给予了赞美。在辉演讲的过程中,辉感到全场很静,演讲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就在辉结束演讲走向座位的时候,辉看到那位中年人冲自己使劲鼓掌,两次把手举过了头顶。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两个人,一个叫祝子园,一个叫唐凌,他二人将到京城任官,临行前,到老师家中辞别。老师嘱咐他们道:“现在时局走正道是行不通的,你们去京城做官,对上应恭谨,这叫送高帽子,能如此,不仅不会得罪人,还容易把任何事情办好。”唐凌赞叹地说:“老师的话实在太好了,今天像老师这样不喜欢高帽子的有几人呢?”老师听完后十分高兴。回程中,唐凌就对子园说:“你看!高帽子又送出去一顶了。”

中国人是一个含蓄的民族,大都不太习惯直截了当地赞美别人.我们常听到的是“尽在不言中,他(她)都知道啦!”真奇怪,他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你不说,人家怎么会知道呢?

人人都有赞美别人的能力,只要我们主动说、经常说,让它变成一种习惯,那就行了。

养成赞美人的习惯必须从家里人做起,而最应该、最值得且最少得到赞美的人就是家庭主妇.家庭主妇每天打扫庭院、整理房间、料理三餐、洗衣服、擦地板,那是一份既辛苦又枯燥的差事。可是日复一日,习以为常,大家总认为主妇理家理所当然,都忘记了赞美是主妇惟一能得到的报酬,也是她最应得到的一份报酬。

至于对待孩子,做父母的都知道,一句赞美的话胜过十句责骂。可是知道是一回事,实行又是一回事,结仍旧是苛责多过夸奖,这一点值得检讨与改进。

其实赞美不需要花钱,只需要动一点脑筋,动口说几句或动笔写几行即可,小小投资,回报却很惊人:美言一句三冬暖。我们均应牢记马克吐温的一句话:一句赞美的话可以使我受用两个月。

一个经常赞扬子女的母亲会造出了一个圆满快乐的家庭、一个经常赞扬学生的老师使一个班集体团结友爱天天向上、一个经常赞扬下属的领导者把他的机构管理成团结向上的集体。看到这些后,我们也许就会由衷地接受和学会人际间充满真诚和善意的赞美。

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虚荣心。所以在公司里,如能向对方的上司表达自己很赞美他的部下,效果势必更佳。如果有一天,你的上司对你说了些别人赞美你的话。那么你会多高兴啊!有时将上司未注意到的部下的长处提出来,对方也必定对你充满感激。当然,赞美的内容也不应该是“他很认真工作啊!”或“你的部下真优秀!”之类的话语。你应该尽量提出具体的内容。

对一个人的缺点,我们通常会很容易发现。但是,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从中所提出的赞美必将充满说服力,并且可以知道对方只要从事那些工作,便能更有效地发挥能力。有时,这些优点连他本人都没有注意到,而你能够发现并对此加以赞美,他们能不高兴吗?利用这种方法去了解对方,你的人际关系也一定能获得活性化。

渴望受人的赞美是人的本性,简单的几句赞美有时能产生很大的效果,不但使人感到温馨与振奋,而且能够解决难题,甚至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心理学家曾对学童做了赞美与成绩之间的试验。他们把若干学童分成三组,然后连续五天举行测验。对第一组不断的给予赞美,对第二组不断的予以批评,对第三组不理不睬。结果,得到赞美的第一组成绩突飞猛进;受批评的第二组也有进步,但进步有限;不受理会的第三组,成绩毫无进步。此项试验还发现,较聪明的学童,受赞美或批评均能获益,但是较迟钝的学童需要赞美,对批评反应不良。

有一个外科名医述说自己当医生的经过。他小时候非常顽劣,不但功课很差,而且经常惹事生非,好几次差一点被勒令退学。就在那一段成绩糟透了,四处讨人嫌,大家都对他失望至极时,有一位老师对他说:“你有一双了不起的手,将来你会靠这双灵巧的手出人头地地。”老师赞美的话,有如冬天里的一缕阳光,照亮了他的心扉。他决定痛改前非,并立志要当一名外科医生。每逢困境他就会想起老师的话,并激励自己:“我一定要像老师所说的一样,而且要当之无愧。”老师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

还有个真实的管理事例。某家公司的总经理空缺,生产副总经理与业务部副总经理都是理想人选,最后董事会决定提升生产副总经理。对此,能干的业务部副总经理大为不满,新总经理上任之后,深知业务部副总经理的不满,但他必须依靠业务部副总经理的推销本领,却又担心对方不合作,会暗中捣乱,他为此苦恼万分,百思不得良策。

后来有一位顾问师向他建议:“今后的半年内,你尽量在同事与同行面前赞美业务副总的能力。不管他怎么样,你都说他好。假如半年后他还不肯合作,就请他走开吧!”总经理按他的话去做了。没过多久,赞美的策略就奏效了。业务副总不但充分配合总经理的工作,而且还在外人的面前称赞总经理。同样的道理,能干的业务副总在学会赞美别人的同时完善了自己,后来成为下一任的总经理。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不仅仅是为了面包而活着!人更需要精神食粮,每一个人是否记得在得到老师或者是领导当众的一次小小的赞美之后的美妙感觉,对于那样一种开心,那种美妙的感觉能够延续多长时间吗?

多为别人说一些赞美的话,你就自然会得到人们的喜欢,而你也会从中得到更加多的利益。

让我们每个人都慷慨一些,多去给别人一些赞美吧!先在别人身上找到一些值得赞美的东西,然后去赞美他们。

在赞美别人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好时间,而不要事隔太久。极时地去赞美别人,往往是能够取得到较好的效果的。特别是当众及时的赞美别人,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但是当众赞美别人,一定要得体,而不要让被人赞美者感到有任何尴尬。如果是在开会的时候赞美别人,需要做到积极地放开一点,就必能收到开会赞美的特殊效果。除了这些之外,请你养成每天赞美三个不同的人的习惯。你会感到,如此做了之后,你会感到自己使多么的快乐!

在当你如此做了之后能够给别人带来幸福、欢乐和感激的时候,当你看到你自己可信赖的朋友越来越多的时候,当你看到你自己的魅力以及影响力与日俱增的时候,你自己也会为此而感到无比的幸福与快乐。

3.智者的说话魅力在于真诚

在一家电器商店,一台音色清纯透亮,低音浑厚震撼力强的钢琴吸引了很多顾客的注意。而在这里的一位女售货员热情地迎上来,满脸职业微笑,主动介绍这种新产品。她的介绍很在行,很流畅,从性能优势到结构特点,从价格比,到售后服务,一一道来,边进行演示。然而她连珠炮似地讲着,使顾客总也插不上嘴,但是她不管你懂还是不懂,也不管你反应如何,喋喋不休地一直讲她自己的,似乎你不掏出钱包他就决不罢休。于是,大部分人心里有几分不悦了,特别是当她褒扬自己的品牌而贬低其他品牌时,都不免对她的动机产生了疑问:如此夸夸其谈后,产品性能是否果真高超……

其实,这也并不能不说这是一位训练有素且内行的推销员,但却又是一个不懂得说话奥妙的推销员。为什么他那滔滔不绝的介绍反而扑灭了顾客的购买欲望呢?这是值得深思的。

因为,一个人说话的魅力并不在于你说得多么流畅,滔滔不绝,而在于是否善于表达真诚!最能推销产品的人并不一定是口若悬河的人,而是善于表达真诚的人。当你用得体的话语表达出真诚时,你就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建立起人际之间的信赖关系,对方也就可能由信赖你这个人而喜欢你说的话,进而喜欢你的产品了。

当然,并不仅仅是推销员说话如此,就是日常说话也同样需要我们真诚。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认为,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说话就是流畅优美,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如果少诚意,那就失去了吸引力,如同一束没有生命力的绢花,很美丽但不鲜活动人,缺少魅力。因此,生活中的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如何把我们的真诚注入与人交谈的过程之中,如何把自己的心意传递给对方。只有当听者感受到你的诚意时,他才会打开心门,接收你要表达的内容,彼此之间才能实现沟通和共鸣。

真诚,是通往人们心灵的桥梁。要想使你说话和表达产生共鸣,需要来自你内心深处的声音,先要感动自己然后感动别人,不为说话而说话,应以倾诉内在心灵,以心灵的沟通为主要,即可动人以情,并产生强烈的共鸣。不要去追求华丽的词藻和假装的深沉。朴实无华的语言会显得格外的亲切,也就具备强大的感染力。别只顾擦亮自己的皮鞋,更应擦亮自己的语言,否则,人生将蒙上擦不去的尘埃,在不断锻炼的过程中,愈是质朴无华的语言,愈会散发迷人的光辉,随着多次的磨练,口才技巧终将炉火纯青。

说话真诚就能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产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所以,请用真、善、美对待生活,用诚信、义对待朋友。将生命化作一个“诚”字,永远不与诺言搭轨,用“飞”一般的语言艺术,造就自己与社会,与朋友真诚的沟通。

真诚的沟通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让生命如流星闪过天际般美妙,让生活像电影一样精彩。消除了朋友之间的误会,让友谊得以天长,可以地久。

有一位老师写了一本有关“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书,出版社没有给他稿费,而是让他自行推销一千册作为报酬。对那位老师来说,这远比讲课要难得多。

为了把书推销出去,他在党校学员队里搞了一次演讲,他说:“……当老师的在这里推销自己写的书,总不免有些尴尬。不过,如今作者也很难,写了书,还得卖书。出版社一下压给了我一千册,稿费一文没有,所以我不推销不行。这本书写得怎样,我自己不好评说。不过有两点可以保证:第一,这本书是我用三年时间完成的,是我心血的结晶;第二,书的内容决不是东拼西凑抄下来的,是我自己长期思考的见解。前不久,这本书被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评为社科类图书的二等奖,这是获奖证书。说实话,对于我们这些教书匠来说,搞推销比写书还觉得难,只是硬着头皮来找大家帮忙。不过,买不买完全自愿,决不强迫。如果觉得这本书对你有用,你又有财力就买一本,算是帮我一个忙。谢谢。”

这位老师的演讲一下子产生了良好效果,一次就卖掉了300多册。这位老师不是专职的推销员,但是却获得了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成功在于他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自己的真诚,从而赢得了听众的信赖。这表明,在讲话中学会表达真诚要比单纯追求流畅和精彩更重要。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在观看影视、戏剧节目或者是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之所以能够被里面的语言和情节所感动,多是因为真诚。如果没有生活,胡编乱造,可能就不会吸引人。连烧香拜佛也讲究“诚则灵”。商场上的语言也需要真诚。因为人都有一个基本的分辩能力,花言玩语地虚假语言只能欺骗少数人,多数人是不会上当的。如果遇到不那么厚道的人,还会弄得非常尴尬。

当然,这种真诚并不是一点技巧也不讲,把一切商业秘密毫不保留的全部端给对方。那也不是所谓的真诚。因为完全暴露的东西也不都是美的东西。就像一个人赤身裸体走在大街上能叫美吗?那不是精神分裂也是神经有毛病不仅不能感动人还会让人感到恶心。商业语言的真诚就是要有真实的情感和诚恳的态度。

4.真诚语言,更能打动人心

有一个戏剧《诸葛亮吊孝》,诸葛亮用真诚的语言感动了东吴上下,化解了恩怨,巩固了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统一阵线。

三国时期,孙权和刘备为了联合抗击曹操,是又联合又斗争的一对盟友。孙权的经理人周瑜和刘备的经理人诸葛亮也是又联合又斗争。在联合抗曹取得一定的胜利后,为了荆州的问题两家对闹起了别扭。诸葛亮定计“三气周瑜”,结果使周瑜一命而亡。东吴上下对诸葛亮是恨之入骨。决心要杀死诸葛亮为周瑜报仇。孙刘两家的盟友关系也遭受严峻地考验。为了不使两家分裂并结成仇恨,诸葛亮要亲自到柴桑口为周瑜吊孝。刘备一方的君臣坚持劝阻,认为诸葛亮一去必然要被东吴杀害,结果将是有去无回。

诸葛亮分析,周瑜死了之后,鲁肃就会执掌东吴的大权。鲁肃是个深明大义的人,不会做出鲁莽的事情;东吴要在江东站稳脚跟,也必须和刘备联合。孙权、鲁肃都不会拿他们的江山开玩笑。同时也需要通过这次吊孝化解双方的怨恨。加上由赵子龙这位智勇双全的将军随身保护,即使出现点意外,也将是有惊无伤的。诸葛亮说服众人,过江去了东吴。到达柴桑之后,鲁肃果然非常礼貌地接待了他。诸葛亮到了灵堂,读完癸文就伏地痛哭。情真意切,流泪不止。

一口一个“周都督”,一嘴一个“周贤弟”,一边诉说两人联合抗曹的谋略,一边长叹周瑜一死没有了共同谋划之人。似乎这个世界上只有周瑜是他诸葛亮惟一的知音了。令所有在场的人都非常感动。就连周瑜的夫人小乔也动摇了。人们对周瑜是不是诸葛亮气死的都产生了疑问。甚至认为周瑜之死是他自己心眼太窄造成的。诸葛亮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效果?那就是他真诚的态度。所以,我们在商场上,说话的态度一定要认真诚恳。只有认真诚恳,才能使人可信,只有使人相信,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说,真诚是古人推崇的一种人格境界,它要求人们真实无妄,诚实无欺。真诚是一种个人修养,也是一种道德行为。只有内心诚实,才能善待父母、善待朋友,进而维护更高层次的社会关系。社会生活实际上是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的,真诚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集体、民族、国家的生存之基。诚实的人,才能心智清明,择善而从。“失信不立”是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

中国有一句俗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可以为这句话作注。这句话劝告人们,要以真诚待人,表里如一,不可虚伪。如果表面一套,心里一套,阳奉阴违,终究会露出马脚。就像《庄子》在这句话的下文所说,无论是“哭”是“怒”还是“亲”,都不能勉强做出样子给别人看,真情实感要发自内心,这样才能打动人。

而在语言技巧方面,就更是讲究说话真诚了,真诚的语言,更能打动人。并且言语得体完全都是出于真诚,如果话说得恰到好处,不含虚假成分,难道能说不真实吗?然而真诚还有它另外一面,那就是避免过于客套,过分地粉饰雕琢,失去心理的纯真自然。绕弯过多,礼仪过分,反而给人“见外”的感觉,显得不够坦诚。

在与人交际的时候,谦逊礼让是完全必要的,然而不分对象、不分场合,一味地“请”,“对不起”,未免有虚伪的嫌疑。比如说故人相聚,还过分客套,搞得别人难为情,这就不能说是真诚了。这里缺少点什么呢?缺少直率和坦诚!许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直抒胸臆的言语艺术,是怎么样,就怎么说,还事物以真面目。直言不讳,是待人接物很重要的语言技巧……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说起真诚,也许当你看到这两个字后,就会马上发出感慨——“我对别人真诚了,也没有看到别人对我多真诚。”不要太在乎别人对你的反映。越是在乎的多,做人办事就会觉得束手束脚。只要记住一条:自己问心无愧就好了。而且“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久了,大家自然就会在心里形成一个印象:这个人很真诚。让他办事放心。

日本有一位十分有名气的政治家他的名字叫田中义一,他极其善于利用人们的亲近心理,营造温馨的交际环境,来取得预期的交际效果。有一次,他到北海道进行政治游览,有位穿着考究看来很像当地知名人士的男子走出欢迎行列向他表示问候。田中义一急忙走上前去,紧紧握住那人的双手,十分热情地说道:“啊,您辛苦了。令尊还好吗?”那个男子感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田中义一的政治游览,也因此大获成功。事后,田中义一的随从对主人的亲密举动十分不解,忍不住问道:“那人是谁?”田中义一的回答出人意料:“我怎么知道,但谁都有父亲吧!”

田中义一的交际成功,无疑在他选择了一个比较好的交际切入点,真诚地与这位男子迅速建立了亲情意识,使男子觉得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真诚而又和蔼可亲的人,从而在心理上对田中义一产生了认同感。

(四)——会说硬话,理直气壮战胜人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而“舌战”又是人类言语的激烈形式之一。同时,舌战也是一场智力的角逐,有时就需要掌握一种说“硬”话的技巧,硬就是其中表达的内容有比较强硬的成分。真正击中对方的要害,使其有所顾忌,便会知难而退。

1.智者棉里藏针

春秋时期,秦国准备袭击郑国,走到渭同时,这个消息被郑国的商人弦高知道了。弦高原打算去周国做买卖,但他不忍心自己的国家蒙受机失,便打算劝秦国主将改变主意。

弦高知道,如果以硬对硬,肯定会适得其反。于是,他带着4张熟牛皮作礼物,又赶了12头牛去犒赏秦军。

他故作恭敬地说:“我国国君听说您将行军经过敝国。特地派我来犒劳您的随从。”

他这番话说得颇客气,真是像棉花一样罗,但棉花中藏的针却很硬,其弦外之音是:你们要偷袭郑国,但这个消息已经走漏出去了,郑国已有了准备。由于秦强郑弱,郑国才派出使者慰劳秦军,以尽礼节。如果秦国不识相,那么只好兵刃相见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绵里藏针,用一句明白易懂的话说,就是软中带硬。软就是说话时的语气和态度都比较和缓;硬就是表达内容中有比较强硬的成分。

春节期间,火车上十分拥挤。一位年轻姑娘中途上车,见两张对面坐席上坐着三个年轻人、边座空着,就走了过去问:“同志,这儿没人吧?”

对方说:“没有。”

年轻姑娘于是放下东西,准备就座。不料,一个男青年竟突然把腿突然放到了坐席上。姑娘一楞,问:“你这是为什么?”

“因为你不会说话。”

“那么,请问该怎么说?”

对方眯起眼睛装腔作势地说:“看来你是井里的青蛙,没见过多大的天地。让大哥告诉你。你得这样说:'大哥。这有人吗?小妹我坐这可以吗’哈哈哈……。”说完,肆无忌惮地狂笑起来。

姑娘脸上一阵发烧,真想上去抓破他的大饼子脸。但转念一想:“不对,有道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耍滑嘴,我难道没口才不成?”

于是姑娘说:“听你这一说,我确实没有见过你们这种独特的'礼貌’方式。不过,你们既然见过世面,又有自己独特的'礼貌’方式,见了我,就应按你们的'礼貌’方式办事才对。”

“你说怎么办?”

'那还不容易?看见我来了,就该起身肃立,躬身致礼,说:'大姐,这儿没人,小弟请你赏脸,坐这可以吗?’咳,可惜呀,你连自己的'礼貌’信条都做不到,还想教训别人,真是土里的蚯蚓,一点蓝天都没见过!”

使用棉里藏针的方法,关键在于你的“针”既然要硬,又要扎得准,击中对方的要害,使其有所顾忌,便会使其知难而退。

甲乙两人关系不好,一次在小巷中狭路相逢,甲傲慢地说:一我就不给你让路,你能把我怎么样?能把我吃掉吗?“乙慢条斯理地说:”我当然不能吃掉你,因为我是回民。“动的回答看似问甲妥协,但实际上是暗骂“甲是个猪”。

棉里藏针,总体上有两个基本功:一是能够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恶毒之意,否则便会成为笑柄,白白被人耍了自己还陪着笑脸。二是要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话说得很艺术,又让听话之人心领神会,明白你话中的锋芒所在。你的敌人发出的旁敲倒去之音,暗含恶毒之意,这是一种无形的霹雳,甚至会让你身败名裂,万万不可小瞧。对待居心不良的暗算之“飞镇”的上策便是接镖有术,还以颜色。维护自己的名声和面子,是自我保护。立足于世的必备功夫。

在某些场合,将某一固定调拆开来解释,赋予原词新奇意境,便能化腐为奇,博得喝彩。

有一次,周恩来接见美国记者,有个不怀好意的记者挑衅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呢?”周恩来总理听了,很自豪地回答说:“我们中国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为马路。”那个记者听后哑口无言,一副窘态。周总理这一妙答,巧妙利用诉调法,创造了一种新奇的含意,时而山重水复,忽而柳暗花明,点石为金,化拙成巧。既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又巧妙地回击了那个美国记者。真可谓藏锋处鬼神莫测其渊,露锐处天下英挡其势。

1984年,里根为了竞选总统,与对手蒙代尔就展开了一场电视论辩。在论辩中蒙代尔自恃年轻力壮,竭力攻击里根年龄大,不适宜担此重任。里根回答说:“蒙代尔说我年龄大而精力不充沛,我想我是不会把对手的年轻、不成熟这类问题在竞选中加以利用的。”如此一句绝妙的回答立即间博得全场的热烈掌声。到了论辩结束之后,里根胜利地当选总统。

面对如此年轻气盛的蒙代尔的攻击,作为年长者的里根如果以牙还牙,破口对骂,就必然会有失作为长辈的沉稳持重、老谋深算的优势;但如果逆来顺受、装聋作哑,那么在蒙代尔的锐气面前,则又显得老气横秋、难有作为了。为了争取电视观众,里根根据自己的长处和对方的短处,采取了将计就计、以守为攻、以柔克刚的策略,即在否定对方的声色之中,以己之长,显彼之短,不仅以最大可能地显示出了作为年长者的足智多谋、宽宏大度,又委婉地抨击和映衬对方作为年轻人的浅薄和狭隘。

他在讲话中并不讳言自己比对手年龄大,却居高临下地以长者面对后辈的挑衅不屑一驳的口气说:“我是不会把对手的年轻、不成熟这类问题在竞选中加以利用的。”这句话说得极为幽默,因为它明里说的是“不会利用”;然而其实质上已经毫不客气地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对方的“不成熟”。这种轻巧、宽容的语气与内容的巨大反差,不仅带有浓厚的幽默气氛,而且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把对方推到了“攻击长者”的“不成熟”的位置上,充分反衬了出了自己作为年长者的宽宏大度,以稳操胜券的姿态显示了自己的信心和实力。这就不仅在论点上,而且在人品和形象上,都有力地反击了对手,在观众面前也由此而树立起了比对方更能胜任总统职务的印象,里根绵里藏针的话语,使得自己在竞选之中夺得了胜利。

2.善意威胁,以刚制刚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知道用威胁的方法可以增强说服力,而且还不时加以运用。比如,小孩子不愿意去打针,有大部分家长都吓唬孩子说,不打针就会变成残废人的,还会丢掉人的性命等等。这么一吓唬他们,果然有效,有很多孩子都会乖乖地接受注射。尽管这种方法人人都会用,但在这方面常犯的错误却不是人人都可能会避免的。

有人曾经做过这方面的试验,让一些不愿意打破伤风预防针的小学生分成两组接受试验,结果是受过善意恐吓的学生有25%去打预防针,而未受恐吓的只有12%去打了预防针。同此可见,善意威胁的说服作用。

态度不够友善。这里所用的威胁并不是真正的威胁,而是以此使学生懂得利害的关系,产生恐惧感,尽快采取有效行动,以增加教育的效果。一旦理解错误,认为威胁越真越凶越容易见效,那就是大错特错了。有多少家长本意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因表面上装出凶巴巴的样子,说“不好好学习,我就打死你”,使孩子们信以为真,当考试考不好的时候,也就不敢回家,甚至从此沉沦下去。这种事与愿违的事实,提醒我们要记住:可以装腔作势,一定不要追求逼真的效果。

当然,威胁能够增强说服力,这是人人都知道的;用威胁来劝人的方法,也是不用教人人都会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用威胁取得说服的效果。究其原因,就是态度不够友善、后果讲得不清,威胁程度过高。

后果讲得不够清楚。威胁不是真正的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威胁不是一种简单的吓唬,应包含下列含意:如果这样或不这样,就会产生那样的后果。

所以,运用此方法劝来说别人时所使用的威胁并不是真的威胁,而是以此使对方懂得利害的关系,产生恐惧感,以增强劝说的效力。以威胁进行劝说,威胁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威胁应该主要放在对于可怕后果的说明上,这样才能说到说服作用。低程度的威胁很难说服人,因为听众不害怕,对于听到的威胁往往会一笑了之。但如果过分夸大内容,会弄巧成拙的。

公元二零八年,刘备兵败樊口,无力反击,要与曹军抗衡,则必须与孙权联手。于是派诸葛亮前往江东说服孙权。

如果是一般的使者,为了请求对方的援军,一定会低声下气。但是诸葛亮却相反,而是摆出一副强硬的态度,以打动孙权的自尊心:“将军您是否也要权衡自己的力量,以处置目前情势。如果贵国的军力足以和曹军抗衡,则应该早早和曹军断交才好;若是无法与曹军相抗衡,则应尽快解除武装,臣服于曹操才是上策。”

年轻气盛的孙权果然被激起了强烈的自尊心:“照你的说法,刘备为何不向曹操投降呢?”

诸葛亮便“火上浇油”的说:“你知道田横的故事吗?他是齐国的壮士,忠义可嘉,为了不愿侍二主而自我了断。更何况我主刘备乃堂堂汉室之后,钦慕刘君之英迈资质而投到他旗下的优秀人才不计其数,不论事成或不成,都只能说是天命,怎可向曹贼投降?”

至此,孙权的自尊心已被充分激发起来了,于是他激动地表示:“我拥有江东全土以及十万精兵,十万精兵,又怎能受人支配呢?我已经决定了。”

刘备之所以能在“赤壁之战”中转败为胜,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诸葛亮通过激起孙权的自尊心进而说服孙权的功劳。

因此,在说服他人时,抓住对方的心理,用善意的威胁让对方感觉到你的实力,就能以刚制刚达到你的说服目的。

在一次集体活动中,当大家风尘仆仆地赶到事先预定的旅馆时,却被告知当晚因工作失误,原来订好的套房(有单独浴室)中竟没有热水。为了此事,领队约见了旅馆经理。

领队:对不起,这么晚还把您从家里请来。但大家满身是汗,不洗洗澡怎么行呢?何况我们预定时说好供应热水的呀!这事只有请您来解决了。

经理:这事我也没有办法。锅炉工回家去了,他忘了放水,我已叫他们开了集体浴室,你们可以去洗。

领队:是的,我们大家可以到集体浴室去洗澡,不过话要讲清,套房一人50元一晚是有单独浴室的。现在到集体浴室洗澡,那就等于降低到统铺水平,我们只能照统铺标准,一人降到15元付费。

经理:那不行,那不行的!

领队:那只有供应套房浴室热水。

经理:我没有办法。

领队:您有办法!

经理:你说有什么办法?

领队:您有两个办法:一是把失职的锅炉工召回来;二是您可以给每个房间拎两桶热水。当然我会配合您劝大家耐心等待。

这次交涉的结果是经理派人找回了锅炉工,40分钟后每间套房的浴室都有了热水。

很多人都知道用威胁的方法可以增强说服力,而且还不时地加以运用。这是用善意的威胁使对方产生恐惧感,从而达到说服目的的技巧。

3.脚正不怕鞋歪

“脚正不怕鞋歪”,只要你拥有良好的口才,就不怕别人的“言语攻击”,就不怕和别人“争辩”。

孔子在古时曾被称为“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作为战国时候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论辩技巧高人几筹,显示他作为哲人的才智。在《齐桓晋文之事》这篇文章中,他的论辩风格也充分显现了出来。

在当齐宣王要求他在讲述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诸侯的事情的时候,他却说孔子的弟子没有记述这些事情从而后来没有传述下来搪塞过去,迅速将话题转移到王道上来,将话语的主动权抢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当齐宣王询问品德达到什么程度才可以成王时,他简洁,干脆而有力地回答:“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明确了此次谈话的中心,在此也使齐宣王有了与之进一步谈话的兴致,马上问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孟子只用一字“可”回答,又进一步撩拨了齐宣王认识王道的那种兴致。

在齐宣王问出“何由知吾可也”他回答这一问题的时候。孟子深谙齐宣王的心理,充分地考虑到了作为高高在上君王的个性,所以通过齐宣王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打开话题。在讲述齐宣王以羊易牛这件事情上他也不忘夸耀齐宣王的仁慈之心,认为老百姓误解了他,替齐宣王摆脱委屈。因为在老百姓看来他这一举措只是吝啬的表现。所以齐宣王马上变得高兴起来。因此孟子大谈王道才不会对牛弹琴。齐宣王此时认为他和孟子有共同语言,他的话语在其心里掀起了几丝波澜,同时也对心灵产生了的触动,所以就主动询问而不忍心和王道二者之间的关系。

但是孟子却没有当时就作回答,而是机智地暂时转移了话题,讲述“不能”和“不为”两者间的关系。在此也没有忘记避免空洞的说教而是运用譬喻,将齐宣王未推恩于百姓比作力足举百钧而未能举一羽,明察秋毫之后却未见舆薪,让其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不能”而是“不为”。当齐宣王还要彻底搞清楚“不能”和“不为”的区别时,孟子再次运用譬喻,将“挟泰山以超北海”比作“不能”,将不能“为长者折枝”比作“不能”。言简意明,说理透彻清楚。接着孟子顺理劝导孟子推恩于天下并让他好好思考一下认真地想想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到。至此齐宣王多少应该明白不忍之心和王道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知道“不忍之心”是推行王道的条件。

当齐宣王或许还在继续思索的时候,孟子又一次转移了话题,询问齐宣王难道大兴战争,危害士臣,在诸侯间结怨是为了满足心里快活吗。逼着齐宣王说出他并不是为了内心的快活而是为了寻求自己所最想要的东西。孟子穷问下去:“大欲”是什么。当齐宣王笑而不言之时,孟子运用排比句式进行了一连串的发问,在齐宣王全部否认之后,孟子一针见血的道明他的“大欲”——称霸中原,称霸天下,让其他诸侯国和边夷俯首称臣,并马上运用譬喻,将此举比作缘木求鱼,忠告齐宣王此野心难以得逞,而且后果更甚。齐宣王听此后自我内心特别慌张,所以急着问究竟有什么恶果。孟子在此运用类比的手法,举邹与楚战的例子向其阐明后果,并劝导齐宣王推行王道,向他展示一幅美丽的画面:天下贤士皆归于他,耕者,商贾,旅行者都对靠近他,天下百姓都憎恨他们的君王也都到他那里控诉他们君王的罪过。在此的语言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得齐宣王听起来心里美滋滋的。

齐宣王最后终于心悦诚服,待他醒悟了过来,主动请求孟子并告诉他如何具体的推行王道的措施。孟子怀着一颗对百姓的诚心善心,还提出制民之心和认真推行学校教育向老百姓反复讲述孝悌之义,给社会再次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老百姓讲求礼仪,天下太平,衣食无忧。因此也成功机智地完成了一次向齐宣王游说推行王道的活动。

俗话说得好:“脚正不怕鞋歪”,与人争辩同样也需要技巧。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这是辩论的大忌。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如“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一辩题的要害是:在不温饱的状况下,是否能谈道德?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这个要害问题,才能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在辩论中,人们常常有“避实就虚”的说法,偶尔使用这种技巧是必要的。比如,当对方提出一个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假如强不知以为知,勉强去回答,不但会失分,甚至可能闹笑话。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避虚就实”,“避轻就重”,即善于在基本的、关键的问题上打硬仗。此外,如果我们对对方提出的基本立论和概念打击不力,也是很失分的。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乃是辩论的重要技巧。

4.条理不短,嘴不软

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只有理解对方的心境,褒贬扬抑恰到好处,才能得到对方的信任与尊敬。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衡之以利,是最常采用的说服方法。

晓之以理,就是讲道理。简单的事情,小道理,一两个典型事例,再加上简明、扼要的分析,道理就可以讲清楚。复杂的事情,大道理,涉及多方面的因素,触动一点就牵动全局,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一系列的说服工作,从多方面展开心理攻势,并以严密的逻辑推理,如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不宜由自己单方面推断出来交给对方,最好以征询意见的口气引导对方同你一起来推理,共同探讨得出结论。让他把你的意见、主张,当作自己寻求的答案,自愿接受,自动就范。这样的说服更高明。因为对于经过自己头脑思考发现的真理,人们更坚信不疑。晓之以理,要满怀信心,争取主动,先取攻势。当对方已明确、坚决地表示“不行”、“不干”、“不同意”等等之后,再说服他,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当然,争取主动仍要运用委婉、商榷的语气,切忌盛气凌人、以势压人。如对方因此而产生逆反心理,再说服他,同样也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晓之以理,还要结合动之以情,通情才能达理。牧师布道宣传的是唯心主义的宗教,但因以情动人,往往能在催人泪下的同时,不露痕迹地对听众施加思想影响,使人不知不觉地接受其教义。这就是情感的力量。对于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的青少年儿童,对于多数平日没有深刻的理论思维习惯的人,以事比事,将心比心,运用其自身或熟人的经验教训,再加上感情色彩浓厚的语言,去进行绘声绘色地诉说,易令人感到亲切可信,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为接受道理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

一家银行的信贷员在向一家习惯于拖欠贷款的企业催收外汇贷款时,巧妙地将一条“重要信息”带给企业: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美元对日元的比价将可能下跌。而这家企业恰恰是通过收回日元贷款再折成美元偿还银行美元贷款的,拖欠贷款意味着企业要带更多的钱。信贷员正是利用了企业想少花钱这一内在需求,巧妙地暗示,成功地说服对方,收回了贷款。要以理服人,还需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事先详细了解对方观点,他所知道的材料,他的论据细节,他可能做出的选择等情况,然后才开始说服行动。对方一旦认为你知道的情况比他更全面,想得比他更周到,对你的建议就更容易接受、采纳。总之,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是一种说服人的方法,更是贯穿整个说服过程的指导原则。

在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当中,一个人的口才有时候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先从大处说,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没有口才,行吗?那是不行的。我们从古代说,烛之武说退秦师,在座的朋友们恐怕听说过。到了秦晋大军攻打郑国的时候,郑国的文臣武将一筹莫展,武将不敢出征,文将没有办法,最后郑王不得不让烛之武老将亲自出马,去到秦国去一趟。烛之武受命危难之间,到了秦军,找到了秦军的统帅。他说起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真意切,痛陈唇亡齿寒的利和弊,最后终于说服了秦国的统帅,马上秦国立即撤军不再打郑国了,而且留下两员大将,协助郑国来保卫。晋国一看无可奈何,也只好撤军。这是什么威力?语言的威力。因此,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不是吗?我看,是的。一个烛之武就把秦军大兵说退了,胜利了,成功了。

大家知道,诸葛亮舌战群儒。请想一想,诸葛亮没有口才能行吗?正因为他有了口才技巧,出使东吴的时候,建立了联吴抗曹的统一战线,最后致使号称“八十万大军”的曹兵,几乎全部葬于滔滔的长江之中。这不是以理服人的威力吗?设想一下,假如刘备不让诸葛亮去,让张飞去,其后果又会什么样呢?

说服对方,需要的是说话技巧,如果你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则就能很好地说服对方了。

(五)——会说软话,以柔克刚感动人

曾经有一个格言:一滴蜜汁比一加仑的胆汁更能吸引苍蝇。如果你想把一个人给说服,就要会说软话,以亲切和悦的态度来可以软化对方的防卫。柔者,柔和而不软弱,以柔胜刚而不优柔寡断。说话以硬碰硬的,只会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这是蠢人的说话方式。

1.智者以柔克刚,蠢人拿鸡蛋往石头上碰

骨头是硬的,蚂蚁是渺小软弱的,但最终蚂蚁啃掉了骨头;石头是硬的,水是温柔的、软弱的,但最终又水滴石穿;牙齿是坚硬的,舌头是绵软的。二者常常发生碰撞。牙齿咬伤舌头,舌头慢慢将创伤愈合;舌头舔触牙齿,牙齿在慢慢松落。最终,坚硬的牙齿脱落殆尽,而绵软的舌头还在。

由此不必奇怪一张纸的杀伤力。也不必为纸滑破你的手而纳闷。

生活中有太多柔软的东西能在不经意间成就我们的自信心,也能在不经意间让我们的自信心灰飞烟灭。

有个成语叫:“四两拨千斤。”讲的正是以柔克刚的道理。俗语说:“百人百心,百人百性。”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性格外向,有的人性格柔和,有的人则性格刚烈,各有特点,又各有利弊。然而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往往刚烈之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为职者需善于以柔克刚。

一块巨石如果落在一堆棉花上,则会被棉花轻松地包在里面。以刚克刚,两败俱伤,以柔克刚,则马到成功。

所以,我们在与说服别人的时候,不必与对方硬碰硬,这样只会让结局变得更加的难看。纵观古今中外,凡是智者都会运用以柔克刚的说话方式来说服对方,而那些不懂得说话技巧的蠢者则会拿着鸡蛋碰石头……

《墨子?贵义》中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成语“以卵击石”就由此而出。俗语谓之“鸡蛋碰石头”,其意是蛋碰石必破。用于社会生活则取不自量力之意,遭人们之贬。

在现实生活中,求职,谁都想一次成功,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如此,因此,求职者就应有不怕失败的韧性准备。

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年少时去一家大电器厂求职,请求安排一个工作最差、工资最低的活给他。人事部主管见他个头瘦小又很肮脏,不便直说,随便找了个理由:“现在不缺人,过一个月再来看看。”人家原本是推托,没想到一个月,松下真的来了。人事部主管推托有事,没空见他。过了几天,松下又来了。如此反复多次,人事部负责人说:“你这样脏兮兮的进不了厂。”于是松下回去借钱买了衣服,穿戴整齐地来了。对方没办法,便告诉松下:“关于电器的知识你知道得太少,不能收。”两个月后,松下又来了,说:“我已学了不少电器方面的知识,您看哪个方面还有差距,我一项项来弥补。”人事部主管看了他半天才说:“我干这项工作几十年了,今天头一次见到你这样来找工作的,真佩服你的耐心和韧性。”松下终于打动了人事主管,如愿以偿地进了工厂,并经过不懈努力,成为日本国的经营之神。

魏征在朝廷上与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

“总有一天,我非杀了这个乡巴佬不可!”太宗回到后宫后愤愤地说。

“这个乡巴佬是谁?”长孙皇后连忙问道。

“当然是魏征!他总是当着众臣的面侮辱我,实在是让我难堪!”

长孙皇后听后立即退了下去。

过了一会,他换了一身上朝的礼服,走到太宗面前叩拜道贺。

“你这是什么意思?”太宗疑惑地问。

“我听说,只有明君之下才会有忠直的臣子,”长孙皇后认真地说,“现在魏征敢于直言进谏,是因为陛下贤明之故,我怎能不庆贺呢?”

太宗听后转怒为喜,决定重用魏征。

气头之上,硬碰硬地为魏征求情显然是没有用的。长孙皇后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讲述了魏征敢于进言,是由于皇上有明君之怀。他以柔克刚的劝谏,及时地说服了太宗,挽救了忠臣魏征的性命。

求人办事,最忌讳的就是直来直去,以硬碰硬。这样,即使再有理的事情往往也得不到妥善的解决。而聪明之人却会举重若轻,巧妙地用一种表面上看来十分柔弱的智谋行为来对付对方锐不可挡的气势,以达到自己办事的目的。但选择“柔术”,一定要有的放矢,不能盲目地、不加选择地使用。否则,弄巧成拙,吃力不讨好。

《明史》记载,有一次明武宗朱厚照南巡,提督江彬随行护驾。江彬素有谋反之心,他率领的将士,都是西北地区的壮汉,身材魁伟,虎背熊腰,力大如牛。兵部尚书乔宇看出他图谋不轨,从江南挑选了一百多个矮小精悍的武林高手随行。

乔宇和江彬相约,让这批江南拳师与西北籍壮汉比武。江彬从京都南下,原本骄横跋扈,不可一世。但因手下与江南拳师较量,屡战屡败,气焰顿时消减,样子十分沮丧,蓄谋篡位的企图也打了折扣。乔宇所用的就是“以柔克刚”的策略。

2.不妨做个可怜人——以情乞悯的技巧

渴望同情是人本身的天性,如果你想把强大的对手说服,不妨用这种争取同情的技巧,可以以弱克强,以达到目的。

一个山区小姑娘已经有15岁了,不幸的是被拐卖到上海去卖淫。当天晚上,天还下着蒙蒙细雨,小姑娘的房门被打开了,一个中年上海“阿拉”走了进来。小姑娘的心都跳到了嗓子眼儿。不过,小姑娘还是很快地镇静了下来,机智地叫了一声:“伯伯!”中年“阿拉”一愣,人就像是被魔法定住了一样似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说:“我一看伯伯就是一个好人,依你的年龄,与我的爸爸差不多,可我的爸爸就比你苦多了,他在乡下种田,去年栽秧时,他热得中暑……”小姑娘说着说着,眼泪就哗哗地往下流。“阿拉”的脸涨得通红,短暂的沉默之后,低低地说了一句:“谢谢你,小姑娘。”然后开门走了。面对强壮的“阿拉”,何不让自己显得更弱小,来激发他的同情心呢?聪明的小姑娘正是这样做的。一句“伯伯”,一下子拉开了两个人之间的年龄距离,让“阿拉”不由得想起自己那同样处于花季的儿女们。同情的种子开始在他心头萌发了。接着小姑娘又不失时机地给他戴上一顶“好人”的帽子,诱导他的心理向“好人”标准看齐。用“我爸爸”与“阿拉”相对比,进一步强化了“阿拉”的同情心理。

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而我们要想达到我们所想要的目的,就需要有很好的说话技巧,有时在不得已的时候,不妨做个可怜的人相信同样也会让你达到所要达到的目的。

比如:你准备拜访隔壁新搬来的一对夫妇,请他们为社区的某项工程募捐,用哪种方法最好呢?

平庸的劝说者是开门见山提出要求,结果发生争执,陷入僵局;而优秀的劝说者则首先建立信任和同情的气氛。如果主人为某事烦恼,你就说:“我理解你的心情,要是我,我也会这样。”这样就显示了对别人感情的尊重。以后谈话时,对方也会加以重视。

当然,优秀劝说者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他也会遭到别人的反对。这时,老练的劝说者往往会重新陈述对方的意见,承认它具有优点,然后才指出自己的意见更好,更全面。研究证明,在下结论前,呈示双方的观点,要比只讲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一天,约翰固执地爱上了商人的女儿柯尼亚,但柯尼亚始终拒绝正眼看他,因为他是个古怪可笑的驼子。

这天,约翰找到柯尼亚,鼓足勇气问:“你相信姻缘天注定吗?”柯尼亚眼睛盯着天花板答了一句:“相信。”然后反问他,“你相信吗?”他回答:“我听说,每个男孩出生之前,上帝便会告诉他,将来要娶的是哪一个女孩。我出生的时候,未来的新娘便已经配给我了。上帝还告诉我,我的新娘是个驼子。我当即向上帝恳求:“上帝啊,一个驼背的妇女将是个悲剧,求你把驼背赐给我,再将美貌留给我的新娘。”当时,柯尼亚看着约翰的眼睛,并被内心深处的某些记忆搅乱了。她把手伸向他,之后成了他最挚爱的妻子。

真的,有时候在生活中,只要能够运用适合的说服技巧,就很可能会达到你的目的,而做个可怜人的说话技巧,听起来有一些贬义,但是它也不失是一种很好的说服别人的方法。不过,当你说一些有利于自己的话时,人们通常会怀疑你和你所说的话,这时你就要以另一种方式去说。借他人之口,论自己之事。不要直接阐述,而是要引用他人的话,让别人来替你说话。即使那些人并不在现场,却可以大大消除这种怀疑。

美国心理学家埃克曼曾与学生辩论“应不应该废除死刑”。学生主张“死刑完全应该废止”,埃克曼则自始至终只是重复“很好”这句话,可到头来却使学生自动地改变了自己的意见。埃克曼的高明之处在于,开始完全接受对方,使对方消除了戒意,因势利导,使对方改变了观点。如果他一开始就亮出自己的王牌,对方就会坚决抵抗,那样做是愚蠢的。

我们在做思想工作中的“谈不拢”,很多情况下就是因为做思想工作的人一开始就想教训对方,结果增强了对方的抗拒心理。

边微笑、边点头、边和对方交换意见,这些小动作,也表示自己对对方有好感。这样,对方就会感到,这些小事何必跟他争论得那么激烈?这简单的一招效果之大,超出我们的想象。

3.软刀子更扎人——说话以泪赚怜的技巧

汽车巨头亨利?福特公司的贸易业务很忙。

他们的桌子上总是堆满了各种催账单。

福特每次都是大概看一眼后,就把账单扔在桌子上,对经理说:

“你们看着办吧,我也不知道该先付谁的好!”

但是有一次,他从一大堆的催账单中抽出一张对财务经理说:

“马上付给他!”

这是一张传真来的账单,除了列明货物标的、价格、金额外,在大面积空白处还画着一个头像,头像正在滴着眼泪。

“看看,人家都流泪了,”福特说,“以最快的方式付给她吧!”

谁都明白,这个催帐人并非真的在流泪,他之所以急着催帐,可能另有苦衷或急需资金,她的几滴眼泪迅速引起对方重视,以最快的速度要回了大笔货款。看来,这眼泪的威力实在不可小看啊!

人心都是肉长的。在求人办事的关键时刻,不失时机可怜兮兮地滴下几滴眼泪,可以迅速调动起对方的同情心,首先使彼此在感情上靠近,产生共鸣,这就为问题的解决打下了基础。这种“遍撒泪弹”的求人办事之术,是古今中外成就大业的,尤其是政治家们最善使用并屡试不爽的。看看刘备的江山,那就是人家哭出来的。

同样在说服对方的时候,以泪赚怜的说话技巧也能达到你说服对方的目的。

在与人交谈中,以泪赚怜的说话技巧会给会对方一种慰藉,一种体贴,责的是自己,安慰的却是对方。善于与对方进行心理互换也是一种使获得快乐的手段,它不仅能使交易继续,说不定对方还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客户。示弱就是一种扬人之长揭己所短的语言技巧,其目的是使交易重心不偏不倚,或使对方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从而达到目的。

有个人非常善于做皮鞋的生意,在相同的时间里别人卖一双,他就可以卖几双。一次谈话中别人问他生意有何诀窍,他笑了笑说:“要善于示弱。”接下去他举例说:“有些顾客到你这里来买鞋子,总是东挑西拣到处找漏子,把你的皮鞋说得一无是处。顾客总是头头是道地告诉你哪种皮鞋最好,价格又适中,式样与做工又如何精致,好像他们是这方面的专家。这时,你若与之争论毫无用处,他们这样评论只不过想以较低的价格把皮鞋买到手。这时,你要学会示弱,比如,你可以恭维对方确实眼光独特,很会选鞋挑鞋,自己的皮鞋确实有不足之处,如式样并不新潮,不过较稳罢了,鞋底不是牛筋底,不能踩出笃笃的响声,不过,柔软一些也有柔软的好处。你在表示不足的同时也借此机会从侧面赞扬一番这鞋子的优点,也许这正是他们瞧中的地方,可以使他们动心。顾客花这么大心思不正是表明了他们其实是很喜欢这种鞋子吗!善于示弱,满足了对方的挑剔心理,一笔生意很快就成功。”这就是他卖鞋的妙招。

其实,在这里我们所说的示弱并不是真的在示弱,只不过以泪赚怜地搏得对方的同情,以达到你的说服目的。当然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以泪赚怜法并不是非得以眼泪才能搏得对方的同情,而是以示弱或是各种说话技巧以赢得对方的认可。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老人们这样说:“软刀子更扎人!”说的就是以泪赚怜的说服技巧吧!

4.硬话软说,不卑不亢

在某商店里,一位顾客气势汹汹找上门来,喋喋不休地说:“这双鞋鞋跟太高了,样式也不好……”商店营业员一声不吭,耐心地听他把话说完,一直没打断他。等这位顾客不再说了,营业员才冷静地说:“您的意见很直爽,我很欣赏您的个性。这样吧,我到里面去,再另行挑选一双,好让您称心。”“如果您不满意的话,我愿再为您服务。”这位顾客的不满情绪发泄完了,也觉得自己有些太过分了,又见营业员是如此耐心地回答自己的问题,也很不好意思。结果他来了个180°的大转弯,称赞营业员给他新换的实际上并无太大差别的鞋,说:“嘿,这双鞋好,就像是为我订做的一样。”营业员以慢对快,硬话软说,让顾客把怒气宣泄出来,达到了心理平衡,化解了这一场纠纷。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硬话软说对教师也是一种有力地说服学生的语言技巧。一般情况下,教师有真知灼见,总是想急于发表,尤其是学生一方陷于陋习,而又沉迷不醒时,教师总是不自觉的加大力度,增加气势,以期取得振聋发聩之效。但这样做常常适得其反,会导致对方的对立情绪和反击行为。如果做到硬话软说,委婉中见真诚,对方反而会有所省悟,误会也就无从产生。如有一次,一位老师正激昂地讲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有一位学生却晕晕乎乎、珊珊来迟。而这位老师既不罚他站,也不批评他。面对迟到,全班同学反应各异,有的切切私语,有的瞪眼瞅着老师。此时,这位老师平静地说:“罚他唱歌!”“啪!啪!啪!”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笑声、掌声、歌声融为一片,令人振奋。这位老师陶醉地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精彩。此乃秀美!”同学哗然。老师接着说:“下面,让我们欣赏一段壮美的场面描写:'三拳观止’。这样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同学们情绪高昂地投入学习,收获不小。也使这位同学受到了惩罚。”

也曾有一位大学生曾说:在毕业论文处理实验数据的问题上,我采用了教科书上讲的经典方法。在此之前,我们系的老师经过实验,建立了一套与教科书上不同的新方法。因为我没采用这种方法,老师很不满意,质问我说:“你看到哪个学校哪个系比我们更有权威性吗?你为什么要因循守旧,不用新方法?”面对这种质问,我没法回答,非常难堪。

显然,这位老师的质问是欠妥的,有失风度。学生也应当委婉的加以解释,比如说:“老师,我不是不想采用新方法,而是对您的新方法学习不够,理解不深,我不好随便采用。为了实事求是,请您谅解,好吗?”这样硬话软说,不卑不亢,切合双方的身份和关系,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果不是十分严肃和隆重的场合,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的人说话越随便,越风趣越好。

在一次座谈会上,著名的语言学家,学会的负责人首先讲话。他说:“先让我这个老猴来耍一耍,然后你们中猴,小猴再耍。我这个老猴肯定耍不过你们中小猴,不过总要带个头吧!”这位报告人是个德高望重的语言学家,到会的中青年同志对他都很熟悉,也很敬仰,他以自嘲的方式来个“庄谐杂出,四座皆春”。会场的气氛一下被调节的很好。

某商店一位优秀营业员,一次接待一位女顾客,女顾客挑得相当仔细,足足用了几十分钟没有挑完。当这位营业员去接待别人时,这个妇女把脸一沉,大声指责道:“你这是什么服务态度,你没看见我先来,他们后来吗?为什么扔下我不管了。”

如果遇上楞头青,早把她顶回去了。然而,这位营业员走过来和颜悦色地说:“请您原谅,我们店生意忙,对您服务不周到,让您久等了,我服务态度不好,欢迎您多提宝贵意见。”

这话说得女顾客也不好意思了,她面呈愧色,连声道歉:“我的话说得不好听,也请你原谅。”

这位营业员以“软”对“硬”,不卑不亢,表面上,“似水柔情”,实际上却“力胜千钧”。因为“硬”而对“软”,就失掉了钢的理由和动力,自然会降温熄火了。

俗话说:“一句话能把人说跳,一句话也能把人说笑。”事实上,能把人说“跳”的语言最容易,而要把“跳的人说笑了,那才叫难。”

一般来说,人们往往尊敬说话温和的人,说话温和可以使对方以相同的态度回报。

柔和的语言,在遣词造句,声调语气上都有一些特殊要求,比如,在交谈中应注意使用谦敬词,礼貌用语和赞美词,以表示尊重对方的感情和人格,引起好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6651/67331233958.html

更多阅读

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的好处 健康档案怎么建立

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的好处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好处多。有些人自我保健意识不强,不注意将自己的病情资料妥善保管。实际上,为自己建立一份健康档案对就医和自我保健有很大的好处。个人健康档案是自我保健不可缺少的医学资料,它记录了每

健康减肥的小常识 减肥瘦身小常识

减肥并非盲目的,知道一些健康减肥小常识会让你的减肥行动事半功倍,比如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节食要有个限度、少吃零食、以五谷杂粮为主食、每天至少运动半个小时等,让你健康减肥双丰收。健康减肥的小常识——步骤/方法健康减肥的小常

“健康帝国”的健康定义 心理健康的定义

“健康帝国”的健康定义 肖伯谦 版权所有人们对于真正的“健康”、“寿终正寝”、“无疾而终”的定义,只是停留在字义表面,还没有真正认识和理解其中的内涵,当疾病临身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有一种“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念头,这不是一种正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转 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学生怎么了?教师怎么了?该如何评价课堂教学?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

声明:《察言观色辨健康 察言观色的意思 察言观色——闻其声,辨其人,识其心(上)_察言观色的意思》为网友学无止境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