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方为金台新媒体联盟核心成员
《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曹操无法独霸天下皆因一大短板
▽
曹操30岁时赶上了黄巾起义,开始了军旅生涯,35岁时起兵反抗董卓,到66岁临终前还在带兵打仗,但30多年的征战未能换来天下的统一。
对比一下,刘邦只用6年就取得了天下,刘秀用的时间更不到4年,曹操个人的军事才能堪比刘邦、刘秀,但他似乎有些“生不逢时”。
有人认为这是“二弱合抵一强”的恐怖平衡,是历史的宿命,但如果站在曹操的角度细致考察一下,也许会发现情况并不完全如此,曹操虽是军事奇才,但自身也有很大不足,制约了统一的进程。
曹操手下战将如云,其中不乏一流猛将,但曹操仍然有亲自带兵执行重要任务的习惯,曾不止一次带兵孤军深入。
乌巢奇袭:官渡之战打到最紧要的关头,战事陷入焦着,拖下去对曹操更为不利。曹操正苦思冥想之际老朋友许攸从袁营来投,带来绝密情报,曹操得知袁军从北方运来的军粮目前集中在乌巢,于是决定发起一次奇袭。
这一仗有些冒险,一来许攸的情报是否准确,会不会是袁绍下的套?二来乌巢的位置在袁军控制的一侧,袭击它需要孤军深入。但曹操不顾这些,竟然决定亲自率队前往,结果冒险成功,一举毁掉了袁军的后勤物资,扭转了战局。
白狼山之战:曹操消灭袁氏集团的势力后决定北征乌桓,但大军到了幽州一带却发现道路难行,齐进较为困难,曹操听从郭嘉的建议,决定放弃辎重,轻军北上。
曹操亲自率领一支轻军越过卢龙塞、平冈、白檀到达白狼山,伸入乌桓腹地几百里,乌桓数万骑兵闻讯杀来,人数是曹军数倍,这一仗极其危险,但竟让曹军神奇逆转,不仅大败乌桓骑兵,还斩杀了乌桓人的传奇首领蹋顿。这一战意义重大,从此“北方无战事”,曹操可以安心经营南方。
当阳追击战:曹操统一北方后南征荆州,刘表病死,二儿子刘琮继任,向曹操表示投降,曹操正准备在襄阳搞一次“和平解放”入城式,却听说刘备已悄悄南下,直奔江陵。江陵是刘表经营多年的后方基地,也是荆州水军的大本营,曹操决定追击。
此时随曹操南征的一流战将不少于10位,但曹操仍决定自己带队。这一仗也有些冒险,一来荆州官民是否都愿意降曹还不能完全确定,二来江东的孙权已率大军西进,加上长江上游的刘璋,如果各方协同好,一起动手就能把曹操包围其中(当时有个叫王威的人提出过这样的构想)。
不过曹操最后在追击战中得手,在当阳大败刘备,刘备放弃南下的打算斜趋汉津,江陵落入曹操手中。
曹操是军事大家,知道用兵当有正有奇,所以总能出乎对手意料地实施打击,这几乎成了曹操的一种风格,但这也挺危险,曹操一生中多次遇险,几乎次次都很“要命”。
汴水失利:初平元年(190)正月关东联军起兵讨伐董卓,曹操以代理奋武将军的身份参加,手下有刚召募起来的数千人马。
二月,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对洛阳实施破坏,造成洛阳周边200里的无人区,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
曹操认为这是与他趁机决战的好机会,但关东联军惧怕凉州军,无人敢进,最后在卫慈、鲍信等人的支持下曹操率兵西进,在汴水与凉州军徐荣部相遇,由于实力悬殊,此战几乎成了凉州军的“大屠杀”,曹操的人马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战马被射死,幸亏曹洪让马才免于一死。
龙亢兵变:汴水失利后曹操到扬州募兵,在老朋友周颀、扬州刺史陈温等人的帮助下集齐了数千人,曹操率领他们北上,但大部分人不愿意离开家乡,路过沛国龙亢县时发生了兵变,叛兵点火焚烧了曹操的大帐,曹操亲自持剑连杀数十人才脱身,6000多人跑得只剩下了500人。
濮阳被围:兴平元年(194)夏曹操再征徐州,张邈、陈宫趁机在曹操的大本营兖州叛乱,邀吕布当兖州牧,曹操回师,听说吕布屯兵于濮阳,遂进军濮阳,陈兵于野,吕布出战,曹军不利。
吕布密令濮阳城中大户田氏诈降,曹操中计,率兵杀入城中,为表破釜沉舟的决心,命人烧毁城门。吕布的人马杀出,一场乱战下曹军不支,曹操退到城门,冒险冲进火中,被烧伤了左掌,从马上掉了下来。危急之中幸好有个叫楼异的司马把曹操扶到马上,曹操又幸免一死。
淯水惊变:建安二年(197)正月曹操讨伐南阳的张绣,军队驻扎在淯水,张绣、贾诩等举众投降,但旋即复叛,打了曹操一个措手不及,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猛将典韦等都战死了,曹操本人侥幸生还。
潼关遇险:建安十六年(211)曹操发起潼关之战,欲灭盘踞在关中的马超等势力。某次,曹操亲自指挥部队渡黄河,马超率部突然杀到,曹操当时正坐在河边一个行军马扎上看部队过河河,身边只有张郃、许褚等少数将领和不太多的队伍。
马超的人马速度极快,瞬间杀到跟前,张郃、许褚赶紧招呼人架上曹操就走,校尉丁斐照超驱赶一些牛马掩护曹操逃命。
士兵都向船涌去,“船重欲没”,许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追兵放箭,许褚举马鞍挡箭,这才到达对岸。众将本以为曹操遇难,“至见,乃悲喜,或流涕”。
作为一名军人,身先士卒、不怕牺牲是个优点;作为一名统帅,过于冒险又是一个不足。
《孙子兵法》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在为将的五种基本素质里勇敢只排在第三位,比它更重要的是智谋、威信,当然不是说曹操在这方面不足,而是说曹操凡有大事都习惯亲历亲为,未必是明智之举。
刘邦手下有韩信,刘秀手下有邓禹,就连孙权手下都有周瑜、陆逊,他们都是“元帅级”的人物,可以帮助主公独挡一面,而曹操手下似乎没有这样的人。
曹操手下的重要将领以“诸夏侯曹”为核心,无论曹洪、曹仁还是夏侯惇、夏侯渊都不具备“元帅”的资历和气势,具体完成一项任务没问题,但无法替曹操指挥一场大战役。在曹操晚年夏侯渊曾独自镇守汉中,却因一次战场上的冒进而战死。
看一下曹操的管理体系,无论文武都以他为核心,武将中有一批资历差不多的人,个个听命于他,但也往往只听命于他,故经常出现诸将之间互不服气的情况。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扁平化可以提高执行的效率,但过于“扁平”,会因管理手段的单一从而引发很深的内部矛盾。
曹操的身边如果有一两个韩信、周瑜那样的得力助手,就可以在自己指挥一个战场时去领导另一个战场,从而使曹魏能同时打赢两场战争。
曹操没有这样的人,在实战中只能攻一方、守一方,这就让蜀、吴抓住了弱点,他们经常从东、西和中线向曹魏发起轮番攻击,让曹魏首尾不能相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