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祠观庵的区别 中国的寺,庙,祠,观,庵有什么区别?它们的建筑特点是什么?
『庙』 庙,是中国古代是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 中国古代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土地庙)混在一起,蜕变为阴曹地府控辖江山河渎、地望城池之神社。"人死曰鬼",庙作为祭鬼神的场所,还常用来敕封、追谥 文人 武士。随着佛教的传入,后代的佛教寺院也有庙字的俗称。 『庙』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比“寺”更长远,象大家知道的:武侯庙、关庙、岳王庙、龙王庙、孟姜女庙、屈原庙、妈祖庙、山神庙、土地庙、城隍庙等等。没有听说供关帝的叫“关帝寺”的。因为功能不一样,所以称谓也就不一样。 坛庙建筑是汉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充分体现了汉族作为农耕民族文化的特点。坛庙建筑的布局与构建原构与宫殿建筑一致,只是建筑体制略有简化,色彩上也不能多用金黄色。
『祠』 祠,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这点与庙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东汉末,社会上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由此,祀堂日渐增多。如武侯祠,,先蚕祠,包公祠。 祠堂建筑的组织和布局是有规制的,只是规模大小各有不同,但总体布局有共同之处,大体上可分为门前广场、戏台、大门、围墙、天井、享堂、拜堂、寝堂、辅助用房等几个部分。
『观』 观,道教宫庙称“观”而不称“寺”或者“庙”,与道教夜观天象的传统或许有最为直接的关联。道教为什么重视天文学,主要原因是受先秦道家遗风之影响,对天体极为崇拜与敬畏。 道教从道家“天人合一”、“身国同治”的思维模式出发,认为了解天象有助于求道证道,得道成仙。所以称为“观”,取观星望月之意,所以常建于山顶。在泰山和青城山上经历代历朝就修建了许多道观。 史载汉武帝在甘泉造“延寿观”,以后,建“观”迎仙蔚然成风。据传,最早住进皇家“观”中的道士是汉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汉元帝顽疾而被引进皇宫内的“昆明观”。从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筑称之为“观”。 道观的建筑原则与平面布局也都同于宫殿建筑,只是规模较小,并且在装饰及室内摆设上带有各自的宗教色彩。观内建有对称的钟楼和鼓楼。
『庵』 庵,古时是一种小草屋,即所谓“结草为庵”。旧时文人的书斋亦称“庵”,如“老学庵”、“影梅庵”。汉以后建了一些专供佛徒尼姑居住的庵堂,于是“庵”也就成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专用建筑名称了。 湖北省武汉市的莲溪寺,是武汉的四大佛教丛林之一,也是武汉市唯一的一座佛教"女众丛林"--尼姑庵。莲溪寺创建于元末明初,占地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所存主要建筑大都为元明时所建。莲溪寺整个院落结构严谨,布局得当,具有中国木结构建筑的风格,古朴典雅、玲珑清秀,颇接近民居情调。
其实,中国的大理寺也是非常有名的,你知道古代大理寺是干什么的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下中国古代的大理寺是做什么的?
更多阅读
生活与哲学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 发展观 矛盾观 辩证的否定观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论文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 矛盾观 辩证的否定观】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7考点)(唯物辩证法部分)唯物主义辩证法(又称辩证法、课本称呼: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核心词:联系、发展、矛盾、辩证的否定观(创新)一、唯物辩证法的联
白衣庵的传说 恩施白衣庵
白衣庵的传说张书国白衣庵地处大寺东边纱帽山下不远处,这里原来有一座繁华的寺观。为什么叫白衣庵呢?听老一辈人讲,在很早以前这座妮姑庵内供俸着一尊白衣仙人。这尊白衣仙人的塑像是泥胎神像,神像全身穿着雪白的道袍,脚穿白色的云靴,白
无棣人文故事——《王清走马观碑的故事》 人文小故事
(图片选自网络)《王清走马观碑的故事》讲述人:张连生(88岁)文字整理:沈立静杜秀峰在无棣县城南门里,有一座青砖到顶的高大宅院,这就是大清朝吏部左侍郎王清的家,又称少宰府。王清是山东省无棣东南关人,打小的时候就才智过人,小毛孩儿一个
上师谈菩提清净观想法的修持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
上师谈菩提清净观想法的修持今天给大家解释一下清净观想法,之所以称为清净观想法,就是说以清净的观想为主的一种坐禅方式,我们学员只是按着这个清净观想当中的语言提示,你去做观想就可以了。我们做为人类,是很复杂的一种生物种类,从生下
生活与哲学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的否定观 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 矛盾观 辩证的否定观】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7考点)(唯物辩证法部分)唯物主义辩证法(又称辩证法、课本称呼: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核心词:联系、发展、矛盾、辩证的否定观(创新)一、唯物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