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承载的是人类最草根、最贴近生活的文化。
何为方言
从书面上的解释来说,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一种在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通行于一个地区的话。方言在中国的存在是十分久远的,晋朝葛洪《抱朴子·钧世》中记载:“古书之多隐,未必昔人故欲难晓,或世异语变,或方言不同。” 唐朝皇甫冉 《同诸公有怀绝句》中曾书:“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 明朝唐寅 《阊门即事》诗:“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方言形成原因
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逐渐产生了方言。方言形成的因素很多,有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因素。
地域限制古代长期实行封建主义统治,随着疆域的日益扩大、人口的日益增加、国家经常有封建割据等原因,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样,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状态中的语言,也就各自相对独立地演变着,不易获得变化的一致性。时间长了,就使得各个地区的语言逐渐产生了差异,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方言。
人口迁徙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动荡和战乱所迫曾经有多次的人口大迁移,也是方言形成的一个原因。例如东晋是的人口迁徙,北方的权力斗争使东晋王朝南迁,定都现在的南京,如今北方的官话对当地还有很深刻的影响。
文白异读
文白异读是汉语方言中一种特有的现象,一些汉字在方言中有两种读音。一种是读书识字所使用的语音,称为文读,又叫读书音、文言音、字音;另一种是平时说话时所使用的语音,称为白读,又叫做说话音、白话音或话音。在中国地区,吴语、闽语的文白异读现象最为频繁复杂。比如客家话中,“生”字单用表示“生娩”或表示“活着”的时候读作[sang],而在固定的词中却读作 [sen],这也属于文白异读,前者是白读,后者是文读。
方言的分类
根据方言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可以对现代汉语方言进行划分,但是,目前我国语言界对于现代汉语方言的划分意见还未完全一致, 语言学家对其划分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人把中国方言划为九大方言、十大方言。其实,我们所说的'八大方言'、'九大方言',甚至'十大方言',都还只是汉语方言,如果算上少数民族语言的方言,那么中国的方言种类则会更多。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是按照语音划分的七大方言。
官话方言
简介
旧称'北方方言'(学术界已经抛弃这一术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内部一致性较强。在汉语各方言中官话方言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通行区域通行于长江以北各省全部汉族地区,长江下游镇江以上、九江以下沿江地带;湖北省除东南角以外的全部地区;广西省北部和湖南省西北角地区;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少数民族区域以外的全部汉族地区。此外,在非官话方言区中,还有少数由于历史原因而形成的官话方言岛。如海南岛崖县、儋县的“军话”,福建南平城关的“土官话”,长乐洋屿的“京都话”等。
内部分区
官话方言按照其语言特点,可以分为八个次方言。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和西南官话。
东北官话
东北官话狭义上是专指东北话,广义上的东北话不仅包含东北话,还包含大连等地使用的胶辽官话。
吴方言
简介
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商周春秋至今有三千多年历史变迁,底蕴深厚。吴语是中国官方定义的中国方言之一,拥有国际语言代码。
通行区域
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一亿多。
内部分区
北部吴语
北部吴语又叫太湖吴语,为吴语的核心,扎根于创造辉煌历史文化的典型传统江南。
北吴片内部通话程度非常大,合为吴语太湖片一个语片,太湖片分六小片。
南部吴语
南部吴语分歧很大,甚至片内也有部分地区不能通话,南部吴语相邻两片间有些方言带过渡性质。
西部吴语
西部吴语分布于皖南、江苏西南部及浙江西北角,拥有辉煌的历史文化。宣吴在太平天国时期遭受重创,流民问题严重,故一些江南地区不讲吴语。徽州片曾因为没有浊音(北吴南吴宣吴都有浊音,浊音是吴语的准入门槛)而被划出吴语,但无确切定论,徽州片是古吴语分支,与现代吴语仍有差距。
客家语简介
以广东梅州地区的梅州话为代表。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太大,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1.5%。
客家语是台湾的官方语言,也是除普通话外唯一被外国(苏里南共和国)列为法定语言的汉语方言,客语继承了较多古汉语的特性。
通行区域
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和四川、湖南、海南、浙江、重庆以及台湾和香港的部分地区。其中主要的区域是广东东部和北部,广西南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粤闽赣边区一 带是客家最集中的地区,因而也是客家方言最流行的地区。
在海外,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以及美洲华侨、华裔中也有不少讲客家话的。
粤方言
简介
俗称广东话、广府话,当地人称白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种方言。
通行区域粤语以珠江三角洲为分布中心,在中国的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及北美、欧洲和澳洲、新西兰、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华人社区中使用,是香港、澳门的官方语言。
内部分区
粤方言内部按其语言特点和地理分布可以分为4个片:
粤海片
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粤中、粤西南和部分粤北地区,是粤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围最广的一个片,以广州话为代表,它在粤方言中有很大的代表性和影响。
四邑片
主要分布在台山、开平、恩平、新会、斗门等县,以台山话为代表。
高阳片
主要分布在湛江市、茂名市和阳江市所属各县,以阳江话为代表。
桂南片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邕江、郁江、浔江沿岸的南宁市、横县、贵县、桂平县、平南县、藤县、梧州市,玉林地区的玉林县、北流县、容县、博白县、陆川县,钦州地区的钦州县、合浦县、浦北县、灵山县和北海市,梧州地区的苍梧县、岑溪县、昭平县、蒙山县、贺县、钟山县,一般以南宁话为代表。由于地理及历史原因,梧州白话(古苍梧郡,专家称或为古粤语发源地)与广东音几乎一样。
闽方言简介
俗称'福佬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
通行区域闽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的个别地区。
内部分区
闽方言按其语言特点大致分为5个方言片:闽南方言、闽东方言、闽北方言、闽中方言、莆仙方言。
赣方言
简介
又名江西话,为汉族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赣语内部的各方言之间互通程度也非常高。
通行区域使用人口在江西境内主要分布在赣江的中下游、抚河流域及鄱阳湖及周边、湘东和闽西北、鄂东南、皖西南和湘西南等地区。另外在浙江、陕西还有少数赣语方言岛。可分为九片方言,以南昌话、抚州话为代表语或标准音。
湘方言
简介
湘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较小的一种方言。湖南省有多种不同的方言,湘方言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种。
湘方言通行于湖南省大部和广西北部,使用人口估计在2500万以上。
十大最难懂方言
1
温州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听到温州话”,中国最难懂十大方言中,温州话排行第一。
2潮州话潮州话(Tiê-chiu-uē),亦称为潮汕话,对于潮州话难以破解的神秘程度,坊间还有一个传言是:当年中方援越军人在越战中,为使通讯信号不被美军破获,就曾让许多潮州籍士兵使用潮州话作为通讯用语,效果奇佳。
3粤语粤语根源于古代中原雅言,具有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同时也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语言。在学术界,它是除普通话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中国语言。
4客家话客家语言一般认为在南宋便初步定型,直到20世纪才开始定名为客家话。语言学术研究中,以梅州市区(梅江区、梅县区)梅城口音的梅州话为代表。外人基本上听不懂客家话。
5闽南语—雷州话雷州话得名于古雷州,主要分布于整个雷州半岛,因历史上这一区域属于古雷州府管辖,所以称为雷州话,据说与泰语发音类似。
6闽东语闽东语区共有18个市、县,大致包括历史上的福州府和福宁府两府的属地。到清雍正二年(1724年),福宁州为府,政治区域的一致,长期共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有了语言共性,形成闽东语的共同特点。
7吴语—苏州话苏州话历来被称为“吴侬软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软”,尤其女孩子说来更为动听。在同属吴语的其他几种方言中,等都不如苏州话来得温软。有句俗话说宁听苏州人吵架,不听宁波人说话,充分说明了苏州话的“软糯”。
8吴语—上海话上海话和同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的苏州话、嘉兴话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近代以来吴语太湖片的宁波话对上海话的影响是最大的。
9陕西话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从陕西方言中我们既可以窥视到古老的华夏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领略到今人溢于言表的真情实感。由于陕西地理特点是东西狭窄南北长,各地方言土语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话,因咬音轻重语速缓急不同而内容涵义不同。
四川话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语音、词汇、语法等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而以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四川话语音系统共有20个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还有韵母儿化现象。由于四川人口众多,而且外出打工的人也很多,使得四川方言让很多人熟知。
特色与危机并存
近年来,许多报道称很多地区的方言正陷入被淡忘、失传的窘境,“方言危机”之说甚嚣尘上。方言是否真的面临消亡的危机?
方言的特色
方言不仅是宝贵的地域文化载体,更是汉语文化的财富,是地方艺术的依托。像苏州评弹、越剧等地方艺术,都要用当地方言去演绎,才更有魅力和特色。
方言的危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语言报告》中,中国包括82种语言。学术界估计,如果算上那些尚未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的语言,中国的语言大约有120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世漩认为,目前这120种语言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有几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
方言与普通话我国自1995年开始在教育体系中推广普通话,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方言不可避免的在逐渐萎缩,但是普通话的推广会慢慢“吞噬”方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