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3.7亿元,2011年5月22日嘉德春拍)
《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为历年公私所见齐白石绘画及书法尺寸最大的一幅,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画家为蒋介石60寿庆所作。画作纵266厘米,横100厘米,所匹配的篆书“人生长寿,天下太平”对联,单幅纵264.5厘米,横65.8厘米。画面气势宏伟,有松柏围英之喻。与之匹配的篆书四言联浑厚自然、端庄大气,且文意极佳,堪称齐白石书画之绝品。
从20年代开始,齐白石先后画过多幅“雄鹰图”。在这些作品中雄鹰又常与松柏结合,形成了复杂多变的作品意涵。鹰作为猛禽,凌厉的眼神,冷傲的姿态,一如人中统帅,睿智清高,是力量的化身;松柏傲骨峥嵘,四季常青,代表正义的品格和长寿的祝福。这幅《松柏高立图》中,主角是一只立于松枝上的苍鹰,它傲然独立,主羽和尾羽以浓墨焦墨阔笔点出,层次分明,雄健的羽翅收拢,有力的鹰爪紧抓树干。以焦墨勾勒鹰喙和点睛,苍鹰目光如炬,炯炯有神。鹰身侧立,头微微扭转,精神饱满,雄视苍茫大地,寓动于静,突出了形象的力量感。而对照白石画稿中“爪上横点极密”的小注,可见齐白石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以及在刻画形象细节上的现实来源。画面上绘一松一柏。松树在前,以淡墨描画,枝干直立又向右斜,再从顶端斜插而下,松针以浓墨写出,可见笔力;柏树在后,墨色较浓,姿态更加虬曲。“松柏”暗合寿长,但画幅中顶天立地又遒劲傲然的独特气派,则早已跳出了“祝寿”的确切功能,却以“基业常青”的喻指成为对历经战乱而枯木逢春之美好愿景的期许。
可惜无声·花鸟工虫册(9520万元,2009年11月北京保利)
这套十三开册页创作于齐白石早期,题识于1942年,是齐白石艺术巅峰之作。实为齐白石经典工虫花卉王级作品。开开见红,开开有两只工笔草虫,开开都有白石老人自制的防伪钢印,虽经岁月磨损,仍凹凸可辨。
册页中的工笔草虫情趣盎然,笔墨清雅,工整细致有天真之态,是荣宝斋70、80年代木板水印的母本。白石老人对此册钟爱有加,亲笔题名为《可惜无声》,意指画中草虫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形态逼真无以复加,实不输于真实世界的草虫,只可惜无声。
《可惜无声·花鸟工虫册》首页为齐白石题款“可惜无声,壬午春,花鸟工虫册”,上有两方印章:“悔乌堂”和“白石题跋”。作品均以植物花卉和昆虫搭配,荷花、稻穗、牵牛花、水仙等花卉恣意描绘,螳螂、蜻蜓、蝉、蜂等动物则穿插其中,或栖息树叶之上,或追逐于花阴之下,或振翅欲飞,栩栩如生、跃跃欲动,虽然都是大自然中最普通的花鸟草虫,但是齐白石赋予它们一种永恒的美感,充分体现了齐白石“为万虫写照”的高超技艺。作品表现技法多样,工笔、写意、兼工带写,因景而用;构图或斜倚、或垂直、或对角,整本册页动静结合、疏密搭配、工写穿插,齐白石以率真老辣的笔墨,鲜艳亮丽的色彩,生动自然的造型,以及他天真童趣的心灵和奇特的想象力,创造出一种大自然的律动,一曲无声的乐章。
广豳风图 设色绢本1921年作(880万元,2005年7月中贸圣佳)
老人画工笔草虫,非常细致,有细到纤毫毕现的程度。草虫的触须细而长,真有一触即动的感觉。这是细笔中形神兼备的表现,是详细地观察草虫动态之后才能描绘出来的。此册中双蜂扁豆,甲虫谷穗、墨蝶荷瓣、螳螂红蓼等用笔用色虽与晚年所绘工笔花卉草虫有所不同,却于朴拙中见真性情。
工笔草虫册页(1750万元,2011年12月北京保利)
此册全面展现齐氏早期笔下工虫面貌,是其早期工笔草虫的集大成者。通过自题“此乃吾工写之首次成册者也”可知此本册页便是齐白石首本工笔册页册;其早期书法又多出白石老人学金农之书,其珍稀性自不待言。
众所周知,花卉草虫是齐白石的“绝活”,其表现方法包括工、写和兼工带写三种。在一幅作品里,以工笔画虫,粗笔写花草,是齐白石的创格,一般称之为“工虫花卉”。此册页为齐白石尚未变法之前所作,斯时齐白石尚求工整细致之画风,每创一幅皆竭尽心力,此册页即是明证。“工写历时四月馀”,可想见当时齐白石创作历程的甘苦。册页中的每一幅画作皆一笔不苟,设色谨严,皆以最精致的手段刻画草虫花卉,捕捉大千世界渺小生命的一举一动,把自然物的基本特徵传达出来,形成强烈视觉效果。颜色鲜明强烈是此草虫花卉册页另一显著特点。画中物象,来自於他自己亲眼所见,是自己真情实感的沉蓄後开掘与展现,同时渗透了自身对诗的涵养,营造画面诗意,勾画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枫叶寒蝉 设色纸本 20年代作
齐白石的绘画,以花鸟草虫为大宗,且工写两种画风绘于一图,俱都造诣高深。《枫叶寒蝉》是齐白石工兼写风格的代表作之一。画面取枫叶一支,以大写意手法画出,简括传神;一只寒蝉伏于叶上,正感知着浓浓的秋意,蝉笔法工致,呼之欲出,境界新奇而充满诗意。写意的树叶与工笔的寒蝉相互对比,格调超脱高妙,力显神韵,洋溢着健康、有趣、自足和蓬勃的生命力。画面构图简洁,流露着画家对日常生活情景的热爱和朴实深厚的人生体验,通过水墨和色彩把自己真挚的情感,质朴无华地溶铸于笔端。
牵牛花 立轴 设色纸本 1920年作
款识:如山同宗大兄之雅,请正之。庚申七月中惊定画此,弟白石四过都门。印鉴:白石翁
齐白石始画牵牛花,缘于最初在梅兰芳宅院见到竟如碗般大的牵牛花。此幅为齐白石最早的牵牛花作品之一,画赠齐、梅二人相识的牵线者齐如山,四朵牵牛花大如碗,清爽利落,有天然之态。上款“如山”即齐如山(1875-1962),河北高阳人,著名戏曲研究学者,对梅派艺术的形成及扬名功不可没。
牵牛花 设色纸本
齐白石画牵牛花约始自1920年代,源自一段与梅兰芳先生的友情。自从于梅兰芳家见其手种硕大之牵牛后,牵牛花即成为白石老人笔下经常的审美对象。此幅《牵牛花》以盆栽式呈现,比之于随意滋长的植物,饶是多了一份家的归属感与脉脉人情味。
三四根花架间,藤蔓错落交叉,叶子以列队式自上而下,浓淡有致;蓝色的牵牛花与花骨朵居于花盆左侧,亭亭玉立,自有一种朴实优美的姿态和卓然风骨流露其间。齐白石画盛开的牵牛花,看似一笔为之,实则不然,其以两个圆弧一上一下巧妙组合成花朵,接口处若有若无的点触,契合了观者的视觉感受。整幅作品在清新中又透露着酣畅淋漓的墨气。齐白石以蓝色画花,淡墨浓墨挥洒出叶苔,干墨枯墨画藤蔓,寥寥数笔,牵牛花的生动形态便跃然纸上。整幅画面疏密有度,穿插有致,形成黑色阵营中的朵朵蓝花,娇丽动人。浓淡湿润的三两笔阔叶墨色与牵牛花朵的蓝色交相辉映。画家又巧妙地以喇叭口向上的花朵和聚散下垂的墨叶以及缠绕穿插的藤蔓来布置空间。如果没有细致的观察和满溢的生活情趣,怎能表现得了身边的这些朴实而美好的生命呢?
画面右下角,是齐白石的一枚闲章“故乡无此好天恩”,这枚印章是画家对北京售画状况的肯定。齐白石刻印、卖画的润格并不很高,尤其是20世纪20年代初,比一般北京画家(如陈半丁等)还要低一些,二尺的扇面,只收两元,生活很是窘迫。自1922年他的画在日本卖大价(花卉一幅100元,山水一幅250元)以后,情况逐渐优化。1926年买跨车胡同的套院,是这种好转的标志。他刻了一方茶碗大的印“故乡无此好天恩”,意思说北京比家乡更好的卖画环境。
寒塘芦鸭 立轴 设色纸本
齐白石早年所画,灵感和艺术表现语言、风格皆从八大山人、徐渭等人出。此幅早期的《寒塘芦鸭》即可窥一斑。从幅右伸出的几茎芦苇,映衬着如炬的圆月,一双野鸭相互依偎着蹲在一块突兀而生的怪石旁取暖,有八大山人《瓜月图》之妙,只是将《瓜月图》的景深作了技术上的改造;而题于幅左下的“白石山翁制”款,则宛如一支千斤顶,正好撑住摇摇欲坠的怪石。全幅意境萧瑟荒寒,但细读之下却又能令人别有会心。
借山桃花 立轴 设色纸本 1921年作
款识:安得赶山鞭在手,一家草木过黄河。此借山桃花连年为兵所扰,因有是句。辛酉冬十一月,中华齐璜白石老人。
齐白石画桃花极为罕见,此幅画于1921年,色彩淡雅,看似细给轻柔,但“借山桃花”联么著“连年为兵所扰”的家乡,借画右题识,表露出画家意在画外的情感。1909年秋天,齐白石结束了“六出六归”的生活,在家乡买地盖房,决意株守田园,终老故土。但兵匪之乱,最终不得已又于1919年正月辞家,正式定居北京。此幅署款为“中华齐璜白石老人”,在齐白石画作中相当少见,应是画家当年售予日本人的画作。
杏 花
齐白石画杏花,初看与他的梅花、海棠相似,实则在细微关键处有差别,这是画家生活中仔细观察的结果。此幅《杏花》枝干一浓一淡,由画面左上方斜出而来,杏花点点,或疏或密,或稠或稀,或瓣或蕊,或向或背,极尽变化,别具风采。齐白石衰年变法,在构图、笔法和用色上都有吴昌硕的痕迹,但也有区别:齐白石用笔刚健平直,吴昌硕则圆厚浑拙;笔墨的含蓄上,吴胜于齐,而在观察精微上,齐则胜于吴。白石画杏花,多半寄托一种乡愁。白石生于湖南省湘潭县杏子坞星斗塘,杏子坞又名杏花村,远近大片杏林,绵延数里,初春花开,灿若朝霞。老人于1919年进京定居,始终念念不忘祖辈居住过的老屋和附近遍开的杏花,“星塘一带杏花风”成为老人对少年时代田园生活的深深眷恋。人至桑榆,思乡之情愈加强烈,亦时常流露在他的篆刻书画中。
朱 竹 镜框 朱砂纸本1923年作
此朱竹题予当时大总统黎元洪(1864-1928)以祝寿。朱竹是齐白石少画的题材,大概因为需赠予贺寿才挥毫作此,画背面四角均钤有‘老齐’印一方,并存‘白石山翁记’题字,实为难得可贵。
夹竹桃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跋:癸亥中秋后一日,鹅溪老渔增祥题。
此幅《夹竹桃》是齐白石少有作品,画面用笔简练,枝杆、叶径用大手笔描写,精准有序,金石味十足,枝叶以颜料加水大胆去画是一般画家无可作到的。花朵用笔点缀上去,颜料讲究,手法精准。加以此幅作品注有樊增祥大文学家的提拔,又为画添加了收藏价值。从提拔中可看出作品应是齐白石60多岁所作。在他的笔下,大凡花鸟、鱼虫、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为现在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他成功的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
螃蟹寿酒 立轴 设色纸本 1923年作
款识:白石山民齐璜画此以贺佳期,时癸亥十月十九日也。悟园先生索之,濒生又题。印鉴:木人、白石翁、木人
螃蟹是齐白石常画的题材,白石画蟹,或是对于童年时下河捉蟹的追怀,或是带有贬义,比喻专横无耻者。其画螃蟹的章法则来源于生活中的细微观察,他“细观九年,始得知蟹足行有规矩,左右有步法,古画此者不能知”。即使吃螃蟹时,亦会突然顿悟:“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并非常人所想的滚圆,我辈画蟹,当留意。”本幅构图中,除了或浓或淡的七只肥硕的螃蟹外,还立有一个装酒的瓦壶,在处理瓦壶时齐白石则用横向的笔触将瓦壶拉坯时产生的纹理巧妙地表现了出来。这种“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的经典组合既反映出了齐白石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其身上固有的一丝童趣,又将对受赠人美好的祝福暗含其中,瘦长的酒壶,即寿长久也。
九芳册册页 1923年作(481.6万元,2009年11月中国嘉德)
百虾图 长卷 设色纸本1924年作 (1.2亿元,2011年5月深圳文博会)
白石老人画虾技术精湛,画中百虾只只灵动活泼,神韵充盈,是白石老人画虾技术登峰造极之作。整幅画稿长492厘米,宽84.5厘米,共计102只虾。更难能可贵的是,百馀只虾大小相差无几,然姿态神情各异。整个画面结构错落有致,画家不着一笔而将虾群置于水中。
荷塘双鸭
1925年春,齐白石应林风眠邀,赴北京艺术专门学校任教,专授花鸟虫鱼;旋作此幅,以赠日本友人原田先生。是年当齐白石62岁时,其为人所叹之“衰年变法”已行有年余,其艺术为当时北京文艺界肯定亦已经年。但索诸艺史,可知此幅于齐白石,意义不在一般。首先是技法。齐白石虽已衰年变法逾年,但早年所习之芥子园程式并未完全消弭。此幅中,于荷花的点染、敷色或于荷叶的勾勒、填涂皆尚有芥子园遗风,并非此后齐白石独步近现代中国艺坛的“红花墨叶”绝技。但在对双鸭的刻画上则又纯粹是后期的技法:羽毛的皴擦、浓淡的变化,皆如此;就中最妙者,是鸭作白眼向人,别具风趣。次以构图言之。齐白石衰年变法后的作品,构图多不拘成法,率意天真为之。此幅虽系衰年变法之始创作,但其构图已类乎后期所作,别显空灵天真意趣。题款则似玉带,将两种独立意象串联起来,使成为一个不可分的整体。再次,在中国民俗中,赠人以鸭,是表示祈祷该人前程远大。因“甲”“鸭”同音,赠“鸭”寓中“甲”之意。而荷花则不仅寓示赠者品格高尚,更是祝福仕途高升之意,所谓“外官不过九品”,一品即以荷花示之。齐白石以荷与鸭同萃一幅,可见用心。荷塘双鸭是齐白石比较心赏的题材,故一生常有类作。该幅以繁复取胜,此幅则以简淡见长,且作为全面反映齐白石衰年变法前后艺术风格、几可视为其艺术前后分水岭的极少数作品之一。
毛栗图设色纸本 1921年作
葫 芦设色纸本(1127万元,2013年5月中国嘉德)
葫芦是白石老人喜画的题材,有时画长在架上的葫芦,有时画摘下来的葫芦,全用没骨法,以水墨画叶,以藤黄画果。此图无年款,从题字与笔墨判断,约作于20年代中期,即“衰年变法”接近成熟的时期。画面上的葫芦还吊在架上,连同枝叶在秋风中摇曳,墨叶把黄色葫芦衬托得分外明亮。题曰“头大头小,模样逼真,愿人须识,不失为君子身。”白石老人在其它画葫芦作品中,常题“依样”二字(民间常说“依葫芦画瓢”),还见有题“依样无羞”四字之作的。他有《画葫芦》诗云:风翻墨叶乱犹齐,架上葫芦仰复垂。万事不如依样好,九州多难在新奇。
柏寿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25年作
款识:柏年兄清正。时乙丑二月二日制于京华西城之西。齐璜。印鉴:木居士(白文)
题跋:森田仁兄年过四十,只有姓名索余赠以字。余以为森森者无过松柏,即乎之曰柏年,取长寿之意也。齐璜白石山翁,乙丑正月八日。
齐白石早年的作品主要学八大冷逸一路,初上京师时,并不为世所重,后接受陈师曾的建议,开始为期十年的衰年变法。“乙丑”为1925年,可见此画正是其衰年变法期间的作品。画家以万年常青的松柏寓长寿,以赠好友,作四株松柏挺立虬曲之姿。在画中,已难以寻找他往日的那种冷逸风格,构图、用笔明显地饱满起来,笔势由静而动,笔法厚实,墨色清润,大笔挥洒,自由如意。题款书法也由金农体变为李邕体,参差错落,与画面相呼应。
大寿图 立轴 设色纸本1926年作
款识:乡男爵雅存,丙寅夏四月中华齐璜画于借山馆。印文:木人、白石翁
上款“乡男爵”即日本船王。乡南爵,名:乡平夫,为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教授,二战前日本著名航船专家。此幅作于齐白石“衰年变法”之际,其花鸟画的新风格正趋于成熟。画面上鲜艳浓烈的色彩和欢快乐观的情绪扑面而来,说明白石已经彻底摆脱了先前艺术中的冷寂味道,而代之于这种雅俗共赏的新画风。构图虽简率,但是颇具层次感,桃枝从右上侧伸出,笔墨苍厚老辣,显示出深厚的书法功力,墨叶纷披,亦苍润而富有变化,三个硕大的桃子以没骨法写出,西洋红与黄色的搭配极具视觉冲击力。从此画看,齐白石在吸取吴昌硕笔法的同时,亦建立了自己极富个性的大写意画语言,此画代表了其转型之际的典型画风。
秋叶鸜鹆 立轴 设色纸本 1927年作
款识:丁卯端午第三日画于燕京寄萍堂上。璜白石山翁。印鉴:木人、白石翁
此画作于一九二七年端午时,同年,齐老应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校长林风眠之邀请,出任中国画教席,好评不絶,令其欣慰非常。画中描绘一只鸜鹆在巨石上,低头下望石旁俊俏美丽的雁来红,构图心思细密,用笔精妙,是同类题材中的佳品。雁来红是老人常画的题材,描绘的以红色较多,三色同时出现较罕见。因叶片变色正是叶落秋深,大雁南飞之时而得名。明朝文人方岳曾寄语:“是叶青青花片红,翦裁无巧似春风,谁将叶作花颜色,更与春风迥不同。”白石先以写花的大意,再以细笔收拾,勾勒出每叶的脉络,巧妙地展示了此花于深秋的不同色彩和姿态。齐老曰:“画花卉必须有虫鸟陪衬才更生动。”因此,花卉旁边描绘了一只鸜鹆于典雅的巨石上。巨石大笔涂抹,淋漓尽致,展现老人深厚的书法根基。鸜鹆又称八哥,敏锐聪明,以能言招人喜欢。老人曾说“画鸟的神气在于眼睛,是否生动在于嘴爪,至于形式、姿态,羽毛颜色比较是次要。此鸟身形浑厚,双目炯炯有神,尖锐的嘴巴随着低头往下垂,踌躇满志似的,非常生动。
海棠蝴蝶 立轴 纸本1927年作
题跋:未须比拟红深浅,更莫平章香有无。过雨夕阳闲步看,千花容有此肤腴。丁卯深秋八十三翁少昂题。
欣赏《海棠蝴蝶》一作,可以领会齐白石绘画的艺术精神和审美追求。一支支嫣红的海棠,正在盛开,在墨色的叶子衬托下,尤显其华贵。缤纷的设色与灵动的结构使得画中一切皆为动态,给人以唯美的想象空间如沐春风,仿佛顷刻间能闻到海棠花的芬芳。画中蝴蝶与叶与花,参差错落,有场景感,而场景感,正是体现绘画艺术性甚至戏剧性的环节,很高明,需要才情与工夫双方面的修养始得。齐白石并不常画蝴蝶,本幅中的墨蝶蹁跹起舞颇具神韵,成了点睛之笔,使画面生机盎然,是齐白石躬身绘制众多细致工笔昆虫中的难得绝妙之作。
群芳争艳图 横幅1928年作原藏炎黄艺术馆艺术中心(726万元,2005年5月北京荣宝)
这幅《群芳争艳图》,有“启明夫人清属,齐璜”款,曾收入《齐白石全集》第3集,是齐白石极少数大横幅作品之一,从笔墨风格看,约作於30年代。此图画春天之花,繁盛、浓郁、鲜艳,洋溢著春日的朝气与芬芳。齐白石的作品通常以简洁为特色,此图却以繁盛,十分饱满,颇为少见。此图的另一特点是气势恢宏。所画梅、藤、辛夷、牡丹、牵牛,皆从画外伸进画面,四边都被占满了,使观者感觉画外有画,树外有树,花外有花。白石老人是构图的高手,这一构图是独具匠心的。此图的第三个特点是极好地处理了笔墨与设色的关系,墨色和谐,刚柔相济。笔墨画的枝干雄健有力,色彩画的花朵鲜嫩娇艳,墨与色、力与美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非大手笔,不可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四色梅花图卷手卷
题识:1.东风随意到深林,吹放枝头出色新。千万紫红论心骨,梅花到底不娇人。萍翁题。2.今古公论几绝伦,梅花神外写来真。补之和伯缶庐去,有识梅花应断魂。欲为梅花尽百瓯,客中变乱不须愁。今朝醉倒溪藤下,但恨难将插上头。借山吟馆主者制并句。铃印:芝翁、木人、阿芝
题跋:1.右齐白石四色梅花图卷,推为齐之佳作。盖扬州画舫八怪而后,吴昌硕倡为新调,齐固自立面目,然与吴实为一系也。庚午春仲,壮暮翁谢稚柳题,时年八十一。铃印:谢稚柳、七九翁
2.来为梅花作画神,殷红湛碧竞芳新。灵根秀出湘江水,一卷冰姿万古魂。当年燕市梦如丝,矮屋跨车老画师。展卷当疑亲侍座,挥毫点墨写梅时。亚蒙吾兄属题白石老人四色梅花卷,因忆三十年前北京跨车胡同追随笔砚之乐。率成二绝。苗子时客布里斯本。收藏章:岭东黄氏见山楼珍藏(二方)、见山楼、相见时难别亦难
题签:齐白石四色梅花卷。稚柳题。 钤印:壮暮、稚柳
引首:玉洁冰清。王己千敬题。 钤印:王季迁印、怀云楼、溪岸草堂
据黄苗子题跋称,此卷为老人七十岁左右之作,即20世纪30年代初的作品,这段时期白石安居于跨车胡同15号,其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已经趋于成熟和稳定,声名渐加。梅花一向是白石喜欢的题材,一方面由于其象征着高洁的情操,另一方面也寄托着白石对于家乡的回忆。在湘潭老家时,齐白石因家里添丁,星斗塘老屋日渐窘涩,便携妻儿搬到梅公祠。关于梅公祠的梅花,齐白石曾在《自述》中描述过:“莲花塘离余霞岭,有二十来里地,一望都是梅花,我把住的梅花祠,取名为百梅书屋。我做过一首诗,说:‘最关情是旧移家,屋角寒风香径斜,二十里中三尺雪,余霞双屐到莲花。’梅公祠边,梅花之外,还有很多木芙蓉,花开时好像铺着一大片锦绣,好看得很。”这种对于梅花的生动记忆始终贯穿在老人的一生中,他甚至镌刻有“知我只有梅花”、“犹有梅花是故人”等印文。此卷描绘了四色梅花,即红梅、墨梅、腊梅、绿梅,在白石的作品中十分罕见。齐白石画梅参以青藤、八大、金冬心、黄慎、扬补之、吴昌硕等诸家笔法,在历代大师的绘梅画作前,他曾感叹“画梅秀劲独杨补之,奇特独尹和伯,苍老独吴缶庐,此三君皆绝伦,吾别无道路可行矣”。后他将大写意画法与梅花之自然形态结合起来,创造出风格独特的梅花。本卷布局疏密有致,枝花交错,开阖自如。行笔以篆法写枝,雄浑奔放,法度严谨。梅花四色,着彩淡雅,艳而不俗。一枝红梅以涩笔重墨画枝,梅花直接以纯度很高的朱砂写之,花瓣以没骨法画出,以一笔色度的深浅表现出花瓣的饱满娇嫩,花蕊则以墨笔点之,强悍的笔法和鲜艳的色彩颇具吴昌硕之意。与红梅相比,墨梅具有平淡天真的格调,花瓣以墨光深浅来表现,不工不率,枝柔而劲,花密而匀,若在不经意间写成,颇得扬补之墨梅意境。白石曾用多年学扬补之的墨梅画法,他曾在一幅画的题跋中称:“以吾国画史论,画梅仍推扬补之独步。”此卷可见白石在梅花画法上的种种探索。整幅章法巧妙,以两段题跋穿插在梅花之中,在构图上起到了调整节奏,舒缓起伏的作用。笔法则强劲有力,气韵自然透逸,颇合乎诗题。此卷曾经谢稚柳、王己千、黄苗子诸先生鉴定,王己千题引首,谢稚柳、黄苗子、何海霞跋后,可见其艺术水平之高。
仙鹤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29年作
款识:欲洗霜翎下涧边,却嫌菱刺污香泉。沙鸥浦雁应惊讶,一举扶摇直上天。借禇载诗,白石。申伯先生清正,己巳夏五月中,齐璜。铃印:木居士、老白
齐白石的绘画寓意深刻包含逸致,他的艺术创作和主张继承和发扬了民族艺术的好的传统,同时他主张神形兼备,即把现实和理想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正是艺术最高的表现方法。这幅画作正应证了齐白石艺术追求的奥妙所在。画中绘一仙鹤屹立于一松枝之上,仙鹤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一种祥瑞,有“仙鸟”、“一品鸟”之称,仙鹤白羽丹顶,形态美丽,卓然傲立,性情高雅,素以喙、颈、腿“三长”著称,画中老人牢牢的抓住仙鹤的特征,并且有意夸张其颈与腿,将仙鹤的修长身姿更好的表达出来。仙鹤象征着圣洁,清雅,长寿,且爱情专一。白石老人通过对于仙鹤的描绘以及落款褚载的诗句来表达对于那些品格高尚纯洁,立壁千仞,无欲则刚的谦谦君子们的赞美。仙鹤足下之松树亦是有所深意,松树四季常青,在严寒中依然挺拔苍翠,亦被人们比喻为有德的君子,而松树与仙鹤同时出现在画面中,更是对绘画主题的进一步加深和强调,可见齐白石对于这张画的构思和立意的确卓尔不凡。
松风图 立轴 1930年作(280万元,2010年西泠秋拍)
款识:不破仓壁亦不害苗,一岭松风独自居高。白石山翁并题。伊藤仁弟清属。庚午齐璜。铃印:木人、白石翁
布满松鳞的粗壮树干,从画面底部几乎垂直地向上伸展,在接近顶部时才向右伸出画面。树干顶端,一只松鼠正俯身向下。全作松干、松枝用淡墨,浓墨与重墨画出的松鼠,登时凸显出来。醒目的松鼠,尾巴向画面右侧弯曲,与画面右端的行书题款、下方细如毫发又挺拔多姿的马尾松针,在动势与墨色上遥相呼应,令画面的方圆、虚实、疏密、上下诸关系,奇崛而又自然,见出画家独运的匠心。
葡萄松鼠
画面中所绘粗壮的松树下,葡萄藤缠蔓绕,果实累累,墨笔画出的几片巨大葡萄叶,蓬勃的葡萄叶间,龙蛇般穿插的是蜿蜒曲折的葡萄藤,或浓或淡,藤叶以书法入画,如行草般纵横挥写,墨渖淋漓,一大串成熟饱满的紫色葡萄,以没骨法圈出,从叶子后直直垂下,笔致写意却又晶莹如生。葡萄架下两只可爱的松鼠,正翘着蓬松的尾巴,各自低头抱着一颗葡萄,大啖不止。松鼠姿势神态极为生动,而淋漓的色墨更使得这幅作品给人以气势两旺的视觉享受。最让人惊叹的是此幅作品构图与其他白石老人作品大相径庭。画面右侧为粗壮的松树枝干,从上向下,直通画面底端,占据整幅画面的半壁,与葡萄藤、葡萄叶的走势,呈“川”字平行布局。画面下方的松鼠,与画面相向而合,似断非断,打破画面整体的竖势,在动势上遥成呼应,令画面的虚实、疏密、上下、浓淡诸关系协调一致,自然中见匠心。齐白石喜绘松鼠,大自然中的松鼠,奔跳于树枝之间,对人畜庄稼不构成伤害,加之活泼灵动,常摇动着一条蓬松的大尾巴,世人多喜爱,也是画家最喜描绘的小动物之一。白石老人喜欢画葡萄,画松鼠,不只因为它们的自然美,也是因为它们常令他怀念起星塘老屋葡萄架下的生活。而松鼠葡萄加上长寿的松树,题材寓意多子多福,生生不息,可谓白石老人大写意精品佳构。
长 寿 纸本设色 1930年作
作者先以没骨大写意法直接用洋红泼写硕大桃实,渗以少许柠檬黄;再以花青、赭墨写出叶子和枝干,後用浓墨勾勒叶筋,设色浓重艳丽,与其画荷花所创的红花墨叶恰成强烈对照。四个硕桃寓意多福多寿,布局匠心,疏密有致,又颇具藏露之妙。题款中提到:“余为启明夫人画桃,识五先生见之请再作。庚午,齐璜。”启明夫人概为周作人的夫人,齐白石曾为其作过不少作品,在齐白石的各种画集中常见“启明夫人”上款的作品。
坛酒双寿 立轴 设色纸本 1931年作(448万元,2009年11月中国嘉德)
齐白石一生致力于对诗、书、画、印的全面追求,虽然努力向雅文化靠近,但他只能算作半个文人,因为他与传统文人的差别非常明显。所以,他的绘画不属于传统文人画的范畴,但作为传统绘画在现代社会的转型,正如海派的产生一样,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此《坛酒双寿》是一幅祝寿题材的绘画,也是深受广大读者喜欢的作品,它通俗易懂,无甚晦涩含义,和齐白石其它的同类绘画一样,它寄予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以曙红和藤黄描绘硕大的寿桃,酒坛以赭石挥笔写来,整幅画面色彩饱满响亮,令人对生活产生无限憧憬。而画面左下角的押角章“人长寿”,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全图也是非常匹配的。
南 瓜 镜框 设色纸本
款识:画藤须把瓜来种,定打轻锄手自持。向后有人穷住址,寄萍三道栅栏时。此旧句,即在三道栅栏时题画作也。书补此幅之空,杏子邬老民。印鉴:老齐、白石
齐白石以南瓜为题材的画作并不多见,他赋予这种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之物以一种生动的趣味。画中瓜藤缠绕盘桓,看似杂乱无章,实则巧妙安排,用笔苍老劲健。南瓜以赭石画出,复以墨笔勾写出瓜楞,色墨融渗,趣味自然生成,其生动的形态特征恰如白石在一幅南瓜图中所题:瓜瓣多且甜,不怪人垂涎。瓜叶以大笔写成,墨色深浅层次分明,与瓜藤的干涩形成视觉上的强烈对比。
佛 手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买地常思筑佛堂,同龛弥勒已商量。劝余长作拈花笑,直到他年手自香。白石山民画并题。铃印:木居士
徐悲鸿曾说过一句话:假如齐白石只活到60岁就去了,中国没有齐白石。是这样的,至少60岁前后是齐白石一生中的一个很要紧的“坎”。是作为自然人的齐白石向不朽的艺术生命里的齐白石叫板的关键时期——衰年变法,面对特殊的环境齐白石乃特有感触地创作了一系列与“佛”相关的画作与诗篇。在齐白石之前,画佛手最多的是吴昌硕。吴昌硕的佛手往往以点缀的样子温文尔雅地蹰踏在画面的某个角落。白石此作单从一株画面看,取势用色似乎有些昊昌硕的身影,但是凝神细酌,则无处不见唯齐白石才有的意趣神情。从树干和枝桠的笔势与穿插办法,可以看出齐白石用墨的饱满,用笔的敦实厚重。内敛沉着、精力深聚而气魄宏大,四面出柱,略无滞碍。从佛手和叶的模样与姿态来讲,又可以看出白石与身俱来的那份率真、淘气以及于后天养就的种种乡下人朴素的狡黠性格。特别是这五个佛手,样子实在是好玩之极,让人看了感到非常的轻松,愉悦,恬美,对之会洗刷积郁在内心的令人作呕的世俗和市侩习气以及纷扰复杂的乱糟糟的东西。五个佛手,亦有“五福临门”之祥瑞寓意。此图无年款,从笔法看应为白石在70岁以后的作品。白石之佛手则全挂在了画面的上方,让温暖的颜色合成一团,人为地把一张画分成两段,几乎生硬得无可救药。在这种画面看来十分棘手的情况下,齐白石竟然在画面的左侧有限而宝贵的空白处,长短错落地题了两行长款,意外地反疏为密,利用“黑”在中国画里的特殊作用,一下子把上面的热闹给压了下来。最后,再以一方红红的白文印。
藤萝
白石画藤萝,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近于徐青藤,用笔飞动狂肆;1925年前后,则向海上吴昌硕靠拢,行笔苍劲,乱而不乱,颇富自然神趣。本幅《藤萝》无论是整体风格还是具体画法都已自成体制,约是20世纪30年代左右创作的作品。作者以篆书笔法画藤条枝干,遒劲有力,蟠曲环绕,但条条有木,形乱而理顺,这是他胜于吴昌硕之处;藤萝的花卉则不拘泥于自然世界的客观事实,用洋红调花青画花,色彩比自然界的藤萝花卉更加鲜艳;又衬以嫩绿之叶,焦墨之干,三者协调一致,更显色彩缤纷,格调高雅。
花卉草虫册册页1935年作(728万元,2009年11月中国嘉德)
海 棠 设色纸本(1058万元,2013年5月中国嘉德)
此幅无年款,从风格和笔墨气息看,约作于30年代中后期。70多岁,身体健康,生活安定,艺术成熟,直到85岁前后,都处于创作的高峰状态。这时期的画作,大都以精力弥满、形神兼备、笔精墨妙为特点。此幅画盛开的木本海棠,两大枝从右侧伸入画面,挺秀的细枝斜势穿插,折落低垂,红花绽放其间,又有绿叶相衬,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明媚和清丽。大约同一时期,齐白石还画过一幅与此相似的作品,在题跋中谈及辛亥年(1911)春,与王湘绮师在长沙瞿子玖家雅集看海棠的事,并有诗云:“往事平泉梦一场,师恩深处最难忘。三公楼上文人酒,带醉扶拦看海棠。”画花卉草虫勾起往事的回想,给作品染上浓郁的情感特征,是白石老人绘画的突出特点。
海棠蜜蜂 立轴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齐白石诗书画印俱佳,喜练《天发神谶碑》,以书法用笔入画,金石之气力透纸背。强烈的平民意识、民间情趣、生命意识、家国情怀,构成他独特的绘画情怀。他笔下的海棠,用色娴雅,用笔简练纵横。而蜜蜂,则被他揣摩写照,融入了人类的精神,诙谐欲语。观《海棠蜜蜂》,笔墨的纵横淋漓,色彩的交织辉映,每一笔都有出处和讲究,看似随意,实则经心,将有形景物化为无形瑞兆,这亦是白石老人功力高深的地方。白石老人有一颗童心,同样的事物经他的笔端而出,就别有一番天趣。不能不慨叹造化的鬼斧神工,亦不能不慨叹丹青的神奇魅力。观白石老人的画作,理所应当想到他的至理名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庸才难以捕捉到表现的亮点,白石老人却能把它们绘得充满灵性。这不仅源于他深厚的功力,更在于那颗求索的童心。
鼠子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寄萍堂上老人齐璜四百六十甲子时作。印鉴:齐大
“四百六十甲子时作”是齐白石一种独特纪年方式,应为其76岁时所作。此作大写意笔墨的力感、谬味和饱合度,在鼠子墨色的渗透感和葡萄的晕化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辅以充满节奏的行书题款,创造出艺术的完美。这幅《鼠子图》的艺术魅力,不仅仅在于高超的笔墨技巧,白石老人以可贵的童心,完美地刻画出三唉老鼠的不同神态,以及葡萄经霜后的红紫欲滴,为观者提供了一个令人欢喜感动的艺术世界。
喜从天降 立轴 绢本 1936年作
齐白石画草虫,有着较好的整体效果,又有着细致入微的细部刻画。草虫一般体态较小,而一些具体的结构就更小。一般能画出虫爪的结构已是不易,但他不仅画出基本的结构,还画出虫爪上的毛,真可谓细致入微,令人叹为观止,表现了极强的绘画功力。齐白石的画在注重草虫结构的同时,还注重质感的表现,画蜻蜒和蝉的翅膀极透明之能事,而画飞蛾通体蓬松的绒毛感觉一碰即落,其绘画语言的运用表现出了超于一般画家的能力。刻画精细是齐白石草虫画的一大特色,但常人画得细,容易腻和板,甚至细得如标本而无生气;齐白石所画则于精细中求生意,严谨处富变化。如画蜻蜓翅膀中的网纹,一笔中有浓淡变化,更增加了翅膀的动感。画水中草虫的长足,线条挺拔又能表现出关节的结构。这一切都是笔笔写出,积淀了他数十年的绘画功夫和学养。
此幅白石老人草虫作品,草虫刻画细腻到位,活灵活现,上方一个大大的蛛网与之呼应,更显得动感十足,仿佛置身于白石老人花园之中。齐白石的草虫画在题材和画法上,独具一格,开时代新篇。他更正了唐代以来“评画以禽鸟为下,而蜂蝶蝉虫又次之”的评画标准,提升了草虫画的品格,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奇葩。
翠石白羽 镜片 纸本1937年作
五菊引蝶 立轴 设色纸本
《五菊引蝶》这副作品为齐白石79岁时挥毫所成。欣赏此作,可以借以领会齐白石绘画的艺术精神和审美追求。整个构图饱满而错落有致,五朵娇艳欲滴的菊花,正在盛开,在绿墨的叶子衬托下,尤显其华贵。五朵菊花的排列位置也极讲究,两朵浓烈的位下,将画面的重心稳固并吸引观者视线。三朵稍淡的位上,令整个画面稳重却不失灵动。绿墨枝叶则是大笔快速成型,交错中富有节奏感,其茂盛与菊花的风韵相互辉映,呈现出菊花的成熟形态,让整个作品看上去既丰富又单纯。齐白石作为构图高手,对画面细节的把握往往信手拈来。为营造画面的动势,提升作品的趣味性,画面上方留白,为蝴蝶提供了足够多的活动空间,同时也给观画者无限遐想。蝴蝶的姿态也令人莞尔。蝴蝶扑向菊花的细节,让它鲜活于纸面,成了点晴之笔,使画面生机陡然盎然。蝴蝶的飞翅,纤细的触须,表现了他深厚的线条力,也赋予了作品生命力。把借山吟馆主的匠心和童趣都表露无疑。
苍松双鼠 立轴 水墨纸本 1937年作
款识:骝先先生清属,丙子冬十又二月之初,白石齐璜。
《苍松双鼠》为齐白石赠给时任教育部长朱家骅的画作。此作构图极为推敲:布满松鳞的粗壮树干,从画面底部几乎垂直地向上伸展,在接近顶部时才向右伸出画面。树干顶端,一只松鼠正俯身向下,探头望着下面树枝上只看见背影的松鼠。全作松干、松枝用淡墨,浓墨与重墨画出的松鼠,登时凸显出来。两只醒目的松鼠,虽相向而视,但尾巴皆向画面左侧弯曲,与画面左上端垂直而下的行书题款、下方细如毫发又挺拔多姿的马尾松针,在动势与墨色上遥相呼应,令画面的方圆、虚实、疏密、上下诸关系,奇崛而又自然,见出画家独运的匠心。
桃花小鸡 立轴 设色纸本
齐白石曾说“余画小鸡廿年,十年能得形似,十年能得神似”。此幅《桃花小鸡》中,毛茸茸的、各具情态的三只小鸡,在桃花树下,一只低首觅食,一只抬头前望,像寻找什么,又似沉思,另一只探头前走。它们造型准确生动,活泼可爱。齐白石用水墨圆点小鸡的笔法,突出毛绒的质感。桃花则采用没骨画法,以色点花瓣,画面率意散淡。桃干不虬且直,骨气傲然。墨色浓淡结合,花瓣色彩鲜亮,片片用心点染,足见齐白石深厚功力。画面生活气息浓厚,可见画家对生活场景高度概括和提炼,充分体现出白石老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为欺世”。
雏鸡 设色纸本 立轴1940年作
此幅《雏鸡》创作于1940年,画面由一只青蛙、一只蚂蚱和十二只雏鸡组成。水墨写就的小鸡俏皮可人,嫩黄色彩表现的小鸡则惹人怜爱;而看似被围观亦或围攻的蚂蚱和青蛙则有些紧张,蚂蚱回身提起俩前脚似在威胁,青蛙则思量着赶紧跳走。两个小场景自然的融合在一个画面里,充满田园稚趣。白石笔下雏鸡数笔即成,但笔形或圆或长,富于节奏变化;笔间水分渗润控制得恰到好处,一一与描绘小鸡的形体结构、动态变化、氄毛质感和稚气神情密合无间。
工笔飞蛾 纸本
齐白石可以算是中国绘画史上为草虫“写照”最多的画家,种类多达百余种,除了蝴蝶、蜻蜒、蝈蝈、蚱蜢、螳螂、蟋蟀、蝗虫、蝉、蜜蜂、纺织娘、飞蛾、蚕等昆虫以外,连蟑螂、臭虫、苍蝇等为人厌恶的品种,在其笔下也有呈现。齐白石的不“欺世”,表现为真正雅俗共赏的自觉意识,故而其作品至今仍能赢得人们普遍的尊敬和喜爱。齐白石的草虫画丰富和发展了花鸟画的表现领域和表现手法,极大地提高了草虫画在中国画中的地位,为这一画种样式树立了新的成功范例。看了齐白石的草虫画,你会就明白甚么叫作“跃然纸上”。白石老人说,画虫“既要工,又要写,最难把握”,“粗大笔墨之画难得形似,纤细笔墨之画难得神似”。又说:“凡画虫,工而不似乃荒谬匠家之作,不工而似,名手作也。”面对老人笔下这些千姿百态的草虫,我们不得不佩服他极为细致的观察和表现能力。比如这幅《飞蛾》,画中刻画一只白色飞蛾,飞蛾翅上的纹理,淡淡欲现的绒毛等,皆以细笔勾画,不仅充满质感,而且微妙地传递出其体积感和光的反射,似乎生动可触。胡佩衡曾感佩白石老人的工笔草虫:“织毫毕现”、“细里有写”、“有筋有骨”、“有皮有肉”非有数十年粗细写生功夫是画不到的。
贝叶草虫 立轴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贝叶草虫是白石老人独创的绘画题材,白石老人早年游历广东、广西发现贝叶之美。并将其引入画中,并完美演绎;将大量以极细工笔描绘的内容与简约的大写意笔触和表现熔于一炉,且相得益彰、相映呈辉;在对贝叶与草虫的描绘中,细入毫微地将贝叶极细密的段段叶筋与草虫之丝丝纹脉,在近乎原大的体态下完全写真地刻画,在神形并貌地展现中达成极高的艺术再现。胡佩衡曾感佩白石老人的工笔草虫:“织毫毕现”、“细里有写”、“有筋有骨、有皮有肉”非有数十年粗细写生功夫是画不到的”;而这仅仅是对白石老人画中本就难得一见的工笔草虫的赞誉。而当我们面对《贝叶草虫》这样的作品,那片片由万千笔触勾写而出的、极鲜活、极具灵气、舞动的众多的工笔贝叶,极具匠心且颇费周折、显现着其良若用心雨和匠心独运的精彩描绘。这样的表现,画面的纵深与层次;画中的错落与虚实;情趣的真实、丰富与生动,都得到了更强的突出和展现。如此着力和精彩地勾画,在同类其它作品中是不曾有的。
贝叶草虫立轴设色纸本
《贝叶草虫》是白石老人自创并独有的绘画风格与题材,在对贝叶与草虫的描绘中,细入毫微地将贝叶极细密的段段叶筋与草虫之丝丝纹脉,精细工笔描绘的工虫与简约的大写意笔触熔于一炉,在神形并貌中达成高度的艺术再现。
草虫花卉镜心 设色纸本
齐白石的工笔草虫可谓是雅俗共赏,不但在造型上准确不可挑剔,而且极为生动传神,把草虫画得活灵活现。此画中斜出一根根将熟的、沉甸甸的稻穗,稻穗下方,一只黄色螳螂正举刀走来,螳螂细肢的毛刺历历可见,色彩明丽柔和,用笔松秀、沉静、灵动自如,融入文人画的神髓,精细复杂与质朴简练形成强烈对比,精雕细画却无装饰性,不呆板,最大限度地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画面生机蓬勃,形神兼备。
秋实图纸本设色
齐白石的花鸟画最为世人称道,他既能作细如毫发的工笔草虫,又善画简而又简的粗笔大写意,有时将这两种方法和形式结合起来,创造出奇妙、精绝的“鱼虫花卉”。此《秋实图》笔简而意俱到,画家从精微处着手,将挺立在枝叶上的螳螂和麦穗下双飞的彩蝶,描绘得风姿生动,意趣横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构图也很奇巧,右边饱满而左边空旷,空白处签上“三百石印富翁白石五百零二甲子”,使画面显得整体疏宕,节奏感极强。
花卉四屏(5712万元,2010年6月翰海春拍)
四条屏每幅约3.2平尺,分别是蝴蝶兰、谷子、丝瓜、枫叶。画旁提有“新粟米炊鱼子饭”、“二月春风花不如”等款识。色彩对比强烈,这在前人作品中极为罕见。加之配以蜻蜓、蚂蚱、知了等草虫,充满了秋的气息。
工虫鸢尾花 设色纸本 1943年作(1840万元,2013年5月中国嘉德)
齐白石画鸢尾花不多见。此图作于1943年,鸢尾花画法介于工笔与小写意之间,花、叶皆以淡墨勾勒,再染淡色,用笔松匀,情态悠然。又以工笔画蝉、蝶、蜻蜓、螳螂四草虫,为收藏界喜爱的“工虫花卉”格式。
九如图 立轴 设色纸本 癸未(1943年)作
九鱼,即“九如”,本是佛家用语。佛经《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中说:“有九如法住自恣。何谓九不如法住自恣?谓住无根破戒作不作。无根破见无根破威仪亦如是。反上为九如法住自恣。”白石翁写此幅,显有此意。《九如》构图别致,九条鱼分成一、三、五三拨;三拨皆有墨色浓淡变化,每拨中亦有墨色的浓淡变化,甚至每条鱼,其背鳍、腹鳍、尾鳍以及身体都有墨色浓淡变化。其间交错杂处,别具匠心。每条鱼似乎都在水里游动,颇有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小鱼“空游无所依”的风致。
长年
长年是很多人的愿望,清唐甄《潜书·厚本》:“岂惟无疾,亦且长年。”长年,当是人们最普遍亦是最朴实的愿望。齐白石也是表达这个愿望,长长的鲶鱼谐音“长年”,有长寿大贵之意。此幅《长年》从风格和手法来讲,当是80岁左右时期的作品。作品构图生动丰富,鲶鱼呈S形悠然游动于水中,鱼尾势上扬,直抒心胸。寥寥数笔,便能把鲶鱼极其特性表现出来,把鱼在水中的力量也充分表现,使观者在平面的纸上也能感到鱼儿的生动活泼,怡然自得。整幅画面简洁利落,笔墨运用娴熟,重笔疾书画出鱼背,鱼的眼、须、鱼鳍则用浓墨点出,整体墨色滋润,变化丰富,浓淡适宜。齐白石将鱼的动态和透明性在纸上高度提炼,用完美的笔墨,写意的方式表现出来。画面左侧以其沉厚奇拙的篆书题以‘长年长年’,使本来看似平凡的水墨作品,再添生气及吉祥之意。
此幅作品为白石老人晚年佳作,此时画风已至信手拈来俱为佳构的艺术境界,用笔老辣而擒纵自如,墨气淋漓而神完气足。这种直抒心胸的、“一挥”而就的大写意画风,是老人进入老年之后敢于否定自我、进而变法进取的有力写照。在如此狭小的幅面空间作画,却依然笔意纵横,画家的胸次襟怀与把握能力可见一斑,这或许是在另一种意义上实现了“小中见大”。白石老人在同一时期创作过很多相似题材的作品,如《齐白石全集》里收录的两幅《鲶鱼》和《长年》以及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齐白石长年大贵图》,都以留白的手法表现了空间,运用洒逸的笔墨表现出鱼在游动中的舞姿,透露着生命的活力,趣味盎然而深意别具。他用赤子般的情怀和非凡的天资描绘着自己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希冀着国家和民族无限的生机。
大富贵水墨纸本(1012万元,2013年5月中国嘉德)
“墨牡丹”即以水墨画牡丹花叶,追求洗尽铅华、简装素衣的性格。齐白石出身农家,学文人绘画,他的作品既吸收了民间艺术的真率强烈,也把握了文人艺术的写意抒情。此幅墨牡丹,约作于40年代前期,以淡墨画花,重墨画叶,得牡丹之形态与神韵,承继了文人画的雅逸传统,却以民间喜爱的“大富贵”为题,真可谓“雅俗共赏”。
菊寿图 镜心 纸本 1943年作
款识:杏子坞老民白石。印鉴:行年八十三矣、齐大
齐白石的“衰年变法”,写意花鸟受海派画家吴昌硕影响,体现出现代文人写意画独特的时代精神。《菊寿图》这幅作品画风劲健有力、朴实凝重,充分展示了秋菊傲然独立的精神面貌。这幅画中描绘了三朵秋菊,其中两朵以洋红勾染,一朵以藤黄勾染;菊茎一笔到位,菊叶安排错落有致,属于齐白石特有的“红花墨叶”一路,色彩热烈明快,墨色对比强烈。菊花造型简洁大方。这些都是齐白石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形式。
寿 桃 立轴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寿桃》为白石老人八十三岁作品,晚年老人画过很多带有中国传统美好寓意的作品,如:葫芦代表福禄,兰草代表君子,桃子代表长寿等等。无论是馈赠友人亦或别人向他求购,这份喜悦之情落笔总是那么精妙,令人心驰神往,不得不叫好。此作就是一幅以寿桃为题材的精心之作。先生寄以长寿美意,以大写意笔法直接用洋红泼写桃实,再以花青藤黄写叶,浓墨勾筋。浓重艳丽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长题增加画面古朴之意,匠心独具。此种体裁都为老人信手拈来的题目,却寄托老人的心意和喜悦,也为整个专场多添一份喜庆。
牡丹蜜蜂 立轴 纸本 1944年作
款识:宗方先生雅属,甲申秋七月,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思乡时候酒后一挥。印鉴:齐大
此画作于1944年,是齐白石八十岁时候赠友人之作。此时,距白石“衰年变法”至少有十多年,由八大而吴昌硕的发展历程早已融会出新,成就了一种独特的属于他自身面貌的风格与美感方式。他以单纯、痛快、雄健与朴素为特质,在八大冷逸、昌硕热烈之外,另造平淡真趣之美,开创了一种大雅大俗的美学境界,成为世纪中国画革新历程中不可回避的一座高峰。《牡丹蜜蜂》可谓齐白石典型的工笔花卉图—工笔草虫加上写意花卉,代表了晚年白石巅峰期的艺术水准。画中的两只小蜜蜂形神兼备,相似之中不乏活力其画法虚实相映。颇具质量感,重视微妙的细节,但绝不板滞。位置安排得宜,与环境相和谐,没有生硬拼凑的感觉。花卉叶子取其近似之态,而不是刻板于细微特征。这种处理态度应该成于白石的“衰年变法”,他早年以雕花为业,追求形似之美而流于刻画,带有较为强烈的民间性,产生这种审美追求的原因在于他早年卖画的对象以乡村集镇的顾主为主,需求口味以精致为上。而这种欣赏技艺的习惯,对早年齐白石及其画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但当他到了北京,则是“我的画,虽是追步八大山人,自谓颇得神似,但在北京,确是不很值钱的哩。师曾劝我自出新意,变通画法,我听了他的话,自创红花墨叶的一派。”就题材而言,这幅《牡丹蜜蜂》题材在白石画作中是较为常见的。体现出一种追思的惬意与感怀。
花鸟四屏 设色纸本 1944年作(9200万元,2011年5月中国嘉德春拍)
齐白石创作《花鸟四屏》的时候已是84岁,公元1944年。是齐白石艺术的成熟期,代表了画家典型的风格面貌。
齐白石的《花鸟四屏》以四季花鸟的形象,分别描绘了“春之牡丹白头翁”、“夏之荷花鸳鸯”、“秋之多子石榴绶带鸟”、“冬之梅花翥雁”,通过展现自然界的四时不同,既揭示了自然造化的丰富,又借助于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乐观向上的情感心绪,表达了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多利图 立轴 1944年作(358.4万元,2010年6月中国嘉德)
款识:星塘老屋后人齐白石久雨忽见天磨墨挥毫。居京华第廿又八年。印鉴:齐大
荔枝入画,取其谐音,寓以“吉利”、“大利”、“多利”等吉祥寓意。白石老人生前对荔枝情有独锺,其对荔枝的喜爱,也多能从他的画作中得到印证。第一次尝到荔枝是在45岁时出游至钦州,也就是他“五出五归”中的四出四归途中。尝三客钦州,与荔枝结下了不解之缘,“荔枝”也就成为其画作的主要题材之一。其笔下的荔枝,笔精墨妙,形神兼备,并于画上题诗,诗画相融。正如“知果实之味,唯荔枝最美”、“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丹砂点上溪藤纸,香满静蓝清露滋。果类自当推第一,世间尤有皆人知。”诗情画意中洋溢着白石老人对荔枝的赞颂,老人常在荔枝图中题款盛赞荔枝为“果中之尊”、“果中之王”。此幅署“居京华廿又八年”,推算约为一九四四年,亦即白石闭门谢客,潜心创作之时。当属“衰年变法”后的代表风格作品。用笔老辣,一气呵成,构图疏密有度,用色艳而不俗。给人以洒脱、生动之感。把“日啖荔枝”后的美味,对“作岭南人”的向往,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人观此图后如沐“南国之风”。
桃花蝴蝶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白石山翁。印文:白石翁
此幅应为齐白石“衰年变法”之后的作品,体现了其取法吴昌硕之后形成的典型的大写意风格。画面从右上角起笔,交叉缠绕的紫藤贯穿上下,形成密疏、细粗之对比,构图颇具匠心。藤条以干湿浓淡不等的篆书笔法画出,似乱非乱、疏而不散、密而不结,有盘龙虬绕之势,藤花与叶片用彩墨渲染,色彩极丰富,但整体格调仍旧淡雅天真,并不浓郁鲜艳。左上角空白处一只蝴蝶飞来,动势及情态皆十分自然。整幅墨色和谐,笔法刚柔相济,造型简练质朴,充满春天的气息。
紫藤蜜蜂 立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此画无年款,从绘画、书法风格与题跋内容看,约作于1944年-1945年。此《紫藤蜜蜂》纸质近熟,上半幅只画盘曲如龙蟠的老干,而把花叶细枝都集中在下半幅,形成上下的密疏、细粗、嫩老之对比。这在齐白石后期的画藤作品中是极其典型的。从画风上可以看到吴昌硕对其的影响,藤干先以渴笔勾皴,藤叶密不透风,笔墨凝重浑厚,色彩浓郁鲜艳。浑厚的笔墨使画面浓密了起来,这其中又看到了徐文长一路锐利恣纵的笔法。
事事太平 镜心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款识:事事太平。白石并篆甲申八十四岁矣。印文:齐大、接木移花手段
柿子是齐白石最常画的题材之一,齐白石喜爱柿子不仅是因为它作为水果好吃,还因其与事、世、市等字谐音,有吉祥的寓意,如《事事太平》、《事事清白》、《三世太平》等。此作描绘了柿子树的一枝分叉,从画面右上角斜下伸出,与对角线平行于画面左上方,枝杈上密密麻麻挂着八个熟透的柿子,右下角是五个散落在地面的柿子,略带青涩,树杈和地面上停着两只蝉和一只螳螂。整幅构图饱满,色彩热烈,显示出一种喜庆、乐观的情绪。柿子以没骨法写出,色彩的浓淡晕染柿子将中间凹陷、上下饱满的特征恰当地表现出来,叶片以没骨法和勾勒法相结合的画法写出,叶筋和枝杈勾勒较淡,将隐没在叶片中的柿子凸显出来。三只草虫刻画精细工致,与粗率、艳丽的柿子树形成对比,画面看似率意,实则匠心独具,白石老人晚年的花鸟画创作更臻炉火纯青。
独酌图 立轴 纸本 1945年作
款识:室中藜杖老何之,八五华年归计迟。强作京华风雅客,夜深持蟹咏新诗。白石老人。印鉴:老白、甑屋
《独酌图》是白石老人的爱写题材之一,从本幅题诗可以看出他时年八十五岁,即一九四五年,而那一年正是他对此题材情有独锺的一年,“再三画此”,写有多帧。而诗中“强作京华风雅客”一句也被一再引用。此幅亦用烛火、酒壶、腴蟹、螯足、小杯来明示季节场景,把夜深斟酒、持蟹咏诗的意态表现得十分动人。
岁朝图立轴1945年作
岁朝图题材是中国宋代皇宫中开始兴起的一个绘画题材,采用的画法也是写实画法,形象逼真,内容以描绘冬天不易看到的花卉、树木为主,意思是春天即将来临,表现一种生机盎然的情趣来增加节日气氛。但到明清时有所变化,艺术家将佛教的五件供器画在画中,主体还是以花卉为主,但只要旁边有五供器中的一件即可。到了近代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笔下,《岁朝图》才从皇宫中走向平民化,画中将鞭炮、茶壶等纳入其中,都是表示大年新春到的意思。齐白石笔下的这幅《岁朝图》即是用艺术家独特的手法向我们展示节日来临的喜悦。该作品创作于1945年,属其晚年之作。是年8月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齐白石心花怒放,恢复卖画刻印,琉璃厂一带画店又挂出了齐白石的润格。图中大红宫灯和鞭炮洋溢着喜气,花瓶牡丹寓意着平安富贵,新鲜的柿子寓意着事事大利,内容丰富、构图精巧、清新秀丽,在色彩的处理上提高了物体的明度,但仍能看出笔墨的灵巧多变,整体色彩对比协调,此作当属齐白石精品之作。
虾纸本水墨私人收藏1945年作
此幅《虾》便是他晚年之作,区区几笔, 把虾的本性和特性表现得十分生动传神, 深得表现鱼虾妙趣之法, 再加上他颇富个性和功力的书法、奇绝飘逸的金石印章,此画具有非凡表现力,真可谓“笔愈简而气氛愈壮”。
虾戏图 镜心
齐白石画虾可说是画坛一绝,灵动活泼,栩栩如生,神韵充盈,用淡墨掷笔,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墨成金,笔笔传神。细笔写须、爪、大螯,刚柔并济、凝练传神,显示了画家高妙的书法功力。画家写虾,来自生活,却超越生活,大胆概括简化,更得传神妙笔。此《虾戏图》在造型上,虾腰为五笔淡墨,虾头一笔重墨,虾眼一笔重墨,虾眼横出,虾须、虾钳皆延长,笔法流利。所画虾的两只大钳,很有力量感。布局上虾与虾之间具有左顾右盼、前呼后应的整体美感。两只大虾一浓一淡,具有一定的立体感。清新活泼、力透纸背、动感、质感、立体感俱全。可显现出画家写虾之功力,其艺术水平之高,前所未有!
蝴蝶兰 轴 纸本
白石老人的画“雅俗共赏”,这“俗”是指题材平凡,大众喜欢。其作品的格趣是雅的---用简洁高雅的形式表现了有生命的自然对象,表达了人对自然的质朴情感,使人得到精神层面上的陶冶与净化。正如此幅《蝴蝶兰》,常见的对象在白石老人的匠心独运之下显得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整幅画面,笔墨纯熟,构思精巧。蝴蝶兰的花朵处于画面的视觉中心,色泽艳丽,简洁而富于姿致;枝干上一只瓢虫仿佛在慢慢的前行,给画面注入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从此画中可看出老人对画面安排的用心程度,但我们完全觉得是自然的再现。如此精彩的作品可见老人高超的艺术手段和无与伦比的调动手段的能力,殊为难得。
寿石蝴蝶兰 镜心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款识: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制。印鉴:年八十五矣
在齐白石“衰年变法”的画作中,以蝴蝶兰为题材的作品并不多见。此作一反常态,画面以冷色为基调,又恰到好处地和以藤黄,给人以清丽、温润之感。画面构图以蝴蝶兰为主景,后衬以挺立的巨石,层次分明,视觉疏朗。尤其画中两只蜜蜂,由齐白石独创的“晕蜂法”画出,即先用清水在蜂翼部位涂湿一片,然后用浓墨在身和翼的接合部位上接触,使墨在水中作放射状漾开,立刻收到蜜蜂双翼急速震动的效果,既形象又神似。此两只小蜜蜂不仅为画面增添了无限春意,又达到动与静的和谐统一。画家寓情于景,无不体现白石老人之匠心独运,堪称文人画“逸品”。
老少年 立轴 纸本1946年作
款识:寄萍堂上老人齐白石八十六岁思乡时也时在京华。印鉴:木人
老少年又名雁来红,石传统绘画花卉题材。古人画此本,设色较淡雅,线条柔畅,给人以清雅之感。齐白石画老少年,立枝挺拔,叶筋线条清刚爽利,设色浓艳绚丽而富于深浅层次变化,却给人以傲然出世之感。白石老人曾有七绝云:“年过五十字萍翁,老转童颜计已穷。今日辞归扶对镜,朱颜不让老来红。”诗中表达了他对青春年少的回味和羡慕,即“不羡黄金羡少年”的心情,又以年老于画艺的进取而自信,预示著一个红霞满天的晚景将会来临。
秋声秋色 立轴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在齐白石的家乡湖南湘潭,雁来红又叫蓬门。齐白石曾亲自种植雁来红,并曾有诗曰:“四月清和始着根,轻锄亲手种蓬门。秋来颜色胜蓬草,未受春风一点恩。”雁来红的入画,在文人画中比之紫藤、荷花、红梅要少得多,但用来作为秋季的代表花卉是常有的。在《秋声秋色图》中,齐白石不仅用水墨和蓝色画了几株秋菊,也绘画了肥嫩的雁来红来代表秋季。这不仅是因为齐白石所种的雁来红,更让他念念不忘的,是齐氏宗祠老屋种植的雁来红和附近遍开的荷花、菊花、红梅。不仅如此,儿时蝈蝈和蛐蛐的叫声,至今让齐白石难忘。86岁的齐白石身在北平,心早已飞到故乡的老屋,所以绘《秋声秋色图》来表达这种心情。这幅画是白石老人晚年所作,作于1946年。两枝雁来红,一上一垂,取姿生动;石绿画两只蝈蝈,动态可掬,栩栩如生。右下绘几枝秋菊,繁乱的枝叶处理的无拘无束,信手挥洒;与此对应的是两只蛐蛐,生动有趣,人们似乎真听见了它们美妙动人的叫声。
金桂玉兔 立轴 1946年作(1354万港元,2011年4月苏富比春拍)
这幅画绘于1946年,立轴画面上丹桂枝叶茂密,纵横交错地覆盖于画面上方,一黑一白两只兔子机敏立耳,鲜活地呈现在画面的下方。整个绘画黑白相衬、朱红点睛,色彩对比强烈。
三余图 镜心 丙戌(1946年)作
款识:三余图。白石老人三余云:画者工之余,诗者睡之余,寿者劫之余。此白石之三余也。文光先生雅意。八十六岁白石。丙戌。印鉴:齐白石、悔乌堂、鬼神传之非人工
齐白石画鱼比画虾画蟹更加写意,因鱼与人的关系较虾蟹更密切,有着“无常形有常理的特点”易于把握。鱼有很多可借喻的因素,如“年年有鱼”,鲶鱼可喻“长寿有鱼”,金鱼可喻“金钱有余”等等,其美好且吉祥的文化涵义也是文人墨客喜好之缘由。此幅作品,构图简洁,齐白石自题篆书“三余图”,画面底部绘三条大小迥异的游鱼与自书相呼应。古之“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而齐白石谓“三余”则为“画者工之余,诗者睡之余,寿者劫之余”,将画画、写字、作诗、睡觉日常生活所做的事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齐白石画鱼不画水,而是通过鱼的摆动和对鱼身、鱼尾等墨色的变化和空白的处理使画面充满生气,使人产生鱼在游动的虚拟效果。
柳荫骏马 立轴 1946年作
《柳荫骏马》,上款“秀芳”即东北抗日名将马占山。此作创作于1946年,正值马占山调任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之际。从中不难看出,白石老人赠予抗日名将马占山的“奔马”有着双重美好的含义。一则,“马”是胜利和骁勇的象征,送给抗日名将,自然实至名归。二则,受赠人恰好姓“马”,寓意着画中这匹勇猛善战的“千里马”即为马占山本人,取其一语双关之意。
四条屏 (420万元,2008年)
松鹰图 镜心 水墨纸本 1946年作(660万元,2005年7月中贸圣佳)
齐白石作画用笔雄浑健拔,用墨滋润淋漓,用色浓艳泼辣。其章法多时信手拈来随意而成。反映在造型方面,有时脱略形迹,离形而以神会求似,以求相反相成之韵趣。
此作品以写意为主,画侧立松鹰,身体和羽翼用没骨法,浓浓淡淡见笔见墨。以劲健之墨线勾出鹰喙及爪、眼睛。显得神采飞扬。加之刻画精彩的松枝和松针,堪称杰作。
松寿遐龄 立轴 设色纸本
白石所作《松寿遐龄》松枝纠结盘错,树枝上栖息绶带鸟。松树参天,松叶舒展而富于变化,墨色明润。两只绶带鸟则纯用色彩写成,灵动而欢快。鸟鸣婉转而悠扬,仿佛从画中传来。色调艳丽之中不乏稳重,赤可流丹,赭有趣味,墨之浓淡适度自然,布局错落有致,用笔温火得当,雅逸之中不失谨严。此正是该画成功之要诀。此画富于强烈的民族气息和文人情调,寓意长寿、和谐。这种独特的表现技法,与消极避世、超脱孤寂的古代文人画创作是截然不同的。在齐白石的作品中,洋溢着健康、欢乐、诙谐、倔强、自足和蓬勃的生命力。
大富贵亦寿考 1946年作(1200万元,2011年12月北京保利)
此幅《大富贵亦寿考》为齐白石常选取的寿桃、牡丹题材,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寿桃後的青花龙纹花瓶,这在齐白石的花鸟画中极为少见。以物象入画作为祝福的寓意,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门津之一。寿桃,因其谐音“寿”而寓意长寿;瓶即平安是永固的喻性暗示;牡丹则自古即被视为富贵的象征。把三者统一入画,显然是非常高的祝福。
此画构图简练,寿桃与花瓶两组物象前後错落,前面两个娇艳欲滴的大寿桃盛在盘中,其以没骨法写出,直接以洋红和藤黄描绘出桃实饱满的形体和鲜艳的色泽。寿桃後为青花龙纹花瓶,内按牡丹。牡丹以大写意法为之,用颜色的深浅浓淡表现花瓣的阴阳向背,再以墨笔勾画出叶片的肥瘦、强弱、曲直和起伏,叶片均以黄色敷之,并以黄色勾画几笔花枝,大面积的黄色一方面与牡丹相映衬,一方面与桃实相呼应,且丰富了画面的色彩。花瓶以雄健凝练之笔画出,笔法简单,但表现出了花瓶外形的优雅。瓶身绘制龙纹青花图案,一条腾云而起的祥龙,栩栩如生,生动传神。此幅乃为白石老人晚年的精品,不仅寓意吉祥,且选取了“龙”这种在老人写意花鸟画中不多见的新题材。
此幅作品画了白石老人从未画过的“五爪降龙”,龙的布局更经过详密的思考,非随性落笔,生动传神。龙的设色更是经过了严密的考究,若设计画“金龙”则为“真龙天子下凡”意为赞美皇上,甚不妥切,而且金色在画面也不突显;红色又嫌俗耐;只有“蓝色五爪降龙”,意指平(瓶)民布衣祥龙降世,救苦救难,寓意深刻。
玉 兰 立轴 纸本 1946年作
款识:草木知春君最先。借山老人白石自白下还京华后制。印鉴:白石、鬼神使之非人工
此画无年款,从作者题中:“自白下还京华后制”,其中白下指南京白下区,由可知此画应作于1946年。此年8月,徐悲鸿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聘齐白石为该校名誉教授。秋,请胡适写传记。为朱屺瞻《梅花草堂白石印存》写序。10月16日,北平美术家协会成立,徐悲鸿任会长,齐白石任名誉会长。10月,中华全国美术会在南京举办齐白石作品展。由南京期间游玄武湖、鸡鸣寺、中山陵、明孝陵以及灵谷寺、燕子矶、北极阁等名胜;蒋介石接见齐白石;于右任设宴招待齐白石;张道藩拜齐白石为师。11月初,移展上海。在沪期间会梅兰芳、符铁年、朱屺瞻。岁暮,离沪返京。此玉兰花图已属齐白石晚年的自家风貌。画中笔墨浑厚苍茫,设色不多,仅以点缀。
樱 桃 立轴
款识:写真点点佳人口,言事言情总断魂。往日情奴白石老人并句。印鉴:齐大
白石老人的画总有诗意,此作题以二句,便足以令他的诗名与画名一样不朽。由樱桃的颜色而联想起佳人的小口,言事言情,令人清魂断肠,“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这是白居易咏侍妾樊素、小蛮的名句,齐白石活用其典,化为无迹,的是高手。
富贵白头 立轴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款识:富贵白头。干嘉间诸画家皆喜以此四字为画题。丁亥八十七岁白石老人。印鉴:白石、寄萍堂
此幅《富贵白头》画牡丹白头翁,以谐音寓“富贵白头”的美好祝愿。画中一只白头翁卧于巨石之上,眺望远方。两株盛开的牡丹占据画面的左下角,全画构图饱满。过了“衰年变法”后的白石老人以其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名重一时。画中象征富贵的硕大牡丹极为抢眼,用笔毫不迟疑、结构清晰,色与水的比例调和几入化境,使牡丹艳而不俗。白石老人对石头及花叶细微之处的处理也同样一丝不苟,笔笔谨守法度,叶脉清晰、墨气淋漓。整幅作品寓意吉祥、色调明快、趣味十足,实为难得之佳构。白石老人生来就有的天性使他的画作永远都是从生活中来,经过其多年的观察、研究、积累、提炼,始达到“似与不似之间”——即放弃形似,超越对表面形似的模拟而达到形神兼备的最高境界,真大师也。
花卉四屏 设色纸本 1947年作(1840万元,2012年10月中国嘉德)
四屏之一画名“双寿”,画寿桃一双,并枝叶葱葱。寿桃是白石老人晚年经常描绘的题材之一,寄予了老人美好的愿望,象征多寿多福。此屏尽见齐氏画桃家法,举凡洋红写桃、藤黄缀蒂、浓墨勾筋、淡墨勾缘、敷色变化等等,均可自此幅中得窥一斑。
四屏之二画名“五福”,画金黄佛手五枚,以合“五福临门”之祥瑞寓意。作品取势用色似有老缶意趣,但细品慢酌,则全是唯齐白石才有的韵味神情,乃白石艺术成熟期的佳作。
四屏之三画名“延年”,画红、黄秋菊五朵,并篱笆墨叶。此屏可称白石老人“红花墨叶派”之典型。观此屏菊花,构图上参差错落,共画两黄三红五朵菊花,并以篱笆两枝和穿插菊叶勾连上下,极具动态,为齐白石晚期精品。
四屏之四画名“富贵高寿”,画牡丹湖石。牡丹乃花中之王,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美艳绝伦,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齐白石亦喜以牡丹入画。此屏牡丹用笔简练、老辣,寥寥数笔却生机盎然。牡丹之后又以大笔触写湖石,以蕴“高寿”之意,其运笔流畅,笔道老辣,痛快淋漓之感顿生。
螽斯红蓼图 1947年作
读《螽斯红蓼图》,通篇流露着齐白石特有的稚拙率意。想象老画家作此画之情境,他定是先从叶子起笔的,深浅浓淡,挥毫泼墨间完成画面的大致布局;随后,红蓼的进出穿插关系成为画面灵动的关键,它们有的饱满成熟低垂着穗子、有的轻盈地向上舒展着,各有情态,朝向无一雷同。大面积的墨叶作为画面的中心,红蓼以此为辐射源向外发散,繁而无乱,不容增减。值得一提的是,现实中红蓼的自然生长并非如此,一般是花穗高于叶子生长在前,叶子簇拥花穗在后,这样的画面是白石老人的创造。艺术家打散眼前所见自然,而重构出画面的秩序关系,我们认为这其间的关系井然有序宛若自然天成,也许这即是“鬼神之工”。
初读齐白石作品觉得天真松动,再多看几遍,不禁暗服其老辣。在《螽斯红蓼图》中,老画家以点构成线,用点状笔触描画每一枝蓼穗。由此,白石老人准确地抓住了红蓼丰满、多籽的特征,并使得画面点、线、面地关系灵活而丰富,堪称神妙。对待自然,有取有舍,齐白石秉持的是中国传统文人观看世相的基本观念:舍纷扰繁杂、变动不居之形,而取生命本质规律之理。低垂的红蓼是秋季的讯号,画家最后在画面里增添了一只活物,螽斯振羽饶有生趣,白石老人的用心之处在于他描画的是一只壮硕且通体黄绿的秋螽,画面情理统一,自然而然。
《螽斯红蓼图》是齐白石盛期佳作,其中笔墨形色已足够玩味,一方“鬼神使之非人工”的钤印更为我们了解齐白石的艺术世界的一个新提示。
松鼠葡萄图 立轴 纸本 1947年作
《松树葡萄图》面貌活泼自然、平淡天真。画家用大墨块、大篇幅书写葡萄藤的叶片,藤叶层层叠叠,宽大舒展,墨色湿润,浓淡相错;茂密的藤叶中穿插着两三枯叶,赭石设色,与紫色、蓝色的葡萄相呼应,为画面增添了和谐典雅的风貌。细劲的渴笔勾勒叶筋和藤条,再加上亮晶晶的葡萄珠,充满了点、线、面巧妙结合而产生的韵律感。两只贪食的小松鼠萦绕在藤间。松鼠虽小,但是毛发柔软,须爪齐备,活灵活现,足见白石老人用笔之精微,功力之深厚。
虾戏图 立轴 水墨纸本1947年作
款识:寄萍堂上老人齐白石八十七岁时画于京华。印鉴:湘潭人也
这幅《虾戏图》是齐白石八十七岁创作的作品,用淡墨画虾体,用浓墨点睛,把墨、水与宣纸结合的气韵效果把握得很好,使虾看起来通体透明,形象生动。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增加了虾头的重量感,在左右点上几笔淡淡的墨,虾的头部在晶莹剔透中有显得变化多端。用淡墨侧锋画虾一节一节的腰部,笔痕明显,有笔有墨,笔头包含水分,笔落纸上,自然晕开,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增添了虾的透明度和动态感,让人觉得它富有弹性和生命气息。虾的尾部也是通过三笔淡墨,使虾表现的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有开有合,形似钳子,用圆润而有力度的淡淡的笔墨使虾显得更有活力。虾的触须用弯曲的淡墨线画出,富有动感。此外,为表现出那种透视感,用虚实结合,简略得宜,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疏密有序,用墨有浓有淡,使纸上之虾极具节奏感,看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我们从这幅画中也可追寻,虾极具有观赏性,需要很高文化素养的人才能欣赏到它的美。这是一幅表现群虾相互嬉戏游荡时的场景,画作为人内心世界的反应,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乐观、自足、充满活力和情趣的老人形象。
梅花八哥 1947年作
1947年除夕,白石老人兴之所至,欣然展开宣纸,拿起画笔,绘一枝梅花由上而下,红梅朵朵,生机勃勃;树干由下而上,斜向挺立,与梅枝平行呼应;两只八哥一上一下,相向而语,互诉衷肠。画面构图清新,张弛有度,梅枝、树干成垂直交叉之势,与落款书法的朴拙自然相得益彰。齐白石画梅,深受吴昌硕影响,在技法上以凝重的金石笔法画枝干,以浓艳的洋红点花卉;在意境上多为缘物寄情,写物附意。梅花自古即是文人士大夫乐于颂吟的对象,画家画梅,也是喜其象征意义。
喜上眉梢 立轴 1948年作
款识:戊子八十八岁白石。印鉴:白石翁、三百石印富翁
喜鹊登梅寓意吉祥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题材。此画横立几枝点点红花,梅树枝梢顺风势向右,下方摇曳。用笔雄浑健拔、真力弥满,用墨滋润淋漓,用色浓艳泼辣,其章法信手拈来极为简括大气,造型脱略形迹,离形而以神合求似。
多寿多寿 立轴 设色纸本 戊子(1948)年作
款识:多寿多寿。戊子八十八岁白石一挥并篆多寿多寿四字。印鉴:吾年八十八、白石、雕虫小技家声、人长寿
齐白石绘画师从徐渭、八大、石涛、吴昌硕等,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黑叶一派,尤以瓜果蔬菜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中国素有祝寿的传统文化,以年高人健为幸福的象征。松、柏、绶带鸟、灵芝、仙鹤、灵龟、桃子等都被视为长寿的象征,被画家选为画题,成为祝寿画经久不衰的主题。作为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齐白石也常在画中表达这层意思,而以寿桃为最多,又常以双绶带鸟相配,取多寿之意。此画用浓洋红点染桃实,浓酣而又艳丽,用汁绿写叶片,浓墨勾筋、浓赭石写干。画中用墨用色,信手天成,既热烈又沉着,即浓丽又和谐。桃实仍然施以鲜艳而又饱和的洋红泼写,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又有着吴昌硕之风。树干用浓赭石写出,笔墨上纵横淋漓,超越奔放,生动活泼。三个桃实之下,两个赭墨色的绶带鸟相对呼应。白石老人善于用墨彩干湿浓淡的特点,表现出空间感和对象的质量、重量。白石老人的笔墨纵横淋漓,超脱奔放,用笔放的开留得住,善于运用墨彩对比表现空间感和对象的质量感。其笔力劲健纯熟,大拙大巧,物象造型均为简洁的构成。
天竺鹦鹉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借山屋后多此种天竺,与北地花圃种者不同。戊子。八十八岁白石。印鉴:“木人”。藏印:“云海阁珍藏印”。
“八哥解语偏饶舌,鹦鹉能言惹是非。”白石既对这两种鸟如此评价,故本幅所题关涉全为天竺在其故乡与北方之异种,主角则未获片言提及。只见鹦鹉高踞画面中央,立于岩石顶端,但颔首闭嘴不语,莫招是非,这也是白石居京埋首创作,不喜逢迎交际的自我写照!他写鹦鹉不如八哥、喜鹊或晚年时期鸽子之多,但这能言鸟胖呼呼带点憨直的神态,其羽毛色彩之丰富,都极适合白石写花鸟之传神自然兼设色鲜丽活泼的表现技巧。本幅自不例外,尤以浓墨重笔写成巨石秃枝相伴,益能反衬出鹦鹉通体色彩之艳丽。下方缀以两株饰满红果的天竺,令全画更形丰富热闹,讨人欢喜。
巨石海棠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杏子坞老农白石八十八岁作于旧京。印鉴:齐白石、归梦看池鱼
白石老人一生画作,多为随处可见之物,于平凡中见生活情趣,由此可见白石老人之生活情趣及生命之感悟。秋石、秋叶、秋海棠均是常见的齐白石花卉绘画题材,这类作品不只是对文人水墨画中常见题材、模式的学习与继承,更藴含了白石老人在耄耋之年,对美好生活发自内心的热爱。秋景、秋物是成熟而灿烂的,在白石老人笔下,这些经过心灵创造的花卉、蔬果、昆虫则更显可爱。齐白石在衰年变法之后,愈加强调色彩的表现力。秋花色彩斑斓,很适合其新风格的表现,本幅作品构图简洁疏朗,色墨相融,得氤氲之致,颇堪玩味。红、黑两种颜色以其鲜明的对比,表现出白石对中国书画传统与创新的大胆尝试。并在不断的绘画实践中,形成了被后世称为“红花墨叶”的创新绘画技法。几串海棠花的红艳,让人们联想出勃勃生机,生命不息的慨叹;几片浓淡相宜的墨叶,是画家对传统绘画的继承,是文人的戏墨雅趣。用淡墨皴染的巨石上略施以赭石,石头的画法看似平淡无奇,无论从构图上看,巨石占画面的三分之二;还是墨渖淋漓的用笔,皆可看出吴昌硕之法度,亦为“金石画派”之原貌。
益 寿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益寿。借山吟馆主者白石八十八岁并篆二字。印鉴:老木、寻常百姓人家
此幅作于1948年,菊花与酒坛的搭配有延年益寿之意。画中一篮菊花在前,呈倾斜的姿势,浓墨写成的竹篮刚硬、干涩而有留白,显出其柔韧而有弹性的质感;红、黄、白三色菊花装满竹篮,菊花花瓣以不同的色笔勾出,在墨叶和竹篮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娇艳。酒坛以淡赭石用没骨法画出,中间留下些许空白以表现其高光,其外部编织物以干笔破锋写出,表现出了酒坛的体积感。整幅构图虽简,但色墨浓淡轻重的对比处理极佳,具相辅相成之效,令画面呈均衡的布局,再配合笔力浑厚的篆书题字,乃白石晚年一件寿酒题材的佳作。
瓶菊图镜心 设色纸
款识:杏子坞老民白石客京华将卅年矣。印鉴:齐白石
题跋中称此幅作于“客京华将卅年矣”,即大约20世纪40年代后期,当时抗日战争胜利,白石被聘为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名誉教授,显然其独特而精美的艺术已经赢得了崇高的殊荣,而其晚年的笔墨风格也更加率意和纯熟,此图颇可见一斑。菊花是白石一生都喜欢的题材,此幅构图简约,三朵硕大的菊花插在花瓶中,菊花均向左倾斜,花瓶则向右倾斜,呈现出一种反作用力,左下侧一盆植物维持了画面的均衡。菊花以墨笔勾勒,金黄着色,在墨叶的衬托下尤显华贵;花瓶的外形和纹饰均以墨笔勾出,纹饰的笔墨较重,表现出花瓶浑圆的体积感;与花瓶优美流畅的造型不同,一盆植物的造型简单朴拙,成为菊花与花瓶的衬托。整幅笔墨章法均十分平实,但情趣盎然,格调清隽高雅。
秋虫菊石图纸本设色
此幅作品,笔墨与构图,俱臻佳妙,一叶红菊,斜垂画中,色彩鲜妍,视以淡墨石头,气势峭拔,石上著一纺织娘,更添生趣,自题云:“满地红云粲菊英,题诗牵动故园情,十年百劫家难想,可有山中纺绩声。”
荷 花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齐璜白石山翁制于京师。印鉴:齐大
此幅构图打破常规,以线、墨块、色块的各种穿插和组合形成一些富有趣味的几何形,前端的两片荷叶以赭石并混合少许墨色写出,以纵横的大笔涂抹,得出不规则的形状,再以干涩、粗重的墨笔勾勒筋脉。荷叶呈现出一种枯萎、破败之象,笔直的茎杆上有一些竖或横的留白,以显示一种苍劲之态。后端的两片荷叶以重墨写出,笔意自由,以外形轮廓的趣味打破重墨造成的逼仄感。莲蓬从右侧伸出,茎杆多一笔写出,或笔直,或弯曲。莲蓬在残破的荷叶间若隐若现,或为尚带着几瓣荷花的新鲜果实,或为以焦墨画出的成熟果实。画幅上端的一只蜻蜓以精细的墨笔勾出,再以淡石青色稍加晕染,扇动的翅膀呈现出透明之状,十分生动,亦使画面形成动与静、冷与暖的对比。整幅在简率的章法中传达出丰富的形式构成之趣。
牵牛蜻蜒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该幅《牵牛花蜻蜓》作于白石老人八十八岁高龄。整幅画作构图右密而左疏,穿插有致,非常讲究。红的花、黑的茎与竹支撑,形成黑色线条中朵朵红花,娇丽动人。浓淡层次分明的叶片只用寥寥几笔概括出轮廓。该幅作品,从下向上看,蓬勃而起,茁壮茂盛,蒸蒸日上,光彩照人,给人以团结一心的感觉和力量。特别是画中所用颜料为齐家红色,独特艳美,堪称画中一绝。画中蜻蜓翩翩停落,欣赏此画,有如清凉之风阵阵吹过,给人无尽的艺术享受。山水、花草也有生命情趣,这情趣来自艺术家与自然物的“对话”。白石老人用淋漓的水墨意气风发的流畅线条,形成了凝重又活泼的节律,那正是宁静亲切的田园诗意,这一切,都源自画家诗意的生命感受。
丝瓜蚂蚱 立轴 纸本
齐白石此幅丝瓜,墨气氤氲,酣畅出神。大笔饱墨迭写瓜叶,瓜架上瓜藤秧蔓缱绻回转,奔趋一任自然,连贯写出,即初示格局。主题物丝瓜,经营位置错落得当。最边的丝瓜细瘦且下垂露柄。上部丝瓜短小,为整体格局做出考虑,虚实层次得当。位于瓜藤下的蚱蜢使得整幅画面亲切有生气。昆虫蚱蜢朝向与瓜藤相反,更显示出活力,草虫粗笔的写意手法,也是经过观察和提炼的笔端丝丝入扣使得蚱蜢神形兼备与丝瓜相互照应。齐白石在强调“外师造化”时,不忘“中得心源”提炼和概括草虫的结构与形质正是匠心所在。此幅,彰显“为万花写照,为百鸟传神”般的对自然万物地眷爱。
葫芦虫草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白石老人时客京华。印鉴:齐大(朱文)吾年八十八(朱文)
齐白石是个多面手,其花鸟、山水和人物样样精绝。尤其花卉草虫,更是妙趣横生,一派天机,充满天真的童心和淳朴的乡情。他是中国绘画史上为草虫写照种类最多的画家。这幅《葫芦虫草》未署年款,但从风格看,当属其成熟时期的作品。画面中用极富变化的水墨写葫芦藤蔓枝叶,又用黄颜色画几只姿态各异的葫芦,果与叶互相穿插其中,尤其趴在葫芦上的一只瓢虫,给画面平添了几分生机勃勃的活力;让人们感受到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同时一种和平祥静的融洽生活乐趣映入眼帘。此作中,齐白石将文人写意与民间艺术的朴素天真不着痕迹的结合起来,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创造了一种极高的艺术境界:水丰、墨饱、色亮,酣畅雄直而气沉力厚。用笔干净利落,心手相应;墨色变化,枯湿对比,精神跃出;左方款题一行,平衡了画面又与藤蔓枝果相应成趣,简炼而不简单,平和而不平实,确是一幅难得的佳作。
荷花翠鸟镜心 纸本 1948年作
历代画荷寄志者众,可谓高手如云,齐白石亦为圣手。他画荷,构图上不求奇崛、突兀,但求清新、自然,用大笔卧锋写荷叶,用重墨写出背向,用中锋写荷茎及莲蓬,线条有既厚且圆的质感,荷叶张扬、舒卷、收放有度,莲茎揖让穿插,纵横有致,具有一种音乐的节奏美。通幅荷叶莲蓬形成秋日赭红色调,一只翠鸟在荷花上休息,似在吸取花间清气。确是秋日荷塘,一派秋光明快景象。
菊花小鸟
《菊花小鸟》是大师以菊花寓意抒怀的精品之作。此幅作品熔画中大师(之意)、花中大士(之志)及写中大式(之法)于一炉,三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不可稍分。画中大师者,白石也;花中大士者,菊花也;写中大式者,齐氏之法也。画中菊花以藤黄、曙红、花青等巧妙布色,配以浓淡相宜的墨线勾勒,沉稳而不失生机,而那只小麻雀的安排,意在画外,似能听见秋夜低鸣之声。是为点睛之笔,十分精彩。画秋菊,意为“益寿延年”,麻雀则为身体健康之意。综观此作,笔法精妙、结构谨严、设色鲜明、写物逼真,托物以写意、状景以纾怀,于中可窥一斑,不愧大师精心构撰之作。画作与作者所题款“三百石印富翁白石连日得门人画十余函”相辉映,刻写白石老人心中喜悦之情,可谓珠联璧合。
蚱蜢鸡冠花 镜心 设色纸本
款识:笑君不自嫌材短,众草底垂欲见高。白石。印鉴:齐大
齐白石善画花鸟鱼虫,尤能摹绘出生活中常见景象的可爱之处。齐白石写鸡冠花,早岁与晚年有别。晚年多红花绿叶,色彩丰富多变,特别是殷红花朵上再加重洋红,令色泽烂若朝霞,鲜艳绚丽。本幅亦没骨法写花,用色调子略暗,花底部与顶部形成对比,浓淡相错而出,枝叶用浓墨勾勒轮廓及脉络,茎施以赭黄,叶以石绿着色,烘托花朵之热烈。花冠上以墨色细写一蚱蜢,身体勾勒简练准确,肢节历历可见,极富生趣。画面鸡冠花一前一后,造成错落的位置关系,地面用墨点缀,与纵向构图相呼应,具有强烈的稳定感。作品右侧跋文老辣恣肆,用诙谐的语气揶揄身材短小的蚱蜢对高低的错觉,与整件作品主题相呼应,为一件难得的佳作。齐白石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常通过周围普通的场景与物象来传达自己内心对人世的感受和认识。这幅蚱蜢鸡冠花就充满了画家对于不自量力者的讽刺之情。通过画面左侧的题款可以了解画家创作此幅作品的意思。
游虾茨菇 镜心 水墨纸本1948年作
款识:南岳山下之儿童八十八岁矣,白石。印鉴:白石
晚年的齐白石驾驭能力更加娴熟,对描绘对象形貌、神态、动作及环境关系都把握的较为到位,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墨的色彩表现力。此幅画面上部为丛生的茨菇,下面数只游虾神态动作各异,极富意趣。茨菇纵向排列,墨色且有远近高低的变化,营造出画面犹在水上的效果。虾的轻盈纤细与茨菇的粗壮浓厚形成对比,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虾的尾部也是寥寥几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作品布局疏密结合,师法自然,具有典型的文人意趣。
雏趣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948年作
此幅作于1948年,外界战事不断,但并没有打扰老人内心的宁静;虽然远离家园,但老人并没有忘记乡间生活的惬意。齐白石的绘画作品中,鸡的题材有很多。画面中这群活泼可爱、相互追逐的小鸡,就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情景,画家却于其中发现了盎然的生活情趣,并把它生动的表现了出来。此幅纯以水墨为之,蕴无穷变化于黑白之间。画面躁动喧闹,绘制了十只奔跑的小鸡,小鸡动态各异,相对或相向,注意力却集中于同一个没有具象焦点,此焦点可以是一条蚯蚓,可以是一只蚱蜢,抑或是……正是因为没有画出具体的形象,更给赏者以无限遐想,正所谓“无声胜有声”。用大笔圆点表现小鸡的外形然后添嘴,眼和爪。用笔用墨上,浓淡墨变化上,圆长笔的应用都独具一格。从图中可以看出画家对于水墨的控制已是相当的纯熟。它们朝着画面左下方的方向聚拢,呈散点聚合状,疏密得当,这样的构图方式使得画面中的物象散而不乱。对于一幅尺寸不大的作品来说,小鸡的数量相对较多,但是这些小鸡却各俱姿态,完全没有重复的形象,十分招人喜爱。最上面的那只此前似是在自娱自乐,刚得到消息,也不甘落后,远远的正欲扑楞着稚嫩的小翅飞奔而来。在构图上或两个一对,或三个一组,错落有序,小鸡从不同的方向追来,形“散”而神聚,无声而胜有声。
南岳山下枫林亭 镜心 设色纸本
款识:南岳山下枫林亭。白石。印鉴:白石、容颜减尽但余愁
齐白石笔下的草虫可谓神形兼备,栩栩如生,他曾有诗云:“从师少小学雕虫,弃凿挥毫习画虫。莫道野虫皆俗陋,虫入藤溪是雅君。春虫绕卉添春意,夏日虫鸣觉夏浓。唧唧秋虫知多少,冬虫藏在本草中。”可谓一草一虫总关情。画中螳螂长足的挺拔,关节的精准,一只蓄势待发的螳螂跃然纸间。从中不得不叹服齐白石深厚的线条功力,以及对细节的把握往往信手捏来。更令人叹服的则是画中隐约表现出了蝉栖身枝头“高处不胜寒”所隐藏的一丝畏惧与担忧与树下螳螂之跃跃欲试间的呼应。真可谓妙到毫颠,亦足可见齐白石的草虫绝对是小中见大的。匠心独运的精彩描绘,画面的纵深与层次;画中的错落与虚实;情趣的真实、丰富与生动,都得到了更强的突出和展现。如此着力和精彩地勾画,在同类其它作品中是不曾有的,不愧为一件巧思精构的佳作。
大利图 立轴 1949年作
款识:(一)白石。(二)己丑秋九月八十九岁白石老人重见。印鉴:老木、白石翁
荔与“利”谐音,寓意“吉利”。此画中满树新鲜荔枝,寓意“多吉多利”。齐白石喜画荔枝且喜用长条幅,他常绘几枝带叶挂果的荔枝,再配以竹筐、竹篮。而如此幅画中,以“荔枝树”形式展现荔枝题材的齐白石画作较为少见。因长条幅的布局需要,齐白石往往题上长款,以平衡“重量”,或诗或文,皆有奇趣。如:“丹砂点上溪藤纸,香满筠篮清露滋。果类自当推第一,世间尤有几人知。”而如此幅画作落款形式,几再无相同,可谓:“出新、出妙”之作。看落款“白石”二字字体风格,当属七十五岁至八十岁时期作品。尤其最下一部分题款最为抢眼,其显示了,白石老人在创作此幅佳作后约十年再次得见的场景。此刻,齐白石心情自然甚是愉悦,于是又题十五字:“己丑秋九月八十九岁白石老人重见。”齐白石对荔枝的喜爱或许来源于他早年“五出五归”的游历生活。他曾三客钦州,对荔枝一见钟情,与钦州友人共赏荔枝,盛赞荔枝为“果中之尊”、“果中之王”。《白石老人自传》所记:“到钦州,正值荔枝上市,沿路我看见田果的荔枝树,结着累累的荔枝,倒也常好看。从此我把荔枝也入了我的画了。曾有人拿了许多荔枝来,换了我的画去。”齐白石还曾言:“果实之味,唯荔枝最美,且入图第一”,并赋诗:“自叹中年何苦思,七言四句谓为诗,一朝百首多何益,辜负钦州好荔枝。”由此足见白石老人对于荔枝的喜爱。齐白石极擅处理此类题材。观本幅作品之画面,一树沉甸甸的鲜红荔枝,令人垂涎。果实以洋红描绘,体现出了佳果之娇红欲滴的鲜色,汁水盈盈,馥郁无比,并得绿叶相衬,茂密向荣。齐白石运用色点法来描绘荔枝表皮独特的粗糙质感,并配以藤黄点缀出树叶的明暗。在整体构图方面,画面左侧垂下的一束荔枝与画面上方的荔枝交相辉映,使得画面更富张力和延伸感。通观此画,疏密有度,虚实相谐,体现了齐白石对构图极高的经营能力。
松鹰图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这幅《松鹰图》是白石老人赠与画友叶浅予的,无年款,署八十九岁白石款。齐白石生于1964年1月,农历癸亥年冬月。除去白石“瞒天过海”的两岁,不难算出此作品作于1949年。
因为该作是送给画友和同行的,所以齐白石在题材上选择了最喜欢和最擅长的松鹰。松与鹰两个意象的结合象征了一种刚劲、坚韧、不屈与博大,托物言志,寄托了他的人生理想。正如他在一首题《鹰》诗中写道:“连年看汝立,嘴爪世应稀。杀气层霄上,飞搏众岭低。”
这幅作品是齐老晚年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从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白石老人画过不同的松鹰图,大多数松鹰都颇具动态感,或回头或俯视,有的振翅欲飞,有的眼睛直勾一物,处于静与动的临界点之上,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艺术的张力,鹰的力量感跃然纸上,飘忽欲飞,相比之下这幅松鹰图显得较为安静,不一味强悍,在强悍中含着清峻、飒爽,眼神从以往的犀利变得柔和温润,内敛博大,淡定而从容地俯视着一切。以淡而润的墨色写松干,雄鹰静立于画面上部松干之上,昂首望向画外。用笔上多勾勒,少皴擦,鹰的线条流畅柔和,松针尖细灵动,疏密得当,这些艺术语言的综合运用使画面从整体来看,少了些凌厉苍凉之感,多了些温暖静逸之情,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绘画风格,于齐白石的年龄、性格和赠送对象有着很大的关系,希望自己与世无争,从容淡定,而又不失斗志。也希望两人都有奋斗的激情,有无限的力量。艺术的本质是情感,这些情感的变化必然会反映在作品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管一位艺术家的创作风格有多稳定,他在不同时间段的作品风格是不尽相同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幅作品在风格上是唯一的,有它独一无二的艺术和历史价值,也体现了一代文人画大师的基本素质。
木芙蓉 立轴 纸本设色
“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木芙蓉花期长,开花旺盛,品种多,其花色、花型随品种不同有丰富变化,是一种很好的观花树种。自然成了画家笔下常见的题材,白石老人的这件《木芙蓉》立轴,近似于没骨画法,花枝、花叶均以浓淡变换的笔墨写出并形成层次感,石头虽然作为衬景亦显得通透玲珑,全靠对水墨的娴熟掌控。整幅饱满而不失空灵。题句曰:粗枝大叶,拒霜魄力,道出了画意主旨。
茶 花 镜心 1950年作
款识:蓬子仁兄正画。庚寅,九十岁白石老人作。印鉴:白石、大匠之门
茶花是云南省的省花,也是浙江金华和温州市的市花,其形姿优美,叶浓绿而富有光泽,花色多样,具有极高的审美趣味。齐白石的“茶花”多为艳丽色彩,此幅创作于1950年的《茶花》则绘为白色花瓣,以象征富贵的金黄色绘花蕊,可谓别具匠心。而别具匠心的还不止如此,以茶花馈赠友人“蓬子”可以说是别有“用心”了。此处上款人“蓬子”即为姚蓬子(1906-1969),浙江诸暨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左联。曾任教于上海师范学院,是我国著名作家。齐白石绘茶花相赠,是将金华的市花送给离金华不远的诸暨人姚蓬子,也许这就是历史的巧合。谁曾想会在30多年后,茶花成为了金华的市花。此幅《茶花》整个画面自上而下具有一种铺成的张力,却也不乏点缀的意趣。九朵茶花在墨叶中以音符般跳跃,一只蜻蜓也被吸引过来,加入舞动的步伐。九十岁的齐白石已不能绘精细工虫,但意笔的昆虫有着另一种魅力,焦墨勾勒的翅膀使薄翼展现出独特的轻盈之态。“九”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代表着一种圆满之意,比如九九归一。齐白石也喜欢将九的寓意融汇在画中,比如绘九条鱼寓意如意,绘九只鸡寓意吉祥等。此幅九朵茶花还与白石老人的九十岁暗合,又可见其“用心”之处了。
秋 香 立轴 纸本设色 1950年作
款识:啸天将军所画庚寅九十岁白石作意印鉴:齐白石、寄坪堂
品读白石先生的这件《荷花图》,展卷一观,迎面而来的是一种“行云流水”般的自然与洒脱。行笔心手相合;无拘无束。这纯粹是笔墨与功力的无心体现。作品之中洋溢着一种“写”的意趣;古人云:“画到极则为书”。这种“书”不是只单纯的以“书法”入画,而是在笔墨之间“抒发”出作者的情趣与修养。白石先生的这幅力作恰恰有此体现:荷花的沉稳与宁静;荷梗的潇洒与苍劲;荷花的清秀与润朗;真可谓神与古会,心意交融。这件作品是庚寅年为“啸天将军”所创作,自署九十岁。庚寅年为公元一九五零年是年齐白石实际年龄八十七岁。白石老人虚长三岁是家乡之习俗,众所周知,以为文坛轶事。“啸天将军”就是杨虎。袁世凯称帝时,杨虎曾任江苏军总司令、海军陆战队司令兼代理海军总司令,这件作品就是白石老人赠与杨虎画作中的精品之作。
事事如意立轴
齐白石作画用笔雄浑健拔,用墨滋润淋漓,用色浓艳泼辣。反映在造型方面,有时脱略形迹,离形而以神会求似,以求相反相成之韵趣,提高了文人画的艺术境界,开创了具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的写意花鸟画新篇章。此作品以写意为主,取谐音“事事如意”之意。
岁朝图 立轴 庚寅(1950年)作
款识:岁朝图。古稀婴儿长寿。庚寅,九十白石。印鉴:白石、大匠之门
这是一张洋溢着中国传统节日喜庆的作品。大红的主色调,勾勒出平常人家里除夕用的什物,大红宫灯和鞭炮洋溢着喜气,花瓶牡丹寓意着平安富贵,新鲜的柿子寓意着事事大利,所有这些物象造型简练质朴,赋色鲜艳泼辣,多用洋红,色调明快浑厚,营造出温馨喜悦的生活气氛。齐白石的画大雅大俗,把文人画家所鄙夷的畚箕、柴耙之类的农具皆收入画图,并且声明:余欲大翻陈案,将少小时所用过之物一一画之。他把生活中感兴趣的和较熟悉的一切事物统统都搬进了他的画面上。他的选材突破了单纯的民间画、学院画之间的森严界限,并继承传统绘画的表现方法,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深入观察,加以融会提炼,将富有农民生活气息的民间艺术情趣融进文人画中,不仅扩展了文人画表现的题材,而且也更新了文人画的艺术境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范。如果说,那浓厚的乡土气息,天真浪漫的童心,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而那热烈明快的色彩,墨与色的强烈对比,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作为齐白石独特的艺术语言或视觉形状,则是其艺术的外在生命。
双寿图 镜芯
款识:白石齐璜制。相传农历三月三,瑶池王母宴群仙,若相此桃论甲子,开花结果六千年。白石又题。印鉴:三百石印斋白石、齐大、苹翁
白石老人的艺术来自生活,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带着不随世事炎凉而变化的那份简单的纯真。此画可推断出是齐白石在京华变法之后的作品,变法后的他,笔下趣意盎然、热烈鲜艳、一派生机,大俗大雅,雅俗共赏。寿桃作为白石老人最受欢迎的题材之一,因其寓意吉祥喜乐一直广受藏家的欢迎。画中两枚寿桃置于全幅中心,采用没骨画法,果实厚硕、颜色鲜艳,昭示圆满福寿;以朱砂绘寿眉,二寿眉虽用笔了了却层次分明、神韵逼真,相互对视,体态稚拙;下方枝叶也采用没骨画法,淡墨浅抹、枝叶疏朗,别具神韵。整幅画作构图新颖,造意别致、有笔墨有色彩,令人耳目一新,看他的作品,不费猜测,不劳累,但并无单调感。直观之外,红在他手中又非简单直白的“以色当墨”,轻重缓急,浓淡合宜,有笔意笔痕,骨肉分明,极见造型与笔墨功力。勾画的桃叶从比例上来看小于寿桃,但配角亦是唱得有声有色,分为不同的姿态,颜色层次也各有不同,使赤祼祼的桃实不至过于村俗。最先着墨的提篮以焦墨勾出,其凝重苍劲与桃实的沁出的鲜润娇艳形成有趣的对照。整个作品看上去既单纯又丰富。画面中寿桃虽寥寥数笔,却画出喜庆祥和的意境。用笔虽萧散,却有整合之韵,格调欢快而不失凝朴。是老人晚年单纯而不简单、真率而不粗俗、热烈而不痴狂的写照。用老人擅长之洋红与中国画颜料调配着色,弥久益新,适合长期收藏。而题款巧妙地置于绿叶之上,这种即兴发挥的幽默感也是本幅作品所特有的。
枇 杷 纸本设色 1950年作
齐白石的绘画作品雅俗共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与他在作品中所表达和流露的深厚的民族情感、质朴的农民气质和孩子般的率直天真分不开。他毕生尤其晚年的创作信手拈来,却“意中有意,味外有味”。《枇杷》取日常小景,通过酣畅的笔墨把生活摄入画面,遗貌求神,无论在造型、笔墨和结构、创意上都成自家风范,处处洋溢着欢乐、健康、开朗、旺盛的生命力和画家独创的风采。
芭 蕉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1.客观余画竹忽谓曰,公以一尺宽之纸画此可矣容画芭蕉。万不能容一叶,余戏取六寸宽之纸画之,客曰画家心中其有成竹也,白石并记。2.窗前一夜萧萧雨,白尽人头是此声,乃余旧句书题此幅亦两焦也,白石又记。印鉴:老白(白)
此幅《芭蕉》为齐白石双跋之作,足以看出他的珍视与喜爱,累累长跋,铺陈在一米多长却仅六寸宽的纸面上,别有趣味。白石作此,是为了反驳友人“万不能容一叶”的偏见,他的童心与创意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揣测研究。《芭蕉》以水墨为主,白石老人笔下多平远朴素之物,看似平淡,却独树一帜,前无古人,内蕴深情。他对于题材的选择、结构的安排,看起来简单,却又新鲜奇特,可见经过惨淡的经营。《芭蕉》造型简练质朴,刚健朴厚,画面生机蓬勃,独树一格,生活气息浓厚。齐白石注重为万物写神,注重画面整体的大写意信笔挥写意趣,可谓三五挥洒,尽得风流。
守护神立轴水墨纸本
此幅写一蹲踞枝上之猫头鹰。猫头鹰,即枭,又名夜枭,自古以来被视为不祥之物,故不为人喜,更遑论入画。前此以之入画的不过寥寥数人。齐白石打破前人窠臼,自出新意,以猫头鹰入画,勇气固然可嘉,技法亦复可佩。这或许为稍后于他的林风眠大量创作猫头鹰表现了其先驱意义。
白石纯以浓墨晕写猫头鹰冠羽,尾羽施以稍浓墨色,体羽与翅羽笔墨了了,然光影、层次皆跃然其上;而瞠视前方,神态尤为稚拙。枝叶疏朗,逸笔草草,别具神韵。整幅纯以水墨表现,不着颜色。一枝一鸟,似有雪个风格的影子,但齐白石的过人处乃在他并不袭取前人章法,而只学习前人笔墨精神,故此幅中着力于猫头鹰欲张未张的一只翅膀,并无雪个一贯的孤峭、冷厉、幽独、悚怪,而代以白石式的幽默、通脱和韵味。
秋 荷 纸本设色 1951年作
齐白石的花鸟画将文人传统与民间传统、文人修养与农民气质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雅俗兼得。《秋荷》这张作品即体现出这种特色。图中所绘花叶或以淡赭铺染,或以淡墨出之;荷茎则一笔到位,挺健有力几至通贯全幅;莲蓬、花头造型简练大方。整幅作品风格刚健清新,用笔干脆纯熟,墨、色富有对比但不失和谐,点、线、面的穿插布排颇为讲究,从局部图尤可感受到画面的分割构成之美。
蛙声十里出山泉纸本水墨1951年作
齐白石创作《蛙声十里出山泉》,画上面没有蛙。而观众有如闻蛙声之感,这是绝妙之至的构思。蛙声如何画?据说老人整整想了两夜,后来从诗句规定的“出山泉”三字得到启示,就在“泉”上作文章。但是老人没有画蛙,而是在那四尺长的立轴上,画两山峡谷间泉水汩汩地流向远处来,几只活泼的小蝌蚪在湍急的水流中有欢快地游动着。人们见到有鳃有尾巴的蝌蚪离开了水的源头,告别了它们的妈妈,自然会想到蛙和蛙的叫声,似乎那蛙声随着水声由远而近……
荷 花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白石山翁齐璜画。看花常记坐池亭,容易秋风冷不胜。生就不供中妇用,那时荷叶尚青青。白石又题。印鉴:木居士、白石翁、齐璜之印、老齐
白石老人曾在题《画荷花翠鸟》中云“懊道人画荷国语草率、八大山人亦画过于太真。余能得其中否?尚未自信。世有知音,当不以余言为自夸耳......”齐白石的花鸟画将文人传统与民间传统、文人修养与农民气息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雅俗兼得。该幅画作描绘满池秋荷景致。所绘花叶或以淡赭铺染,或以重墨出之;荷茎则一笔到位,挺健有力几至通贯全幅;莲蓬、花头造型简练大方。整幅作品风格刚健清新,用笔干脆纯熟,墨、色富有对比但不失和谐,点、线、面的穿插布排颇为讲究,从局部图尤可感受到画面的分割构成之美。
荷花鸳鸯 立轴 设色纸本
齐白石画荷很多,几乎各时期都有作品留传。此种近景荷,直接描绘荷叶、荷梗、荷花,穿插两只鸳鸯,是从古代的折枝花传统发展而来,明清以来大写意画家如青藤、八大、吴昌硕等都沿用此法。红荷并蒂而生,颜色浓艳大胆,荷叶墨色苍润,浓淡变化而富有节奏感,红花墨叶,色彩对比强烈,给予强烈的视觉冲击。荷叶下一对鸳鸯相伴而游,憨态可掬,用色鲜明艳丽,动静间遥相呼应,信笔所至使满幅画卷充溢着一种盎然生机。用荷花和鸳鸯寓意百年好合,并蒂莲里,富于意义,充满了深情地祝愿。
虾1951年作
齐白石经过数十年的艺术探索,深知画家必须能够把握对象活的形貌、质量感、运动方式、环境关系及个性特征,否则画得再似,也形同死物。他画虾就是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它们的形神特征。齐白石从小生活在水塘边,常钓虾玩;青年时开始画虾;约40岁后临摹过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63岁时他画虾已很相似,但还不够“活”,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每日观察,画虾之法亦因之而变,他的虾也成为他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本幅是白石91岁时的作品。此时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艺的成熟。
江南风味图水墨纸本
多才多艺的齐白石,几乎无所不画,其水族画,尤为精妙,虾、蟹、鱼、蛙、蝌蚪在老人的笔下,用富含吸水性的羊毫笔与落墨即化的生宣纸,以极为精简的笔墨,似写而工地表现这些生灵各不相同的活泼形态,恰到好处地显示了或坚硬或光滑或莹透的质感,传神地描写了它们的动人神情。
荷蛙纸本设色1951年北京荣宝斋画店收藏
鱼、虾、蟹、蛙,在齐白石作品中出现最多。他笔下的青蛙, 活泼可爱, 就像是终日玩耍淘气的孩子。《荷蛙》是画家91岁高龄所作, 描绘秋田的荷塘,四只青蛙自由自在, 活泼可爱。
小蝌蚪找妈妈 镜框 设色纸本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幅充满童趣的绘画,用笔泼辣,采用简洁的叙事手法进行创作。青蛙、蝌蚪、荷叶、水波全用大写意没骨法画出,只以浓淡区分形简神聚,近乎符号化。这种大胆泼辣的画法与效果,在古代绘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画家的大胆与特立独行,作品对形式感、现代感的创造性追求,足以令固步自封的画家们瞠目结舌。白石老人有诗:“胸中富丘壑,腕底有鬼神。”论近代书画,齐白石必推入魁首,白石老人特别善于处理构图和对象之间的关系,常见的对象在他的匠心独运之下显得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小蝌蚪找妈妈》画面充满张力,构图奇特而稳定,上实而下虚,看得出老人对画面安排的用心程度,完全是自然的再现,可见老人高超的艺术手段和无与伦比的调动手段的能力。
棕阴锦犬 立轴 设色纸本
白石老人的画中,总是能体会出一种朴素中见真情,平淡中见童心的返璞归真之美。俗曰:“画人莫画手,画兽莫画狗,画树莫画柳,一画便出丑。”狗是常见之物,因为常见,若要画得形神兼备得到读者共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白石老人先以淡墨勾勒出外形,后以浓墨湿墨表现尾巴和身上的斑点,整体看来形神兼似,意趣盎然。“棕树”在他的眼里成为源于现实又超越写实的文人画意境的绘画语言,白石翁借着棕叶,抒写情怀,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芭蕉意象画作里,透露出个人的内心世界。齐白石曾在《白石老人》自写小传中写到:“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画家笔下常见的虾、蟹、蛙、鱼、鸡、鸭、鹰、鸟等皆传神之至,可见其用心用功之深。整幅画作简洁明了,寥寥数笔,而情景宛然,使人联想到很多画面之外的意境。
清白传家镜心
款识:清白传家。三百石印富翁作于故都。三百石印斋。印鉴:白石
“清白传家”是齐白石画白菜时常用的画题。画家生于“糠菜半年粮”的穷苦之家,认为白菜是菜中之王,念念不忘“先人三代咬其根”,宣称“菜根香处最相思”,常以青白菜谐“清白”之音,一生喜画白菜,并以自己的作品画面能够洋溢“蔬笋气”为荣。齐白石画的白菜,宛如田地里刚出土。本幅作品白石老人用水墨画了四棵大小、舒卷、深浅不同的白菜,干净、壮实,带着泥土的芳香。他用篆书笔法中锋一转锋,准确地勾出白菜的轮廓,再用蹲笔刷出菜叶,然后用小笔破墨勾筋,使菜叶墨色丰富,层次分明。四棵白菜的方位聚散穿插得恰如其分。好一副田园之气。
桃花蝴蝶 立轴 设色纸本
此幅应为齐白石“衰年变法”之后的作品,体现了其取法吴昌硕之后形成的典型的大写意风格。画面从右上角起笔,交叉缠绕的紫藤贯穿上下,形成密疏、细粗之对比,构图颇具匠心。藤条以干湿浓淡不等的篆书笔法画出,似乱非乱、疏而不散、密而不结,有盘龙虬绕之势,藤花与叶片用彩墨渲染,色彩极丰富,但整体格调仍旧淡雅天真,并不浓郁鲜艳。左上角空白处一只蝴蝶飞来,动势及情态皆十分自然。整幅墨色和谐,笔法刚柔相济,造型简练质朴,充满春天的气息。
紫藤蜜蜂 立轴
此幅画笔力沉厚,格调和谐高超,主要用泼墨与勾勒点画相结合的画法,间以没骨法,紫花串串,枝叶繁茂。以没骨法点画藤花,加以勾勒,润泽娇嫩;干涩之笔写出蜿蜒攀爬的藤条,形如金文,笔似龙舞,似有风动;枯润交织,透出无限春意。他擅于把运笔时的顿挫、刚柔、纤拙的变化,结合墨色的干湿、虚实、浓淡,以求获得机括自然的效果。而画面右上方的工写小蜜蜂,更加增添了自然的动与静的生动与和谐。蜜蜂由齐白石独创的晕蜂题法画出,即先用清水在蜂翼部位涂湿一片,然后用浓墨在身和翼的接合部位上接触,使墨在水中作放射状漾开,立刻收到蜜蜂双翼急速抽动的效果,既形似又神似。这种阔笔写意花卉与工笔细密的写生草虫的巧妙结合,使画面在粗笔、细笔、工致、疏放的对比中取得了赏心悦目的审美效果。
隔帘风细但闻香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幽花开处月微茫,秋冰凝神黯淡妆。晓砌露浓空见影,隔帘风细但闻香。瑶台夜静黄冠湿,小洞春深玉佩凉。一段凌波堪画处,至今词赋忆陈王。借染辰鱼诗题画,白石山翁璜。印鉴:木人(朱文)、白石翁(白文)
水仙是祝寿常用的绘画题材,寓示神仙富贵。水仙以清、贞为代表的人格象征及其比德意义被历代所珍视,有“凌波仙子”之称。花木题材在齐白石绘画作品中占有重要位置。该幅作品中,水仙外在具有色彩、姿态、香味等物色之美,表现出各种风韵;水仙的内在神韵美可以概括为仙姿出尘、冰姿清幽。同时,齐白石的创作常常是诗与画同步构思的,相互参照,可以清楚地见出其创作的旨趣。该幅作品上方陪长诗一首,正如王朝闻在《齐白石画集·序》中称齐白石的作品是“诗的绘画”,“画家齐白石在描写自然的时候,他的态度既是画家的,也是诗人的”。“齐白石诗人气质的表现,无例外地依赖具体的造型手段。他的画是寓情于物的,所以说他仍然是成就卓越的大画家,而不是辞不达意的幼稚的诗作者。”诗书画相得益彰,实为白石老人难得的佳作。
菊花草虫 立轴 设色纸本
老人晚期尤喜将写意之花卉与工细草虫融于一图,其花卉多脱略形迹,离形而以神会求似;草虫则细致入微,纤毫毕现,追求一种相反相成的韵味。此幅《菊花草虫》描绘了金秋时节菊圃里花容正茂之景象,纵横挥洒,笔力苍劲老到。画面上端点缀一只寻香而至的蜻蜓,勾描细腻、精炼,其双翼剔透纤薄,似弹指可破,更显生动逼真。画中菊花以扬州八怪之一李鳝的画法绘出,构图上参差错落,极具动态,茎叶之描绘,以法书之草率行于纸上,参差点落,古意盎然,拙中寓巧。画风真率自然,不加修饰;用笔雄浑健拔,骨肉兼得;用墨滋润淋漓,浓淡相宜。整个画面构图饱满、完整,观之尤觉生机勃勃。将其“似与不似”的主张彰显得淋漓尽致,为齐白石晚期精品。
海棠秋趣 1951年作
此件《海棠秋趣》为白石老人晚年时所作,红花墨叶配以昆虫点缀,自有一番田园乐趣。秋天本是令人惆怅的季节,而在作者笔下却是另有一种生命蓬勃的气息:两棵海棠自上而下队列式排列,海棠花开,柠檬黄的花蕊让画面显示出跳跃的动感;如柳枝般垂挂的枝条,安静中不乏妩媚;几片硕大的叶子以淡墨挥就,再以渴笔点出叶脉,粗中见细;两只蚂蚱于海棠树下低头觅食,又或是在窃窃私语,栩栩如生,灵气十足。
画面左侧,齐白石题有自作诗:卷帘临水羡鱼偕,十二朱栏万字排。清夜露冷情更切,西风吹梦上秋阶。诗为画又延伸了意境,白石用宗教里的“卍”字表达“万”,当为祈求吉祥之意。卐或卍,是古代印度宗教的吉祥标志。唐代武则天将卐定为右旋,定音为“万”,义为“吉祥万德之所集”,此义沿用至今。九十一岁的白石老人已是暮年,但创作激情却未曾退减,祈求吉祥当是对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
牵牛花纸本设色1952年作
《牵牛花》是他晚年之作,画跋云:“予偕山子晓霞山之西,大岩之东,岩之牵牛,常有花大如斗。予九十二岁时,一日翻旧簏得予少年时手本,九十二始用之”。由此可知,画家所画之物,是他早年时的稿本中得来。他还曾为梅兰芳画过牵牛花,“梅畹华家牵牛花碗大,人谓外人种也。余画此最小者”。《牵牛花》用笔老到,聚散穿插很有讲究,笔力健爽,红的花朵,黑的墨叶,鲜明大方,形成墨线丛中朵朵红花,娇丽动人。
山雀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52年作
款识:絜青女弟子属画,九十二岁白石老人。印鉴:齐白石、大匠之门
上款“絜青”,即老舍夫人“胡絜青”女士。立于田间捆扎而成的稻草堆,上立麻雀,下有雏鸡争相啄食余落的谷粒,构成了白石画中常见的田园景色。综观此画,笔法精妙,结构谨严,设色鲜明,写物逼真,托物以写意、壮景以抒坏,于中可窥一斑,不愧大师精心构撰之作。《山雀图》图中以花青藤黄借笔写叶,以淡墨取书法用笔写出叶的筋脉,疏密有致,气势磊落,展现出画家胸中逸气。在写实写意之间,开辟出一条为理论所不能辩驳的实践之路,具有价值和启示意义,齐白石便是这样一位开拓者。白石翁“似与不似之间”的主张便是理想与现实,主观与观客,有我与无我相契合的方式,是他作画的艺术追求,也是使他绘画趣味盎然的原因所在。
双牡丹 镜心 设色纸本 1952年作
齐白石晚年画牡丹很多,但他在90岁以后体力逐衰,作品不再像以前那么精致,但笔墨更加纵逸,别有一种自由、天真而又老辣的意味,即如此作。画面以没骨法描绘两枝盛开的牡丹,笔法甚简,花冠处层层叠叠的花瓣以浓淡不均的洋红写成,形态不甚具体,但尽得富贵之气。花枝和花叶以墨笔勾勒,石青和石绿淡染之,虽笔法松散,但花枝的曲直与起伏均表现到位,且与牡丹形成冷与暖的对比。整幅以酣畅的笔法,热烈的色彩和简洁的构图传达出一片自然生趣,乃白石老人晚年写意画佳作。
世世太平图纸本设色1952年作
白石老人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能同广大劳动人民相一致。《世世太平》就代表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学理想,也是画家对人民、对祖国、对和平充满热爱,充满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世世太平》画家用羊毫大笔画出二只柿子,篮里盛着二只大寿桃。为了画好鸽子,老人还买来鸽子,养在家里,日夕观察其特征。
荷花蜻蜓图 纸本设色1953年作
此画构图奇特,一花、两叶,穿插得非常巧妙,尤其是几片朱红的花瓣,掩映于墨色的荷叶之中,色彩对比强烈而又十分谐和。叶间蜻蜓,款款而飞,俯视荡漾的微波,真使人夺“十里荷塘”之想。
新 喜 立轴 设色纸本1953年作
“新喜”又作“新禧”,为一年之始,即过春节。齐白石为春节而画的作品,多题“岁朝图”,题“新喜”者少,其实表达欢喜的心情却是一样的。此画构图平实:花瓶中插着怒放的红梅,花瓶旁摆着一把酒壶和两只酒杯,近处五个朱红色的柿子,随意错落其间,一挂褐赭色的鞭炮,放在柿子与梅瓶之间,斜斜指向画面左下角。中国民间有“喜梅”之说,花瓶谐音“平安”,柿子谐音“事事”,组合于一画之内,便是“事事平安喜庆”。梅花与柿子分别用浓郁鲜艳的深红与朱红,鞭炮用暖调子的褐赭色,辅以朱红色“甑屋”印,全画洋溢着一股温暖的情调,传递出画家内心的喜悦之情。于非闇曾说:“老人的绘画是沿着两条表现方法的道路发展的,一条是古代的‘双勾’方法,例如工细草虫;另一条是古代的‘没骨’方法发扬光大的,这一成就是:一笔落到纸上就要成一个形象。这个形象的面、体和质感等等,就凭这一笔表达出来,毫不含糊。”在白石老人的画中,大致演习了这一模式,并无特别出人意料之处。但是,他却凭借自己高超的笔情墨韵,以独特的经历、性格、感觉、趣味和文化背景所形成的笔墨语言,赋予作品质朴而热情的生命力。
紫藤蜜蜂 立轴 设色纸本 1954年作
“紫藤蜜蜂”是白石老人擅长并喜爱的题材,他甚至曾经制定润格曰:“花卉加虫鸟,每一只加十元,藤萝加蜜蜂,每只加二十元。”后者之所以更有价值,皆因画法之独特。此幅为老人晚年所作,是时其艺术已臻化境,信笔而为,则逸趣天成。画面章法疏密得当,重心集中于对角线上,从右上侧伸出的藤干纯以篆隶之法写出,虽繁密纠结仍不失秩序,亦使构图趋于平稳,紫藤以没骨法为之,造成一串串玲珑剔透,如葡萄一般的花朵,叶片则以淡色与勾勒相结合的方法写之,笔墨枯润交织、浓淡适宜、虚实相生,将藤萝缠绕蜿蜒的效果刻画得淋漓尽致;画面右下侧两只蜜蜂尤见功力,此为白石独创的晕蜂法画出,即以清水与墨的巧妙晕化使蜜蜂的双翼仿佛在急速抽动,形神俱佳,亦在动与静之对比中使画面充满生机。
海 棠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良栋先生清属,白石老人齐璜作。九九翁后第二年。印鉴:齐大
在花卉这样一个以自然植物为题材的绘画里面,齐白石把它的文人画意境转变了,从文人雅趣转向了生活情趣。即使画梅兰竹菊这些传统题材,我们也可以看到齐白石赋予了它们以世俗的意趣。白石老人的花卉画题跋都是家常语、平常话,没有半点酸腐气,也没有一丝玄虚味,得之于生活,发之于肺腑,他的笔下是一个鲜活生动的世俗生活世界。几串海棠花的红艳,让人们联想出勃勃生机,生命不息的慨叹﹔几片浓淡相宜的墨叶,是画家对传统绘画的继承,是文人的戏墨雅趣。1948年,齐白石旅居京城已逾30个年头,年龄上则迫近八十四岁这道“槛儿”,其时又逢国共内战,北京城随时有可能荼毒于炮火之中,友人们曾多次劝其南迁,而齐白石却在犹豫再三之后,最终选择了继续留在北京。画花卉者,必明花语,海棠花的花语,多有寄托离乡游子的思乡之意,在齐白石的一首《题海棠花》中曾写道:“玉阶满地是相思,化作胭脂君不知。愁绝杜兰香去后,背人终日泪丝丝”,此幅草本海棠,植根于盆中,恐怕亦有远离故土之意。
秋意图 立轴 水墨纸本
款识:菊花肥处蟹俱肥。寄萍老人制于燕京城西又西。印鉴:齐大
齐白石的画“雅俗共赏”,他的喜怒、嘲笑、同情、智慧、幽默……都能让人在画中找到情感的共鸣。此幅画作描绘了若干不同形态的菊花。有向上生长,有向下低垂,有含苞待放。齐白石以墨笔勾出菊花外轮廓和花瓣,通过线的迭压排列表现菊花的生长态势,又以墨点染,使菊花形体感更强,疏密有致,气势磊落,展现出画家胸中逸气。使古代文人题材之一的菊花,由清雅高洁之态加入现实因素,体现了齐白石绘画所力求的文人与平民大众审美趣味的融合。画中四只螃蟹虽寥寥数笔但却将殻的质感表现的淋漓尽致,水墨的晕染也恰到好处的表现出蟹腿部的细微绒毛,远者施以淡墨,近者以浓墨,空间的排布也用心构思。
螃 蟹 立轴 水墨纸本
晚年的齐白石,生活安逸,心情舒畅,许多绘画名作正出自这个时期。展开这幅《螃蟹》画卷,映入眼帘的是一只倾覆的蟹篓,几只错落有致的螃蟹,活泼泼地在上面爬动。画面中虽无着色,但水墨变化多端,更显出白石老人高超的笔墨技艺。齐白石对绘画艺术一直主张“似与不似之间”。此幅《螃蟹》正是其这一画理的有力阐释。画面中仅仅通过墨色的变化、线条的勾勒使转,便构建出打开的蟹篓,活泼泼地螃蟹,且各个物象有远有近,一种率真质朴的水墨画卷呈现在观者面前。“虾蟹”是齐白石众多绘画题材当中最常表现的题材之一,而这幅作品正是表现人们常见的螃蟹。看似随手拈来,其实作品跟白石老人的农家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湖南湘潭杏子坞浓郁的乡野气息和多年的农村生活,造就了齐白石率真坦然的情操,也给他带来了无限的创作激情和题材。
咏虾图1955年作
齐白石晚年尤喜画虾。虽寥寥数笔,却活泼生动,栩栩如生,令赏者啧啧叫绝。在此件《咏虾图》中,六只虾无拘无束,腾跃嬉戏,一节节的虾身透明而富有弹性,长长的虾须在水中不停地摆动着。这亦或许是齐白石对晚年生活乐趣的真实写照。此时安逸的生活、舒畅的心情,使齐白石在晚年仍保持旺盛的创造力。作于1955年的此幅作品题款曰:“九十五岁白石老人画于南还亲人别室”,并钤有“白石相赠”的印章。在齐白石众多作品中,只有作者对自己馈赠作品非常之满意且赠予对象是自己非常看重的人士,方盖“白石相赠”印章。不难看出,此幅作品应为齐白石晚年的精品力作。
牡 丹纸本水墨设色 1957年作
老人表现的是风中牡丹:风从左边吹来,由左向右的笔势似乎带着瑟瑟的风声,催动出花叶海浪般的韵律,雍容大度,墨色无碍,自在无法,体现着一种完全达于自由的生命境界,这是他生命最后一年的代表作品。就在这一年的9月16日,齐白石走完了他光彩照人的艺术里程。
大富贵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一]杏子坞老民白石。[二]大富贵。白石老人又篆。印鉴:齐大,白石
牡丹为中国画中常见题材,寓含富贵平安之意。白石老人一生也创作了大量的以牡丹为题材的作品,为人熟知的红花墨叶画法,树立了白石老人的大师地位。但是,“墨牡丹”则是少之又少、难得一见。尤为难得的是墨花,且枝叶敷色。此幅《大富贵》绘制的就是十分罕见的“墨牡丹”。画中牡丹构图神妙,淡墨涂花,浓墨点蕊,大黄扫叶,气韵生动,立异大胆。墨牡丹比之其着色牡丹,更显含蓄。富贵而含蓄方做人之至高境界。花蕊之上一只蜜蜂振翅伺机惹花。“墨分五色”在这件作品中表现得淋沥尽致。墨牡丹、飞虫篆书“大富贵”三绝合一。实为难见更难得,是齐白石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神品。
富贵家风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牡丹的国色天香从古至今,一直被人称颂不已。齐白石一生钟爱牡丹,据齐良巳回忆,齐白石晚年的最后一幅作品即是牡丹。
此幅《富贵家风》绘三朵盛放的红牡丹,略渗柠檬黄的叶子与浓墨挥就的枝干映衬着鲜艳的花朵,一双蜜蜂闻香而来,增添无限生机。
花卉虫草横幅纸本46×127厘米
花卉草虫镜片(四屏)
《花卉草虫》是一组独具匠心的镜面四屏。是老人艺术表现力的全面展现。这套镜面作品的题材包括:虾、雏鸡、海棠和葡萄。其中虾和雏鸡无点景,却宛如虾戏浅水,雏见田间,成组结群,经营得当。虾、雏鸡精彩神妙,为世人公认齐先生“二绝”。而读海棠一面,阔叶垂香下停有一只兼工带写的蟋蟀,顿时清香沁脾、虫鸣幽然,画面充分调动了我们的通感,便觉画面气息已声、色、味充盈而灵动。至松鼠葡萄图,更是惹人喜爱,老画家定格了一只刚从葡萄藤上摘下果实的小松鼠。它机敏地用尾巴保持住身体的平衡,可能下一个动作它将要跳出画面,觅一处僻静,独享甜美,小动物生活的富足也让人觉得惬意。这四条屏是一套难能可贵的组合。白石老人似是信手拈来,但他对画与画之间的关系仍布置有心:四景皆发生在春夏之际,并且此组是其条屏系列中用色较多的组合,暗合了季节的生命活力,也使整组作品具有更高的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