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人是在无偿推广中医的绝学诊脉方法,绝非广告宣传!有时间的话,我会把失传的整套方法公开在本人的博客中的,但、不希望个别无耻之徒复制本诊法作为敲诈勒索他人的筹码!也不希望,中国的那些官方认定的挂羊头卖狗肉的所谓的中医大家指手画脚!因为,中国官方那种学院式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拿着中医师资格证书的所谓的中医师、专家、学者皆是杀生涂命、欺世盗名的泛泛之辈!
红线诊脉法第一步练习法(1)基础方法
在人体的十二经脉当中,都有动脉应手的部位,而只有手太阴肺经的经脉才循行于寸口,成为诊脉断病的重要部位。因为手太阴肺经属于肺脏,上联喉咙,肺为诸脉汇聚之所,喉为呼吸出入的主要通道,因此随着人的呼吸运动,经脉气血不断运行全身。但是断病的重要部位除寸口外还有足阳明胃经的下关穴,因为胃五行当中为土,与脾之间是兄弟关系。胃是肺之母,子遇外事必回家同母商议,因此凡从手太阴肺经的寸口所能获得的各脏正常气息,以及它们的盈亏气息在下关穴的部位也可以获得。正常人的脉搏,一呼脉跳动两次,一息脉也跳动两次,一呼一吸叫做一息。另外一息终了到一呼开始交换的时间,这是润一太息,共有五次搏动,叫做正常脉,也就是无病的人。诊脉的法则,应该以无病人的呼吸计算病人的脉搏次数。
刚刚开始诊脉的时候,让病人平静的坐着,医生诊脉的时候,先用一手轻按患者的头顶,另一手用食指按在患者的下关穴上,中指放到上方颧骨弓上(下关即颧骨弓下方凹陷处),无名指放在紧贴颧骨弓的上方,小拇指放在紧贴无名指的上方。颧骨弓叫做关部,关部的下方为寸部,关部的上方叫尺部,属阳,小拇指触到的地方叫丈部,为阳中之阴。医生诊脉的时候将四指放在所诊的部位后,将手指轻轻推向耳部,紧贴耳根,然后上下推寻其脉,以诊断脏腑的病变。五脏、脑海、气血的盛衰均可反应于下关。面部两侧的下关也各有一定的分布,如左脸的寸部应肾,关部应肝,尺部应心,丈部应大脑;右脸的寸部应命门,关部应脾,尺部应肺,丈部应小脑。关上尺部为心肺所属,因此,尺脉的有无直接关系着生命的存亡。左尺为人迎,可诊外感表证;右尺为气口,可诊内伤里证。寸脉是诊断肾气盛衰的主要依据,如果患者此处的脉搏已无,说明肾气已衰,根本已绝,多主危证难愈。丈脉是诊断大小脑气血盈亏的部位,如果左右脸丈脉的脉部脉搏已绝,说明大小脑的气血已经衰竭,肾水已涸,不能入髓海而上行为大小脑填补津液了,因此也多是危重将亡之人。一般而言,男子与女子的脉搏是一样的,只有寸部的脉搏不一样,即男子寸部脉弱,女子寸部脉盛。若男子寸脉盛,女子寸脉弱,侧属于反常脉,是有病的征兆(上述部位仅指面部而言)。
切脉有所谓“七诊”法,即浮、中、沉及上下左右七种指法,必须仔细体察寻求。又有“十二候”诊法,即寸关尺丈四部,每部又根据指力分为浮(即轻取查看有无外感表症)、中(稍重取查看血脉心脾是否失去正常运行)、沉(指重按取查看有无肝肾里症)三候,脉有四部,三四等于十二,所以称“十二候”。诊脉时,凡持脉者,下手当明举按之法,先轻手取浮,次稍重手取中,后重手取沉。肺脉极浮而先得,以下心、脾、肝、肾脉一藏重于一藏。肺主皮毛,心主血脉,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相得着,得其所主之分,即得其本部的脉象。一般情况下,诊脉时,每候必须至少诊察五次脉动,才能获取疾病的信息。丈部的脉可以诊察第七颈椎以上的病变(脑血管等上焦病变),尺部可以诊察膈膜以上至第七颈椎以下的病变(上焦病变),关部脉可以诊察膈膜以下至带脉以上的病变(中焦病变),寸部脉可以诊察脐以下至跟骨之间的病变(下焦病变)。左脸脉可以诊察左半身的病变。右脸脉可以诊察右半身的病变。全身上下左右的病变,都能在面部两侧的寸关尺丈相应的部位表现出脉搏的异常;若身体健康无病,则面部两侧的寸关尺丈各部位的脉搏也就没有异常的变化。
脑为上焦之首,肾水之灵,与心脏互通气息,其脉轻浮;心肺居上焦,其脉多浮;肝肾居下焦,其脉多沉;脾胃居中焦,其脉在于浮沉之间。但心肺之浮又有不同,心脉的浮象,是浮大而软散;肺的浮象,是浮涩而兼短;脑脉的浮象,是浮小轻柔,就像湖面漂浮的鹅毛。肝肾之沉也有区别,肝脉的沉象,是沉长而弦劲;肾脉的沉象,是沉实而濡软。脾胃属土,所以其脉应该从容而和缓。命门属相火,所以其脉与心火同居左尺。
春脉多弦长,夏脉多洪大,秋脉轻浮如鸿毛,冬脉沉潜如石,但四季脉象都应该从容和缓,才是正常的脉象。若脉象太过而强劲,主病生于外感;若脉象不及而虚微,主病生于内伤。春脉当弦,若反得秋天的毛脉,定是肺金乘肝木,多主病重而死于旺金之日;五脏和脑髓的脉象都可以由此类推,自然就不会有诊断失误的现象。同时,四时所患的各种疾病,无论表现为何种脉象,又当以和缓有力即有胃气为根本。脉有胃气谓之有神,此脉之所贵,不能不仔细审察。
医生诊脉前首先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呼吸,然后切按病人的脉搏。一般而言,一呼一吸之间脉搏跳动六次以上者为数脉,数脉主热证。若在疾病过程中脉转为迟,则其病亦转为寒症;若脉转为数,侧则其病亦转为热证。迟数脉既明,浮沉之脉又当分辨。临床可以根据浮、沉、迟、数相兼脉象,辨别其内外病因。外因多指天气的异常变化,内因多指人体自身的损伤。外因如天的阴阳风雨晦明的六种变化,内因如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之七情。无论外因、内因均可出现浮沉迟数的脉象,其中,外因出现浮脉时,多为外感表证;如果出现沉迟之脉,则是邪气入里转寒的象征;如果出现沉数之脉,则是转为阳盛实热的象征。内伤出现浮脉,多为阴虚阳亢,虚风外浮之证;如果出现沉迟之脉,则是阳气不足的虚寒征象;如果出现沉数之脉,则是阴虚不足的虚热征象。所以说,浮数之脉相兼多主表热,沉数之脉相兼多主里热证;浮迟之脉相兼多为表阳亏虚,沉迟之脉相兼多为阴寒内结。总之,病证又在表在里、属阴属阳、为风为气、或寒或热之别,病因也有内伤外感之别,因此必须做到脉证合参,才能对病情做出全面正确的诊断。由此可见,脉学的道理讲起来虽然浩博繁杂,但若以浮沉迟数四者作为辨脉的提纲,就可以引申扩大,触类旁通。
年老体弱人脉象的盛衰,随着年龄和各人体质的强弱也有所不同,风土的刚柔情况,也随着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老弱的人,脉宜缓弱,若过于旺者,就必然是病变了。少壮的人,脉宜充实,若过于弱者,也是病变的征象。一般来说,东方的地域,四时皆春,其气暄和,那里的人们脉多缓和。南方的地域,四时皆夏,其气炎蒸,那里的人们脉多柔软。西方的地域,四时皆秋,其气清肃,那里的人们脉多挺劲。北方的地域,四时皆冬,其气凛冽,那里的人们脉沉潜如石。我们知道万事万物都是相对而言的,因此表现在人们脉象的征候也有所异同。老人的脉旺而躁者,是因为天禀之厚,是岁长多寿的征象,所以叫做寿脉;如果脉象躁疾有表无里,则为孤阳,那么也就必然是其死将近的征象了。壮年人的脉,如果细而和缓,三部同等,这肯定是天禀之静,清逸之士,名叫阴脉;若脉细小而劲直,前后不等,这样的人怎么能够长久呢?东南卑湿,其脉软缓。居于高巅,即是西北,西北高躁,其脉刚劲。居于污泽,即是东南,南人北脉,取气必刚。北人南脉,取气必柔。东西不齐,可以类剖。另外,命很长的人,天禀必厚,因此察证则脉象将绝而脉仍不绝。年龄轻轻就夭促的人天禀必薄,因此察证则人虽然还没有死亡而脉已先绝了。因此上说,诊脉之法怎么能够墨守成规,死搬硬套呢?《左传》上说:土厚水深,人们如果在这样的地方上居住,就不会生病。《淮南子》中却说:坚土人刚,弱土人肥,垆土人大,沙土人细,息土人美,耗土人丑。山气多男,泽气多女,水气多喑,风气多聋,林气多癃,水气多伛,湿气多肿,石气多力,阴气多瘿,暑气多夭,寒气多寿,谷气多痹,丘气多狂,野气多仁,陵气多贪。轻土人利,重土人迟。清水音小,浊水音大。湍水人轻,迟水人重。中土多圣。以上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然而人们居住的环境不一,人的天禀又有薄有厚,并且人的寿夭常常各有异同,这些又都是源于什么呢?这是因为人虽然生于水土之气,而偏全厚薄,却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