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大纲版全国卷模拟试题
2012河北省名校名师俱乐部高三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答题卷左侧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卷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中全部内容。
第Ⅰ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晏子和孟子的民本思想
确立中国当代的“以人为本”观念,就不能不使人联想起中国古代的“以民为本”思想,以及这一思想的代表人物:晏子与孟轲,即晏子和孟子,他们的“民本”思想,集中体现在对“民”的强烈关注和深刻认识上。
先秦时期,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民”的概念就是指人,是指除了统治阶层以外的各类人群。《诗经·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擞”。《假乐》“宜民宜人,受禄于天”。此外,古代各类史籍中的“民”,亦被释解为“人民”或“百姓”。因此,晏子和孟子所说的“民”,就是指当时的人民、百姓,他们的“以民为本”,就是以人民,以百姓为本。
晏子“以民为本”的思想,反映在对国家与国君之间关系的认识上,首先将国家利益放到了第一位。他认为,“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君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孰能任之。”他甚至直面齐景公:“君得罪于民,谁将治之?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这是何等的胆识与气魄!国为主要,君为次要,而国之基础在于民。这就是人民、国家和统治者在晏子心目中的地位。
晏子对人民、国家和统治者之间关系的认识,特别是他的“敢问”,以及他的“爱民”观点成为孟子“民本”“民贵君轻”思想的主要源头。
孟子“仁”的学说把对“人”的认识放到第一位,“仁也者,人也”。他强调人对自身价值的自我认识,“人人有贵于己者”,表达了对个人价值、意志、人格的肯定和尊重。孟子“王道”与“仁政”的政治主张,构想和设计了先“富民”而后“教民”的理想王国。虽然“迂远而阔于事情”,然而,孟子“以民为本”的心灵世界,表达出对人民深厚的爱。
孟子进一步发展了晏子“民本”思想,对人民、国家和统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地位在历史上首次作了明确的阐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的著名政治论断和主张。因此,胡适先生认为,在孟子思想中,“有一种平等主义”,“很带有民权的意味”。这在先秦时期绝无仅有,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中,也十分罕见。
但是,民权与君权、民主与专制是截然对立的。尤其对人和人性的摧残与践踏,是封建专制黑暗性和残酷性的一个突出表现。反映在封建意识中,就是对人的人格、感情和尊严的肆意贬毁。这种封建意识根深蒂固,影响既深且远。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当代文化的各个层面,看到这种封建意识的种种表现。中国封建社会是君主专制的社会。孟子思想中的“民本”精华部分,显然是与封建专制格格不入的。因此,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孟子及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采取实用主义态度。一方面,在统治集团内部,将“以民为本”“民贵君轻”引为治政理国的自戒箴言,注意到“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另一方面,在意识形态领域,又对其“民本”的内涵,不遗余力地加以消解、湮灭,而“不可使知之”。
1.下列关于“民本”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晏子和孟子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民本”思想集中体现在对“民”的强烈关注和深刻认识上。
B.晏子和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表现在“以民为本”的主张上,他们所说的“民”就是指当时的人民、百姓。
C.晏子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人民、国家和统治者之间关系的认识上,他提出了“爱民”“民贵君轻”的主张。
D.孟子“仁”的学说把对“人”的认识放到第一位,这是他的“民本”思想的体现,表达出了孟子对人民的深厚的爱。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引用了《诗经》《假乐》中的句子,目的是通过对“民”这一概念的解释来解释“以民为本”这一概念的内涵。
B.晏子的“国为主要,君为次要,民为基础”的思想与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C.即使今天,这种对人的人格、感情和尊严的肆意贬毁的封建意识仍对当代文化产生着影响,可见这种封建意识根深蒂固。
D.“民本”思想与封建专制是格格不入的,因此,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孟子及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恨之入骨。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要确立中国当代的“以人为本”观念,就需要以古人的“民本”思想为基础,正确认识“民本”思想的内涵。
B.孟子对人民、国家和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地位的认识源于晏子的“民本”思想,但孟子对此首次作了明确的阐述。
C.胡适先生评价孟子思想“有一种平等主义”“很带有民权的意味”,可见胡适先生对孟子的“民本”思想有新的认识。
D.对封建统治者来说,“民本”思想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用在维护自己的统治上,又害怕让人民知道其内涵。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瑜,其先范阳人也。父钦祚,仕至殿中监,出为义州刺史。瑜性凶狡,然隽辩骁果,骑射刀笔之长,亦称于当代。起家累为从事。天福中,授左赞善大夫。会濮郡秋稼丰衍,税籍不均,命乘使车,按察定计。既至郡,谓校簿吏胡蕴、惠鹗曰:“余食贫久矣,室无增资,为我致意县宰,且求假贷。”由是濮之部内五邑令长共敛钱五十万,私献于瑜。瑜即以书上奏,高祖览章叹曰:“廉直清慎有如此者,诚良臣也。”于是二吏五宰即时停黜,擢瑜为太府少卿。
杜重威之镇东平也,瑜父钦祚为节度副使,及重威移镇常山,瑜乃诡计于重威,使奏己为恒州节度副使,竟代其父位。岁余,入为刑部郎中。丙午岁,父钦祚刺举义州,瑜归宁至郡。会契丹据有中夏,何建以秦州归蜀,瑜说钦祚曰:“若不西走,当属契丹矣!”厉色数谏,其父怒而不从。因其卧疾涉旬,瑜仗剑而胁之曰:“老懦无谋,欲趋砲烙。不即为计,则死于刃下。”父不得已而听之。时陇东屯兵扼其川路,将北趣蕃部,假途而因与郡盗酋长赵徽歃血为约,以兄事之。谓徽曰:“西至成都,余身为相,余父为将,尔当领一大郡,能遂行乎?”徽曰:“诺。”瑜虑为所卖,先致其妻孥,馆于郡中。行有期矣,徽潜召其党,伺于郊外。子夜,瑜举族行,而辎重络绎十有余里。徽之所亲,循沟浍而遁,至马峡路隅,举燧相应,其党起于伏莽,断钦祚之首,贯诸长矛。平生聚蓄金币万计,皆为贼所掠,少长百口,杀之殆尽。瑜尚独战千人,矢不虚发,手无射捍,其指流血。及窘,乃夜窜山谷,落发为僧。月余,为樵人所获,絷送岐州,为侯益所杀,时年三十九。
(节选自《旧五代史·列传十一》,略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为我致意县宰,且求假贷 假:借
B.于是二吏五宰即时停黜 黜:罢免
C.瑜归宁至郡 宁:平息
D.为樵人所获,絷送岐州 絷:捆绑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瑜生性狡诈的一组是(3分)( )
①瑜即以书上奏 ②使奏己为恆州节度副使,竟代其父位 ③不即为计,则死于刃下
④假途而因与郡盗酋长赵徽歃血为约,以兄事之 ⑤先致其妻孥,馆于郡中 ⑥至马峡路隅,举燧相应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瑜工于心计,但最终却被人算计,他设计使自己成为一个清官的形象而获得高祖的称赞;为借路,他用官帽引诱利用赵徽,却反遭赵徽算计,损失惨重。
B.王瑜一生短暂却仕途顺利。他离家为官先从从事做起,天福年间获左赞善大夫一职,后受朝廷提拔为太府少卿,接着任恒州节度副使,还入朝做过刑部郎中。
C.王瑜对待父亲的态度暴露出他的无礼及凶狠的性格。他在劝说父亲西逃时,脸色严厉,父亲不悦,不愿听从,王瑜不顾父亲已卧病在床十多天,竟然拔剑相威胁。
D.王瑜骁勇果敢,擅长骑射。他在举家撤离途中遭到盗贼首领赵徽的暗算,最后只身一人与赵徽属下一千多人激战,箭无虚发,但终因寡不敌众,被盗贼所杀。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祖览章叹曰:“廉直清慎有如此者,诚良臣也。”(5分)
译文:
(2)行有期矣,徽潜召其党,伺于郊外。(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泊平江百花洲①
杨万里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②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注】①这首七律是诗人从临安赴建康江东转运副使途中所作;平江百花洲:平江,府名,治所在今江苏苏州,百花洲是当地的一个沙洲。②王程:为公事而奔走的旅程。
8.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后人在评价这首诗的颈联时说它“无理却有趣”,结合该联,谈谈你对“无理却有趣”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屈原《离骚》)
(2)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3)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钓鱼的医生
汪曾祺
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的钓鱼的。他搬了一把小竹椅,坐着。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他钓鱼很有经验。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都是三四寸长的鲫鱼。钓上来一条,刮刮鳞洗净了,就手就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
这位老兄姓王,字谈人。
王谈人的家很好认。门口倒没有特别的标志。大门总是开着的,往里一看,就看到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这是亲友或病家送给王淡人的祖父和父亲的。匾都有年头了,匾上的金字都已经发暗。到王淡人的时候,就不大兴送匾了。送给王谈人的只有一块,匾很新,漆得乌亮,匾字发光,是去年才送的。这块匾与医术无关,或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
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过了小院,是三间正房,当中是堂屋,一边是卧房,一边是他的医室。
他这个医生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就是说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什么病都看。王家三代都是如此。外科用的药,大都是“散”——药面子。“神仙难识丸散”,多有经验的医生和药铺的店伙也鉴定不出散的真假成色,都是一些粉红的或雪白的粉末。虽然每一家药铺都挂着一块小匾“修合存心”,但是王淡人还是不相信。外科散药里有许多贵重药:麝香、珍珠、冰片……哪家的药铺能用足?因此,他自己炮制。
城里外科医生不多,——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外科医生都不大看得起,觉得都有点“江湖”,不如内科清高,因此,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一年也看不了几起痈疽重症,多半是生疮长疖子,而且大都是七八岁狗都嫌的半大小子。
这些生疮长疖子的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那时还没有挂号收费这一说。而且本地规矩,熟人看病,很少当下交款,都得要等“三节算账”,——端午、中秋、过年。忘倒不会忘的,多少可就“各凭良心”了。遇有实在困难,什么也拿不出来的,就由病人的儿女趴下来磕一个头。王淡人看看病人身上盖着的破被,鼻子一酸,就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王淡人家吃饭不致断顿,——吃扁豆、瓢菜、小鱼、糙米和炸鹌鹑!穿衣可就很紧了。淡人夫妇,十多年没添置过衣裳。
有人说:王淡人很傻。
去年闹了一次大水。连天暴雨,一夜西风,运河决了口,浊黄色的洪水倒灌下来,平地水深丈二,大街上成了大河。大河里流着箱子、柜子、死牛、死人。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困在房顶、树顶和孤岛一样的高岗子上挨饿;还有许多人生病,上吐下泻,痢疾伤寒。王淡人就用了一根结结实实的撑船用的长竹篙拄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他会水,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横执着这根竹篙,泅水过去。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一村子人都病倒了。但是泰山庙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专在救生船上救人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救起来。船开了,看着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层眼泪。眼看这只船在惊涛骇浪里颠簸出没,终于靠到了那个孤村,大家发出了雷鸣一样的欢呼。这真是玩儿命的事!
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
拿一条命换一块匾,这是一件傻事。
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看“男女内外大小方脉”,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
你好,王淡人先生!
(节选自《汪曾祺作品集》,略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王淡人在小院子里栽种鸡冠、秋葵、凤仙等草花及扁豆、瓢菜,是因为既可节省金钱和时间,又可观赏。
B.王淡人不相信药铺,亲自炮制外科散药,作者在肯定他对病人负责的同时,也含蓄地批评了他疑心过重。
C.王淡人由于大多看外科,不好意思多收钱,再加上经常免收诊费甚至白送药钱,以至于生活相当清贫。
D.从“这个医生”到“这位老兄”,再到“王淡人先生”,称呼的不断变化反映出作者对他不断熟悉的过程。
E.小说的第一句话独立成段,既照应了标题,也表现出了王淡人——这个医生的特别之处,小说的这种开头别具一格。
(2)第四段写到王淡人家的匾,有何用意?(6分)
(3)结合全文,概括王淡人的形象特点。(6分)
(4)有评论者认为,汪曾祺的小说充满“中国味儿”。请结合本文,任选两个方面,探究“中国味儿”的内涵。(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木德参天
新中国成立前,在华北地区,有一首民谣广为流传:“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说的是华北比较有名的几处名胜。民谣流传了不知道多少年,人们拿它当儿歌教孩子,但很少有人注意歌谣中说的这些文物。20世纪30年代,有一个人听到这首民谣后惊喜异常,立即将它记到了本子上,这个人就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
梁思成听到这首歌谣后,对传说中的“应州塔”朝思暮想,寝食难安。他急于知道塔的情况,每天把它挂在嘴上。当时的中国,还没有系统的建筑史学,中国古代建筑也没有系统的名录,甚至中国建筑发展演变的整个过程都还是一个谜。那时唐代的木结构建筑还没有发现一个,而存世的宋代营造法式还有许多晦涩难懂的地方,如果真的可以找到一座唐宋之间的辽代木建筑,那会帮助人们抓住中国建筑史中许多重要的关键。看到木塔实物照片后,更坚定了梁思成亲自拜见木塔的决心。
1933年9月4日,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同事刘敦桢、莫宗江及一位仆役,由北京起身来到山西大同。他们的任务是考查大同的善化寺、华严寺、城内钟楼以及东西南三座城楼,然后去应县考察木塔。下了火车后,他们又坐了6个小时的驴车,才到达应县。在离城大约还有5英里时,梁思成突然发现,前面群山环抱中,一座红白相间的宝塔映照着金色的落日,那就是应县木塔。
在一篇文章里,梁思成写道:“当我们到达离城大约还有5英里的一个地方的时候,我蓦地看到在我前方山路差不多尽头处,在暗紫色的背景上有一颗闪光的宝石——那是在附近的群山环抱中一座红白相间的宝塔映照着金色的落日。当我们到达这座有城墙的城市时天已黑了,这是在盐碱地上一个贫穷的城镇,城里只有几百家土房子和几十棵树。但它自夸拥有中国至今仅存的木塔……就像一个黑色的巨人,俯视着城市。”他们不禁叫绝。在后来的文章中,梁思成谈到木塔,还情不自禁地写道:“这塔真是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
一行人在应县住了7天,把木塔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非常精细地测量了各层的平面,测量了五十多种不同的斗拱,画出了木塔的断面图,绘制了楼梯、栏杆、隔扇的图样,用仪器测量了各檐的高度和塔刹。为了达到准确无误,他们对木塔高度进行了实测。在测量塔刹高度时,他和绘图员莫宗江从顶层南天门爬到塔外。攀上塔顶,他们站在60多米高的塔上,四面空旷如悬,呼呼的大风吹得人心里发毛。塔尖有十几米高,联系塔尖的是8根数百年前造就的铁索。要是站在地面去攀爬塔尖,恐怕常人也感到畏惧,梁思成凭着在学校时练就的臂力,握着铁索,两腿悬空,倒替着双手往塔尖攀去。
在测绘过程中,梁思成发现,应县木塔的价值比他想象的大得多。应县木塔建于辽代,高67.13米,约有20层楼高。它那雄伟的身影给梁思成以深深的震撼。1942年至1944年,梁思成写成了中国第一部建筑史。在《中国建筑史》中收有他们绘制的释迦塔断面图和立面图,塔尖也有了准确高度。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木塔就这样进入了一个建筑史学家的视野之中,确立了它在中国建筑史中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且通过中国营造学社的《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介绍给整个建筑学界。在梁思成撰写的《中国建筑史》一书中这样写道:“佛宫寺释迦木塔在山西应县城内,塔立于寺山门之内。大殿之前,中线之上,为全寺之中心建筑。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建,为国内现存最古木塔……”“山西应县的辽代木塔,说来容易,听来似乎也平淡无奇,值不得心多跳一下,眼睛睁大一分。但是1056到现在,算起来是整整的877年。古代完全木构的建筑物高到285尺,在中国也就剩下这一座,独一无二的应县佛宫寺塔了。”
(节选自《长三角》,2011年第3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从听到民谣到看见实物照片,梁思成愈加坚定亲自拜见木塔的决心,终于在1933年实地考察了这座辽代建筑。
B.从外观上看,应县木塔为红、白、黄三色,远远望去,在群山环抱中,如同暗紫色背景上的一颗闪光的宝石。
C.经过对应县木塔实地考察和精细测量,梁思成终于在1944年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建筑史——《中国建筑史》。
D.梁思成在测绘过程中,发现应县木塔的价值比自己想象的大得多,这也确立了应县木塔在中国建筑史中的地位。
E.本文通过对梁思成等去山西应县考察木塔的记述,表现了一位著名建筑学家的探索精神和取得的重要成就。
(2)文章以一首民谣开篇,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3)文中大量引用梁思成自己著作中的文字,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4)从梁思成身上,可以获得有关科学研究的哪些启示?请结合全文予以探究。(不少于四点)(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在《共富大家谈》首批节目中,温铁军、李希光等学界、文化界、媒体界名人济济一堂,探讨“共同富裕”何以成为时代主题。
B.溢油事件发生之后,康菲公司不仅在一个月之后才公布情况,而且溢油回收及封堵漏油措施依然步履蹒跚,让人大跌眼镜。
C.王安石一生锐意改革积弱成习的朝政,虽然因为得不到朝中重臣的支持,从而功败垂成,但他不计个人毁誉的精神,仍值得推崇。
D.藏玉之人如过江之鲫,购玉之人也更仆难数,但赏玉之人却寥寥无几,许国文经过十多年的历练,其赏玉功力在圈内也是大名鼎鼎。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美国虽然大力倡导发展新能源为核心的能源革命,但其能够逐步摆脱对石油过分依赖的原因是对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B.广义的河北地区包括了河北省、内蒙古河套地区以及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所组成,狭义的河北即指河北省。
C.尽管湿地面积只占到地球表面积的6%,却是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的寄栖之地,同时也是自然界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D.微博已成为一个巨大的民间意见集散地和新闻爆料库,这样一个巨大的言论场和信息传播平台,其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不容忽视。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河北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燕赵大地处于北方,辽阔广袤,燕山南北,长城内外,
, , , 。 , ,因此辽国在这一地区实行汉法,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一国两制实践。
①尽管自古以来历经多次游牧民族南下的袭扰
②自远古以来就是华夏族的固有领土
③但汉民族始终是这一地区的主要民族
④也一直是传统的农耕文化民族区域
⑤即便在五代后晋时期河北北部的燕云十六州被割让给辽国
⑥但汉民族始终是这块大地的主体民族
A.②④①⑥⑤③ B.②⑤④⑥①③ C.④②⑤③①⑥ D.④⑥⑤③②①
16.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以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国家和社会补偿和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示例:生活是酒,只要把它喝入口中,就能陶醉我们;
生活是画,只要把它挂在眼前,就能打动我们;
生活是诗,只要把它藏于心里,就能涵养我们。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吴光华做梦都没有想到,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当了10年的宿舍管理员,竟然也有机会站在这么盛大的毕业典礼的发言台上。
“十年来,我把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我喜欢他们经过时,都会喊一声‘阿姨,您好!’”几句朴实无华的话赢得了满场掌声,不少人眼圈红了。“看到学生经常打游戏、上网夜不归宿、睡懒觉‘翘课’,我都忍不住要唠叨一下。因为我觉得父母用血汗钱供养你们读大学更不容易,大家应该集中精力、认真学习,早日成为有用之才。”4000多名学生一下子找到了共鸣,全场寂然。
接下来的一段发言让大家笑翻了,“我今年60岁了,已经是‘60后’了。和你们相处,你们的淘气让我感到年轻;和你们沟通,我看懂了韩剧的悲欢离合,学会了植物大战僵尸,偶尔也在半夜‘偷偷菜’。但是无论游戏多么给力,神马都是浮云!”
800字的致辞,总共被学生的热情掌声打断11次,更有学生现场拉出了“吴阿姨,我们爱您!”的横幅。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附文言文译文:
王瑜,祖上范阳人。父亲王钦祚,官至殿中监,后来被降职为义州刺史(到地方上)。王瑜为人精明狡诈,凶险好狠。但是才知出众,明辨是非,骁勇善战,果于决断,以其文武双全而明显当世。出仕之后,多次迁升至从事。后晋天福年间,官至左赞善大夫。恰遇濮郡秋稼大熟,而上缴的赋税与户籍数量不符。朝廷命令王瑜以使者身份前去调查。王瑜既至,对校簿吏胡蕴、惠鹗(地方官员)说:“我家缺衣少食,也没有什么储备。帮我传话给你们领导,我从你们这儿贷款。”(暗示要求贿赂)因此濮郡的五个镇长共计敛财五十万,私下贿赂给王瑜。王瑜立即上书皇帝,以实情上达。皇帝看到奏章后,称赞言:“像这样廉洁正直的人,才是良臣。”于是濮郡五个镇长和两个校簿吏免官,王瑜迁官至太府少卿。
杜重威镇守东平的时候,王瑜父亲王钦祚为副节度使。待到杜重威移军常山的时候,王瑜用诡计说服杜重威,让杜重威上奏朝廷求官为恒州副节度使,最终代替自己父亲的官职。一年多后,进入朝廷官至刑部郎中。丙午年间,王钦祚为义州检察官,王瑜去义州看望老父。恰好契丹南侵,攻陷中夏,秦州刺史何建举州降蜀。王瑜对父亲讲道:“趁现在不往西边避难,便会被契丹俘虏。”多次声色俱厉的不礼于老父,老父大怒,不听从王瑜的意见。老父由于久病已经卧榻十多天,王瑜仗剑直至父亲榻前,威胁言道:“老家伙昏庸胆怯,想受炮烙之刑吗?现在不定主意,我先杀你。”老父不得已而同意西撤。当时甘肃发兵扼住通往四川的道路(陈仓古道),王瑜只能先往北向异族人借道,因而和强盗头子赵徽歃血为盟,约为兄弟。对赵徽讲:“我只要到了成都,便能登宰相位,然后以我父亲为大将,以你为一郡之长,怎么样?那我从你这儿借道怎么样?”赵徽同意。王瑜担心赵徽反复变卦,又担心他人离间背叛,先将妻儿老小接走住在郡中,然后辎重行。举家出发不久,赵徽暗地里召集党羽,埋伏于城郊。子夜时分,王瑜全族人启程入城,载有辎重家当的车子竟有10里多。赵徽党羽沿着道旁荒地相随,到马峡路拐弯处,举烽火相呼应,其党羽从埋伏处一哄而上。贼党杀王钦祚,将他得头颅挂在长矛端。王家平生财产尽为贼掠夺,老少百余口人,无一幸免。王瑜一人敌千人,箭无虚发,手上没有戴射箭护具,手指都被磨破了。等到贼众逼上来,形势危急,才一个人沿着荒山野岭,不择路而逃,然后落发为僧。仅一个月后,被砍柴人认出,被抓送至岐州,被侯益所杀,年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