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挫裂伤病人的护理
概念、病因
脑挫裂伤是常见的原发性脑损伤,既可发生于着力部位,也可在对冲部位。脑挫裂伤包括脑挫伤及脑裂伤,前者指脑组织遭受破坏较轻,软脑膜完整;后者指软脑膜、血管和脑组织同时有破裂,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两者常同时存在,合称为脑挫裂伤。主要发生于大脑皮层的损伤,可单发,也可多发,好发于额极、颞极及其基底。
临床表现
因损伤部位和程度不同,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轻者仅有轻微症状,重者昏迷,甚至迅速死亡。
1、意识障碍是脑挫裂伤最突出的症状之一。病人伤后立即出现昏迷,其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损伤程度、范围直接相关。绝大多数超过半小时,持续半小时、数日不等,严重者长期持续昏迷。
2、局灶症状和体征依损伤部位和程度不同而异。若伤及脑皮质功能区,伤后立即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和体征,如语言中枢损伤出现失语,运动区损伤出现锥体束征、肢体抽搐、偏瘫等。但发生在额、颞叶前端“哑区”的损伤,可无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和体征。
3、头痛、呕吐与颅内压增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有关。后者还可以出现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有红细胞。
4、颅内压增高和脑疝因继发脑水肿和颅内压所致。可使早期的意识障碍或偏瘫程度加重,或意识障碍好转后又加重。
5、原发性脑干损伤是脑挫裂伤中最严重的特殊类型,常与弥散性脑损伤并存。伤后早期出现严重的生命体征紊乱,表现为呼吸节律紊乱、心率及血压波动明显;双侧瞳孔时大时小,对光反应无常,眼球位置歪斜或同向凝视;也可四肢肌张力增高,伴单侧或双侧锥体束征,严重者去大脑强直。
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CT检查是首选项目,可了解脑挫裂伤的部位、范围及周围脑水肿的程度,还可了解脑室受压及中线结构移位等。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2、腰椎穿刺检查腰椎穿刺脑脊液中含大量红细胞,同时可测量颅内压或引流血性脑脊液,以减轻症状。但颅内压明显增高者禁忌腰穿。
处理原则
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防治脑水肿,减轻脑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反应,预防并发症。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颅内压增高明
显,甚至出现脑疝迹象时,应及时手术去除颅内压增高的病因,以接触脑受压。手术方法包括脑挫裂伤灶清除、额极或颞极切除、去骨瓣减压术或颞肌下减压术。
护理措施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1、体位意识清醒者取斜坡卧位,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昏迷或吞咽功能障碍者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以免呕吐物、分泌物误吸。
2、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颅脑损伤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丧失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不能有效排除呼吸道分泌物、血液、脑脊液及呕吐物。因此,应及时清除口腔和咽部血块或呕吐物,定时吸痰。呕吐物将头转向一侧以免误吸。
3、开放气道深昏迷者,抬起下颌或防置口咽通气道,以免舌根后坠阻碍呼吸。短期不能清醒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减弱并潮气量不足不能维持正常血氧者,及早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4、加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湿化气道,避免呼吸道分泌物粘稠,利于排痰。
5、预防感染使用抗生素防治呼吸道感染。
(二)加强营养
及时、有效补充能量和蛋白质以减轻机体损耗。早期可采用肠外营养,待肠蠕动恢复后,无消化道出血者尽早行肠内营养支持,以利于胃肠功能恢复和营养吸收,昏迷病人通过鼻胃管或鼻肠管给予每日所需营养。
(三)病情观察
1、意识意识障碍是脑损伤病人的最常见的变化之一。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不仅应了解有无意识障碍,还应注意意识障碍程度及变化。意识障碍的程度可辨别脑损伤的轻重。意识障碍出现迟早和有无继续加重可作为区别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依据。
2、生命体征为避免病人躁动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应先测呼吸,再测脉搏,最后测血压。①体温:伤后早期,由于组织创伤反应,可出现中等程度发热;伤后数日体温升高,常提示有感染性并发症。②脉搏、呼吸、血压:若伤后血压上升、脉搏缓慢有力、呼吸深慢,提示颅内压升高,警惕颅内血肿或脑疝发生。
3、瞳孔变化可因动眼神经、视神经及脑干部位的损伤引起。观察两侧睑裂大小是否相等,有无上睑下垂,注意对比两侧瞳孔的形状、大小及对光反应。伤后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侧肢体瘫痪、意识障碍,提示脑受压或脑疝。有无间接对光反应可以鉴定视神经损伤与动眼神经损伤。
4、神经系统体征原发性脑损伤引起的偏瘫等局灶症状,在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