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宋江起义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与小说情节一样吗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

  虽然《水浒传》只是一本小说,有不少杜撰虚构的情节,但它里面有许多真实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北宋末年,的确有宋江此人,他也是在梁山水泊开始农民起义。

宋江画像

  梁山泊位于山东,因为黄河的几次缺口泛滥和周围的湖泊汇成一片,从不知名的小湖泊变得有八百里的广阔水域。因为北宋末年朝廷对百姓的剥削十分严重,尤其是在蔡京、高俅等贪官把持朝政之后,因为无法忍受这样的苛税,许多农民都纷纷破产。梁山泊周围的这些农民就逃难到了这里,此外,这里还有当地的渔民以及被官府通缉的逃犯,没多少年梁山泊上的人就越来越多,宋江就是其中一个。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与小说情节一样吗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在梁山泊正式起义,加上自己有三十六个头领。而逼着他们起义的导火线,是朝廷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宣布把整个梁山泊收归国有,所以在这里生活的、打鱼的、采莲藕的都要交税。起义后不久,宋江等人就离开梁山泊,转战山东、河北、河南等地。

  朝廷知道后就下令抓捕镇压,之后又想要招安,可是都没有成功。直到1121年,宋江率军乘船攻打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因为海州知州张叔夜已经派人打探到了情报,所以设下了伏兵。五月,在宋江等人登岸时遭到了官兵的埋伏,不仅被死死包围,船只也被焚烧,断去了退路。走投无路之下,宋江只能投降,接受了朝廷的招安。

  宋江外貌描写

  《水浒传》是一部对人物刻画十分出彩的文学著作,梁山一百单八将可谓各有各的风格和色彩。所谓相由心生,除了从言行、生平事迹来刻画,外貌也时体现一个人内心的重要方面,所以小说中对主角宋江外貌描写的文字有不少。

宋江军装剧照

  纵观整部小说,宋江外貌描写其实有矛盾之处。比如,宋江刚出场时,在别人的描述里,他有“黑宋江”之称,因为他面容漆黑,而且身材较矮。这一点是宋江外貌的基础,在所有水浒的影视剧里也基本上都遵从了这一点。

  另外,对于宋江外貌描写的文字还有,丹凤眼、卧蚕眉、两耳垂珠、明亮双眼、方正的嘴唇、嘴周围的胡子不长、额头平而广、天庭饱满等等;说他坐着的时候充满了老虎的威风,而走起来的时候又好像是一只狼;说他三十岁的年纪,身高六尺。最后关于宋江身高的描述,是符合他之前出场时矮小的身材的,不如一般男子七尺的身高,略残疾。不过之前的丹凤眼等描述,应该是对他的美化,因为当时他已经是梁山的头把交椅,必须有不凡的气势。

  除了外貌,还有对他穿着的描述,其中有一身是他领军出战时的打扮:凤翅金盔、龙鳞金甲、绣满花朵的锦袍、腰挂锟铻剑、翡翠色绣裤、玉玲珑的配饰。作为一军的最高将领,自然应该有不凡的扮相,这样才能壮我军气势、灭敌军威风,不过对于宋江而言,这身装备只不过是样子货,因为在小说里武艺不行的他几乎没有真正上过战场与人厮杀。

  宋江性冷淡

  梁山一百零八将,只有扈三娘、顾大嫂和孙二娘三个女性,其他全是男人。宋江作为故事的主角,没有娶妻只有过一个小妾阎婆惜还被他杀了,之后一直和这帮兄弟在一块再没娶亲,所以有读者就认为是宋江性冷淡或者是同性恋。

宋江杀阎婆惜剧照

  产生宋江产生性冷淡的看法,其实也无可厚非,小说对宋江的描述中也提到过他“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也就是说宋江并不贪图美色,所以只娶了阎婆惜一个小妾。阎婆惜是当地著名的妓女,而且是头牌,但是嫁给宋江后,宋江对其十分冷淡,让她和母亲阎婆生活,自己很少去,之后更是怒杀了她。其实宋江娶阎婆惜是出于无奈,是阎婆看上他的钱财费尽心思逼他答应的。所以,宋江对她没有感情也很正常,而且他不喜欢一个妓女也更可以显得洁身自好。

  之后宋江虽然一直没有娶亲,但却不等于性冷淡。比如他在见到李师师时曾经作词夸赞了她,写到“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这么会花言巧语的男人是性冷淡,你信吗?而且,宋江对扈三娘的态度也十分暧昧,他在林冲捉了扈三娘后就连夜把她送上了梁山,交给的却是自己的父亲宋太公看管,而且等他回去了自有发落。连那些喽啰和头领都看出了他对扈三娘有意思。而且宋江当晚在帐中一夜未睡,坐到了天明。由此可见,宋江不是对女色无动于衷的人,宋江性冷淡一说是无稽之谈。

  

  宋江是好人还是坏人

  用“好人”或者“坏人”来评价一个人,是小孩子最纯真的看法,但也同样是成年人最愚蠢的认知。每一个真实的人或者文学形象,都不可能是单方面的,宋江更是有着复杂矛盾的内心,有对也有错,所以宋江是好人还是坏人就根本无法肯定。

宋江剧照

  每个人都有多种身份,而不同的身份应该做不同的事情。所以我们不妨用这个方法来评价宋江。宋江的身份太多了,就单单以江湖好汉、梁山头领、朝廷官员三个入手。

  作为一个江湖人,一般的评价标准是重情义和英雄气概。宋江在这方面如何很难说清的。为了一个义字,宋江可以不顾命令私自放走晁盖,可以杀了自己的妾室阎婆惜。而他的气概更不必说,从梁山这么多好汉愿意为他赴汤蹈火就可以看出。不过宋江也有为达目的不顾江湖情义的一面,所以可能是他装的。

  在梁山头领方面,宋江应该说是功过参半,梁山是在他手里强大的也是在手里散了的。没有宋江就不会有壮大的梁山,就心胸狭隘只求自保的王伦和有勇无谋莽撞冲动的晁盖,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但是,也是因为宋江的接受朝廷招安的决定,使得梁山最后走向灭亡。

  宋江一直保持着忠君爱国之心,为官时、落草时都是如此。他带梁山接受招安再南征北战,即使被毒害,死前也这样说“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不管宋江的这片忠心是对是错、是聪明还是愚蠢,至少是真的。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宋江是好人还是坏人只能是自己评判,立场和角度不同都会发生变化。

  宋江方腊起义

  在小说《水浒传》里,梁山征讨方腊一段是全书最精彩的军事战役,宋江等人最后战胜方腊,但自己也损失惨重。不过,在历史上这两人都是北宋末年众多农民起义中的两个。

宋江方腊起义地图

  宋江是在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正式起义,之后不久离开梁山泊,各地转战,先是在山东,之后是河北河南,后来还去了两淮一带,最后因为想要乘船攻打海州,被官军埋伏而投降朝廷。宋江的起义军前后不过两年,主要头领算上自己只有三十六人,兵马据推测也只有一万人左右。他们没有像小说里以梁山水泊作为根据地,过得更像是流寇,虽然战胜过一些官兵,但大多数时间是被人打败逃跑或者避其锋芒。

  而方腊的起义明显要比宋江成功得多。方腊起义要比宋江晚上一年,据记载他是利用摩尼教的教义精神煽动了许多深受朝廷剥削的农民,所谓摩尼教,我们现在一般称之为明教。方腊的起义聚集了有几十万人之众,而且方腊后来甚至建立农民政权,他被称为“圣公”,改元“永乐”。而方腊起义也不像宋江一直在流窜各地,他带兵一路攻打县城,杀了许多官兵,据记载他曾经一战全歼五千官兵。最鼎盛时,方腊总共攻下了六州五十二个县,可见其战斗力之强,远非宋江的小打小闹可以比拟。

  此外,宋江投降朝廷后也极有可能讨伐过方腊,不过这一点至今还未确定。

  宋江夜打曾头市的原因

  “宋江夜打曾头市”是小说《水浒传》第六十七回的剧情,论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是旧恨和新仇:一是之前天王晁盖曾经在攻打曾头市时被对方射了一箭不久身亡,二是曾头市夺了梁山好不容易买来的两百多匹马。

曾头市连环画

  曾头市位于山东郓城县,离梁山并不远。那里共有七个猛将,除了长官的五个被称为“曾家五虎”的儿子,还有正副两个教头:史文恭和苏定,其中史文恭武力很强。此外,曾头市兵马过万,势力很大。

  梁山第一次攻打曾头市,是因为段景住偷来了照夜玉狮子本来想献给宋江,可是被曾家五虎抢了去,成了史文恭的坐骑。于是晁盖就带兵前去攻打,可是在战斗中,他面颊被史文恭射了一箭,因为箭上有毒不久就死了。从此曾头市尤其是史文恭成了梁山的死敌。第二次则是因为,段景住与杨林、石勇为梁山从北地买了两百多匹骏马,但是路上被强人夺了送去了曾头市,只有段景住逃回梁山。于是宋江准备旧账新账一起算,再次攻打曾头市。

  在宋江夜打曾头市的战斗中,梁山一方先是用火攻等计谋破了曾头市外围的陷阱,之后两次设计埋伏了前来偷袭的曾家军,在加上时迁等人的卧底,最后里应外合破灭了曾头市。而史文恭在战败逃跑时也被卢俊义活捉,之后被梁山众人挖出心脏来祭奠晁盖,算是为其报仇成功,让其瞑目。而根据晁盖死前抓住史文恭的成为梁山伯首领的遗嘱,卢俊义坐上二把交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7351/968583199794.html

更多阅读

历史上第一个外国太监致使元朝灭亡 元朝是怎么灭亡的

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宫中离不开的是太监,他们是社会的底层人物,被他人所歧视。但是也出现过多位位高权重的太监,像赵高、李辅国、魏忠贤、李莲英等人,都受到了皇上的宠爱而权贵无比。其实中国历史上还曾有过洋人宦官。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宋光宗赵惇·古代历史上最怕老婆的皇帝​ 古代皇帝玩妃子

宋光宗赵惇·古代历史上最怕老婆的皇帝 赵惇当上太子后,开始尚对宋孝宗毕恭毕敬,但他并非真心对父皇谦恭,不过是为了保住储君之位而被迫做出来的表面文章。这样表面的文章做得久了,难免会有所厌烦。过了四十岁以后,赵惇已经当了十几年的

谁是中国历史上使用年号最多的皇帝 历史上杀人最多的皇帝

感谢“草根名博”的重点推荐!谁是中国历史上使用年号最多的皇帝作者/乐奀  年号,是中国封建制度一大“发明”,系古代皇帝用于纪年的专有名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标志。不同的皇帝需有不同的年号,一般不用另一个皇帝的年号,否则会被认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文明的农业古国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文明的农业古国尹兴义纵观中国之伟大,有一个最基本的表现:平凡筑伟大,勤劳育真情。中华民族在构建农业社会文明中,以“自食其力,自给自足”为主导思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所以,中国农谚代代传承:“金山银山难充

声明:《历史上的宋江起义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与小说情节一样吗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为网友乜許悲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