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作文训练的效果显著化,这是每位教师都迫切希求解决的问题,而作文的提升,亦成为了每个学生无法代替应做的“功课”。想让孩子可以更好的写作文,应该明确把握六个环节,唤醒蒙昧混沌的的写作意识。
1、度人量己
在每次作文前,要求孩子“度人量己”的习惯。所谓“度人”,便是预计别人拿到作文题目会怎样“出招”,有哪些惯常的做法和套路性的语言。“量己”便是进一步明确自己所占有的材料,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以及如何为自己的作文创设亮点等。度人、量己,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既是作文实现有效突破最基础的一步,也是至为关键的一步。可以肯定的说,任何出色的文章都是在“度人”与“量己”相互密切作用下产生的结果。“度人”是“回避庸常”,“量己”是“成就个性”。
2、倾尽全力
每写一篇作文,就要要求倾尽全力,拿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对文章题旨的分析与把握要倾尽全力,对材料的占有与运用要倾尽全力,对文章结构的设计与安排要倾尽全力,对写作语言的斟酌与驾驭要倾尽全力……在孩子倾尽全力完成作文的过程中,他们身上固有的一些作文顽疾也便渐渐得到自然消除,而非单单靠老师去“批”去“讲”。潦草应对、得过且过,是文病诞生与滋养的温床。写作不同于一般的作业,“做完”并不意味着“达成”,“写”与“写”之间的区别是很大的。写作中许多重要的理念及方法、准则与技巧,实际上是在学生倾尽全力、充分个人调动的过程中真切深入体认到的。可以在每次作文的文后,写一点“写后记”。
3、探究深化
写作从来就是与“钻研探究”并行并生的。文坛中许多“写家子”往往也是某个领域的研究专家。老舍精专于“老北京”,金庸精专于“武侠”,二月河精专于“清朝皇帝”,杨志军精专于“藏獒”……作文并非仅仅在“写”的直接过程中提升。有个好的作文题目,是为孩子有个丰富宽广的探究领域。这样才能广泛积累写作素材,不断揣摩相关表达,不断深化对写作内容的理解,不断丰富情感与完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可以炼出自己的“金”,形成个性化语言、储备个性化材料以及形成个性化表现。“金”炼得好,文便光焰万丈,异彩纷呈文章内容详实,举例恰切,给人以震撼力。
4、不厌其改
清代大诗人袁枚有诗说得好:“爱好从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一位精于翰墨的老诗人“一诗千改”,这充分说明写作的“初始状态”与“最终呈现”之间有多么大的距离。“改”,是作文突破重要的门径之一。作文突破的基本打法不外乎两种:多写、勤改。在多写、勤改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勤改显得更为重要。忽视了“改”,甚至不能做到多次修改,孩子的作文状态往往会在原地踏步。文章是“高级”的表达,“改”就是在追求“高级”。不“改”只“写”,有时不过是在重复生产劣质产品,也是在简单乏味地重复自己。“知道”和“理解”其实是有着天渊之别的两回事,“改”是由“知道”达及“理解”的主要桥梁。“不厌其改”就是在改变文章的过程中,不断促使孩子增强加深对 “写”的理解以及对自己与世界的理解。
5、内化积淀
从 “量己度人”开始,便进入了写作状态。从写作“初步完成”到“不厌其烦”的修改,这是一个通过对专题内容不断探究钻研而将写作逐步深入完善的过程,这种探究深化既包括语言方面的,也包括内容方面的,也包括写作技法方面的。这样的一个过程往往要由此及彼反复几次,因此这也是一个动态往复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动态往复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将“改进的内容”不断地内化积淀;特别是对最后定稿的内容,要力图将其完全“吃掉”。此种内化积淀主要针对的是三方面内容:
①相关专题的知识理解与积累;
②相关专题的语言表达支持;
③相关专题与作文要求的题旨表达相沟通对接的技能技巧;
6、有效重复
完成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不能有效重复自己,是很难做到的。有效重复自己必须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一般而言,一篇作文“变”的往往是材料的角度、语言的风格、题旨的侧重、内容的详略、节奏的快慢等;一篇作文“不变”的往往是擅长的文体、表现的技巧、说话的领域、写作最核心的材料等。一篇作文,只有充分利用其“不变”,全力以赴地思考把握其“变”,才能短时高效,才能有望获取高分。面对题目,一切皆“变”,不懂有效重复自己,很容易在手忙脚乱、穷于应对中顾此失彼,造成写作失利,与理想的分数擦肩而过。它建立的基础是孩子认真的、不断求索的作文写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