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68年8月16日),台南县永康市人,台湾电影导演。远东工专(现远东科技大学)电机科毕业,1993年金鳌勋筹拍军教片《想飞——傲空神鹰》,魏德圣担任该片场记,认识了杨德昌电影工作室人员,因而在工作结束后进入杨德昌电影工作室担任助理。
1997年魏德圣在电视上看到东部原住民为“还我土地”的运动,2000年他完成讲述“雾社事件”始末的剧本《赛德克·巴莱》,获得当年优秀剧本奖。之后魏德圣在策划由好莱坞出资、依照好莱坞制作模式拍摄的《双瞳》后(同时也担任副导演一职),他有感于台湾电影长期以来缺乏大笔资金挹注,电影工作者及技术人员在窘迫的工作环境下饱受压抑,亟须有一部能跃登国际的大格局制作让他们释放能量,证明自己的能力,因而决心放手一搏,独力投入200多万元资金,依照国际级制片规格,完成五分钟长《赛德克·巴莱》片段(前导片),希望能以这段精心打造的前导片吸引国、内外资金,将当年领导雾社抗日事件的赛德克族英雄莫那鲁道转换成现代的银幕英雄,带领出一股风潮,无奈在釜山电影节等地,卖家对《赛德克·巴莱》大表赞赏但却没有愿意投资。2008年因执导电影《海角七号》票房获得佳绩,声名大噪。
作品
导演2008年 -电影《海角七号》
副导演
1996年 -电影《麻将》
策划
2002年 -电影《双瞳》
短片
1995年-《夕颜》(video作品,剧情片)
1996年-《对话三部》(16mm剧情片)
1997年-《黎明之前》(16mm剧情片)
1999年-《七月天》(About July,16mm剧情片)
2003年-《赛德克。巴莱》(试拍片)
剧本
1994年-《卖冰的儿子》
2000年-《赛德克·巴莱(真正的人)》
2003年-《火焚之躯──西拉雅》
书籍
2002年-《小导演失业日记-黄金鱼将撒母耳》
然而张毅也感叹台湾社会文化中,看不见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底蕴,他说:“我们的文化,对于这个社会,到底有没有助力?”为了参加这场座谈会,他还曾去拜访萧万长,请教政府几十年来怎么看待文化产业?
魏德圣导演在回顾自己的导演生涯时表示,他原本很迷恋导演这个位子,等到他真正当了导演之后,他开始问自己:“我那么努力拍片,难道只是为了给大家娱乐?”魏德圣希望他电影的价值,具有50年、100年的价值。让观众可以在电影中得到慰藉、发酵,甚至改变自己的观念。
回想美好的往日,魏德圣说了追随已故导演杨德昌拍片的一个小故事:有一次杨导在制片厂大骂一位执行制片,让那位执行制片决定走人,他亲眼看见制片余为彦跑去拦住那位执行制作,恳求他不要走。魏德圣叹道:“那个年代,环境那么恶劣,每天被骂,竟然大家还能留在一起,真令人怀念。”如今,魏德圣承认自己有与杨导竞争的心情:“当年他撑得过去,我也要撑过去!”
张毅也说,杨德昌常强调“志气”二字,“假如我们都同意文化对社会的意义,那么我们经营文化的决心又在哪里?”张毅举例说,当年陈耀圻拍的“源”一片,片长三个多小时,剪成两小时上片,如今连底片都不见了。告别了匮乏的年代,“相形之下,这一代电影人承受的压力已经少很多了。”张毅说。
张毅透露,他的A-ha动画工作室已经投资10年在本土动画上,从事动画短片的创作,还没有任何回收,但他依然坚持着要让下一代可以看见从自己的文化中孕育、撷取出来的养分。
魏德圣则说,他下wWW.aIhUaU.cOm一部要拍的“台湾三部曲”,打算以横切面来呈现三个故事,但为了省钱,三部片子会同时进行拍摄。针对外界批评他“很会乱花钱”,他也喊冤说:“每天都要出去借钱的人,当然是最会省钱,怎么会乱花钱呢?”
魏德圣最后建议,政府不要用“补助”电影的心态,应该用“投资”电影的心态,“让大家一起承担电影的盈亏!”张毅则感叹:“电影是遗憾的艺术(高达语)。”台湾土地太小,资源太少,整个电影产业面临被边缘化的压力,才是大问题。他最后也提醒电影人,这不是一个“三顾茅庐”的时代,要懂得用麦克风,在新媒体时代争取自己的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