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贝利沃教授和他的团队在蒙特利尔魁北克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内。
![抗癌公社 非法集资 抗癌之法](http://img.aihuau.com/images/e/79056/0816060404081888340812.jpg)
理查德·贝利沃是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癌症预防与治疗课题研究带头人,生物化学教授,外科教授以及生理学教授。他接受了法国《观点》杂志记者的采访,与读者分享他对癌症的看法。贝利沃教授认为,拥有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能避免75%的癌症的侵袭。
“癌症不再是一个禁忌话题,人们无需再谈‘癌’色变。”采访伊始,贝利沃教授先向我们亮出了他这个大胆的观点。在这位举世闻名的癌症预防与治疗专家看来,对于癌症这个话题,我们不应该总是避而不谈,而是要积极地了解它、面对它。“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癌细胞携带者,但如果我们的生活方式很健康,那么它们就不会发生病变。”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和21 世纪几大“死神”之一的癌症说永别了呢?贝利沃教授称,大部分癌症的产生既不是因为偶然的基因突变,也不是由于衰老的不可抗力造成的结果,而是因为我们不良的生活习惯给了它们可乘之机。贝利沃教授坦言:“癌症的预防一直都是我们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经过30 年对癌症的潜心研究,贝利沃教授完成了他的著作《抗癌之法》(2014年9月17日由法国弗拉马里翁出版社出版),可以说,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癌症说明书。
《观点》记者:从书名上来看,《抗癌之法》这本书讲的应该是有关抗癌的“方法”,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您已经研究出来了治疗癌症的药剂呢?
贝利沃教授:我觉得情况要更好。如果我们提到“药剂”二字,那么说明这时我们已经患了癌症。而在这本书中我想证明的是,许多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的确确能降低患癌风险。研究表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癌细胞携带者,人类从一出生开始,体内的细胞就在不断地分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细胞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随着我们的衰老,总会有细胞在分裂时“犯错误”,而我们体内不断积累的这些“错误”就是导致癌症产生的原因。近20年来的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衰老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体的生活方式决定的,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方法”。这些方法既不涉及昂贵的药物,与复杂的科技也没有任何关系,只需要改变一些我们平常生活中不合理的习惯。如果我们的生活方式很健康的话,那么75%的癌症都能得以避免,也就是说,命运其实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的。
《观点》记者:为什么您说大家一定要等到2014年,一定要看一看您的这本抗癌工具书?
贝利沃教授:在西方文化里是没有“预防”的概念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崇尚消费的时代,我们经常会花钱买一些将来根本用不到的东西。但预防疾病不一样,我们建议人们改善生活习惯是为了帮助他们降低患病风险,这些疾病也许现在离他们很遥远,但20、30年后可能就会突然爆发。在这个“享乐先行”的年代,“预防疾病”这个说法总会让人觉得有点扫兴。
《观点》记者:您在书中否定了一些现如今已得到大众广泛认可的观点……
贝利沃教授:首先,我说我们都是癌细胞的携带者,但我没有说所有人都“得”了癌症。我们体内的正常细胞具有“叛变”的特性,即使健康的人的体内也会有许多不正常的细胞。举个例子,50%的40多岁女性的乳腺内都有癌前病变的迹象,但真正患有乳腺癌的人的数量只有15%。所以我还是想重复我前面提到的那个观点,我们每个人都是癌细胞携带者,但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处于不可见状态。当一个人在60岁被诊断患有肺癌、乳腺癌或者结肠癌时,这些癌细胞可能已经在他体内沉睡了50多年了。
《观点》记者:我们通常认为,患有乳腺癌的妈妈将癌症遗传给她女儿的可能性很大,但您在书中却说癌症几乎是不具遗传性的!
贝利沃教授:对双胞胎的研究已经证明了只有10%到15%的癌症具有遗传性。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即使是我们认为遗传性很强的乳腺癌几乎也是不具遗传性的。95%乳腺癌患者体内的BRCA1基因与BRCA2基因(两种抑制基因)均未发生突变。举一个被收养的孩子的例子:如果他的生身父母均患有癌症,那么他得癌症的可能性就会提高20%。但是,如果他的养父母中有一方也患有癌症,那么他得癌症的可能性将不再只是提高20%,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500% !这就意味着,即使我们体内携带了最糟糕的致癌基因(与细胞癌化有直接关系的蛋白质的基因),生活方式对致癌来说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观点》记者:对于生活中像环境污染这样的致癌因素您是怎么看的?
贝利沃教授:环境污染致癌这个说法确实广为流传。当我们将癌症的成因归咎于环境污染和社会压力时,却对香烟与肥胖问题闭口不谈,这是不对的。有人说他抽烟、喝酒、身材发胖,但是他并没有得癌症,这都是因为他没有生活在被污染的环境里,而且没有什么社会压力。在我看来,这种人完全没有责任感。我建议大家靠自己的力量化险为夷。抗癌就像一场战争,癌症并不是不可战胜的魔鬼,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它,与它斗争到底。
《观点》记者:我知道香烟确实是我们身边的第一致癌物。但您把肥胖问题与香烟摆在了相同位置,这是因为……
贝利沃教授:实际上,我在我第一本与癌症有关的书里就写到了肥胖与癌症的关系,我也是第一批发现肥胖能诱发癌症的科学家。我们知道二类糖尿病很容易引发心脏病,但却不知道它也会诱发癌症。自上世纪80 年代至今,肥胖症患者数量急剧上升。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当今人们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却缺乏运动有直接的联系。现在有一种癌症的发病率正在以几何倍数增长,那就是食道癌。据统计,该病已经达到了平均每年400%的增长率,在一些国家甚至达到了600%!
《观点》记者:不吸烟、少吃肉、时刻注意保持身材、避免在太阳下暴晒……这么多条条框框岂不是让生活变得太无聊了!
贝利沃教授:注意,我并没有说这些都必须要遵守。如果您能完全按照我的建议生活,这当然更好,但我觉得我这本书其实更像是一个工具箱,您只需选出您需要的,或者是您认为重要的工具即可。女性每天喝1 杯红酒,男性每天喝2杯红酒,这并不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什么影响,反而对于预防一些癌症还能起到积极作用,所以说大家应该视情况解读我的这些抗癌方法。如果您非常注重癌症的预防这件事情,那么您可以完全按照我建议的方式生活,否则的话,选择一些您感兴趣的去做就可以了。不过要知道的是,癌症这事就像是玩俄罗斯轮盘游戏,基因就是左轮手枪里的子弹。当您吸烟成瘾时,相当于弹夹里多加了两发子弹;如果您还体型过胖的话,相当于又往弹夹里加了两发子弹。我想,没有人愿意用一支装了5发子弹的左轮手枪玩俄罗斯轮盘游戏!
《观点》记者:有的人是完全按照您建议的方式生活的,但最后他们还是得了癌症,对此您怎么解释?
贝利沃教授:癌症是一条高斯曲线。没错,是有极少数人在生活非常规律的情况下依然得了癌症,但实际上他们得癌症的时间点被延后了!研究表明,对于一个有患癌趋势的人来说,如果他坚持践行这些科学的生活习惯,那么他癌症的病发时间将会大大延后。当我在各地做讲座的时候,下面的听众经常会用阿曼德叔叔的例子反驳我的观点:阿曼德叔叔是个大烟鬼,身材肥胖,从来不运动,饮食习惯也非常不健康,但是他却活到了97岁。我想说的是,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这位阿曼德可以忽略不计。确实是有极少数的人拥有“超级基因”,连癌症拿他们都没办法,可谁敢拍着胸脯说自己也有这种“超级基因”?
《观点》记者:您用整整一个章节写了有关癌症患者预防癌症的方法,这听起来有点矛盾,已经得了癌症还有什么需要预防的吗?
贝利沃教授:患癌后的预防也非常重要!我一生都在与癌症做斗争,如今我正在研究一种新的癌症化疗方法。可是当我看到那些症状减轻的癌症病人出院后不遵医嘱,饮食方面丝毫不忌口时,我感到很无奈。要知道,尖端的医学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存在至少10年时间差,减少两者之间的差距能挽救很多的生命。
《抗癌之法》节选:
“生命的游戏”
塔拉乌马拉人是美洲印地安人,生活在墨西哥马德雷山脉周围。几个世纪以来,一种叫做rarajipari的球类游戏一直是他们最主要的娱乐项目。游戏的规则很简单:每位参与者面前都会有一个小木球,游戏开始后,参与者要将小木球往前踢,然后自己跑过去追它,追到后再往前踢,再追,再踢,不停地循环……虽说规则简单,但塔拉乌马拉人可一点都不简单:在玩这个游戏时,他们能够不停地奔跑20个小时,奔跑距离长达几百公里!之所以塔拉乌马拉人将rarajipari比作是“生命的游戏”,是因为当他们停止奔跑时,他们觉得自己的思维没有奔跑时那么清晰,整个人变“钝”了许多。这些习惯奔跑的人向我们展示了人体的耐力有多么的强大,同时也说明了通过运动我们能提高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当我们的身体适应了长距离行走和奔跑(每天平均20公里)后,我们会感觉自己变得更聪明了,这是因为20公里的长距离运动会消耗我们自身大量的热量,运动后我们要通过饮食补充热量,此时补充的能量能促进大脑发展,并使我们的身体以最好的状态运转。
对红酒说“YES”!
啤酒以及其他酒精饮料中所含的化学物质相对简单,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都是一些无用的化学物质。红酒不一样,红酒中含有少量的酚类化合物,这些酚类化合物是红酒酿造过程中从葡萄皮上提取得到的。这种复杂的化学物质是葡萄自身精密防御系统的组成部分,该系统能有效防止紫外线的侵袭,并能阻止各种微生物侵蚀葡萄的糖分。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对人体有着积极作用,另外,酚类物质与葡萄酒的颜色、口感、气味也有着密切关系。所以说,适量地饮用红酒既享受了生活,又增进了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
六种防癌植物
科学家们招募了大量志愿者参与一项有关植物与癌症发病率关系的研究,志愿者们按要求每周至少食用2到4次指定的植物。经过长期观察,研究者发现在志愿者中一些癌症发病率要远低于平均值,也就是说,不同的植物针对不同的癌症会有奇效。
严格遵循以上所有建议
这一条是给已经患有癌症的人的建议。与其相关的癌症:所有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