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之辨证论治 咳嗽之辨证论治(34)
麻黄9克,杏仁18克,石膏31克,甘草24克,紫苏9克,防风9克 服药二剂,咳嗽哮喘及全身酸痛减轻。风邪虽去而寒邪重,积热未清,上方去苏、防;加桑皮18克,贝母9克治之。 连服二剂,诸证都减,成块成坨带黄色痰,悉化为涎痰及风泡沫痰,以荆防败毒散加减,清热豁痰而平哮止喘。 荆芥9克,防风9克,牛蒡9克,杏仁18克,桔梗18克,茯苓15克,竹茹12克,木通9克,半夏15克,甘草6克 又尽二剂,仅微咳、微哮,用新订贝母散清其肺热,祛其痰火积热,以竟全功。 贝母9克,桑皮15克,杏仁15克,茯苓15克,橘红15克,甘草9克 又服二剂,哮平喘止而愈。 (三)曾XX,男,30岁,工人。 患者有齁吼(即哮证)气喘病,已历十年,西医诊断为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迄今未能治愈。遇寒冷及阴雨气候,齁喘加重,平时最泊冷,夏天亦穿毛线衣,两膝盖以下冰冷,冬季通夜睡不暖,用皮毛缝套绑在膝上以御寒,否则,酸痛难忍。面色苍黄,虚怯无神,嘴唇发绀,声低息短,若气欲断,饮食不多,喜热食而恶生冷。此次感受寒邪,恶寒发热,口干不渴,无汗而哮吼、喘息,头眩痛,全身酸痛,一咳连续一、二十声,吐风泡沫痰,不能平卧。舌质淡红,苔乌黑。脉浮紧而细。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解表,内外兼治。 麻黄3克,制附片31克,细辛3克,桂枝15克,生姜31克,甘草24克 服药一剂,无不良反映,此病重药轻,就原方加重分量以进。 麻黄12克,制附片62克,细辛3克,桂枝15克,生姜62克,干姜31克,甘草31克 连服二剂,头眩痛及全身酸痛告愈,齁喘及咳嗽有所减轻,是外受寒邪已去。咳嗽吐风泡沫痰,此水湿为患;齁喘系属元阳不足。必须去其水湿,扶其元阳以止齁喘咳嗽,附子理中汤去参加茯苓治之。 制附片62克,干姜31克,白术31克,茯苓24克,炙甘草31克 服二剂后,诸证又有减轻。上方再加桂枝12克治之。 又连续尽二剂,上方再加血余炭24克。 又服二剂,已不复如前之泊冷,饮食增多,精神转佳,咳嗽、齁喘大减,欲收全功,非大力扶其元阳,健其脾胃不可,附子理中汤先后天并补之。 制附片62克,党参31克,白术31克,干姜31克,炙甘草31克 连服二剂,诸证更减。仍就上方加味,或加桂、加茯苓、加黄芪、加血余,先后服十余剂。仅附片一味,即达两斤。服后精神健旺,仅微齁喘。偶一不慎,又复感风寒,齁喘咳嗽大发作,麻黄汤加苏、防治之。 麻黄9克,杏仁18克,桂枝15克,甘草18克,紫苏12克,防风15克 尽剂后,咳虽愈而仍齁喘,无汗,麻黄甘草汤治之。 麻黄12克,甘草31克 服二剂后,仅微齁喘,此元阳不足,必须大剂扶阳,附子理中汤加味治之。 制附片62克,党参31克,干姜31克,白术31克,炙甘草31克,桂子12克,黄芪24克,血余18克,茯苓18克,砂仁9克,淮山18克 共服六剂,齁喘告愈。但感觉劳动久后即气紧促,嘱用附片、生姜炖羊肉汤调理。 制附片62克,生姜124克,羊肉一斤 三月后,据患者谈:共炖服羊肉汤五次,现在完全不怕冷,没有复发齁喘。 (四)李XX,男,40岁,工人。 患者从长沙到北京出差,与医者住旅馆同一房间,整夜咳嗽、齁鼾之声不止。次晨,询问为何如此咳喘而不及时治疗?患者主诉:“原在长春汽车制造厂工作,从1958年起,即患气喘病,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迄今已十五年。初患时,对冷空气非常敏感,冬天在室外受寒冷之气,立即喉管发痒咳嗽,气紧促,两肺布满哮鸣音,走入室内坐下休息几分钟后,证状全部稍失。此是南方人不适宜东北寒冷气候,于1960年调回长沙工作。1961年冬季发病更加频繁,并逐步加重,初服麻黄素、氨茶碱、肾上腺素等药物,从有效到效果不佳,最后无效。1971年冬,更为严重,缺氧发绀,病危住院,输氧七天后,用考的松加葡萄糖液静脉滴注半月,咳喘得以控制。但体质从此更弱,抵杭力极差,稍一不慎感寒受凉,咳喘随之加重,经半月、一月治疗,才能逐步减轻。曾服过中药治疗,效果反不如西药之能控制。平常未发病时,清晨仅有微咳喘,早饭后咳喘即平。这次出差到京,在火车上受凉,咳喘即大发,昼夜咳喘不宁,到医院门诊,服药无效,单位拟送首都医院治疗,或送回长沙治疗”。 患者面容瘦削,苍黄无神,两眼下发青,心累心跳,四肢酸软无力,声低息短,若提不起气来,恶寒特甚,虽身穿毛线衣、棉衣、皮大衣,亦感到冷,冬季两足通夜睡不暖,喜热食而恶生冷。现时喉管发痒则咳,喘息随之加重,喉中有齁鼾之声,一咳连续二、三十声,始能咳出痰,稍觉舒适,咳声又连续不断,以致通夜不能睡眠,虽不易咳出痰,但吐出仍为白泡沫,虽饿而不思食,心慌心烦,嘴唇发绀,满口津液。舌质淡,苔黄白腻。脉浮紧而细。此为外感寒邪,与内寒相感召,发为咳喘,故昼夜不宁。法当先行解表,麻黄汤加味治之。 麻黄9克,杏仁18克,桂枝15克,甘草18,苏叶9克,防风12克,半夏18克,生姜31克 服药一剂后,晚上仅咳两次,一次约有半小时。又尽二剂,喉管已不发痒,咳喘更为减轻,一身酸痛大减。舌苔黄白腻减薄。脉则沉紧而细。外感大部已去,法当温里解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之。 麻黄9克,制附片31克,细辛3克,桂枝18克,干姜31克,炙甘草31克,生姜31克,杏仁18克 尽一剂后,仅清晨咳一次,约二十分钟,白天仅偶而微咳,随即到内燃机厂工作。尽第二剂后,基本上不咳喘,不如前之畏寒,往游八达岭、十三陵回来,亦没有感受风寒而加重咳喘。表寒尚未尽,上方加味祛寒化痰。 麻黄9克,制附片46克,细辛3克,桂枝18克,干姜31克,炙甘草31克,生姜31克,苏叶12克,防风12克,海蛤粉31克 连服两剂,已能脱去皮大衣在室外行走,从其吸气困难,大发时缺氧,其病根在肾,为肾阳虚不纳气之咳喘,附子理中汤加味治之。 制附片62克,干姜62克,白术31克,党参18克,炙甘草62克,蛤粉24克,茯苓24克 连尽二剂,基本上已不怕冷,咳喘悉愈。精神转好,饮食如常,犹如好人。患者谓:“过去这样大发作之咳喘,非两三月不能痊愈,所耗医药费数百元,而愈后则更为怕冷,身体日虚,小发作则更频繁。此次服中药,仅半月告痊愈,医药费仅数元,为之惊叹中医药之疗效不已。”为巩固疗效,上方加龙牡,滋阴潜阳。 第三节 喘证 喘证最重而难医,前人有“喘无善证”之说,可能终身不愈。故张景岳谓:“气喘之病,最为危候,治失其要,鲜不误人。”本病涉及范围比较广泛,概括言之,皆为气机升降出纳,失其常度所致。喘证有虚有实,已如前一节概说,实喘为邪气壅肺,气失宣降,其外因之喘,则多由外感寒邪,或风寒、风热等所引起。内因之喘则有痰、有饮、有水湿、有伏火等,治以祛邪利气为主。虚喘多为肺不降气,肾不纳气,精气内虚而形成,治宜培养摄纳为主。病因不同,治亦各异,兹以虚实两者为纲,概括外感、内伤诸因,分别叙说于此。 一、实喘 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所指为肺中之邪,肺中之邪,有由外而入者,亦有由内而出者,外内固截然有别,为之辨证施治如下。 外因之喘,有外感寒邪、风寒、风热、燥热、及寒邪挟热作喘等数种。 (一)寒邪作喘:此类患者,多为体实之人,尤以工农群众患之者为最多,因其工作性质和生活条件,最易遭受寒邪侵袭。寒邪袭入,闭塞肺脏,肺气发泄不畅,即上壅而喘。证见头痛、身疼、恶寒,有时亦发热,但口不渴,或兼咳嗽,吐风泡沫痰,无汗,呼吸迫促、气紧、气逆,有时不能平卧。舌苔白滑,略带微黄。脉浮紧。寒冷阴雨天候,最易感染,尤以秋冬二季,寒风盛行时病者为多。柯韵伯谓:“凡寒客于人则皮毛闭,阳气郁于内故喘。”这种喘证的重点在于皮毛闭而无汗,喘是因无汗而致,汗出而喘自愈。治宜发表散寒,宣肺定喘,麻黄汤治之。如寒邪入里,直中三阴,恶寒发热,口不渴,一身疼痛,无汗而喘,下利厥逆。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沉细而紧。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疗效最佳。
更多阅读
浅谈对慢性肝病的辨证论治 慢性肝病能治好吗
浅谈对慢性肝病的辨证论治涿州市崔氏中医门诊 崔法义慢性肝病(慢性乙肝、肝硬化)属中医症积,肋病、黄痘、膨胀等范畴,肝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外感疫毒。内伤情志而郁结,劳欲过度,饮食不节等伤及肝之经络,迁延日久,渐积而成。肝病其本身不
小儿咳嗽中医辨证论治 小儿厌食怎么办?辨证论治取实效
小编导读小儿厌食症又称消化功能紊乱,在小儿时期很常见,主要症状有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腹胀、腹痛和便血等。本文从中医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剖析了小儿厌食症,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型治疗,值得借鉴学习!小儿厌食症是
中医特色疗法 咳嗽的中医特色疗法+咳嗽治法+风寒咳嗽的特效方+曹余德老中医论治咳嗽+小儿哮喘医论及方剂
咳嗽的中医特色疗法+咳嗽治法+风寒咳嗽的特效方+曹余德老中医论治咳嗽+小儿哮喘医论及方剂 咳嗽的中医特色疗法 延大附院中医科 谢 乐 中医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我和儿子的皮肤病
主编评语实践是非常可贵的,你把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和诊断方法,积极实践并认真思考,一次皮肤瘙痒,让你真切的体会到了“同病异治”和“辨证论治”的重要意义,这种学习的记忆和感受是非常深刻的,也是进步最快的,希望以后继续实践,只是要
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 李培生辨治冠心病的经验
李培生辨治冠心病的经验李家庚 关键词:冠心病 中医药疗法 老中医经验 李培生 冠心病,以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为临床特点。隶属于中医胸痹、心痛、心悸等范畴,多由阴阳气血失调及寒凝、热结、痰阻、气滞、血瘀等因素引起。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