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从玉雕龙的演变历程中清晰地看到龙的“写真”一面。有“中华第一龙”之称的“三星他拉玉龙”,可认为是最早出现的玉龙。造型简洁,神态不凡,在艺术表现上,以“三分实,七分虚”展示于人,有浓重的神秘色彩。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龙浑厚端庄,凝重的神情隐藏着一种力量,同样不失神秘之感。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各类艺术形式表现经久不衰的题材之一。以龙的形象作为主题纹饰的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中的一大类型,其历时之长久,工艺之精巧,形制之繁复,构图之多变,寄寓之丰富,均为其它纹饰所不及。如果说,龙文化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一种凝结,那么作为造型艺术的龙纹玉器,堪称是龙文化的载体。
从史前时期到清代,历经数千年的变化,形成了各时代独有的特征。古玉器中的龙纹有一个从简约到繁复,从宗教化向艺术化,从随意性向规范化发展并蔚为多元的发展过程。因此,探讨和研究历代玉器上的龙纹图案,可以使我们了解我国龙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对于古玉器的鉴定和断代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依据。
![玉雕摆件 大型玉雕龙摆件图片 【玉雕龙】玉雕龙的演化](http://img.aihuau.com/images/e/77237/5412060412540985200919.jpg)
龙的形象贯穿历史数千年,在不同时代均有其出色表现。西周时期的玉龙很有特色,多以片状,呈“S”形,给人以流动美感,也确立了形式美的艺术法则,对抽象的表现手法运用得相当成熟,雕刻技巧也趋向完美。“形简易深”是这一时期玉龙的基本特征。玉龙多身躯夭矫如蛇,强调头部神情,以目传神,以目传情,有耳无脚,口张开,人们称之为“夔龙”。《龙经》曰:“夔龙为群龙之主,饮食有节,不游蚀土,部饮渴泉,所谓饮于清游于清。”有人认为,这玉龙是用于“祈雨”的,故玉龙身上刻有带芽的谷纹,亦可推测为“雨滴”。《龙经》中说道:“群龙乘云注雨,以济苍生”,可见龙作为神灵,与天关系密切,有“夔龙拱璧”之说,“璧”即象征天。
汉代的玉龙更是千姿百态,思想开放的新时代带给玉龙更大的遨游空间,新的审美意识有助于玉龙的塑造。汉代盛行神学思想,更加渲染了龙的神性,而使人望而生畏。它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龙嘘气成云”、“龙举而景云属”,龙是天上的神灵。汉代玉龙的艺术形象较以往有了很大的突破,以鸿蒙睥睨一切而欲作更高远的飞翔,有着旺盛的生命活力,因而在玉龙的形式上追(www.aIhUaU.Com)求形意美的统一,从“自然美”转化为“理想美”。创造理想美的法则始终遵循综合——解析的往复变化,龙的塑造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的传统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