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人神共舞隆务河
摄影 | 伊兰
---民族传统习俗遗风——同仁土族特有的“於菟”
土族於菟流传于青海省同仁县年都乎村,是当地特有的一种民俗文化形态,于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五至二十日举行,包含念平安经、人神共娱、祛疫逐邪等仪式。於菟又是舞者的称谓。仪式开始时,名为於菟的舞者在赤裸的上身绘上虎豹图案沿村进行表演,挨家挨户跳舞。土族於菟舞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2006年5月20日,土族於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节日清晨,由土族各部落推选出来的7名男青年,集合于山神庙前,在严冬凛冽的寒风中脱去衣裤,图画虎豹斑纹于裸露的身体和四肢,并把头发撮撮扎起,装扮成“於菟”的愤怒像。他们双手各持顶端贴有福旗的荆条棍,在巫师“拉瓦”主持下,通过诵读经文、跪拜二郎神与山神,然后由瓦拉一一灌酒,使虎魂附体于“於菟”。
此时,这些不能再说话的“於菟”,在民众的心目中已将原有的人格转为现有的神格,而获得了驱鬼逐疫的能力。
於菟是古汉语,《辞海》:“於菟,虎的别称”;在《左传·宣公四年》中记载:楚人为乳谷,谓虎於菟;《辞源》中解释:今湖北省云梦县址古称於菟。与这一称谓有关的故事中讲述,楚国著名的政治家令尹子文是个私生子,被丢弃在云梦泽这一地方,被一只母虎抚育长大,其名豰於菟,当时楚国称老虎为“於菟”,把喂乳叫“豰”,意思是“虎乳育的”,因而这地方被称为於菟。
楚,是今天湖北一带的别称。楚人信巫崇虎的遗迹,竟然在青藏高原的一个小山村得以传承,心里很是诧异。
到达二郎庙时,被挑选跳“於菟”的土族小伙子们正在做表演前的准备。他们脱光上身、挽起裤管,先将草木灰抹在身上,再由村里的画师用锅底黑烟在脸上、身上和四肢上画满虎豹斑纹,每个人腰上都挎有一把刀刃,两手各持一根粗树枝,枝上粘有白色带经文的符纸。
於菟装扮就绪后,在头戴五佛冠的巫师带领下到二郎神庙中跪拜诸神,由巫师击鼓诵经祈求神灵保佑全村平安并授予“於菟”以神力为各家驱魔除疫。之后,巫师给众“於菟”一人嘴里塞一块生肉,然后不停灌酒,据称是为了达到抵御寒冷和促使“於菟”酒醉晕迷进入应有境界。
在巫师向众“於菟”传达神灵的旨意后,“於菟”从此不再说话而成为驱魔的“神虎”。“於菟”先在庙前小广场上围圈疯狂地跳起“虎舞”,以示神虎之威风。“虎舞”以节奏性很强的锣鼓作为伴奏,轮流提单腿向前蹦跳。并配合手握长树枝的双臂或静止不动或反复上举或左右开合等姿态组成舞蹈的基本动态。“虎舞”的动作凝重而古拙、豪放而粗犷,充分显示着古羌人因崇虎而模拟老虎姿态的遗存。
表演快要结束的时候,传来一阵鞭炮的鸣响,“於菟”闻声惊跳,四处狂跑,行驱妖除邪之动作,意在祛解灾祸,保佑来年平安吉祥。由两名长者扮演的“於菟”在村口鸣锣击鼓、诵经跳舞,其他“於菟”越墙入屋,见食就刁,见馍就串(屋中女主人配合给“於菟”串馍),若遇见病人便从病人身上跳数次,以驱赶病魔。
关于“於菟”习俗的历史渊源,有楚风说、羌俗说、本教仪式说等多种观点,民间也有多种说法。其中最重要的一种说法是楚风说。“於菟”属于古楚巫舞,是楚人的崇虎傩俗,随明代军队屯守戍边的楚人传入青海同仁。同仁地区在古代为边关要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据史书载,自秦汉以来,多有军队戍边屯田。此种说法除从名称断定外,还可以从楚国盛行巫风来考证。《汉书·地理志》载:楚俗“信巫鬼,重淫祀”,楚国巫风盛行,作为先祖用来祭山神祛妖求吉的“於菟”舞,从现代形式和内容都含有楚国楚风的余韵。梁代江陵人宗懔编撰的《荆楚岁时记》中载,楚人逢年节有“门画与虎”避邪之习俗。此说虽不能完全说明楚人有无崇虎之情,但可以说明有以虎作为镇妖兽是一可信的证据。
此外,土族所处地属于古羌人地区,远古生活于青海的古羌人崇拜虎图腾,跳於菟也是古羌部族虎图腾崇拜的一种遗俗。
土族於菟随历史的变迁从江南楚地或楚人后裔巴人住地流传于青海省同仁县年都乎村,并沿袭保留至今,成为当地特有的一种民俗文化形态,是与巴楚文化间有关联的一个现实佐证,更是楚文化遗产中的活化石。
欢迎广大作者投稿,摄影作品,游记,散文、小小说、诗歌均可。文责自负,自行校对。投稿时请附作者简介与需要配图的照片。西宁表情平台发布的均为原创作品,请勿一稿多投。
扣扣︱微信 273629409 投稿 | 273629409@qq.com
西宁的表情带您了解全新青海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