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标题一:找不到成就的“成功”设计师
阿伟是一个35岁的设计师,在工业设计领域中有很多成功的产品,在同行或普通人眼中是很成功的人。但他自己感觉这两年很焦虑,经常困在自己的情绪中,抑郁时常发生。在一次给客户讲自己设计理念的时候,客户的一句话,让他的心理抑郁彻底爆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崩溃”了。
事情是这样的:他设计的一个东西,需要获得厂家的认可,然后进行生产。他一直认为自己的设计的东西非常好,甚至是比较完美的,但另一方面,他又似乎总是感觉他设计的东西缺少了一点什么,究竟什么时候他自己也说不上来。为此,他思考了很长时间,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去寻找他认为缺失的那部分。只是时间比较紧迫,在设计发布的当天,他还是没找到。
在面对客户的时候,他很紧张。这是一直以来的情形,但每一次紧张的感觉过后,都会被客户的认可,而又一次充满成就感。这样的,紧张一次又一次的被抵消了。但一个月前的那次不同,客户第一次对他的设计提出了质疑,说他的东西华而不实。要求他在两个月后,拿出成熟的设计来。
这次设计说明会后,阿伟感觉自己好象变了一个人。那句“华而不实”的评价,总是在他耳朵边响起。他总是想象着下一次的说明会,他会很失败,甚至被周围的人嘲笑自己。他把自己关在家里,满脑子都是他的设计,并且强烈的无力感伴随着他。
他把自己的担心、无力讲给女朋友听。女朋友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人,只是稍微听了一下,安慰几句,说不用担心,就没有太在意他了。这给阿伟很大的挫折,只是这样的挫折感并没有表达出来,因为他一直认为自己之所以能找到这样的女朋友,是因为自己的优秀。
他一下就失去了支持,抑郁发作了。他回避与人交往,不想起床,认为什么都没有意思。在强烈的失败感后的一天晚上,他想到自杀。幸好,他想到了求助专业人士,因此就和我见面了。
一级标题诊断:自身价值感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中,没有自我。
阿伟已经35岁了,在他获得一些成功的喜悦的时候,他会第一时间与自己的女朋友分享,还有就是自己的父母分享。在与他们分享自己成功喜悦的时候,他是最满足的。而阿伟的父母从来不会表现出喜悦的感觉,总是对阿伟说:你不要骄傲,离有名的设计师还远呢。阿伟会有点不开心,他也会与自己的父母辩驳几句,但下一次还会是这样的情形发生。
这在动力学心理理论中来说,阿伟处在自我价值的冲突中。这样的冲突时常表现在需要别人的认同和肯定,阿伟总是在非常自大和自卑的矛盾中间。一方面,他认为自己很优秀,并用很多的方式去证明自己的优秀,另一方面,他又很自卑,特别害怕自己被人贬低和不认同。因此,阿伟非常努力,当然也获得了公认的成就。一旦自己的努力被忽视时,就是被客户否认的时候,阿伟就体验到羞耻,挫败的感觉。这样的感觉让他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好象就是说:我什么都不做了。这样,可以用对自己的愤怒,来弥补自己的羞耻和无力感。只是这样的愤怒是针对自己的,抑郁,就是自我愤怒攻击的表现。说自己没用,否认自己,认为自己活着没有价值等等。
而自我价值的冲突,主要是自我价值和别人认可的价值之间的矛盾。阿伟一次又一次的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功,实际上就是想保持自我价值与他人评价价值之间的一致性。当然,这也给了阿伟一直以来的工作上的成就动机。
在这次的设计方案中,阿伟原本感觉自己不足,并且又被客户指出不足,阿伟的自我价值与他人评价价值出现了负性的一致,这让阿伟自恋的部分彻底损伤了,所以他在短时间内真的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能做。
标题二:父母将自己未完成心愿放在孩子身上,是孩子永远无法完成的任务
阿伟父母是知青,而且由于成分的问题,他父母并没有进入理想的学校读书。而阿伟的父亲本来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按照他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去清华大学读书。阿伟的母亲也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对艺术也有着深深的追求。只可惜,阿伟父母所处的特殊年代,使得他们所有年轻的愿望都没有满足。当然,阿伟父母通过自己努力,也有了自己事业,但年轻时当设计大师的梦想一直没有实现。他们一开始,就希望阿伟来帮自己完成未了的心愿。
在阿伟成长的过程中,他曾经对很多东西感兴趣过,而父母一开始就让他学习了他不喜欢的素描。父母是严厉的,只要他一张画没有画好,他们就会用近乎耻笑的方式惩罚他。而当阿伟获得一些奖的时候,父母会在露出一丝笑容后,给他提出更高的要求。
阿伟一直没有获得过肯定。哪怕他做得比其他的同学更好,而父母总是只有惩罚,没有奖励。从小,阿伟就比较郁闷,总会感觉到人生的乐趣太少。让他去回忆童年美好经历的时候,只有一次,无意听到他父母在别人面前说自己的儿子很棒,阿伟当时很满足。
标题三:活在父母期待中,找不到自己
成年后的阿伟就好象一个孩子,一味的满足父母的需要,并希望获得父母的肯定。在工作中,他非常努力,就象他小时候一样。他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工作上,经常因为这个而忽略了自己其他的需要。
爱也就成为了一种负担。父母总是在阿伟有点反抗的时候,对阿伟讲他们年轻时候的挫折。并用“我们是为你好”表达,让阿伟一次又一次的感觉到自己很羞愧。终于在阿伟高中的时候,选择了清华大学学习设计。虽然自己不是很喜欢,但他实在找不出更喜欢的东西。而自己在设计上,真的开始显现了自己的能力,能够满足阿伟自己的成就。
我问阿伟有什么自己特别喜欢做的事情,阿伟说自己喜欢飞机航模,只是自己从来没有去触碰过,总是认为玩那个是在浪费时间。可怜的阿伟。
一级标题:育儿建议:肯定孩子的自我价值
每一个孩子的出生,都是有价值的。孩子是我们的生命延续,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去完成自己。自我价值感是一个人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基础,这样的人才会有爱,有自由。父母都愿望是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自己,而不是一个复制品。
二极标题:不要让孩子去完成你未了心愿
让孩子去完成自己的心愿,那就是剥夺和控制。
我有一个朋友,是一个做文化产业的人,而他的父亲是有名的画家。在他孩子很小的时候,他就要求自己的孩子学画画。孩子的画越来越好,但他发现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开心,而且身体越来越虚弱。9岁的孩子,经常的郁郁寡欢。在孩子的人际关系里,他发现了一个让他担心的现象,那就是自己的孩子看不起身边的人,并且要求所有的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儿子的朋友越来越少,到后来,孩子已经不知道怎么和小朋友玩了。
当我朋友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开始反思。他发现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小时候几乎走了一条差不多的路。自己的童年好象也是这样度过的。没有什么朋友,不开心,经常生病(生病很多时候可以获益。比如:可以逃避责任,不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并不需要被别人和自己惩罚)
他开始问自己,为什么自己要让自己的儿子学习画画呢?这样持续下去,孩子的心理会不会健康呢?后来,他终于想明白了,他是把自己挫折转化为一个未了的心愿,在希望儿子帮自己完成。他小时候就被父亲要求成为一名画家,而他在青春期的时候反叛,放弃了画画。他并没有尊重自己的孩子的兴趣,甚至总是用应该和不应该在判断孩子。他教育了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但却是不开心的孩子。
意识到这些后,他与自己的儿子谈了一次话,问自己儿子是否喜欢画画。儿子一开始不想说实话,但在他的真诚表达中,儿子说出了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儿子感觉压力很大,很害怕自己没有朋友,害怕画画不能得奖。他很羡慕其他小朋友能在课余时间尽情的玩耍,并希望父母允许他多点时间踢足球。
这次谈话后,我朋友尊重了自己儿子的愿望。他发现,儿子与自己一起玩足球的时候,是那样开心。见自己也开始没有那样的距离感了。儿子还是要坚持学习画画,但这时候的动机不一样,他学得很开心,并在上画画课的时间到的时候,儿子不迟到了。
二级标题:有了爱和尊重,才能有自我实现的可能
一个人的需要分5个层次:生理;安全; 爱与被爱;尊重与被尊重;自我实现。这些需要是人存在的动机,人也会从这几个需要层次的自我满足中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人生就是充实的,有力的。当然,也就可以体会快乐,幸福。
当父母把自己的愿望放到孩子身上的时候,父母是很自私的。因为自私,所以就会用“我为你好”这样的爱的幌子来掩盖自己的自私。当这样的情形发生时,尊重,爱就不会发生。而孩子成长中的爱,尊重等都是从与和父母的关系互动中认同到,并内化到自己身上的。意思就是一个被爱的孩子,就会有能力去爱别人。一个被尊重的孩子,他就有懂得真正的尊重,并也会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当然,一个认同自私的孩子,也就会认同自私,并要用谎言去掩盖自己真实的体验和想法。
这样的人,有代表道德,伦理等超我部分,也有被压抑的本我欲望部分,处在这两部分之间的自我部分是不稳定的。自我不稳定,情绪也就不稳定了。
二级标题:觉察自己,接受自己
最后,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自由的,那就时刻觉察自己,是否有把自己的期望放在孩子身上。把自己的未了心愿放在孩子身上,那只是我们逃避挫折,恐惧的方法。而你的孩子,恰恰就是“受害者”,是属于你的附属品,他们,没有自己。当然,这样的结果就是,你需要一直为他们操心。
在阿伟知道自己不需要为自己父母的体验买单后,他不再惩罚自己,开始去完成属于自己的愿望了。他从自己的抑郁中解脱出来。他变得很有情趣,而不是一个工作狂人。他说,他有了自己的生活,并找到一个真心爱慕的女性做女朋友,准备年底结婚。
注: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爱华励志一生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