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破万卷 读破万卷 | 给孩子种下热爱阅读的种子:一位乡村教师的思与行

阅读人物:殷国雄



殷国雄,江苏省张家港市第八中学语文教师。他认为,凡是学生成长中的困惑都是教师的课程方向,解决学生的成长困惑才是课程的真正着力所在。

因为这样的教学理念,才有了他精彩的“大阅读”教学实践。


阅读仅限于书籍?当然不是。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八中学语文教师殷国雄将读书、电影、写作、表演等纳入自己的课程设计,给学生创造一个“大阅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真正获得生命的成长。



教师课程实践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找到教师职业的意义,让教师与学生互相成全、彼此依靠。2011年9月,我重新回到毕业之初待过两年的农村初中,并在课程实践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

回望这5年,我与学生一起创生阅读和写作课程,尽可能以阅读和习作唤醒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5年来,我的课程实践不断变化,从先前的电影课、读书摘评课,到整本经典的阅读讨论、剧本写作和表演课等,我和学生都有了不一样的成长。


把教材延伸出去


面对指定的教材,除了基本的日常教学,我会依据学生学习的主题选取相关电影,选编相关阅读材料,组织学生课上观影与阅读,进行交流讨论和摘录点评。

教授八年级上册“长征”单元时,根据教材内容,我梳理出“从伟人的战争到普通人的战争”这条线索,在课堂上放映《拯救大兵瑞恩》《太极拳飘扬》两部电影。讨论交流后,我让学生写观影随笔,有学生萌生这样的感悟:

一场战争让一个人从善良变得疯狂,再从疯狂变得善良,这样一个反复就可以看出战争对人性的折磨是多么恐怖。而李振泰,从疯狂中再次遇到了自己的弟弟李振石,渐渐地醒过来,但这是众多被战争所折磨的人中极少数的领悟者,或者说是幸运儿,因为他们至少能以真正的自己这样一个身份而死去。

当然,战争还有许多改变不了的东西,比如亲情。影片中,李振泰对弟弟的爱从未改变,他的种种行为大多是为了弟弟,陷入疯狂也是因为弟弟的死,且最后的清醒也是因为对于弟弟的爱,他最终又成了爱家人更爱弟弟的那个善良的鞋匠。(丁文喆)

在苏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苏轼和杜甫是非常重要的作者,但对于他们的介绍较为生硬和僵化,我索性依据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和六神磊磊的文章《猛人杜甫:一个小号的逆袭》编印了阅读材料,希望学生能立体感知这些古人,打破脸谱化认知。


教师是资源提供者


阅读和写作的主题可以从教材出发,也可以从教师的自我判断出发。因为初中生还处于对世界懵懵懂懂的状态,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阅读和写作的编排与组织。

比如,我会把《夏洛的网》《三傻大闹宝莱坞》《地球上的星星》《放牛班的春天》等作为初一学生必看的书籍或电影。在我看来,这些资料大多幽默有趣,符合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贴近他们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了解和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和教师应该有怎样的关系,他们的责任与义务又是什么。即使从中途接手一个班,我也会从教育主题的电影开始,因为只有从心灵上触动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教师才真正有可能帮助学生完善自己,推动学生的自我成长。

莫翰奇“找到了”自己的重要性,并朝着自己的理想发展。孟丹却不是这样,孟丹对任何人都失去了信心,认为没有人会诚心相待,他的生命中充满了恐惧……

任何人身上都种植了一份希望,但需要别人的认可和支持。每个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是“问题少年”。

这段文字是学生黄嘉琪观看《放牛班的春天》后的感想,写于2012年3月,那时她还在读初一。

2013年9月,我给学生放映了新闻纪录片《卢安克:无能的力量》。批阅学生的随笔时,我发现黄嘉琪又写下了这样的感怀:

他知道孩子们的故事,他理解孩子们,他不会因为反感而去说任何一句话。因为理解所以不说话,因为理解所以用行动代替空洞的语言。

他让孩子们通过行动来学习,而不是组织长篇大论的语言让孩子们去学习。空洞的语言并不能侵入孩子们的感受,并不能撼动他们,从而使他们改变。

两段不同的文字,见证了一个孩子理性和思考的进步,更见证了一个孩子的成长。


学生有自己成长的需求


当下,我们的课程实践似乎忽略了学生的成长需求,无论是学科的选择和设立,还是综合课程的创设,更多是成年人的一种意志和选择。在我看来,无论成年人的选择如何“正确”与“高尚”,不把学生的成长需求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就是无视学生的生命需求,无视学生的课程权利。

我现在的班里有个学生叫小州,是外来务工子弟,初二时转到我所在的学校。因为学习基础较弱、性情暴躁,很快就成了班里的“头头”,带着几个学生逃学打架,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许多教师对他头疼不已。

有一次我让他补写作文,他写下了这样的话:

我天天在想,我的未来是怎样的呢?我爸说:“我看你的未来很迷茫。”我无话可说,只能选择沉默。有一次,妈妈与我谈心,我问妈妈:“我的未来是怎样的啊?”妈妈说:“你的未来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当你错过这次机会,你的未来就可能会变得黑暗。”

妈妈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我说我的梦想是当明星。妈妈说:“你拿什么当明星,你的学习成绩这么差。”明星这两个字对于我来说确实非常遥远。妈妈说:“明星都是成绩好的而且是有艺术天分的,你再看看你自己。”我低下了头,觉得自己也没什么本事,只能待在电视机前看别人演的电视剧。

作为农村初中的教师,我所接触到的学生,大部分是应试教育选拔中遭受挫折的学生,他们的内心或多或少会迷茫、自卑,而小州只是表现得更为激烈而已。

我想,总得做点什么。于是,我与学生用4节课观看和讨论了电影《十三棵泡桐》,并让学生在课后写下自己的感受。我希望他们明白,无论这个世界多么残忍,我们都不要以伤害自己的方式去反抗。在观影随笔中,有学生这样写道:

电影里凡是与老师、家长对着干的,没几个有好的结果,我们班也有这样的人,我是其中一个。(小州)

大多数青春期的孩子会追求刺激,但我们从来没有考虑过后果,只是觉得刺激的感受可以满足我们一时的冲动。其实我们不应该盲目追求这种感觉,去想想长远的后果才是更重要的事。(小淑)

批完这些随笔,我向学生再一次强调:我不要求你们能考多少分,但我绝不允许你们自暴自弃,因为每个人对自己都必须抱有希望,每个人都应该热衷于求知和思考。我虽然能力有限,可以做得很少,但我希望可以成为你们的依靠,因为我对自己抱有希望,仅此而已。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破万卷 读破万卷 | 给孩子种下热爱阅读的种子:一位乡村教师的思与行
让学生关注公共事件


2012年,国内多个城市爆发反日游行,有人借助钓鱼岛事件对自己的同胞进行人格侮辱和暴力伤害。我印发了一些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理性爱国,而不是狭隘地排外和仇恨。有学生思考后写道:

理智应对者被骂得狗血喷头,被冠以“叛国贼”的名号,有些无辜的人不幸“中枪”,被人以强大的推理及联想能力得出和日本有关的结论,一下子成为千古罪人。游行等一系列“爱国”行动本来是要强调中国主权,最终却发展成国人之间的“战争”。关注点一下从力争主权转移到是否爱国,游行一度演变成威胁、辱骂和有针对性的打砸。一场鸡飞狗跳的闹剧,不仅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反而有加剧国内矛盾的迹象。(小楠)

让学生关注公共事件,了解公共领域的常识,尊重多元,学会思考,我想,这也是教师的责任。


从电影到经典文学


2016年,我在班级尝试推广整本经典书籍的阅读。根据学生的阅读基础,我决定从儿童文学入手,班级共读的第一本经典图书是《小王子》。从观影到阅读书籍,再到最后的讨论交流,前后一共用了7节课。

在观影和阅读开始时,我提出了几个问题:什么是驯养?谁与谁建立了驯养关系?建立驯养关系前后有什么变化?其实在《小王子》中,驯养主要是建立关系的意思。分享讨论完之后,我布置了书评写作,强化学生的理解和思考。

驯养就像一把双刃剑,没有驯养之前,你可能会自私自大,只关心自己,不考虑他人的感受,独自承担一切,没有可以谈心的人。但被驯养之后,你会改变,你会逐渐考虑他人的感受,有什么烦心的事也会有人与你分忧。你可以与他分享喜怒哀乐,让枯燥的生活增添色彩。可是如果有一天,他要离开你,你会突然觉得生活中少了些什么,难免是要哭、要伤心的。

这段读书笔记是署名心空的学生发给我的。学生居梦蝶也写下了一段感悟:

我们在付出的同时便决定了在乎。所以付出得越多,爱的自然也就越多。因为付出与爱的自然规律,才导致小王子如此爱着玫瑰。“本质的东西是看不到的,我们要用心去感受”,我们也许会因一个人的外表而去信任他、喜欢他,在还没有了解实质之前就想与他做朋友,这是人的本性。然而,真正可贵的是一个人的内心,用心去感受亦指开放身心,打开心扉,真正去接纳一个人。

透过学生的这些阅读感悟,我想,这或许就是经典的魅力吧。


尝试编排剧本


这两年,我发现学生非常喜爱排剧、演剧,平时不太喜欢读书的学生,在表演课上都会散发出自己独有的魅力。

去年上半年,我给学生放了电影《夏洛的网》,讨论了友情的不同类型之后,我让他们买来书籍试着表演,学生热情高涨,表演极为投入。但事后想来,没有指导他们把原著改编成剧本,或许制约了他们的表演。

之后,我们讨论交流了《妈妈之歌》,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剧本,随后进行表演。

虽然这次尝试距离我的预期有些差距,但我和学生都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尝试编排其他剧本,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写作从生活出发


前两年,我发现学生比较喜欢宏大的思考,对自己的实际生活却缺乏必要的体验和思考。但我一直认为,思考和阅读的最终落脚点还应该在自己的生活,我们应该从日常的零零碎碎中发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所以,这两年我非常注重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生活为基础进行写作。

2014年9月,在与学生交流完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后,我给他们布置了“回忆小学老师”的话题作文。

2015年,我结合教材中的亲情单元,让学生观看了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然后布置了一篇“我的爸爸”的命题作文。没有想到的是,语文动不动就不及格的学生胡将莱在我的“威逼利诱之下”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我的爸爸是个球迷,他爱玩球,更爱看球,看球赛时会全身心投入,甚至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

那是一个炎热的中午,我和妈妈把饭菜都端上桌了,只有爸爸没过来,我便去电视机前喊他吃饭。只见他一边吸烟,一边用眼睛死死地盯在电视机上,连眨都不眨一下。原来,电视里正在直播球赛,怪不得连有人在他身边都不知道。我走到爸爸身边说:“吃饭了,爸爸。”可是爸爸像没听见似的,两只眼睛还是死死地盯着电视屏幕。他两手举起,来回摆动,腿一直不停地晃着,嘴里还不停地说着:“好球!”我把嘴贴在爸爸的耳边又喊了一次:“爸爸,吃饭了,再不吃就凉了。”爸爸抖了一下,向我翻了一下白眼,“嗯”了一声。

平时语文成绩并不怎么样的学生,能把作文写成这样,确实很出乎我的意料,也让我感受到写作从生活出发的重要性。

这5年,我努力改变这里的一切。我沮丧过,愤怒过,却又挣扎着,尝试着。还好,我始终告诉自己:我是一个教师,更是一个成年人。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我的责任和义务在于使学生进步,我要努力解决问题,要让自己的教师生涯过得更有意义。

这5年,我也越来越明白自己的天命所在——在一所农村中学做一个普通教师,用自己的努力和创造陪伴这些处于困境的孩子。



内容来源:中国教师报(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8051/246644122468.html

更多阅读

读书破万卷•《春天里的秋天》2381 小菊的春天秋天

读书破万卷·《春天里的秋天》(2381)《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巴金著。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10月初版。作者事迹参见《读书破万卷·<激流三部曲>(2374)》。《春天里的秋天》是巴金基于当时泉州社会现实创作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凄楚动人的爱

读书破万卷•《龙须沟》2332 茶馆龙须沟

读书破万卷·《龙须沟》(2332)《龙须沟》,当代话剧,三幕六场。老舍著。1950年发表于《北京文艺》创刊号,收入《老舍剧作全集》和《老舍文集》第11卷。作者事迹参见《读书破万卷·<骆驼祥子>(2301)》。1951年春,刚从美国归来的老舍先生,怀着

读书破万卷•《许地山散文选集》2373 散文精选集

读书破万卷·《许地山散文选集》(2373)《许地山散文选集》,散文集。许地山著。杨川庆编。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出版。作者事迹参见《读书破万卷·<春桃>(2179)》。《许地山散文选集》为”百花散文书系”丛书现代卷之分册。共收入许地山

形容好笔的句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

声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破万卷 读破万卷 | 给孩子种下热爱阅读的种子:一位乡村教师的思与行》为网友旧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