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医谈养生 冯丽敏谈“养生”

  人一过了五十岁,各种病就悄无声息地多起来,此时,养生,就被提上了正式日程。那些日趋被称作“大叔、大妈”的人们,生活重心仿佛一下子从事业打拼中跳出来,一猛子扎到了“颐养天年”的浪潮中。

  先说“吃”吧。前些年“专家”张悟本说“绿豆”能养生,人们纷纷拥趸,好嘛,小小的绿豆价格飙升,一下子变成了“豆你玩”。后来张悟本倒了,“绿豆学说”却仍广为流传,至今高烧不退。另一个“专家”马悦凌则提出了“泥鳅”养生,其吃法可谓“生猛”——用清水洗干净后剁碎,生吃马上去火。真不知这样的吃法会不会吃出病,反正一个应知的常识是,生吃水产动物患上寄生虫病的几率非常高,为了去火冒这么大风险岂不得不偿失!可大叔大妈们还就听专家的,据说光电视养生节目就火了四十多套。其实,他们根本不得而知的内幕是,好多专家的学说是与利益挂钩的。我一位在大学读博的表妹说,她的导师近期准备召开发布会,要宣称“通过检测,方便面的营养高于肉馅包子”。看来,方便面也要火一把了。

刘太医谈养生 冯丽敏谈“养生”

  再说“动”。生命在于运动,大叔大妈们当然深谙此道。看夜幕降临后的广场上吧,广场舞大妈蹦得热烈奔放,玩陀螺的大叔不亦乐乎,喧闹的音乐和清脆的鞭声此起彼伏,这当然是其乐融融的美好景象。可爱清静的人不乐意了,你要养生要健康别妨碍人啊,由此甚至激化出令人咂舌的矛盾——泼粪的,放鞭炮的,放藏獒的……要说大叔大妈们也真够坚强的,为了养生迅速变幻招数,变身“暴走族”,可问题又来了,机动车道被挤占,交通变拥堵……万人空巷的养生锻炼大军如今衍生了一道难解的社会问题,着实得令有关方面费一番脑子。

  还有“疗”。岁数大了,疾病多了是正常的,可在诊疗方面,大叔大妈们的意识还真存在误区。一方面是疑心病。稍微有个小病小痛就马上怀疑得了癌症,赶紧往医院跑,化验、透视、ct做个遍,折腾一番,没病也得折腾出病。另一方面是“轻信”病。有病乱投医,轻信医托的巧言花语,轻信不法商贩的医药器材推销,轻信所谓的“免费诊疗讲座”,甚至轻信邪教的“养生疗法”……有些人上当受骗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呢。

  其实,养生还是简单些好。古人云:“我命在我,不在于天,昧用者夭,善用者延。”纵观古今天下,那些长寿者大抵是讲究恬淡无为,简约适用的。对生命的珍视和守护固然重要,但决不能盲从或偏执,结合实际,规划一套适合自己的养生宝典,方为延年益寿之根本。

延伸阅读:研究发现老人吃早餐把握时间更养生中草药助推健康养生产品研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中医养生类节目指导的通知国家中医药局拟建中医养生节目审查机制胎盘养生被神话了 作用有限易传病微信养生“大号”竟成谣言始作俑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8051/776904434969.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读书笔记-《刘太医谈养生》一 刘太医谈养生

原文地址:读书笔记-《刘太医谈养生》一作者:黑不白病人是相信医生的;但是如果庸医杀人,那么病人就会人财两空。世界上没有一个病人,认为自己使用的治疗方法是错误的。但是为什么有些时候,事与愿违呢?比如,高血压的病人,认为吃降压药是胜劵在

包丽敏:最后一位幸存者(中国青年报 2008-5-21) jjg21 2008

最后一位幸存者本报记者 包丽敏撰文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5-21谁将是最后一位幸存者?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发生在他(她)身上的故事,将成为一个意象,一种象征,甚至一段史诗,而绝不仅仅是肉体意义上的生理奇迹。与其说那是

刘太医案结局 刘太医养生书

刘太医案本身就是一个荒唐滑稽的“案件”。多年前就有不时有谣传,说刘太医刘弘章先生是个大骗子,卖假药,要关他个至少七年。本来,这就是个别部门搞的一个政绩工程,自以为抓到了一条“大鱼”,可以做为邀功请赏的“工作业绩”。参考:“刘

刘太医养生10条 刘太医谈养生

刘太医养生十条中医的却病延年,叫养生之道,是一门学问。并不是西医所说的,要定期检查身体,有病早发现,有病早治疗;这不叫防病,这叫等病。中医的养生方法很多,不外是从人的三大本能入手:摄食、自卫、繁殖等;有的还加上修心养性。但是,最基本的,应

声明:《刘太医谈养生 冯丽敏谈“养生”》为网友國際男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