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几日,精读君在网上看到一个大学生发的帖子,她这样说道:
我很迷茫,很害怕。马上就要毕业了,可是回头去看大学的时光,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干了些什么,读书没有好好读,恋爱也没有正经谈过,社团也只是随便打打酱油。
但是,我身边却有很多牛逼的人。比如,大一开始就四处旅行拍照的学姐,如今已经开始给旅行杂志供稿;大二就交换去美国名校的学长,现在已经在那边读研继续深造;还有大三时就已经有了自己设计工作室的同学…….
可是,反观自己,却是一无所长,走在人群中随时会被淹没。我感到很迷茫,也很焦虑,不知道该怎么办。
事实上,发帖的这位大学生的心情,绝不是个例。观察身边,你会发现现代社会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焦虑着:
我马上就要工作了,还没找到工作,但是我同学都已经收到500强的offer了,我怎么办;
我已经快30岁了,同学朋友都成家了,可我还没找到男朋友,我要孤独终老了吗;
我工作这么多年了,有同学早已功成名就,我却只能用朝九晚五的工作消磨人生……
我们每天都过得心急如焚,永远都在担心来不及,来不及功成名就,来不及结婚生子,来不及扬眉吐气。
焦虑,变成了我们的代名词。
【二】
你一定要努力,但不应急功近利。
张爱玲的那句“出名要趁早”,让我们都希望在一个还算年轻的年纪,就能够拥有想要的一切。于是我们年纪轻轻就时常害怕来不及,怕永远追不上优秀的人。
可是,我们往往只看到那些优秀的人风光无限的一面,却没看到他们风光背后,经历了多少黑暗蛰伏的时光,付出了多少努力与耐心,才换来今天这样的风生水起。
这个世界,有30岁开始重新学习,参加高考的人;有40多岁开始健身,连续坚持27年,练就一身健硕肌肉的人;有80岁开始学画画,成功举办绘画展的摩西奶奶……
(美国魔西奶奶)
其实,我们完全不必担心来不及,只要你愿意努力,愿意去改变,任何时候都来得及。只是我们不应急功近利,要给自己足够的耐心。
正如前段时间刷爆朋友圈的那段“陈道明发飙”的视频,视频内容是陈道明的一段节目评论。
节目的主题是击鼓与杂技的多元结合,参演人数多,动作难度大。但表演结束轮到点评团点评的时候,有几位年轻人纷纷表示,“这样的表演对这些孩子将来生活没用。”
接下来陈老师反驳时说的几句话,值得我们大家都记住:
人在各种职业中,要有甘于寂寞的精神准备。你们要努力,但是不要着急。
(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三】
事实上,99%的人都会焦虑,只是人们应对焦虑的方式各不相同。
有的人一旦焦虑,就产生了拖延,越多任务,越无法开始,越无法开始,就越焦虑;
有的人一旦焦虑,就开始发脾气,身边的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有的人一旦焦虑,就开始自暴自弃,沉迷游戏,暴饮暴食,迷恋网络等。
当我们被问题困扰时,焦虑会让我们更难做出决定。焦虑会导致对每一件事的过度思虑,从而陷入“想太多”—“更焦虑”的恶性循环。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跳出这样的恶性循环呢?对此,精读君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①找到焦虑的根源
亨利·詹姆士的小说《丛林猛兽》,讲述的是一名男子,他一直有一种预感,他将遭到某一可怕事件的袭击,就像遭遇丛林中的猛兽一样。他因此陷入了恐惧和焦虑之中,他的生活被完全摧毁了。
故事的最后,这名男子猛然醒悟:幻觉中的猛兽不是来自丛林,而是来自他消极等待的可悲命运。当他找到了真正令自己焦虑的原因之后,他才终于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其实,生活中我们也应与故事中的主角一样,当你感到焦虑时,只有找到了真正的源头,才能付诸行动去解决它。
事实上,很多焦虑的源头都是源自我们的欲求不满,同时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坚强的自信心、自我调解能力,以及迷失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②给自己设一个短期目标
当你找到自己焦虑的源头之后,不要过于急功近利,总想在短时间内一步登天。
不要过多去做自己能力暂时达不到的事情,应把自己的长期目标进行分解,设置一个更容易的短期目标。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可有效降低焦虑感,循序渐进的积累才能让自己更持久地成长。
③给自己足够的耐心
我们常常不满足于现状,一旦发现别人比自己优秀时,斗志立刻被激发,于是听讲座,存资料,报班,但真正坚持下来的人却寥寥无几。大部分人心里是想发奋的,却坚持不下来,最终成了“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于是我们越来越焦虑。
这个世界太过于急躁,很多人都渴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但这样的运气却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给自己足够的耐心,不要总抱怨不升职加薪,要看看自己的努力值不值更好的。总有人比你能力强,却比你更努力。
【四】
![你一定要努力 你一定要努力,但千万不要着急](http://img.aihuau.com/images/e/76735/0911060411091233118919.jpg)
其实,适当的焦虑是有好处的。
很多人讨厌焦虑,认为焦虑是一样不好的东西。其实,焦虑是大脑给我们的提醒,防御机制,研究也表明,一定程度的焦虑能让人表现更好。适当水平的焦虑能帮助我们更客观的认识处境,而不是只看到好的一面。
甚至,2015年的一个新研究发现了这样一种相关性:焦虑水平高的人,在智商测试中表现更好,尤其是说话表达方面的智力。
也就是说,如果你经常觉得焦虑,这是你智商高的表现。看到这,你的焦虑有没有缓解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