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以下是季羡林的作品:
出版书目: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 论文集 1957年 人民出版社
《<罗摩衍那>初探》 理论 1979年 外国文学出版社
《天竺心影》 散文集 1980年 百花出版社
《季羡林选集》 散文集 1980年 香港文学研究社
《朗润集》 散文集 1981年 上海文艺出版社
《季羡林散文集》 散文集 1986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牛棚杂忆》 散文集 1998年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主要著作:
《〈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1941年,系统总结了小乘佛教律典《大事》偈颂所用混合梵语中动词的各种形态调整)
《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1944年,发现并证明了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是中世印度西北方言健陀罗语的特点之一)
《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1985年)(论证了原始佛典的存在、阐明了原始佛教的语言政策、考证了佛教混合梵语的历史起源和特点等)
《〈福力太子因缘经〉的吐火罗语本的诸异本》(1943年)(开创了一种成功的语义研究方法)
《印度古代语言论集》(1982年)、《吐火罗文A中的三十二相》《敦煌吐鲁番吐火罗语研究导论》 、《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 、《东方文学史》、《东方文化研究》、《禅与东方文化》 、《东西文化议论集》、《世界文化史知识》 等。
散文随笔:
赵新建《清塘荷韵》《清塘荷韵》、《赋得永久的悔》、《留德十年》、《万泉集》、《清华园日记》、《牛棚杂忆》、《朗润园随笔》、《季羡林散文选集》、《泰戈尔名作欣赏》、《人生絮语》、《天竺心影》、《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季羡林谈师友》、《季羡林谈人生》、《病塌杂记》、《忆往述怀》、《新纪元文存》 等。
主要译著:
《沙恭达罗》(1956年)、《五卷书》(1959年)、《优哩婆湿》(1959年)、《罗摩衍那》(7卷,1980~1984年)、《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
收入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怀念母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夹竹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国标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19课)
《小苗与大树》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课)
季羡林的作品风格: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风格平实、诚挚,是不曲不隐的本色写作。读其文,可见其人。
季老的文字平白浅近,没有华丽词藻,没有骈四骊六,甚至不表露深爱和沉痛。
昔年黄遵宪倡导“我以我手写吾口”,季先生则是“我以我手写吾心”。文字平淡如水,而其中对生活的感悟却醇厚如酒,质胜于文,不舍本逐末以辞害义。文字只是传情达意的工具,得鱼可忘筌,见月当忽指。
![季羡林的作品都有哪些 季羡林有哪些作品 【季羡林的作品】季羡林有哪些作品](http://img.aihuau.com/images/e/77973/2115060503214865626436.jpg)
季先生并不强作才子姿态,口吐莲花满纸锦绣,他并不想借文章匡时济世。他的生活平静如水,纯净如水,所以他的文章也平白如水。然而平白朴素之中,有对造化的感恩,对弱小的怜悯,对悲苦的达观,博爱慈悲一往情深。
季羡林人物评价:
温家宝曾五次看望季羡林。他称:“您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温家宝评)
贺剑城称自己“为老搭档的逝世感到悲痛”,贺剑城道:“季先生对待学术、工作非常严谨,对自己和别人要求都非常严格。他精力过人,每天到单位非常早,有时竟然会提前三个小时到。贺老称,季先生一生对待学问十分刻苦,提及他在德国同时学三门语言的情况,笑称‘简直是自我折磨’。”(贺剑城评)
季羡林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aIhUaU.cOM介绍的关于季羡林作品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