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基因组图谱 “舌尖上的癌症”图谱走红专家称只供参考并非绝对

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易操作又有趣 “舌尖上的癌症”图谱走红专家称只供参考并非绝对   网上流传的图谱(资料图片,来源:金陵晚报)

  羊城晚报讯 据新华网报道,一张名为“舌尖上的癌症”的科学图谱走红网络,上面详细地列出了我们平常接触到的食物、营养元素和各种癌症之间的风险关系。科学的理念用这种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并被广泛接受,想要了解如何吃得更科学,也可以更有趣和深入浅出。

  图谱出自美国癌症研究所

癌症基因组图谱 “舌尖上的癌症”图谱走红专家称只供参考并非绝对

  6月下旬,微博用户“医学美图”发表了一张名为“舌尖上的癌症:那些增加或降低肿瘤风险的食物”的图谱。图片中,横排是各种癌症分类,纵排是不同的食物或营养元素,格子里用不同颜色标注了这些食物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图谱引发了转载的热潮,不过也有一些网友质疑这一图片的来源及准确性。

  7月13日,“科学松鼠会”成员、临床医学硕士“箫汲”发表博文向用户呈现了这幅图谱的全貌。博文指出,这一图谱是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综合了几千项研究,根据不同研究的证据强度,以及某种食物、营养元素、生活方式与癌症风险的相关程度,制作出的关于风险相关性的图表,而为了避免太学术化,翻译过来的中文图谱依据这一研究结果进行了重新制作。

  图谱中记者看到,红肉有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黄曲霉素有增加肝癌的风险,而酒精饮料看起来“罪大恶极”,它有增加口腔咽喉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图谱中也提示了哪些物质有降低癌症的风险:例如母乳喂养降低乳腺癌的风险,韭菜可能降低胃癌的风险等。

  图谱供参考而非绝对

  不过,“箫汲”在博文中也同时提示读者,本图根据大量统计数据制作,对健康防癌确有指导意义。但是,对个体而言,吃某种增加癌症风险的食物,并不等于一定会患癌症;同样,只吃降低癌症风险食物,也并不能保证一生不患癌。只是希望通过此图,尽力让大家学会如何降低患癌的风险。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说,是否致癌是要经过大量的动物实验等才可下结论;而是否会患癌症原因非常复杂,受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众多综合因素影响,图片是供参考而非绝对,“就算是可致癌的物质,也要看食用的时间和剂量。”

  美国民间组织“科学松鼠会”成员、美国普度大学博士“云无心”常常在博客上就公众关心的打针西瓜、人造鸡蛋等传言作出科学解释。他说,微博上常常出现“一个可怕案例”和“疑心与食用了某种物质有关”这样的推论,消费者应该直接无视。什么食物可能导致什么后果,并不是一个案例就可以得出结论的,不适宜如此夸大。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也给记者举了一个小例子:所谓食物相克的道理深入人心,实际上其中很多都是不科学的。例如说海带忌猪血、同食便秘就看不出理由何在,海带本身是有利于通便的,而猪血也没有涩肠的作用。包括流传甚广的菠菜和豆腐、海鲜和水果不能一起吃也不应如此绝对。

  又如,在网络上盛传的“人体排毒时间表”与现代医学科学的相关概念就相去甚远。“科学松鼠会”成员、外科医生李清晨表示,“有说法称23:00-凌晨1:00肝脏开始排毒。事实上肝脏是个‘小时工’,你什么时候喝酒,它什么时候启动针对酒精的解毒功能,如果晚上没喝酒,也就不存在解毒这回事了。”李清晨说,人的身体是一架非常精妙的“机器”,代谢、排泄及解毒的体系非常完善,根本无须刻意地去“排毒”。 

(版权归"金羊网-羊城晚报"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或致电020-87133589。)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8251/721725778944.html

更多阅读

舌尖上的美味——洋芋擦擦 精 舌尖上的中国之洋芋

舌尖上的美味——洋芋擦擦 精——简介看舌尖才知道洋芋原来就是我们平常吃的土豆,这个土豆家家户户都爱吃,想不到还有个这么洋气的名字。这不起眼的土豆做出来的洋芋擦擦,色泽金黄,土豆的清香洋溢开来,吃上一口,很有薯条的口感和嚼头。

舌尖上的日本二 :居酒屋的诱惑

日本的料理店随便一道菜都得上千甚至几千日元,若想多吃几样,即便胃受得了,钱包也受不了在日本居酒屋简直就是“馋虫救星”——菜品种类繁多、味道鲜明可口、分量不大、价格也便宜。三四个小菜、两杯酒通常两三千日元可以搞定。舌尖上

舌尖上的中国之汪姐私房菜 舌尖上的中国汪姐

“在上海,没尝过汪姐手艺的,可能很难以顶级老饕自居。无论是宁波菜、绍兴菜,还是浓油赤酱的上海本帮菜,比如酱汁肉、红焖虾、煎鲳鱼、油焖春笋和面拖蟹等,汪姐样样精通。”《舌尖上的中国》红了,这位在纪录片中唯一出镜的上海阿姨也红了。

声明:《癌症基因组图谱 “舌尖上的癌症”图谱走红专家称只供参考并非绝对》为网友执笔素宣挽梅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