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始终是作者心中的一个痛。”贾平凹这一痛就痛了十七年。
2009年7月,被禁十七年的长篇小说《废都》获准再版,重出江湖。近日,《废都》由作家出版社再版,与贾平凹的《浮躁》、《秦腔》组成《贾平凹三部》,前日已向全国铺货,不日将与读者见面。
再版心情既有喜悦,也有惶恐
1993年《废都》被禁止出版,主要原因是大量性描写引发了争议,贾平凹敏锐地捕捉到了社会出现的最新变化,以及知识分子的迷茫、失语等精神状态的变化。《废都》的再版,对贾平凹来说,既有不尽的喜悦,也有惶恐。“写的时候,大概是20年前了,书中有对社会的观察和对社会的前瞻,20年后,现在看这本书,书中描写的那些情况,已经在社会上出现了。”《废都》被禁一直是贾平凹心中的一个痛,他说:“一本书的命运也是一个社会前进的轨迹。”说“它”的时候,贾平凹的语气像在说自己的孩子。“现在能再版,首先说明了社会的进步、社会环境的宽松和文坛关系的回暖。这些年来,社会价值观已经渐渐发生了改变,人们对文学的认知度提高了,对文学的评价也不仅仅像1990年代初那样,道德评价、政治评价占主流,而是回到文学本身。”贾平凹称。
点击即可阅读
解禁《废都》完整版——贾平凹(1)
解禁《废都》完整版——贾平凹(2)
解禁《废都》完整版——贾平凹(3)
解禁《废都》完整版——贾平凹(4)
解禁《废都》完整版——贾平凹(5)
解禁《废都》完整版——贾平凹(6)
解禁《废都》完整版——贾平凹(7)
解禁《废都》完整版——贾平凹(8)
解禁《废都》完整版——贾平凹(9)
解禁《废都》完整版——贾平凹(10)
解禁《废都》完整版——贾平凹(11)
解禁《废都》完整版——贾平凹(12)
解禁《废都》完整版——贾平凹(13)
解禁《废都》完整版——贾平凹(14)
解禁《废都》完整版——贾平凹(15)
解禁《废都》完整版——贾平凹(16)
解禁《废都》完整版——贾平凹(17)
解禁《废都》完整版——贾平凹(18)
解禁《废都》完整版——贾平凹(19)
解禁《废都》完整版——贾平凹(20)
解禁《废都》完整版——贾平凹(21)
解禁《废都》完整版——贾平凹(22)
解禁《废都》完整版——贾平凹(23)
解禁《废都》完整版——贾平凹(24)
解禁《废都》完整版——贾平凹(25)
解禁《废都》完整版——贾平凹(大结局))
从《废都》人物看《废都》主题
“自从进入九十年代,如果你不使劲抱住一块大石头。就会有连根拔起的感觉。” 在这一背景下贾平凹继《浮躁》之后推出了安妥自己的灵魂之作——《废都》。海·布罗赫说过:“现代小说英勇地与媚俗的潮流抗争,最终被淹没了。”在我看来贾平凹的《废都》就是这样一部被媚俗潮流所淹没了的杰作。从93年出版及被禁以来,在国内并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它在文学成就上决不低于《白鹿原》,何以到了二十一世纪还未解禁,使它能堂堂正正地摆上书架,不再流窜于地摊文学之间。为此,在今天重新解读《废都》非常有必要。
《废都》的遭遇就如同庄之蝶的际遇一样。庄之蝶的出现,《废都》的出现,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庄之蝶的出走,《废都》的被禁,是这个社会的悲哀。所以,我固执的认为,每一种真正的写作都来源于一个伤口。而《废都》就是贾平凹伤口上开出的一朵奇花。诚如贾氏自己所言“目的是让我记住这本书带给我的无法向人说清的苦难,记住在生命的苦难中又唯一能安妥我破碎了的灵魂的这本书。”因此,我带着虔诚的心情重读了《废都》,也重访了庄之蝶的心路历程,当他在火车站倒下的时候,他的沉重挤压着我,使我喘不过气来。合上这本四十万字的《废都》,让我感到它“字字潇洒,又字字沉重”。
一、庄之蝶——中国当代社会的“零余人”的突围
自普希金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零余人”形象“叶甫盖尼·奥涅金”之后,相序出现了毕巧林、罗亭,奥勃洛摩夫等零余人的形象。文学史上就把那些“有聪明才智,在社会上却找不到自己位置;又不愿随波逐流,并以批判眼光看待周围的环境和自己。为了改变社会,也为此奋斗过,苦恼过,挣扎过,最终还是失败的人称为“零余人”。《废都》中的庄之蝶就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里一个“零余者”的形象,他首先是作为一个文化闲人出场的,在“废都”社会里他又是一个觉醒者,“一个还有良知还有艺术追求“的作家。他奋斗过,追求过,而他最终奋斗的结局也未能走出废都,于是他沉沦,他堕落,他自我放逐。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废都社会里的一个零余人,成了废都社会里的殉葬者。
庄之蝶在他的人生进入一定层次之后,俱来的是一种苦闷,他总被什么阴影笼罩着,无处排遣。
庄之蝶精神上的无望,造成了他生理上的阳痿。与发妻精神上的无共鸣和性生活的不和谐,使庄之蝶成了一个“性压抑者”。庄之蝶说过:“是什么都有了,可我需要破缺。”就在这种状态下,唐宛儿出场了:“急急下了楼来,不想一低头,别在头上的那只云南象骨发卡掉下去,不偏不倚掉在庄之蝶的脚前碎了。”这只发卡也打碎了庄之蝶死水般的生活,给他的生命注入了新的活力,给他的人生带来了新的憧憬。真是在他四顾无路,寄托无着心境下,庄之蝶遇到了他所要的破缺,“我也是没出息的,自见了你就心上爱你,觉得有缘分的……”。庄之蝶从唐宛儿身上找回了作为男人的自信,觉得自己还行(我只说我完了,不是男人家了呢),还能写出更好的作品。唐宛儿就象一把火种在燃烧自己的同时也引然了庄之蝶,使他在茫茫夜中感到了一丝暖意,重新唤回了他丢失已久的激情,给他的生活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新的憧憬。然而“对自我寻找始终并将永远以一个悖论式的结果而告结束。”
仅接着他与初恋情人的恋情被周敏在《西京杂志》上以佚文的形式发表,使得他与初恋情人因此而产生纠纷,以致对簿公堂。随着情节的展开,慢慢地身陷其间不能自已。他与发妻牛月清的矛盾也逐渐明朗化,随之而来的苦闷与惆怅带给他无尽的思索。家本来是苦难灵魂的最后一个港湾,庄之蝶在那里且得不到他所需要的精神上的安慰。家成了庄之蝶精神受难的牢狱。
他作为一个有过成就的名作家,却写不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在社会空气一派浮躁,一片媚俗的环境下,他已没有那份气定神闲的心境来闭门创作了。贾平凹在创作《废都》时的心境我想正适合于庄之蝶那时的心境“要在这本书里写个城,这个城里却已没有了供我写这本书的一张桌子”。当一个人的成长得不到自由伸展,也即受到社会的压制时,他会走向消极的背叛原我,并且会滋生出一种攻击性以此转移自身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高罗佩说过“苦难生活引起了一种喜好轻浮娱乐的反应”。在这种情形下,庄之蝶走向了对社会的反叛。他要报复,他要向整个社会报复。
报复是一种破坏,破坏是生命受挫折的结果。一个人如果不能把他人当作破坏的对象,那他自己就成了破坏的对象了。“我是要写长篇的,不让我写,那就不写了”。你们不是说“一个市长能选得出来,一个作家可不是能选出来的,他是咱的市宝”吗?那好,我就让你们看看作家的堕落吧。庄之蝶在梦醒之后无路可走的情形下,选择了自我放逐。“在人类思想里最有害的毒素是什么?自弃。”庄之蝶自此走上了性放纵的自残之路。
性放纵成了他“求缺”后的生存状态,他不放过任意一个倾慕他的女子。甚至连孟云房为他招的妓女,要不是发现她有“病”也将成为他性嬉戏的对象。一个有社会良知的,有责任感的名作家堕落到如此地步。可以想知他(庄之蝶)承受着多大的悲苦,性爱成了他苦痛生命最后的沉思地。只有在肉体上的放逐才能暂离精神上的无望,使他不致于过早地崩溃。但是庄之蝶本质上仍然是一个从传统的废墟中走出来的人,带着零星的传统文化走上了社会,而当他呼吸着欧风美雨,观赏着A蝶毛片时,他发现了一个别样的世界——人的世界。可是当他沿着这条路渐行渐远时,他身内的传统意识又开始抬头,在他的眼前凭添了一层废墟的迷雾,使得他只想下跪,而中国传统中又缺乏忏悔意识,所以他依然用膝盖向前慢慢的蹭,直到他承受不了的重把他彻底击垮。
我们知道“庄之蝶在这个城市几十年了,但他并没有城市现代思维,还整个价的乡下人意识!”在他的一生中自卑与孤高的性格始终存在着!他在早年虽然对景雪荫很有好感,但出于他的自卑情节到最后还是选择了比较一般的牛月清作为自己的伴侣。生为男人,这件事在他的心灵深处始终是一个难以弥补的遗憾,特别是现在他已经“成功”了,他现在在景雪荫的面前已经可以抬起头来平视她。然而在这一状态下,他的乡下人意识又逐渐显现,他始终无法克服尘土不能拥抱蓝天的宿命,虽然有时尘土能凭借着风力远离地面,追逐那远天的白云,但那也只是一时一瞬的机缘,它终归还是要归于地面,所以蓝天于它是无缘的,它除了偶尔太息之外,就只能用意淫来满足这一隐密的内心需要了。庄之蝶在离开西京的前夜做了一个意淫景雪荫的迷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尘土与蓝天”的思想始终根植在庄之蝶的意识深处。他的入完洞房随即出来宣布与景雪荫离婚的申明,也正说明了他内心的虚弱。他是无力长久的拥有蓝天的。然而他能真正拥有的只是那些下层妇女而已。
庄之蝶的一生都在创造着,也在毁灭着;他既是创造者,也是毁灭者。他创造了唐宛儿,柳月与阿烂,给了她们开始新生活的自信(唐宛儿:要不是遇见你,我也不觉得有这个自信,是你给了我一点阳光我才灿烂的。柳月:是你把我创造成了一个新人。阿烂:我整个心灵也满足了。你不知道我多么悲观,灰心,我只说我这一辈子就这样完了,而你这么喜欢我……),同时他也毁灭了她们。庄之蝶在精神上是一个无望的人,他也就不能给予她们更高的精神追求,或者说指引她们走出废都的通途(连他自己也走不出去)。最终四个爱他的女人都只能被迫离他而去,去品尝各自的人生苦果。
二、牛月清——追求“灵肉合一”的失败者
牛月清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妇女形象,没有她的付出就不会有庄之蝶现有的成就。“我早就牺牲了我的事业,一心当个好家属罢了。”她以为只要自己全身心的付出就能得到相应的回报,殊不知把“男人的一切就是自己的一切,到头来你只能活得窝囊,遭人遗弃”。“爱”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爱是促人成长的,爱的主体应该保持自己独立的私人空间。如果过分强调二人合一的话,则意味着爱的主体的缩小。逐渐丧失了自我,待到自我开始觉醒时,就会开始对自我的找寻,最后就只剩分手一个结果了。当庄之蝶进入到一定的境界之后,牛月清已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从他们的性生活(不和谐)上就已初见端倪,牛月清已不能激起庄之蝶的兴趣,激活他的创造力。庄之蝶是个作家,没有创造就宣告了他生命的终结。为此他非常苦闷,他说过“牛月清确实是贤惠的老婆,在别人看来,有她这样的老婆是该念佛了,……我心里苦闷……越吵闹相互越少沟通。你想想,这样还能写出好的作品来吗?”在他看来,他的家庭,他的婚姻成了他爱的“废都”。成了他想逃离的对象。而他在本质上又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他内疚,他为他的背叛而感到痛心。牛月清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坚持与庄之蝶“婚姻就是爱情,爱情就是婚姻”的灵肉合一。然而 “‘灵肉一体’不过是一个‘诗意的错觉’。”这就注定了她的悲剧,最终与庄之蝶离婚的厄运。
三、柳月——精神的殉葬者
柳月,为了庄之蝶能打赢与景雪荫的官司,嫁给了自己不爱的,患有腿疾的市长的公子大正。柳月在书中是一个,也是仅有的一个有过精神追求、能理解庄之蝶的女人。她一出场就是坐在那里静静的看书,看庄之蝶的书。在书中,她看出了庄之蝶是一位性压抑者。可以说她是庄之蝶在废都世界里的红颜知己。
她为了一种精神追求离开了原来的主家,到庄之蝶家去做保姆,想要感受文化的气息,接受思想的浸染。然而,那时的庄之蝶已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空心人。他能给的只有他的虚无与放纵,到最后还给了她一个有腿疾的丈夫。彻底的把柳月——废都里的一个新人——给毁了。“你怎么不是毁了我?你把我嫁给市长的儿子,你以为我真的喜欢那大正吗?……但你让我嫁给他,我也就闭着眼睛要嫁给他!”废都里的一位追求理想的新女性,最终回归了废都的世界,成了一位名模,过起了醉生梦死的享乐生活,放纵着自己的欲望一任自流。她迷失在废都里,柳月成了废都里“精神的殉葬者”。
就在柳月的离去前夜,庄之蝶哭着说“柳月,你说得对,是我创造了一切也毁灭了一切。但是,一切都不能挽救了,我可能也是难以自拔了”。这是庄之蝶发自灵魂深出的呼告,他深知自己已身陷其间,却又找不到出路。使他品尝着清醒的苦闷。
四、唐宛儿——性放纵下的虚无者
唐宛儿,庄之蝶的拯救者,也是庄之蝶爱得最深的一位女性。是她第一个引燃了庄之蝶的爱欲,也是她把庄之蝶引入了不能自拔的情山欲海,走上了自我放逐的不归路。
唐宛儿,作为废都世界里性放纵下的虚无者。她是一个只重视现世享受的“无灵人”,为了摆脱呆调乏味的生活,跟着周敏背叛了自己的丈夫和幼子,遇见庄之蝶后又背叛了周敏。但她最终还是被丈夫抓回去施虐蹂躏,开始了她受虐后半生。唐宛儿的悲剧证明在废都世界里完全的放任自流,也流不出这片无望的废墟。从这里就能看出庄之蝶的自我放逐是走不出废都的。
正如她对庄之蝶说的“人都有追求美好的天性”,她自己也在不断的追求美好。为此,她不受一切道德习俗的束缚,放纵着自己的情欲。庄之蝶在精神最苦闷的时候遇见了她,“觉得你好,你身上有一股我说不清的魅力,……你是真正有女人味的女人。……我从新感觉到我又是个男人了,心里有了涌动不已的激情,我觉得我并没有完,将来有好的文章叫我写出来”。庄之蝶在她那儿获得了拯救,也得到了对自己的深深自责,他走出了背叛家庭,背叛社会的第一步。由于他俩都放纵着各自的情欲,所以他们两个是走的最远的(情路上),又是最近(情感上)的,也是庄之蝶最放不下的。当唐宛儿被她的丈夫抓回去之后受尽欺凌,自己又无能为力时,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庄之蝶骂道:“你一个男子汉连一个女人都保护不了?唐宛儿真是瞎了眼,枉对你一场爱了!”骂完,就用拳头打自己的头。看似在骂周敏,实则在骂自己的无能。使他忍受着难言的苦痛。
五、阿烂——灵与肉的一道闪光
阿烂,一位社会底层的女侠形象。她为了给妹妹报仇,宁愿牺牲自己的肉体。她与庄之蝶的相交属于“灵与肉”的闪光情节,她是废都世界里唯一一个精神未被玷污的人。她对庄之蝶一无所求,却愿为他违背自己的意愿想要给他生一个孩子,来延续她俩的情缘。并且为了不影响他的声誉甘愿自毁貌美容颜,过隐姓埋名的生活,还发誓不再让他见到她。一个如此高洁的女人,却生下了一个怪胎。庄之蝶真正成了一个空前绝后的人。在他得知官司打输之后,在离开废都的路上见到了一张小报,上面的一则消息彻底的把他击垮了(“为一妇人接生,所生胎儿有首无肢,肚皮透明,……”),就在这时他遇见了周敏,遇见了在身外游荡许久的幽魂,“两个人突然都大笑起来”,在这大笑中完成了彼此的相认。
六、周敏—— “废都”世界的幽魂
周敏是废都世界的一个幽魂,他是对庄之蝶这一人物形象的补充,或者说他是庄之蝶的延续,是庄之蝶在世俗社会中的一个化身。他的存在大大拓展了庄之蝶的个性特色与内心世界。他一身兼具着浮士德与梅菲斯特的习性,通过他在废都社会里的思想展露和行为方式,能使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并逐步认识到这一走向宿命的既是创造者又是毁灭者的庄之蝶一生的心路历程。
他与庄之蝶一样出生在“多灵秀”的潼关,在小说的一开始就交代他与庄之蝶的这种同根的渊源关系,为他俩以后心灵的切合预设了最初的铺垫。他带着唐宛儿从潼关私奔到西京,来寻找他还不是特别清晰的理想。也就是他的这一行为,才把唐宛儿带到了庄之蝶的身边,也给庄之蝶送来了他正愁闷于无处寻觅的破缺,使得庄之蝶“认识了唐宛儿,和唐宛儿有了这灵与肉的纠葛,使得一步步越发陷入了泥沼之中”。
周敏这一幽魂在废都社会里四处飘荡,他的到来首先给废都世界披上了一层悲凉的氛围。在书的第三页他就“出现在了城墙上吹动着他埙音”,使得这一埙声象丧钟一样在整个西京的上空回荡不散。
周敏是一个社会闲人,除了具有流氓习气外,还有一个很强烈的精神寄托,那就是寻梦。在这一点上他和庄之蝶是一样的,而且他俩又都是想通过文学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来寻找已经失去的精神寄托。虽然他俩的身份背景不同,这时的庄之蝶已经是一位公认的名作家,周敏还只是一个刚刚出道的文学青年。但是只要假以时日,周敏也未尝不会成为另一个庄之蝶。“这个小伙不是安生人,他心性高,运气不好。我看过他的相了,他鼻梁上有个痣的,鼻梁上有痣的人一生孤独,要成事就成了不得的大事,不成事就一塌糊涂。”在二十年前庄之蝶“带着一身的农村习气”初来西京时与现在的周敏又有何异呢?所不同的只是庄之蝶后来遇到了牛月清——一个愿意为他牺牲一切以成就他的事业的女人。周敏在这时遇到的却是一个只知享乐的唐宛儿。然而这个唐宛儿也未尝不是庄之蝶对早年感情失意的一个补偿。
周敏带着一脸茫然登场了,但是“他仍是找不到自己要找的东西,……周敏就突奇想:这女子或许能给我寄托。”为了他的这个寄托,他带着唐宛儿从潼关私奔到了西京城。然而随着时间的淘洗,他“才知道女人对于男人不过如此,诚然唐宛儿美艳,而西京这么大的城市,也不能实现他的愿望,得到他想要得到的东西,……仍然没有新的思想和新的主题。”在他万分苦闷的时候在工地上拣到了一个埙,从此他就靠吹埙来排遣他不可缱绻的愁闷心情。在这种“沉缓的幽幽之音”中,他的心性得到了暂时的安妥。也正是这埙声,在安妥他的同时还抚慰了庄之蝶的心绪。当庄之蝶听到这种音乐时,他沉醉了!他还用录音机偷偷的把它录下,反复的沉浸在那种氛围中熟心体会,感到了通体的悲凉。通过的埙声递波,庄之蝶与周敏在心灵上遇合了,只是当时他们还不知觉罢了!
周敏受到孟云房的指点后,借用了庄之蝶的名义在杂志社谋到了一个职位。出于对庄之蝶敬意和愧意,他一知道庄之蝶已经回到西京就马上去文协大院找庄之蝶。他在文协大门口看见“有一个人个头不高,头发长乱,穿一件黑汗衫,前心后背都印着黄色拼音字母。……拍拍肚子,就趴到牛肚下边口接了奶头用手挤着吮起来”。但是周敏并没有认出他原来就是他要拜访的庄之蝶,因为他不能想象身为名作家的庄之蝶会是这么一幅不修边幅不计形象在大街上吮奶的形象。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这时的庄之蝶已经慢慢的开始糜烂了,他的汗衫上印着显眼的“汉斯啤酒,啤酒汉斯”的企业宣传广告,说明他也开始商品化了。他的灵魂开始受到了腐蚀。
之后由于周敏的那篇发表在《西京杂志》上的文章所引起的纠纷,使得他与庄之蝶有了更多的交往。然而周敏始终处于附庸的地位,对他很少有直接正面的描写。因为他是作为庄之蝶形象的一个补充而存在的。但是他在整篇小说中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没有他一切情节都将得不到展开。是他带着埙登场了,吹奏着废都世界的挽歌;是他把唐宛儿推倒了庄之蝶的面前,揭开了庄之蝶性放纵的序曲;也是他写的那篇佚文,把庄之蝶拉入了没完没了的感情官司;最后也是他在车站见证了庄之蝶的被不能承受的重所折倒。
在火车站上,当他得知周敏也是要离开这座城市去南方时,他说出了“咱们又可以一路了嘛”的回归之声。直到这时,庄之蝶才认出了周敏。认出了他在人世游荡的幽魂——周敏,随即他“抱着装有埙罐的小背包”中风倒下了,他被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折倒了。“知识分子就象候鸟,每当冬天来临的时侯,他就选择去南方,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然而庄之蝶没有能够踏上去南方的火车,这一次只能让周敏带着他(庄之蝶)的幽魂一起上路了。
此外,在《废都》里,你几乎看不见一个健康的孩子。贾平凹是悲观的,也是悲悯的,他不想让孩子生活在一片废墟上。西京城里的四大名人确切的说都是无后的。庄之蝶与唐宛儿的骨肉因不会被社会所接受,打掉了。而阿烂为了给庄之蝶生一个小孩(不致影响他的声誉)该愿自毁容颜,远离他的生活。可是生下的却是一个畸形儿。龚靖元的儿子龚小乙是一个在废都世界里的瘾君子,在烟云雾海里报复着废都,最终也在烟雾中气死了生父龚靖元。阮知非与汪希眠都是无后的。其他人里只有孟云房与前妻有一子孟烬,到最后还是跟着师父带着父亲云游新疆,走向了虚无。
结 语
贾氏的悲观掩饰不了他的忧患意识(他让庄之蝶活着,而活着就会有希望)。要不是他对社会还存有一点希望,也就不会有这篇对灵魂的拷问之作。贾氏曾说过:“《废都》是我的一系列小说中的一部,他描写的是本世纪之末中国的现实生活。我要写的是为旧的秩序唱的一首挽歌;同时更是为新的秩序的产生和建立唱的一首赞曲。”由此可以看出,庄之蝶固然在承受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但在这本书中你能感受到他始终没有停止永不能“废”的对生命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