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善待赵普 宋太祖压制宰相赵普:谁得到的利益最大呢?

宋太祖善待赵普 宋太祖压制宰相赵普:谁得到的利益最大呢?

  赵普从964年拜相,到973年罢相,整整十年,赵普掌控朝廷大权,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其权势甚至凌驾晋王赵光义。且赵普为政,颇为专横。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敢多有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章举荐这人,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个人。太祖十分生气,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着捡起撕碎的奏章回家了,过了些日子,赵普粘补连结好原来的奏章,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太祖这才醒悟过来,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个人。

  这个故事当然是说赵普关心国事,以天下为念,我想作为建国之初,曾有大志于天下的赵普确实应该有那一段公忠体国的日子。可是这件事情也暗示赵普专横的性格。为了达到自身目的,可以不顾一切。以至于最后赵普于翰林学士卢多逊之间的党争,只讲朋党,不讲是非,甚至最后策划陷害秦王赵廷美的阴谋,都源自于此。

  十年为相,赵普旧故门生遍天下,赵匡胤逐渐不能忍受,于是抓住一些反对的声音,把赵普赶下台去。曾经最好的战友,曾经最融洽的君臣,一朝之间成为陌路。赵匡胤的这个决策,没有削弱赵普的力量,却生生把最值得信任的赵普,赶到了自己对立面。太宗即位朝中大臣多有不解,尤其是长期以来站在赵廷美、赵德昭、赵德芳一边的官员。虽然三人并没有力量威胁到太宗的地位,可是人言可畏。于是赵光义和赵普两人策划了所谓“金匮预盟”,来确立自己即位的正统性。而之后用费尽心机,造成弟弟与两位侄子的非正常死亡。相关文字在《第三章烛影斧声》中,此不赘述。于是,赵普在太宗朝两度拜相,风光无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8651/974542496709.html

更多阅读

赵普秋印象□吴永华 汇业 吴永华 被 抓

赵普秋印象□吴永华那天,我正在浏览“百度百科”,忽然手机提示来了短信,打开一看,是诗人赵普秋发来的:“新买了一套《亚里士多德全集》。”看着这貌似没头没脑的短信,我不禁莞尔,这个嗜书如命、为书痴狂的人,每次得到好书都如获至宝,但在

《赵普》重点文言词汇解释 赵普文言文翻译

赵普靖江外国语学校 于少鹏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

赵普是如何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初名臣赵普一生曾先后三次做宰相,从政五十年。可其实,赵普的仕途却一波三折,并不顺利。很多人说赵普不学无术,儒家经典《论语》也就只读了一半,那身为一国宰相的赵普难道读书只是摆摆样子,真的就只读了半部论语就能治理天下了吗?赵普本

书海拾贝二十一 读《宋史·赵普传》 王立群读宋史

翻检宋史,最感兴趣的是赵普这个人。《宋史·赵普传》说:“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赵普岂止是刚毅果断,其深谋远虑、擘划天下的能耐更是了得,在宋朝也未有其比。赵普,字则平,幽州蓟县人。北宋代周之前,赵普在赵匡胤

赵普独相凡十年 普独相凡十年字词

赵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

声明:《宋太祖善待赵普 宋太祖压制宰相赵普:谁得到的利益最大呢?》为网友我要逆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