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管理只能解决“不可那样做”或“只能这样做”的问题,而不能解决“为什么我要这样做”和“我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这种管理显然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更谈不上师生的和谐发展——
■方洁玲
进入新世纪后,如何能让南宁三中这所百年名校老树发新枝?我们一直在思考并实践探索着。
我们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传承三中的文化传统,并赋予它新的时代气质,特别是它的精神内核——真,爱,不甘人后和崇尚一流的文化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三中才迸发出了无穷的力量,才会在低谷时不迷失方向,在困境中积极调整思路。因此,从2010年开始,我校在原有文化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把文化建设转向师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与自觉追求上。道理不言而喻,只有真正拥有一支文化自觉的师生队伍,学校文化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发展力。
思考一:学校文化建设的原点在哪里
学校文化建设不会像照着图纸施工那样简单。在以往的学校管理观念中,我们比较强调制定完善、严密的规章制度,强调定量评价,刚性的东西较多。这对于管理目标的实现确实很重要,但同时我们往往会忽略情感、信念、价值与行为标准等柔性因素的长期培育,因此,师生的积极性并不一定会随规章制度的完善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也会打折扣。制度管理只能解决“不可那样做”或“只能这样做”的问题,而不能解决“为什么我要这样做”和“我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这种管理显然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更谈不上师生的和谐发展。
而文化管理强调的是以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校主流的价值观和行动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师生的生命激情,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从而形成超越制度管理的文化自觉。
比如,我校曾根据上级的规定和批复,打算对学生公寓水表进行改造,并改变收费方式。工作之初,相关部门用通告的方式告知学生后就准备进场施工,但没想到学生对此很有意见,并在网络“贴吧”上和宿舍里表达不满。这让我们意识到,这种简单的处理方法出了问题,问题就在于没有尊重学生的知情权,没有听取学生的意见,也没有给学生表达意见的机会,这就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理念。了解问题所在后,学校立即召集相关部门联席会,调整工作思路,召开了全体宿舍舍长会议,请相关校领导向学生详细解释改造的原因和依据,并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从而得到了学生的理解和支持,改造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这件事情的处理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学校生活无小事,文化管理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应当体现在学校的每件具体工作上。我们在工作中要更多地考虑学生与教师的感受,经常站在师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会赢得师生的尊重与理解。这件事情的更大意义在于它的处理方式为今后的学校工作树立了一个标杆式的样本。
再比如对违纪学生的处理问题。处分是学校的常规管理手段,但是处理方式的取舍和程序安排则可能会因观念的不同而迥异。以往发现学生严重违纪时,我们经常采取的方法是立即给予处分,并在全校大会上宣布,在校园里张贴处分决定,有的教师还要求从快、从重处理,似乎这样问题就全部解决好了,其实不然。一方面,这种“示众”性质的处罚会伤害心智尚未成熟学生的自尊心,超出其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处理过程中是否考虑了必要的程序,比如调查取证、通知家长、给学生陈述的机会、给学生申诉的权利、后续教育能否跟上等。
对这些环节的考虑决不是无意义的,它有利于我们从观念上真正充分地尊重人的尊严和保护人身权利,在法制轨道上把教育和惩罚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在处理学生违纪时特别强调程序正确、证据充足、充分陈述、合法救济、轻重恰当、慎重公开。特别是在公布时,我们基本不采用全校公布的方式,有时甚至采用一对一的公布方式,这样的教育处罚更符合学校文化自觉的理念。
从2006年开始,我们取消了对晚自习教师坐班的检查,不再有专人负责监督。有人曾提出过疑问,表示过担心,但这种建立在学校文化自觉上的信任,换来的是教师对这个工作价值的理解与认同,同时也表现出了更高的积极性与自觉性。现在的晚自习,教师基本上都能按时辅导,这也是文化管理走向文化自觉的生动印证。
回答 “ 文化建设的根子在于尊重人和发展人”
思考二:学校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是什么在转变观念的同时,我们还在思考,学校各项文化建设工作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我们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我们的文化建设要做什么,不做什么,要怎么做?其实,在这些选择的后面隐藏的是我们对育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那就是在学校的文化中能够培养出什么样的人。
我校从2009年开始对高一新生进行入学系列教育活动,内容之一就是编写和使用《高一新生入学指南》。这个手册的内容基本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满足了学生需求,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位新生在跨入三中的第一天起就能对自己未来3年的学习与生活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起跑线上就开始谋划自己的高中生活,减少盲目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做自己学习生活的主人,做自己未来的规划师。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生活、学习、交友和发展,真正达到了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我校学生社团活动十分丰富多彩,在每一个活动中学生都力图做到完美,每一个细节的细致程度有时让很多专业人士都十分惊叹。他们很难想象学校这些活动都是由校团委、学生会及各类学生社团从头到尾策划、筹资、组织和运作的,教师只是指导者、欣赏者。具体运行过程中,校团委与学生会负责领导学校各学生社团。每个新学年里,新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社团,在社团指导教师及高年级学生的帮助下学习活动的策划、商业赞助的争取、宣传广告的制作、文件资料的归类和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等,在活动中切实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其统筹计划能力、分工合作意识、追求细节完美的态度,都会领先于同龄人,甚至会成为未来各行业的领军式人物。
回答 “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在于培养健全人格的人”
思考三:何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力量之源
对于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只要我们长期坚持做下去,做出规范、做出影响,就会形成学校文化,最终显现其教育价值和文化影响力。
为了让学生养成明礼、敬业和爱护环境的习惯,我们在校内开展了值周班活动。这个活动从一开始就有很多人反对,反对的理由是如果其他学校搞这个活动还可以接受,但在一个重点高中花一周的时间去值班和劳动则是本末倒置,是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但我们坚持认为这个活动有很好的教育价值。在一周时间里,全班学生要负责卫生、纪律管理、文明劝导等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劳动观念、纪律观念,培养主人翁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因此,我们把值周班活动长期坚持了下来。过去,有些学生对随意在校园里丢弃废物的现象不以为然,但现在通过值勤,他们不仅要监督其他同学不乱扔东西,还要自己动手清除垃圾,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使校园每天都能干干净净地迎接全校师生。坚持这样的活动其实就是坚持了我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假以时日,它改变的是三中学子的情感和价值观,丰富的是三中的学校文化内涵。
媒体曾以“学生摆摊上政治课”为题,报道过我校元旦“美食一条街”活动。与一般的美食活动不同,我校的美食活动中有全部政治教师的全程指导。在“美食一条街”上,学生摆摊不仅要有“早当家”的感觉,还要有工商、税收、宏观调控、反不正当竞争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报名时,各班还要递交经营项目内容、成本预算及价目表,由政治组教师集体开会审核后,才能最终确定各班经营项目。而学校食堂工作人员、校医则从食品鉴别、采购加工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培训。每一个小小的摊点都有模有样地贴着我校统一颁发的“工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当晚的“美食一条街”活动,还设立了市场流通监督岗和消费者投诉站,监督岗和投诉站工作人员由教师担当,并佩戴监督证上岗。这个活动从方案设计、申请立项、组织实施到总结评比,全部过程都由师生自行操作,整个活动过程处处渗透着创新、合作、竞争和诚信的教育。
学校文化建设选取了这样一个个切入点,充分挖掘了其中的教育价值,并坚守住了这样一个文化园地。若干年后,当回头再看时,我们收获的一定是全体师生对学校的认同与热爱,它也必将成为学生人生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和不断进取的源泉。
回答 “文化建设的力量是在坚持中达成培养目标”
(作者系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