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宫”瞿昙寺
——守望梦缘
离开民和,在返回西宁途径乐都时,使我不仅想起青海一句俗语“去了瞿昙寺,北京再不去。”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同行几人便驱车向南,直奔瞿昙寺。大约走了二十多公里山路,就来到深山里的小故宫------瞿昙寺。
瞿昙寺位于青海省乐都县瞿昙镇,是青海著名的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是座规模宏大的汉式建筑风格的藏传佛教寺院。据说这是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创建的,明太祖朱元璋于次年以佛祖释迦牟尼的姓氏赐名为“瞿昙寺”,此后又经历永乐、洪熙、宣德各朝钦派太监及匠师扩建,形成现在这个规模。
瞿昙寺建在雄浑而清幽山水之间,沿着南向偏东的轴线布局,背倚罗汉山,前临瞿昙河,面朝凤凰山,远可望雪山,同自然环境有机和谐地融成一体。瞿昙寺之所以被人誉为“小故宫”,是因为它有着明朝汉式的建筑风格,其中不少还是仿照明故宫的建筑形式。全寺共有前、中、后三进院落,寺院5座主要殿宇在中轴线上一一纵列,两侧游廊配殿对称环立,整座寺院端正、大气、素雅。
瞿昙寺建筑组群划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三进院落,中院和后院周匝廊庑;沿着中轴线序列山门、金刚殿、瞿昙殿、宝光殿和隆国殿;两侧对称建有御碑亭、小钟楼、小鼓楼、配殿、香趣塔和大钟楼、大鼓楼等。前区基本呈汉地佛寺“伽蓝七堂”格局,后区有巍峨壮丽、冠于全寺的隆国殿。两翼有呈向上朝拱之势连缀抄手斜廊,还有造型端庄的大钟楼和大鼓楼对峙左右,则明显仿自明代北京紫禁城的奉天殿(太和殿)和两翼抄手斜廊以及文楼(体仁阁)、武楼(弘义阁)的布局意象,堪称明清北京故宫的“活化石”。
隆国殿两侧的长廊即民间所谓的“七十二间走水厅”中,有壁画约400平方米。南廊中的明代壁画别具风采,与许多寺院壁画相同,从左至右,上面描绘的是佛祖释迦牟尼自降生到涅盘的全部经历。人物造型准确,形象优美,线条流畅而柔中含刚,仔细观赏,会发现其中人物所持的器皿,均为宫廷所用,这些壁画可能出自宫廷画工之手。隆国殿内墙壁画级别最高,其内容分为三世佛和藏密宗欢喜佛,画面巨大,全部是沥粉贴金,绘制精美,色彩艳丽,估计这些壁画出自藏传佛教绘画高手之笔。壁画廊的巨幅彩色壁画,堪称为该寺艺术之最。当看到这些构思巧妙、驰骋想象、技法纯熟、形象生动,达到很高艺术境界的壁画。曾有人赞叹:“画技精炼,构思奇特,真是画中瑰宝,不可多得”。
瞿昙寺以雄浑古朴、文物珍贵和拥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巨幅彩色壁画驰名西北,被信仰藏传佛教的藏、蒙古、土等民族景仰为佛教圣地,迢迢远来,进香朝拜。以及完好的建筑格局、彩画、壁画、御碑等,成了引人入胜的观光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