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 绿树掩映!三顾茅庐之“千古人龙”南阳卧龙岗(组图)


  卧龙岗在今天河南省南阳市城区的西南方向,纵贯南阳城区的西南与西北,其势犹如一条巨大的卧龙。古往今来,南阳卧龙岗只所以名闻天下,是因为得益于当年曾在此地隐居求志的一代智圣诸葛亮。诸葛亮是山东琅邪人,我畅想,在东汉末年那个纷乱的年代,他能千里迢迢来到位于白河岸边的南阳卧龙岗隐居躬耕,应该是当时帝乡南阳的人杰地灵吸引了他,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及28宿将;大科学家张衡和医圣张仲景等,让他仰慕已久,也许就是如此。10年的隐居躬耕与苦读,使诸葛亮也被后人尊称为卧龙先生。

  又是一个绿荫葱葱的时节,我来到位于卧龙岗上的武侯祠游览,尽管做为南阳当地人的我,从小到大曾经无数次到这里来感悟先人们的智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次到此一游都有不同的感概,这座始建于唐代以前,而后又重修和扩建于清代的古建筑群,是那样的雄伟;那样的古朴与典雅,每一栋建筑几乎都与诸葛亮这位三国时期政治家与军事家的智慧相融和,尽显光华。整个古建筑群依岗而建,正门向着东南的白河方向,博大的绿荫遮不住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

  我来到卧龙岗武侯祠门前的广场,那在门前高高耸立的石牌坊首先映入眼帘,石牌坊的上方篆刻着“千古人龙”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这几个大字是古人对诸葛孔明先生过人政治智慧和军事韬略的崇高赞誉。走过石牌坊便进入武侯祠大门,径直走到大拜殿门前,大拜殿是古人祭祀诸葛亮的地方,这里古木葱茏;树木蔘天,门额上挂着清朝道光三年南阳知府廖文锦题写的匾额“隐居求志”,门的两侧悬挂着清代咸丰年间南阳知府顾嘉蘅书写的对联:“心在朝廷 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 何必争襄阳南阳。”1959年9月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到南阳武侯祠视察,看到此联后脱口改为:“心在人民 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 何必争多得少得”。殿内诸葛亮的彩色泥塑坐像栩栩如生;羽扇纶巾,充分展示着“韬略宗师”的风姿,亮子诸葛瞻、孙诸葛尚的彩色泥塑陪坐左右。看到这些,我的敬仰之感油然而生……。

  大拜殿的前侧是嵌有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石碑廊,当我再次来到碑廊前,便情不自禁的吟诵起:“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那句名言。《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北伐时,上书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此文中所表述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传诵至今,被后人称之为“出师一表千载无”。

  武侯祠中最有特色的纪念性建筑是诸葛草庐,我看完了《出师表》,又来到诸葛草庐前,门楣上的“诸葛草庐”四个大字是大文豪郭沫若题写的,字体流畅优美。走进草庐,感悟诸葛亮当年隐居躬耕时的清逸生活,禁不住浮想联翩,那种劳作后的惬意孕育着政治思想和智慧,让他未出茅庐便已定三分天下。此时的我还想起了唐代诗人刘禹锡诗作《陋室铭》中的两句诗:“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虽说,被南阳人祖祖辈辈称为诸葛庵的卧龙岗武侯祠,在唐代已名扬天下,而今天存于武侯祠内的草庐是清代康熙年间建的,当年,诸葛亮在卧龙岗隐居躬耕时,所住的草庐早已不复存在。走出草庐我又过小虹桥登上“半月台”,这是诸葛亮早年观测天象的地方,即时感受到它的遗风犹存。走下“半月台”,我又依次游历了野云庵、古柏亭、宁远楼,三顾堂和关张殿是为了纪念刘备三顾茅庐而建的。两个建筑内的泥塑很动人,好像再给我讲述当年那三顾茅庐请诸葛的故事,让我为之动容。

  当我最后走到一汪清澈的卧龙潭,看到水里来回游动的鱼儿,心中氤氲顷刻泛起,英明一世的诸葛孔明,还有那代代相传的三国故事,如今仍是引以自豪的谈资,绿树掩映中的南阳卧龙岗真美……

三顾茅庐 绿树掩映!三顾茅庐之“千古人龙”南阳卧龙岗(组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9151/390670789710.html

更多阅读

《三体》读后!! 三体读后感500字

三体:天体力学模型,研究三个可视为质点的天体在相互之间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问题。本人非理工科出身,对此问题毫无见解,只知道目前学术界对该问题尚没有完美的解答!这里推荐的是一部科幻小说,名为《三体》,一、二两部,第二部副标题为

声明:《三顾茅庐 绿树掩映!三顾茅庐之“千古人龙”南阳卧龙岗(组图)》为网友傲骨啸如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