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我们英语听力的魔鬼就是“想听懂”
——初中女生用原典法攻克《万物简史》的切身体会
单独发帖,向徐老师汇报啦!
女儿从去年11月开始听典,历时四个半月用532法听完了《万物简史》。接下来听完的有:《双城记》,《玩偶之家》,《蝇王》,《动物庄园》。目前在听《飘》,音频共72段,已经听完了48段。正在继续中…
女儿这学期进高一了,听典已经成了她最喜欢的活动之一。英语突飞猛进,让我们更坚信原典的力量。借这个帖给徐老师鞠躬!万分感谢!
还向徐老师汇报一个额外好消息,可能是听力让孩子信心大增,她平时也看些日语动画《柯南》放松一下,我们家没人懂日语,她自己也没打算通过动画学日语,可是上月她告诉我,其他日语动画片,无字幕,居然也能听懂40%,这不是太让人觉得奇怪了吗?真是无心插柳啊!无论如何,打通耳朵,对学习任何语言都会有莫大的帮助。您的原典法看似没什么奇特之处,但准确地把握了语言的最最关键因素,正是您的洞察力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作者:Viola, 2010-09-10
我的听典日记:第一次顿悟
听典第八天
怎么办?今天似乎对于英语聆听意兴阑珊,即使再努力集中思想,也总是无法进入耳朵,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就像听到噪音似的反感英语声音。特别是听超过自己水平的东西。如果,聆听无法非常愉悦,坚持也是一种空话。我想,好几天的高强度听力后,是不是可以休息一下了。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以为坚持到自己的极限,可能接下来会选择放弃。放弃,实在是世上最简单的选择。我会放弃吗?不知道。
现代社会流行“速食”,学习也是这样。还没有开始学习,就想要看到结果。
小贴士:厌烦的时候,就真的放下吧。休息一下。
听典第九天
九这个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被认为是一种收获。
打起精神,继续聆听《万物简史》第26章。谨防单纯聆听容易入睡,我拿了张纸和一支笔,按照朗读的节奏韵律开始画起了线条。The stuff of life …. 我好像茫茫然地听清了一些东西。刚才我没有花费心思去搞明白自己在听什么,只是听着音然后画着线条,有些单词就自动地浮现出来。
难以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难道我开始悟道了?这时屏气聆听,真的,我开始能够听清朗读者的节奏,这不再是一团团纠缠的声音,而是一段段清晰的音节。
静下心来。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像原典英语法一样使你静下心来。聆听,就是要静静地听,进入那种状态。就好像打坐或者瑜伽冥想一样,深呼吸,让语音进入你的大脑深处。
小贴士: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集中精神吧。
引自Judy博客,原载 http://blog.sina.com.cn/judyvkuo (待续)
Viola 女儿的心得
Judy的这种感觉我女儿也出现过,刚听《万物简史》的时候,有段时间也是听得意兴阑珊,心烦气躁。不过她跨过这个阶段,靠的是倔强的性格,因为她特别喜欢科普书籍。有次她对着音频赌气:你让我听得烦,我偏听,别想我放弃!听不懂我也要听,看你把我怎样!
哈,到底是孩子,对着音频赌气,但没成想,这样一副没打算听懂,破罐子破摔的死缠烂打心态之下,反而听清了很多很多,女儿那叫一个高兴呀。她最后总结出体会:阻碍她听力的魔鬼就是“想听懂”,越是着急听懂,越心情不宁静,也就越难听懂。倒是把“听懂”这个想法一放下,心态一放松,反而听懂很多。这是她实践过程的心得,今天看到Judy的记录,想起了这段经历,写上来跟大家分享。
作者:Viola
特别感谢Judy 和Viola 的分享
徐老师写《超越哈佛》一书,写聆听的要求的时候,就有几分犹豫,需不需要强调这个诀窍:不求听懂地去聆听,可能效果最佳。徐老师担心,当人们对原典法还很陌生的时候,你强调“不求听懂”,给人的感觉你岂不是在误导:不求听懂,那我何必要听!所以徐老师的文字表达仍旧是,A. 努力听懂,B. 不要在乎听不懂。有点模棱两可式的狡猾。
阻碍我们听力的魔鬼就是“想听懂”——这是非常好的总结,希望典友们悉心体会。
仿林则徐先生之语,原典法说:耳纳百声,有容乃大,脑析千音,无欲则清。无欲,即不求听懂,但求赏音,不求理解,但求感受,不求语义,但求禅听。
有哲学家说过:感觉到了的事物,你未必能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事物,你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里,徐老师郑重地告诉学生,语言学习的“哲学”与此恰恰相反:对语言,一旦你理解了它,你反而无法感受它;只有当你不理解它也不求急于理解它,你才能更本能地更直觉更深刻地感受它。所以在外语学习的导入阶段,原典法提倡“不求甚解”。
来源 http://www.homer-english.com/style/style_7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