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基础理论与交通安全管理
马国忠 教授
主要内容
1 2 3 4 5
安全基础理论 交通安全管理概述
驾驶员安全管理
车辆安全管理 事故处理
第一部分 安全基础理论
一、系 统 观
? 系统定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
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 系统特性
整体 整体性 性
? 内部联系的整体性 ? 功能的整体性 ? 与外界联系表现出 的整体性
有序性
目的性
环境适 应性
? 结构的层次性
?功能性
? 与外部的 交换性
? 发展的有序性 ? 集合性
第一部分 安全基础理论
? 系统分类
系统组成 为自然物 系统组成 为人类
? 系统基本结构
自然系统 人造系统
输入
处理 反馈
输出
复合系统
自然与人造 系统的组合
外物质系统
概念系统
第一部分 安全基础理论
二、安全原理
? 安全定义
定义1
安全是指不因人、机、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受损 失,人员受伤害,任务受影响或时间的损失。
.
从社会角度 的定义
定义2
安全是指不存在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 设备损坏或环境危害的条件。
针对一般生 产系统的定 义
定义3
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
对定义2的 提升和拓展
第一部分 安全基础理论
? 关于安全定义的补充
定义的内涵
?无危则安,无损则全 ?安全是一种个体存在的状态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求
■ 安全是一种状态的反映
安全性与可靠性
1 安全性一般指系统对人 是否有损害 2 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 的时间内工作不出 故障 3 安全性与可靠性是两个 不同的概念,但有 交叉 a 可靠不一定安全 b 安全不一定可靠 c 不可靠可能导致不安全
第一部分 安全基础理论
? 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是运用系统的观念,安全系统工程的理 论与方法,对系统进行全寿命周期安全管理与控制,使 系统在实现规定功能的条件下,具有最佳的安全品质。
系统的全寿命周期
规划 设计 运营 报废 制造 维护
安全管理与控制的核心
对系统中的危险进行辨识 与控制。
.
第一部分 安全基础理论
? 事故
1.事故定义——人们在进行有目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了
违反人意志的事件,致使该行动暂时或永久地中断。
2.事故的基本特征
偶然性、必然性 和规律性
潜在性、再现性 与可预测性
因果性
■潜在性——隐蔽
■ 事故是一系统 因素,是因果 关系连续发生 的结果
■偶然性——事故是
一随机事件 ■必然性——因果性 ■规律性——偶然性 中存在必然性
性与突发性 ■再现性——类似 性 ■可预测性——规 律性:因果关系
第一部分 安全基础理论
? 海因里
希法则
该法则揭示了事故发生频率与 事故后果程度之间的一般性规律。 1
说明:1.一般事故与重大事故之
29 300 间存 在相关性。 2.事故后果具有随机性。
第一部分 安全基础理论
三、事故模式理论 ? 多米诺骨牌理论——伤亡事故是一连串事件按一
定顺序呈因果关系依次发生的结果 。
理论与实 践意义
? 理论:指出了事故与事故原因间呈链式关系且具有传递性。 ? 实践意义:可通过破链以阻断事故的传递途径,达到防止 事故发生的目的。
第一部分 安全基础理论
? 以人的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
人失误的定义:错误地或不恰当地回答了一个刺激。
刺 激 失误否? 是 危险否?
否
否
是
机会 因素 伤亡事故 无伤亡事故
第一部分 安全基础理论
? 事故结构模型
C2
C1
事故
C4
事故
C3
集中性
特点:各因素分别独立, 联合作用引起事故
C1
C2
C3
C4
事故
复合型:是集
中性和连续性的综 合,更符合实际。
连续性
特点:以某因素为起源, 顺序引发若干因素,导致事故
第一部分 安全基础理论
四、关于“原因”的有关概念
直接原因 2 间接原因
1 主要原因 3
次要原因
4
主要内容
1 2 3 4 5
安全基础理论 交通安全管理概述
驾驶员安全管理
车辆安全管理 事故处理
第二部分 交通安全管理概述
一、 交通安全管理什么
管理人员——执法者,生产管理人员
1
人
运输公司 驾驶员 公交公司 社会——私家车、私营运输企业 行人——步行者,骑自行车者
货车
2
车 客车
大巴 中巴 轿车
准入技术状态
道路环境——道路、纵断面、宽度、断面结构
3
路与环境
交通环境——信号设施、各类标志、交通渠化
自然与人文环境——高速路、城市道路
第二部分 交通安全管理概述
二、管理机构及其功能
公安部
制定法规、规范、 标准(全国城乡)
交通部
贯彻、监督、指导、 制订各类交通法规、 规 范、标准
运输企业
执行各类法规、规 范、标准.
第二部分 交通安全管理概述
三、管理内容(运输企业)
? 执行国家的法规、规范、标准 ? 建立、制定本企业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与各类技术标准 ? 安全检查、安全竞赛、经验交流(经常性工作) ? 驾驶员技术培训
? 交通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 建立安全技术档案,研究提高管理水平——预防性的管理
第二部分 交通安全管理概述
四、我国的交通法规
类别 法规名称
道路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员考试办法》 驾驶员与车辆管理 《汽车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办法》 《机动
车管理办法》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运输法规: 《公路运输管理暂行条例》《汽车旅客运 输规则》《汽车货物运输规则》 运输活动安全管理 行车安全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 例》等 事故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等
第二部分 交通安全管理概述
五、国内外交通安全概况
指标对比
?美国 2.5人/万车
?日本2人/万车
?中国35人/万车
美国
拥有公路630万公里,汽车1.2亿 辆,平均死亡人数近4万人 (1965年最高达5万人)
? 1970 —— 2000年 死亡人数由1万/年—10万/年
中国
全世界
?1996 —— 2004年 死亡人数每年以平均5000人递增
? 1886 —— 2004年 110年间 死亡近3000万人
第二部分 交通安全管理概述
六、我国交通现状基本原因分析
管理人员——执法不严
人情 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
1. 人
行人——安全意识
维护——技术状况差 使用——驾驶水平低 低等级道路多
2. 车
3.
路
混合交通
交通设施差 法规不健全 4. 交通法规 缺乏可操作性
主要内容
1 2 3 4 5
安全基础理论 交通安全管理概述
驾驶员安全管理
车辆安全管理 事故处理
第三部分 驾驶员安全管理
一、驾驶员交通特性
国内外研究表明驾驶员责任事故占总事故的80%
1.驾驶员操纵特性
? 驾驶模式
信息 感知 分析判断 操作
反馈
第三部分 驾驶员安全管理
? 感知
——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一 种心理过程。
注:(1)由感知引起的事故占 55 -60% (2)由分析判断引起的事故占 35 - 40% (3)由操作引起的事故占 5% (4)外界信息由视觉感知占 80%
第三部分 驾驶员安全管理
? 几种危险信息
突显 突然出现的信息 (前车突然制动, 行人、
信息
自行车突 然闯入驾驶空间) 信息量过少,难于引起注意 (转弯灯不够 亮等)
微弱 信息
先兆 信息
某种征兆信息 (油,发动机声音)
隐蔽信息 ,车辆故障 (转向,制动系统)
潜伏 信息
第三部分 驾驶员安全管理
2. 驾驶员反应特性
反应
回答某种刺激所产生的动作行为。
反应时间
从感官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的时 间。
计算
反应时间 = 感觉时间+信息传递时 间+信息加工时间+肌肉反应时间
第三部分 驾驶员安全管理
复杂反应时大 于简单反应时
酒精与药物 简单反应与复杂反应
18 -29岁 最佳
疲劳驾驶
接受信息的感觉器官
视觉 0.15 — 0.20 秒,听觉 0.12 —0.16秒
影响反应时 间的因素
年龄
刺激强度
车速
光强,声强等
刺激物数量
刺激物对比度
对比愈强,反 应时间越短
第三部分 驾驶员安全管理
二、驾驶员心理与生理特性
1. 驾驶员心理特性
心理过程——感知,注意,情绪与情感,意志 心理特
性
个性心理——性格,气质,能力
? 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特性: ① 注意的强度与稳定性
② 注意的集中与注意的转移 ③ 注意的范围与注意分配
第三部分 驾驶员安全管理
? 情绪与情感
A. 情绪 —— 与机体的某种需要是否满足和联系的体验
道德感—— 情绪状态 理智感—— 荣誉感,羞耻感 职业道德 安全行车
B. 情感 ——反映精神世界,带有个性色彩的一种内心 体验
心境——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 情感 激情——猛烈迅速爆发的情绪状态 应激——高度紧张情绪状态
第三部分 驾驶员安全管理
意志
■意志 ——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 理过程
■ 好的意志品质:自觉性,果断,坚持,自制 ? 性格 —— 对待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与之相适应的 行为方式
性格
? 性格特征:理智型,意志性,情绪性
气质
典型,稳定的个性心理。分为多血质、胆汁质、 液汁质、抑郁质四种类型
第三部分 驾驶员安全管理
?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特对气质的分类
抑郁质 —— 优柔寡断, 不适于救护车与消防车 多血质 多血质 —— 活泼,敏捷 , 适于驾驶公交车与短途车
抑郁质
液汁质 —— 安静沉着,反 应较慢,适于长途车驾驶
气质
胆汁质
胆汁质 —— 精力充沛,易 冲动敢冒险,多加教育
液汁质
第三部分 驾驶员安全管理
2. 驾驶员生理特性
2% 味觉
2%
2% 嗅觉
触觉
14% 听觉
80% 视觉
信息接受感官的比例图
第三部分 驾驶员安全管理
?视觉特性 (1) 视觉过程
光
网膜
角膜
视神经
瞳孔
晶状体
视觉
玻璃体
视
大脑皮层
(2)视力 —— 辨别物体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静视力
视力 动视力 夜视力
人与视标处于相对静止的视力
人与视标处于相对运动的视力 三种: 人动、物动、全动
暗环境下的视力(黄昏、车速)
第三部分 驾驶员安全管理
(3)视野——头部不动,两眼所能看到的范围 两眼视野: 垂直 110°~ 130 °; 水平200 °。
a. 车速越高,视野变窄,辨认时间增大;
b. 不同颜色,视野不同,按顺序白、蓝、黄、绿。 (4)视觉适应 a. 明适应:由暗 b. 暗适应:由明 明 暗 1分钟; 3-6分钟。
(5)眩目——强光引起的视觉障碍,视力下降25%, 恢复 需要3-10秒。
夜间行车:会车使用近光灯(150m外);同车行驶后车不 能使用远光灯。
第三部分 驾驶员安全管理
?听觉特性
听觉过程
声波 听神经
耳道 鼓膜 大脑听觉中枢
鼓室 听觉
洞户
听觉范围
频率 16HZ -20KHZ 声压 0-120dB
听觉使用
判断方法,距离,车辆故障
第三部分 驾驶员安全管理
?驾驶员生物节律 (1)生物节律 —— 人体内的生理
生物循环.
体力(23天)
状 态 高潮
情绪(28天)
智力(33天)
体力 情绪
临界点
智力
t
体力、情绪、智力曲线
第三部分 驾驶员安全管理
? 生物节律的计算
t = 365.25 × 周岁数 ± X (天)
计算出生日至出 车日的总天数 t
例: 1935年10月15日生,计算1987元月29日 总天数
t = 365.25 × (1987-1935) ± (2+242+15) = 18734 天 18734 ÷ 23 = 814 ‥‥‥ 12 (体力周期余数)
求周期余数
18734 ÷ 28 = 669 ‥‥‥ 2 (情绪周期余数) 18734 ÷ 33 = 567 ‥‥‥ 23 (智力周期余数) 体力 12﹥11.5 体力节律为临界期 情绪节律为积极期 智力节律为消极期
余数与半周期 比较
情绪
2 ﹤ 14
智力 23﹥ 16.5
第三部分 驾驶员安全管理
三、行人与骑车者交通特性
? 动作缓慢, 反应慢 ?服装颜色标 志不明显 ?活泼好动
?视野狭窄
?缺乏判断力
骑车者
交通特性
老年人 女性
? 反应较慢 ? 危险情况下, 判断力差
少年 青壮年
? 精力充沛, 反应快 ? 好胜心
行人的一般特性:自由度 大;从众心理;侥幸心理
自行车 防护装 置不全, 起车、 拐弯不 易察觉
易 受 气 候 影 响
第三部分 驾驶员安全管理
四、驾驶员安全管理
1.驾驶员职业适应性选择
研究表明: 驾驶员中存在少数具有事故倾向性者, 这些人主要表现在心理素质较差. ? 方法: ① 实验心理学方法; ② 深度知觉
选择反应时间 速度估计测试 动作协调性
脑电图
心理品质 测试
视野测试
问卷式性格测试 深度知觉
动视力
第三部分 驾驶员安全管理
? 人体工程学方法 (1)素质指标测试
测试种类 内容 了解驾驶员的判断,动作的调节特性 行为调节 测试 行为调节参数 : 判断时间常数T0 ,动作时间常数T1 若T0 ,T1都小为敏捷型; T0 大, T1 小 为轻率型 T0 小, T1 大 为慎重型; T0, T1 都大为迟钝型
判断力测试
动作速度 测试 素质评价
数字认读
以简单反应时代表动作速度 x=1/6(3x1+2x2+x3) x1—— 行为调节当量值 ; x2—— 大脑判断当量值 x3—— 动作速度当量值
第三部分 驾驶员安全管理
⑵ 驾驶技能测试 驾驶技能评价:
1 y ? ?3 y ? 2 y ? y 6
1 2
3
?
y 式中: 1 —— 避让能力当量值
y —— 注意力品质当量值
2
y
3
—— 敏捷度当量值
第三部分 驾驶员安全管理
⑶ 驾驶适应性
1 z ? ?x ? y ? 2
评价因子: ① 素质 x ② 驾驶技能 y
驾驶适应性评价:
驾驶适应评价表
Z 值 驾驶适应性 Z值 驾驶适应性
0-19
20-49
不适应
基本适应
50-79
80-100
适 应
优 秀
第三部分 驾驶员安全管理
2.驾驶员教育
教育内容
技术教育
■安全,节能操作技术 ■维护,保养,故障排 除技术
职业道德教育
a.诚信教育
b.文明服务,礼貌 行车教育
法制教育
a
.交通法规
b.有关法律知识
■有关劳动生理与心理 知识
■紧急避险技术——需 要设备
第三部分 驾驶员安全管理
驾驶员教育的方式
安全例会 ?每日一次
安全活动 月 ?制造舆论 形成声势
岗位培训 ?全员轮训
安全教育 ?针对典型事故
主要内容
1 2 3 4 5
安全基础理论 交通安全管理概述
驾驶员安全管理
车辆安全管理 事故处理
第四部分 车辆安全管理
一、车辆技术状况
有关资料表明,因车况差而引起的事故占总事故的10%。
? 制动系
① 制动器间隙过大;左右轮制动间隙不等 ② 制动气使膜片断裂;制动控制阀失灵;制动管 泄漏;制动踏板行程过大等 ① 转向轴弯曲及转动部件磨损 ② 转向节、转向节臂弯曲变形 ③ 转向传动装置磨损
?转向系
车辆技术 状况
? 行驶系
① 钢板弹簧断裂;② 左右轮胎气压不等 ③ 爆胎
?灯光、灯光、仪表、信号故障
第四部分 车辆安全管理
二、车辆安全运行条件
1.行车视距 (1)停车视距——能在障碍物前把车停下来所需要的距离 停车视距D=驾驶员反应距离S1+车辆制动距离S+停 车后安全距离S0 v v v
?
0
3.6
t1 ?
0
3.6
t2 ?
3.6 ? 2 ? g ? ?
2
2
0
? s0
v0 v0 ? t? ? s0 3.6 254?
v0 —制动初速(km/h)
?
—道路附着系数
0.29-0.44
t1 —反应时间(秒)取0.3-1秒 t 2 —制动系协调时间(秒)
s 0 —取5—10m
t
—制动操作反应时间 取 0.5—1.5秒
第四部分 车辆安全管理
湿润路面制动距离与停车视距
v0(km/h)
120
?
0.29
s1 (m)
70.7
s (m)
141.3
s1+s (m)
212
100
80 60 50 40 30
0.3
0.31 0.33 0.35 0.38 0.44
58.9
47.1 37.4 31.2 24.9 20.8
94.8
58.7 34.8 22.8 13.4 8.1
153.7
105.8 72.2 54 38.3 29.9
第四部分 车辆安全管理
(2)超车视距——双车道,当对面有来车时起车,驾驶员 能安全地超越前车所需要的最小距离。
超车视距D
d1
最小超车视距Dmin
被超车 超越车
D超 ? d1 ? d 2 ? d3 ? d 4
d2 d3 d4
t 其中: 1 —— 超越车从v0加速到v1的时间,
? d1 ? 2d 2 ? d 3
v 2v ? 0 t1 ? 1 t 2 ? d 3 3.6 3.6
t 2 —— 超越车车速达v 后到超车结束
1
取2.7-4.5秒
所用时间,取8-11.4秒
d3
—— 取30-100m
第四部分 车辆安全管理
超车视距
超越车 计算速度 被超车速度 超车速度 最小超车视距 100 80 60 50 40 30
80 700 500
65 550 300
45 350 250
37.5 250 200
30 200 150
20 150 100
第四部分 车辆安全管理
2.车辆最小安全距离 ——运行中的同向车间距。即前车突然紧急制动,后车 亦紧急制动而不撞上前车的距离。
sV
v0 2 ? 3.6 2 ? g ? ?
2
v0t 3.6
v0 2 ? 3.6 2 ? g ? ?
2
2
s0
2
v v 安全距离 s ? v t ? ?s ? 3.6 2 ? 3.6 ? g ? ? 2 ? 3.6 ? g ? ?
0 0 0 v 2 0 2
s 0 —— 两车停车后安全距离 5m
v 0 —— 两车行驶速度(同速度)
t
—— 后车制动操作反应时间
第四部分 车辆安全管理
影响道路安全 距离的因素
?道制动方式(液
道路安全行驶 距离规定 ?原则规定:中速, 在冰雪道路上为 50m以上;公路 为30m以上;市 区20m以上;街 道5m以上。
压制动t=0.5- 1.2秒,气压制动t =0.8-1.5秒)
?路附着性能:路面
质量,气候条件
?驾驶员制动反应
时间
第四部分 车辆安全管理
三、车辆的安全行驶速度
安全 车速 研究表明, 50—80km/h 是较安全的速 度。
车辆
规定 a.小型车:城市 街道(有双实线) 为70km/h;公 路为80km/h b.大巴、货车: 城市街道(有双 实线)为 60km/h;公路 为70km/h
超速对 安全影 响 ?动视力下降 ?视野变窄
?辨别近物的能 力下降
?制动距离延长
?在凸型路面, 易失去控制;在 凹型路面,易损 坏轮胎,钢板
主要内容
1 2 3 4 5
安全基础理论 交通安全管理概述
驾驶员安全管理
车辆安全管理 事故处理
第五部分 事故处理
1. 道路交通事故 ——法律意义上的交通事故,即交通的
直接参与者由于违章违规引起的交通事故。(故意伤人, 不可 抗力不属于交通事故。)
2. 交通事故的构成条件
a. 主体必须是交通直接参与者—— 驾驶员、行人、乘车 人其它道路有关人员。
b. 主体过失—— 过失:主体应当预见到自由的行为会造 成后果,但由于疏忽未预见到,但轻信能够避免。
c. 违章行为 d. 在道路上发生——道路:公路,城市街道,胡同,公 共广场,停车场 e. 必须有后果——因果关系存在 或财产损失) 违章 ——后果(伤人
第五部分 事故处理
3.交通事故分类
1—2人
轻微
一般
重伤1—2人
死亡3人及以上
(死亡在7天为限)
特大
重大
死亡1—2人
4.交通事故的主管与管辖
主管: 公、检、法 触犯法律由公、检、法处理
未触犯纪律由公、检、法监督
第五部分 事故处理
5.道路交通事故处理
立即处理现场 驾驶员
抢救伤者
立即停车
抢救伤员
勘察现场,收集证据 保护现场 恢复秩序
侦破肇事者逃逸条件
公安机关
第五部分 事故处理
6.交通事故责任
全责
当事人主观 上要有过程
1 2
主责与主 60-90% 次责 次40-10%
责任 分类
责任 认定
有违章 行为
3
同责 各50%
4
有后果
有因果关系
第五部分 事故处理
认定原则: ① 一方违章,承担全部责任
② 二方违章,具体划分
③ 三方违章,具体划分 ④ 逃逸或破坏现场,无法认定,承担全责 ⑤ 未报案,承担全责 ⑥ 对认定不服,接到认定责任书15天内,向上级 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认定。
第五部分 事故处理
7.事故的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
民事
赔偿 损失 警告
行政 罚款 刑事 拘留
刑事
交通肇 事者
造成人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交 通(死人)事后逃逸7年以上有期有期 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