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的五月,本该是外出郊游、朋友家人聚会的好日子,却有不少人在这个月份变得敏感抑郁,甚至出现极端想法的人也在这个月份增多。
人的情绪难道真的和月份有关联吗?黑色五月即将结束,是不是一些情绪问题就会不攻自破了呢?
黑色五月
“我了解的‘五月病’来自于日本,以人的情绪低落、压抑、焦虑所有这些情绪症候群为主的症状状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包大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她解释说,在日本,春天是毕业以及新学年开始的季节,特别是四五月份,学生要面对就业或者新学年开始的压力。很多人发现自己在这段时间容易意志消沉、慵懒倦怠、抵触上学上班,因此将其称为“五月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饮食习惯改变,失眠,兴趣减少或注意力分散,对履行社会职责有抵触感,反应迟钝或敏感等。
“五月病”并非正式的医学名称,但这个叫法却广泛流行。
有人指出,既然“五月病”的根本成因并不在于月份,而是因为环境的改变引发的心里不适,那中国是7月毕业、9月开学,应该是“九月病”才对,怎么也会得“五月病”?
甚至网友在微博如此写道:“五月这么好,阳光照在绿叶上,树木也繁茂,花朵都盛开,夏天才来到。你们干!吗!得!病!”
即将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的张皓在采访中告诉记者:“虽然毕业是在7月,但事实上找工作从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开始忙碌了;到5月份如果还没有拿到几个offer的话,焦虑感会成倍增长。加上最近也是交论文、论文答辩的日子,同学里说实话精神头儿好的没几个。”
山东财经大学辅导员蒋飞也在采访中告诉记者,虽然无法严格限定在5月,但是春夏相交之际确实是大学生中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集中时期,寻求心理帮助的学生会比往常多一些。
“国内也提‘五月病’,原因可能是学生面临高考,压力很大;同时也是离职高潮,大家选择跳槽;再加上很多人在年中面临业绩考核,有很大压力。综上所述,五月份其实成为了中国人社会压力比较集中突发的阶段,之所以会被提起,跟这个月份表征的社会现象有关系。”包大英解释说。
击败“黑五”
中国有句老话叫“菜花黄,痴子狂”,说得也是四五月份一些心理或者精神有障碍的患者病情会比往常更加严重。普通人在这个时候也容易因为气温、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忧郁、失眠的情况。
“春天是个生发的季节,内分泌改变,代谢速度加快,一些心理问题和情绪问题会出现。比如长期用药的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用药很稳定,但是春天可能会复发。因为代谢加快之后,药量可能需要增加。”包大英解释说,就此来看,“春天可能是精神问题和心理问题频发的时间,所以大家可能觉得‘五月病’是心理问题集中爆发的季节。”
谈到自己是否经手过“五月病”的案例,包大英告诉记者她并不认为可以把任何一个人贴上所谓“五月病”的标签,“因为从精神医学和心理治疗的角度上,它并不是一个常规意义上的病,只是对一群人的精神状态的描述,不是严格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我曾经经手过有人会在这个时候重复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其实还是和这时的社会压力、季节变化生理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有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