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慕苏轼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在唐宋八大家中,我喜欢苏轼,因而苏轼给我的印象最深。不仅因为他的散文与词的字里行间充满别样的心境和超然出世的遐想,而且还因为由衷地欣赏他的炽热真性情。特别感动这么一位千百年前的文人骚客,却也能敢爱敢恨,且爱的淋漓,爱的荡气回肠。苏轼这种炽热真性情同他的作品一样名扬天下,令天下许多女子羡慕并发出感叹:“来生嫁给苏东坡,哪怕历尽千年的情劫。”。苏轼的一生除了他的母亲有三个女人对他事业和创作影响很大。一个是他的结发之妻王弗,这是他贤内助,纯洁而美好的;一个是他患难之妻王润之,在苏轼被贬生活,她是那么细心的呵护着他;另一个就是他的红颜知己王朝云,她是如此聪慧而美丽。这三个女人在苏轼的生涯中,在不同的时期都推动、成就了苏轼的文学才华,给世人留下了许多的千古流芳的诗句。
苏轼用“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样心酸的文字,寄予《悼亡妻》的悲凉,用“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慨叹《赤壁怀古》的惆怅与激荡,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铭记悲欢离合的爱情。与其说苏轼是在写作,不如说是写他自己多舛的人生。苏轼也一直没能摆脱这种仕途上的险恶命运,就在他写完这首《江城子》后的第四年,爆发了宋代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入狱。所以这时候的苏轼,十年间历尽宦海沉浮,对年青时的政治理想即使不是心灰意冷,也在个人情绪上产生了重大的改变。就是这种改变导致一个文化史上的巨人而不是政治史上的巨人开始脱颖而出,由此也演绎出千古传诵的爱情故事。
苏轼的第一个女人王弗,19岁那年,苏轼娶了16岁的王弗为妻,她的贤淑、精明,正好与苏轼的旷达、坦直互补,红袖添香夜读书之余,还能谈一点自己对文章的见解。苏轼是一个固守着“世间无恶人”的信条。王弗时时提醒他“江湖险恶”、“人心叵测”,还在屏风后,听苏轼和客人的谈话,帮苏轼辨别客人的动机和人品,据说苏轼往往大受裨益。不难看出王弗贤内助的贤妻特色了。那个导致苏轼后半生命运坎坷的章淳,第一次拜访苏轼,王弗便断定此人属于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如果王弗能够陪伴苏轼一生,也许苏轼的人生道路不会那么狼狈。可惜的是,王弗只和苏轼共同生活了11年,因病早逝。苏轼从京城一路护送妻子的灵柩,回到老家,把她葬在母亲的坟墓旁边。苏轼在安葬爱妻的山坡上,种下了三万棵青松。想象三万棵青松该是什么样的风景?苏轼以文人的浪漫和超人的执著,向爱人表达一份感天动地的情意。10年后,苏轼写下中国古代悼亡诗词中最感人肺腑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至今展读,谁不为之动情?
苏轼的第二个女人叫王润之,是王弗的堂妹。我相信王润之是被苏轼对堂姐的一片深情所感动,虽然她在才学上不如她的堂姐,但她却是苏轼生命中最为嘘寒问暖的人。她无微不至地关怀苏轼,关怀三个她亲生和不是她亲生的孩子,这一切都让苏轼很感动。王润之陪伴苏轼经历宦海的大起大落。他们共同生活的25年,先后历经著名的“乌台诗案”和“黄州贬谪”,在经济最困难时,和苏轼一起采摘野菜,赤脚耕田,变着法子给苏轼解闷。她去世时,葬礼极为隆重,苏轼亲自写了祭文,承诺“唯有同穴,尚蹈此言”。王闰之的灵柩一直停放在京西的寺院里,10年后,终于和苏轼合葬一处。
那时候,苏轼与王闰之感情很深,但王闰之并不是一个完全了解苏轼的人,她是他的贤妻,却并不是他的知音。
这个知音就是苏轼最后深爱的女子——王朝云,人称苏轼的红颜知己,也就是苏轼的第三个女人,当真正的知音来到身边时,苏轼就表现得特别钟爱,特别珍惜,苏轼把仅有12岁的身为歌女的朝云带回家中,教她读书写字,教她音乐舞蹈,教她诗词歌赋,他们之间是以师生的身份开始了这段旷世情缘。也正因为这样,这段情就显得特别的浓郁,苏轼对朝云的怜爱与朝云对苏轼的崇拜都加重了这份浓郁。这份情发展到极致,就使彼此产生了强烈的“知音”、“知己”之感。在苏轼的妻妾中,王朝云最为温婉贤淑,善解苏轼的心意。一次,苏轼退朝回家,饭后在庭院中散步,突然指着自己的腹部问身边的侍妾:“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一侍女答道:“您腹中都是文章。”苏轼不以为然。另一侍女说:“满腹都是学识和智慧。”苏轼也摇摇头,到了王朝云,她微笑道:“大学士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轼闻言,捧腹大笑,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从此对王朝云更加爱怜。用现代人观点来看,王朝云出身低微,论学识、家庭背景都不如王弗和王闰之,而且也不是苏轼的同僚,却如此的懂得!
苏轼曾写了一首《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一次请朝云演唱,朝云唱到一半的时候,“歌喉将啭,泪满衣襟”,苏轼就问她怎么了,朝云回答说:“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原来,是“天涯何处无芳草”这句让朝云泪满衣襟,唱不下去。我们大多数人读这首词的时候,读出来的都是一种豁达甚至是有些欢快的情调。墙里的秋千上有佳人的笑声,墙外的有心人虽然空留遗憾,但终究有着“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洒脱。尤其是“天涯何处无芳草”这句,那种洒脱的境界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认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一句常用的俗语了。这么洒脱的一句话,怎么会让朝云泪满衣襟呢?因为那并不是我们一般感觉到的其中只有旷达与洒脱,而应该蕴含着一种深切的悲痛。这层意思,没有人读得出来,可朝云读出来了。只有朝云能体会到,在严酷的现实面前,苏轼只是一个墙外失意的匆匆过客罢了,所以她为之泪下。
王朝云是如此的懂得,朝云死后,苏轼“终身不复听此词”,他是被朝云的知己之情、知音之情所深深感动,在过后却成为苏轼心中一处永远温暖却又伤痛的存在。他们是真正做到了心有灵犀的互通。在朝云的眼中,在苏轼的世界里,举世浊浊,只有他们二人才是彼此生命中最为清澈的存在。当生死茫茫、尘世茫茫皆成过眼烟云之后,对于苏轼这样一个文化的巨匠、艺术的魂灵来说,只有最真、最纯、最清澈的情感,才是他最后的梦想。
苏轼,宗其一生既拥有过王弗这样的贤内助陪伴十年,又拥有过王闰之这样的家庭生活中的贤妻良母,还拥有过王朝云这样的才艺双绝的情感知音。他几乎拥有过中国男人在爱情与婚姻上所能梦想到的所有的理想爱人。他是幸运的、幸福的。她们三个女人身上集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妇女形象善良贤惠、知书达理,我敬慕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