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pest分析 物流行业的pest分析与国别冷热法分析

用pest分析法和国别分析法对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德国、英国、美国、俄罗斯、印度、韩国、巴西的物流行业进行的FDI分析

日本

Pest分析法

政治因素:2001年,日本颁布了《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这也足以证明日本政府对物流的重视程度。同时日本的企业界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经营理念。长期以来,先是以生产为出发点考虑物流,后来又以市场营销为出发点考虑物流,再后来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考虑物流。从宏观上强化的物流系统和物流成本管理上,日本政府不断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策法规,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经济因素:日本经过战后的60多年,经济发展经历了高速发展、景气低迷等的不同阶段,与此相对应日本的物流产业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日本经济的变化是直接影响物流产业及交通运输构造变化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决定了货物的构成、运输手段的分担率及物流需求、向社会提供的产品品种数量、因而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商品流通中所形成的物流系统也有很大的差异。 以1964年东京奥运

会为契机,日本经济出现高速增长。从1973年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以后,日本的GDP不断增长可是国内货物运输量的增长趋势却相对停滞下来。这是由于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不断减少,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相对有所提高造成的。正是这种产业结构的转换,使得制造业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而信息产业及服务业得到了发展的机遇与空间。另外,日本企业不断进入海外市场,也推进了这一转换的发展。

社会因素:一是日本国内的需求不断下降,个人消费也处于停滞状态。第二是由于日本国内市场的需求不足,企业在国内的投资积极性不高,造成了到价格相对低的海外进行投资。第三是在经济高度发展时期日本政府对公共设施进行了大量投资,使得需要投资的空间越来越小。日本政府也不断紧缩在公共设施建设的投资,使整体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第五是日本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人口已开始下降,消费空间将进一步缩小。第六是当一国经济已进入成熟发展期,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所决定的。日本经济还是靠国内需求来拉动的。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防止恐怖活动为中心的安全强化变得重要。与此同时,因为安全强化手续的严格,货物的发货时间以及成本相应增加,对物流的效率化产生影响。 随着少子化和高龄化等社会现象的出现,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物流系统也正在向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等节约型物流系统的方向发展。同时,随着东亚经济圈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物流无论在质的方面,量的方面以及途径方面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技术因素:日本的物流产业,受到了电子商务、计算机信息网络、电子标签、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卫星定位(GPS)等新技术高科技的重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环境和资源再生利用的问题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物流成本占从行业价值比重来看,日本物流成本为8.6%、欧盟为9%、加拿大为9.5%、美国为10%、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日本已经有效地将物流成本控制在了较小的范围内,在物流成本控制上已经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科技电子产品的迅速发展,使物流成本大幅下降,在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涌现的同时,物流成本还会继续下降。1984~2004年日本平均经济增长率为

2.5%。由于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小、轻、薄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随之货物附加价值也不断增大。根据《全国货物纯流动调查报告书》,在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日本制造业所生产的每一万日元的产品重量分别降低为81.87kg、79.25kg、72.81kg、70.80kg,这些数据充分地表明货物附加价值在逐年加大,生产率有所提高。

国别冷热法:

政治稳定性:日本认为,物流市场的主体是货主、物流企业和行政共同组成的,这一点与我国目前的情况有所不同。由于物流的显性成本较大,而显性的效益不明显,单纯依靠企业的力量建立物流系统往往造成企业不盈利但是社会却收益的局面,所以在这个领域,政府在干

预市场方面需要发挥较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土地,环保等方面,政府需要给予物流较大的支持。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因为钓鱼岛问题有交恶迹象,为冷因素。

市场机会:由于扩大内需,日本国内的生产及消费都很活跃,物流量的开始增加。物流活动所需要的各种因素以及产业构造的软件化、服务化有所提高。另外由于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的改变等原因形成了日本国内需求结构的变化,在这一时期服务需求的增长又形成一种新的物流需求,带动了物流量的增加

经济发展和成就:初期的发展在1956年,日本的经济已经基本恢复,物流的重要性已经有非常突出的表现。现代化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前),通过政府的努力,在日本各地大量建设了物流设施,为物流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65年,日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速道路建设、港口建设、各种物流节点的建设,其中政府的投资占主要部分。物流合理化时期,随着物流的发展,物流行业内的竞争开始加强,同时,客户对物流服务质量和成本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和社会资源开始整合,各种降低成本的措施开始采用。深度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到80年代中后期,日本的经济已经在世界占有重要的地位,,社会的需求逐步多样化,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成为主流。多品种小批量意味着物流的发杂程度提高,物流服务运作模式的改善成为政府和企业关注的重点。

文化一体化:第一:日本人的民族意识超强,日本人比较自觉,都非常遵守规则,在公司只要是规定,日本人都比较自觉的遵守,并不需要别人来督促。第二:日本人比较节约,就拿公司的电脑来讲,他们只会搞到最合适的配置,并不会一味的追求前卫, 第三:日本人比较有经营头脑,也比较勤奋,工作态度认真负责。

法令阻碍:日本政府对物流发展的法规主要有1997年四月制定了《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并于2001年进行了修订,发布了《新综合物流实施政策大纲》,其它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小企业流通效率法》《容器包装循环利用法》、《家电循环利用法》、《食品废弃物循环利用法》、《建筑循环利用法》等。有关物流的地方条例也是较健全的,如:《标准停车条例》、《环保条例》等。在日本现有的标准体系中,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400余条,其中运输24条、包装29条、流通4条、仓储38条、配送20条、信息302条。

实质性阻碍:随着日本国内人口的减少,投资力和经济力都会随之下降,因此,提高社会效率成为课题。此外,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与人口分布比较分散,且国土面积四分之三为山地,没有辽阔的平原,这给交通带来的不便显而易见。

地理及文化差距:日本与中国隔海相望,地理距离不远。日本的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中国流传过去的,所以日本的文化与中国的文化有很多的相似性。中日企业文化的差异之处在于日本企业文化提倡“认真、一丝不苟、精细、节约”等,在制度的执行方面比较严格。

新加坡

 现代物流业是新加坡的支柱产业之一,是新加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新加坡物流业对GDP贡献在8%左右。物流相关公司8000多家,物流业从业人员达92万人,占全国总劳动人口的5%。 

Pest分析法

政治因素:新加坡因国土面积较小,统筹规划相对容易,所以物流由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简称企发局,前身为新加坡国家贸易发展局)统一管理,企业部是企发局5个主要商务部门之一,属下的交通与物流署负责物流。

在国际物流方面,新加坡的政策是提供全方位的海运相关服务,稳定其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新加坡政府通过发放奖励金,促进新加坡船舶登记等相关业务增长,营造最佳环境,吸引航运商及相关企业转移

至新加坡。在国内物流方面,新加坡的政策是发展优良的陆路运输系统,整合海、空运输系统,提供高效率的运输服务,同时满足市民民生需要,协助政府达到以经济和环保为目标的交通运输。相关规划方针有:整合土地使用规划、鼓励使用公共交通、管理私有车辆、拓展公路容量等。

经济因素:新加坡有强大的海运和空运网络连接亚洲和世界其余地区。新加坡拥有世界最繁忙的集装箱转口港的地位,新加坡港200家船务公司与世界123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建立了业务联系;新加坡是亚洲的第四大货运机场,每周4000航班连接57个国家的182个城市。

为提供物流企业良好的经营环境,新加坡在港口、机场附近均设有物流园区,提供集中的物流服务,在园区内就能找到运输、仓储、配送等各个环节的专业物流商,方便客户联系业务。以樟宜国际机场航空货运园区为例,该园区于2003年3月完工,占地26公顷,已吸引Schenker, DHL Excel, Expeditors, Menlo Worldwide, Nippon Express, UPS Supply Chain Solutions, Sandvik,SDV等主要国际物流企业进驻,且达到了规模经济,是亚洲地区成功的范例之一。

社会因素:新加坡物流协会于2007年11月宣布相关物流政策措施,

计划花费700万美元协助提升物流竞争力。第一是建立物流品牌和选拔标竿企业,以获得物流业的认同并吸引杰出物流经理人,提升物流服务的质量与价值;第二是强化教育与训练,新加坡物流中心结合学术团体将开设20种新课程,在三年内计划为至少1 400个物流人员提供必要的训练;第三是拓展物流能力与资源,通过建立物流信息平台,鼓励物流人员学习最佳物流作业程序,在亚洲居于领先地位;第四是推广国际性业务,政府相关部门积极为物流人员创造和潜在客户建立联系网络的机会,构建与海外客户联系的网络。

技术因素: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功能之所以得以有效发挥,主要得益于全社会共享的电子信息平台的建设。构筑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信息平台的主要是TradeNet和PortNet两个电子信息系统。TradeNet通过横向联合,把新加坡所有国际贸易主管机构联接到一个整体系统网络中,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垂直联合,与5 000多家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联网,确保信息流的畅通。PortNet系统连接整个航运界,包括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代理、海关、港务、港口用户等,并逐步向世界其他港口延伸,PortNet系统目前有7 000多家用户,平均每年处理超过7 000万宗交易。此外,与物流业密切相关的网络还有港务网(Marinet)和空港服务网(Community Network)。前者为800多家船运公司提供与船舶相关的海事服务,以电子方式处理和传送船舶,并提供网上船只燃料采购、船舶追踪等信息;后者提供区域和全球空运货物服务,目前新加坡95%的空运货物代理使用

该系统,每月处理空运货物交易400万次。

新加坡大部分物流公司整个运作也已经自动化,普遍拥有高技术仓储设备、全自动立体仓库、无线扫描设备、自动存取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各公司在物流作业中广泛引入高科技管理系统,强化了货物的安全和物流在运输过程中的准确性。例如,条形码和无线扫描仪的使用,使每天多达数千万笔的货物运送准确率超过99.99%。

国别冷热法:

政治稳定性:新加坡实行自由港政策,实行自由通航、自由贸易,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对大部分货物免征关税,对中转货物提供减免仓储费、装卸搬运费和货物管理费等。自由港政策使新加坡港极大地吸引了世界各国船公司,方便了货物的流通,进一步巩固其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新加坡海事与港口管理局在保障海运安全方面扮演积极的角色。

市场机会:新加坡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众多国际著名物流公司,纷纷把亚洲区域总部设立在新加坡,包括全球物流业巨头美国联合包裹公司(UPS)和联邦快递公司(Fedex)。这些全球物流巨子在资金、运输工具、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雄厚实力推动了新加坡本地物流业迅猛

发展。同时,新加坡政联大企业,如新航、胜科集团等也都斥巨资发展物流产业。

经济发展和成就:新加坡港口、机场附近均设有自由贸易区(保税区)或物流园区,提供集中的物流服务,在园区内就能找到运输、仓储、配送等各个环节的专业物流商,极大地方便了客户联系业务。樟宜国际机场附近的物流园,吸引了数十家大型物流公司进驻,达到了较好的规模经济效果。

文化一体化:从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中国不再支持东南亚共产党,才使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关系改善,加上90年代改革开放深入,中国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的重要力量,总体上新加坡与中国关系还不错。

法令阻碍:早在2000年3月,新加坡贸易发展委员会就联合新加坡信息发展机构共同发布了《IT行动规划》。新加坡贸易发展委员会宣称,它将不遗余力地帮助物流企业更好地利用电子商务,推动现代物流的发展。他们希望凭借本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大量的技术劳动力以及快速发展的物流业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于本国的电子物流新领域,为新加坡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电子物流的领导者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质性障碍:新加坡处于东南亚.位于中国的南边,热带雨林的岛国(马来半岛之上,加里曼丹岛上)新加坡更处于一个黄金海峡马六甲海峡旁边.新加坡面积很小,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依靠转口贸易发展成了一个相当发达的国家.

地理及文化差距:民族的形成要从历史来说,清朝后期,20世纪初.马来西亚相继在被荷兰,葡萄牙殖民后,被英国殖民,从中国贩卖华人到两国做劳工.从此有很多华人在两国定居.1946年英国当局分而治之的政策把新加坡从马来西亚分离出去.60年代的世界国家独立浪潮中独立了.三大民族是1:当地土著马来人,2:华人,3印度人.因此新加坡与中国还是有很大的历史渊源的。

中国香港

香港物流业发展早,已成为香港经济的支柱产业,物流与贸易的从业人数达60万人,其产值占本地生产总产值的20%。再加上香港多年积累的经验使其管理运作相对比较成熟,代表着当今国际物流业的先进水平。

Pest分析法

政治因素:虽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香港作为内地进出口货物的中转地位得到加强,但由于香港货运收费高,且港口场地规模有限,加上内地进出口限制的取消,内地港口都会参与竞争;随着跨国物流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必然与香港物流企业形成一种竞争格局;香港的优势在于港口物流,但在工业企业物流及农产品物流方面则相

对较弱;内地物流业近年急起直追,努力确立自己的地位,积极参与国内和国际市埸的竞争,这对香港物流企业而言,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新形势。

经济因素:在海运方面,香港是世界第三大货港,其港口与全球500多个港口和城市有着密切联系,超过80家国际集装箱航运公司每星期提供400条航线,能到达全球500多个目的地。在空运方面,近90家国际航空公司来往于香港与全球150多个目的地。最具吸引力的是,香港是一个自由港,凭着完善的国际网络、优越的物流基础配套、丰富的货运经验、先进的资讯科技等优势,提供高效、快捷和完善的服务赢得世界声誉。香港国际机场自1996年起用以来一直是全球最繁忙的国际货运空港,2005年香港机场处理货物总量达340万吨。香港目前约有79间国际航空公司,每周提供约5200个航班,飞往全球150多个城市,其中包括40个国内城市。在海洋运输方面,香港现有约80家国际航运公司,每周提供超过450班货柜船班次,往返全球500多个目的地。2005年香港的港口共处理了2260万个标准箱,成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社会因素:香港有发达的市场、健全的法制、廉洁的政府和自主的公民社会,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广纳民意的物流信息沟通系统是有效的。香港物流业现在已形成了物流企业———各类物流企业协会———物流协会———物流发展局———物流服务发展委员会这样一个组

织架构。物流发展服务委员会则由政务司长牵头,涉及物流业的相关职能局、署首长组成,是处理物流事宜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时的协调平台。这样一种组织架构最少有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物流业的诉求能得到顺畅的表达;二是能最大限 度地保证政府决策的客观性与科学性;三是这种体制在与内地政府打交道时,能减少香港政府的压力。

技术因素:

在促进信息联通方面,2005年12月,香港推出了数码贸易运输网络系统,提供中立、开放而且安全的电子平台,使供应链内的参与者之间的资讯流通更加快捷、可靠和便宜。

国别冷热分析法:

政治稳定性:早在2000 年5 月香港政府成立了“物流服务发展委员会”,2001 年成立“物流发展局”,大力推动物流发展。与此同时,香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基础设施、资讯科技、人力资源、市场推广和扶助中小企业方面推动香港物流发展,全力将香港打造成为世界性物流服务中心。而2009 年12月开工的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则可能使西南地区成为其腹地,此举犹如为香港物流业的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使其看到了物流发展的又一次机遇。

市场机会:内地是香港的最大贸易伙伴,是香港最大的进出口和转口

伙伴。来自内地的货物分别占香港进、出口的46.6%、38.3%。内地既是香港进口货物的最大供应地,也是香港转口的最大市场及香港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香港的转口货物有70%来自内地,而来自珠三角的货物又占到其中的70%。香港也是内地(特别是广东省)的主要服务中心,为内地提供港口和机场等支援性的基建设施以及银行、保险和其他商业服务。多年来,香港一直是内地主要转口港。

经济发展和成就:物流业是一个产业链,它的良好运行需要众多的行业支持。香港多年积累的物流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以及成熟的物流管理方案为香港发展物流业打稳了基础。再加上银行财政健全,全球100大银行约有70家在港营业,金融业发达且效率很高,集资比较容易等固有优势,令香港物流业快速而健康地发展着。此外,香港 的法律制度比较健全。

文化一体化:香港地处亚太区中心,既占中国南大门的地利,又有兼通中西的人和,是中国对外的重要门户。香港的转口货物8成与内地有关联,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也意味着经过香港的贸易会继续大幅增长。因香港曾是英国的殖民地,思想文化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法令阻碍:政府实行的不干预政策和开放的自由港。香港政府一向推行不干预政策,鼓励自由竞争,政府的经济职能一般只限于市场监管,

以保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秩序,尽量减少对市场的参与或干预。同时香港至今仍维持其自由港政策,除汽车、烟酒及汽油等少数货物外,所有货物进口均没有关税。两大因素中,前者有利于保持企业的活力,后者有利于企业增强竞争力。

实质性障碍:在地理位置上,香港位于亚洲的心脏地带,同时也是中国内地——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和最多人口消费市场的主要国际门户,便捷快速的航空服务使得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于以香港为中心的5小时飞行范围内。这些有利因素使香港成为进入中国内地的物流门户。

地理及文化差距:

香港与内地的人流和物流的快速流动,也为香港和内地的经济融合创造了条件,在2005年,香港处理的转口货物有80%源于内地或是转往内地,这其中主要的业务多集中在珠三角地区。CEPA实施之后,香港的物流企业可以早于其他世贸成员进入内地市场,开拓业务,尽享商机。到2006年4月30日,共有449个运输及物流业服务提供者向香港的工业贸易署申请“香港服务提供者证明书”,当中有442个获得批准,为香港与内地物流业合作提供机遇。

德国

在德国,物流行业是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每年的产值达到2300亿欧元,而在就业方面也是第三大行业,其创造的就业人数占到德国就业总数的18%到19%。

Pest分析法

政治因素:在促进和引导物流发展中,德国联邦和地方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做好物流的发展规划、建设和协调工作。例如,联邦政府在全国规划了数十个物流中心,并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促使遍布各地的物流中心逐步形成网络。在此基础上,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围绕联邦政府规划的物流中心,积极做好选址、征地工作,并负责物流中心地面以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连通物

流中心的道路、铁路的建设,同时,通过政策调整、引导企业从事专业物流业务,引导、吸引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和国际性的物流企业,进入物流中心,努力为物流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其次是推动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形成一个成本低、效益好的综合运输网络。

经济因素:多年来,德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991-2005年,德国政府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累计1650亿欧元。在此基础上,德国政府于2007年制定和出台了“联邦政府至2010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框架计划”(IRP)。根据这一计划,在2006-2010年,联邦政府每年在公路以及铁路、水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将高达110亿欧元,5年投资总额累计约为570亿欧元。可以想象,随着德国政府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德国公路、铁路为龙头的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为物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社会因素:德国物流协会成立于1978 年,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荣誉性组织。它为工业、贸易和服务业的高级物流专家与科学家提供了一个平台,学生和年轻的从业者们也在德国物流协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在德国不同的地区组成了特别的学生分会。到现在,德国物流协会会员人数已经超过了一万名。

从组织的项目、出版物及一般性活动等信息可以看出,德国物流协会促进了专业人士之间的互动,促进了跨部门、面向未来的物流概念的形成。此外,协会还积极地在德国之外进行发展,已经分别在中国的河北、北京、上海建立了三个分部。

技术因素:目前,德国物流业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内整体配送物流,还普遍采用了条形码技术、模拟技术和信息技术与通讯传输技术。除此之外,德国将物流业定位为高技术产业,高度重视物流技术创新和物流基础研究,鼓励在生产过程中运用JIT(Just In Time)、JIS(Just In Sequence)、SMI(Suppler Managed Inventory) 、精细物流、闭环物流等先进技术和方法,在大型建筑等项目中创新和应用新的物流方法,支持物流流程设计和物流管理咨询服务等专业管理服务发展。

国别冷热分析法:

政治稳定性:作为联邦政府主管部门,德国联邦交通、建筑和城市发展部(BMVBS)以及所属有关联邦局,如据联邦货物交通局、联邦铁路局、7个水面和船只航行地区管理局等,负责制定交通物流政策和措施,确定交通物流发展目标,筹措和提供交通物流建设所需资金,承担物交通流业各领域行政管理职能,全面推进高效交通物流体系建设。

市场机会:自2004年以来,德国欧洲10大物流企业营业额虽然提高了近1/3,但其领军企业敦毫快递公司(DHL)在合约物流市场占有量也仅为6%,资本密集的航空和海运物流市场略有改观,分别为12.1%和9.2%。在陆路物流方面,经营分散、规模有限的情况则更加明显,如高居本领域首位的辛科尔铁路子公司市场占有量仅为2.6%。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对不可避免的种种新的挑战,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适应物流市场发展客观需求,在快速发展的物流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从发展角度来看,德国物流业必将掀起新一轮更大的企业兼并浪潮,诸多中小物流企业将逐步被淘汰出局,一些具备超强实力和超大规模同时对物流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物流企业将应运而生。

经济发展和成就:在德国基本上一个城市或经济区域只设立一家综合性的物流园区,集聚效应明显。如德国最大的物流园区——不莱梅货运村1987年初始运营时只有5家物流企业,如今已经集聚了190多家物流企业,并吸引了50多家生产型企业在周边进驻。园区就业人数多达8000人,占不莱梅市总人口的1.6%。作为港口“延伸的手臂”,不莱梅港70%的货物要通过不莱梅货运村集散。同时不莱梅货运村也定位为不莱梅市的专属物流功能区,承担着本地区物流集中投资、集约运营、集聚发展的职能。

文化一体化:德国人向来以严谨的性格著称,他们讲求踏实,万事都从诚实可靠着眼,尤其注重细节,追求谨慎,在遵纪守法方面有着很强的自觉性。这与中国人有些散漫的作风不太符合,与他们合作要严谨稳重。

法令阻碍:德国是我国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2007年,我对德进出口845亿欧元,其中出口546亿欧元,进口299亿欧元。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中德两国之间贸易往来将达到1000亿欧元,呈良好发展势头。鉴此,我国企业,特别是多年从事对德外贸业务的企业,可与德国具有实力的物流企业签订长期境内物流合同,委托其负责德国境内的我外贸进出口物流业务,请其提供长期、综合性物流服务,以便利用德国发达物流业的优势,降低业务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因此法令阻碍较小。

实质性阻碍: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四季分明,温和湿润。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海岸线长2389千米,将近29%的国土为山地,拥有8521.06万人口,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地理及文化差距:德国位于欧洲大陆的中心,因此与国际贸易融合度很高,且在国际贸易货物运输中发挥着过境国的作用,这就意味着供

应链管理和物流在德国经济中具有特殊意义。德国人严谨著称的性格造就了他们对企业以及服务的高标准。

英国

Pest分析法

政治因素:在英国,道路运输、物流设施建设等方面受到政府和地方自治团体的管理。政府通过大力实施打破垄断、放松管制的政策措施,给物流行业创造出充分自由、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如,60年代运输政策的变化使得运输公司的营业范围得以扩大,对物流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而改革以前,英国对大型车辆的重量有所限制,所以一般物流公司的车辆相对较小。而仓库业的管理、监督则由地方自治团体负责,即使是临时中转库的建设也必须得到地方自治团体的同意。随着英国高速公路的发展,企业需要重新对基础设施进行布局建设,而地方自治团体积极的推波助澜,促使物流成为英国服务性行业中就业人口较多的行业。此外,欧盟在促进欧洲统一市场形成的过程

中,制定和大力推行统一的贸易政策、运输政策、关税政策、货币政策等,极大地促进了货物在全欧洲范围内的自由流动。

经济因素:英国在2000一2010年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中提出投入1800亿英镑,用于改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综合运输信息化建设和提高运输安全性等方面的项目。同时,出台土地政策、财税政策、等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大型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公共配送中心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发展。

社会因素:60年代末期,英国组建了物流管理中心,70年代正式组建了全英国物流管理协会。协会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如跟踪和分析整个欧洲物流产业发展状况,引导和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配送中心选址、规划、经营等方面的咨询和信息,帮助成员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成员企业的发展;提供教育和培训,并形成了相应的物流从业资格制度;规范行业行为,参与制定物流行业标准;联络和交流作用等。

技术因素:英国物流成本低、效率高的一个最根本原因就是其“电子信息化”程度高,对电子信息化工具和相应的物流信息化卸配套设施的广泛运用,使得物流装卸储运基本实现“物流电子信息化”操作。英国物流业重视对物流信息化工具技术的研究,有专门的物流信息管理研究机构为物流的“电子信息化”流通提供服务。现代物流的迅速

发展和效率改进,离不开持续不断的应用先进适用的物流技术。从叉车、托盘(二战时期)、集装箱(1950年代)、高层货架仓库、自动化仓库(1960年代、1970年代),到计算机仓储管理系统(1980年代)以及条形码、无线射频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智能交通系统、ERP等(1990年代及最近)等,给物流效率持续不断的改进带来技术上的支持。

国别冷热分析法:

政治稳定性:英国目前的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这个体制已经延续了几百年,早已为民众接受,因此英国的政治稳定性还是很高的。为热因素。

市场机会:英国国际物流与运输展览会(IMHX)是英国及欧洲范围内最大规模的专业物流展览会之一,每三年定期在英国举办。此展会涵盖了物流系统及设备、车辆、仓储、运输、包装产品及服务等范围,是叉车及相关配件(包括电机、轮胎、零配件等)、仓储设备、仓储建设、货架、智能仓储及拣选系统、传输设备及系统、传动轴、起重设备及配件等企业的最佳展示平台。

在2013年举办的展会中,英国、欧洲、非洲、亚洲及中东等国家的352家企业参展,专业观众累计达到13500余人,其中92.5%的观众来自英国,7.5%的观众来自于英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2010年展

会首次向中国地区开放,可为更多的国内企业提供进入英国及欧洲市场的良好机会,也为中国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提供新的增长点。为热因素。

经济发展和成就:英国经济复苏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过度依靠消费、制造业部门和出口部门偏弱、赤字和债务水平依然较高、劳动生产率偏低、工人工资水平停滞不前等。2015年5月13日,英国央行公布季度通胀报告,将2015年英国经济增速预期由2.9%下调至2.5%,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并且增长乏力。英国央行行长卡尼表示,生产率的回升速度远比预期慢,令人失望。央行的调查显示,与金融危机前相比,英国单位劳动生产率累计下跌16%,劳动生产率复苏速度位列7国集团末位。卡尼发出警告,表示“竞选过程中有一些议题被忽略,其中之一就是没有真正谈到政府将如何支持未来经济增长以及如何提高生产率。”为冷因素。

文化一体化:大部分英国人具有与他人格格不入的孤傲特质。孤傲是英国人最明显的性格特征,他们不愿意和别人多说话,从来不谈论自己,感情不外露,更不会喜形于色。大部分英国人有守旧而又不愿接受新生事物的保守思想。大部分英国人具有讲究文明用语和礼貌的好习惯。英国人虽然看起来有些一板一眼,但实际上是非常幽默和友善的,因此英国的文化一体化程度较高,为热因素。

法令阻碍:在英国,物流的主要三要素中,只有库存不受约束,而道路运输、保管计划等受到政府和地方自治团体的管理。 英国的道路运输被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营业性运输,二是自有运输。68年运输法公布之前,货物运输业的准入门槛很高。希望参入这一领域的卡车公司必须自定服务标准,然后据此进行报批。为冷因素。

实质性阻碍:英国是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东北部及附近许多岛屿组成的岛国。英格兰全境面积为13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自西向东分为4部分:以塞文河流域为中心的米德兰平原;海拔200米左右的高地;伦敦盆地;威尔德丘陵。 威尔士面积有2万余平方公里,境内多山、地势崎岖。苏格兰和其周围的许多小岛,面积共为7.8万平方公里。全境均属山岳地带,只有中部较为低平。 北爱尔兰面积1.4万平方公里,湖泊较多。为冷因素。

地理及文化差距:英国与中国距离遥远,文化迥异,社会观念、风俗习惯和语言上有很大的差别。文化差距大,为冷因素。

美国

Pest分析法

政治因素:2007年,美国制定《海运货物扫描法》,要求外国港口对所有运往美国的集装箱进行扫描。该法于2012年生效,旨在防止恐怖分子利用货运集装箱向美国走私武器或爆炸材料,。为了满足该法律的要求,全球大约有700个港口需要添置X光或珈玛射线扫描仪扫描货运集装箱,这对全球航运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但该法一经公布,就遭到很多反对。欧盟、亚太等地区承运人、港口、货主一致认为,美国要求各港口配备扫描检查设备将导致大量额外的成本支出,强制执行这一法律将使货物出口速度减缓并造成港口和机场拥堵。

针对物流欺诈、盗窃和转移的各种犯罪活动,美国要求进一步加强物流供应方和供应链管理人之间的关系,双方必须从物资的订货起跟踪,建立从生产、加工、装配、检验、包装、装箱、储存、运输直至抵达用户和消费者的一条龙物流监管系统,随时洞察物流中任何一票货物的位置和动向,全面掌握属于自己监管的全部物资和其他资产的

各种即时信息,随时发现、调查和处理针对物流中的一切问题。

经济因素:美国是世界上物流业起步最早、技术最为领先的国家。物流规模和实力占绝对的优势,代表着世界最高水平。世界上十大物流企业中,美国企业有5家,收入总和占总收入的2/3。 美国建有世界上最为密集而先进的综合交通网,其航空物流更是占全球市场总份额的1/2,海上运输和内河运输也是相当发达。而其高速公路更是占世界高速公路总里程的一半。同时,仓储业中的信息技术、管理软件以及自动化的广泛使用,尤其是“零库存”的普及,使美国物流企业的仓储费用大为降低。而且,美国的物流研究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与美国物流实践紧密结合,推动美国物流业的发展。 在经历了2008年的经融危机之后,2009年,美国商业物流体系总成本下降了18.2%,这是自美国物流年报发表以来跌幅最大的一次。商业物流成本下降到1.1万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了2440亿美元。加之2008年的跌幅,物流总成本在经济衰退期间下降了近3000亿美元。2009年,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为7.7%,创下了历史最低点。

社会因素:美国是一个文化多元的国家,从1776 年开始,美国各民族和种族间的文化发生了显著的融合,不过有一些群体仍然未能完全触入到整体文化之中,其中有很多实际上属于双重文化,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自己是美国人,但他们同样渴望保留原有的语言乃至某些文化传统。

技术因素:2007年4月,EPC全球标准化组织推出了RFID安全、实施信息共享全球标准,北美30~40家企业进入导入期。标准的实施,不仅加速了商品电子编码的实施,也使零技术应用的企业实现全部接入变得更加容易。宝洁公司是RFID较早的推行者之一,由于采用RFID,增加了透明度,更多的产品可以准时上架并得到可视性跟踪。 为了改善交通管理和相关信息访问,美国大力发展以RFID为基础的交通监控系统。奥兰多市Orange地区高速公路管理局在佛罗里达州中心区域安装了一套基于RFID技术的监控系统,利用RFID阅读器收集车辆标签信息,大约有100万辆车辆挡风玻璃上安装了E-Pass和SunPass电子标签收费系统。

国别冷热分析法:

政治稳定性:美国的国家组织是依据三权分立与联邦制度这两大政治思想而制定,当初在起草宪法时因恐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某一部门将危害人民的自由,因而将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分别独立,互相制衡,以避免政府滥权。宪法所确立的各项原则,在美国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也都得到了充份的反映,这对于保证美国政治制度的稳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实力和国民凝聚力的提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决定性的作用。

市场机会:美国愈加关注中国物流,尤其是关注中国第三方物流战略、中国与各国的联系、全球物流外包如何链接中国、如何与中国开展全球供应链协作等问题。美国的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物流企业,正在寻求与中国物流企业的合作,建立联动的服务网络。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或美国本土公司,正在寻找中国本土的物流服务供应商,以获取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如,Webber配送公司主要客户有沃尔玛和杰西潘尼,很多货物来自中国内陆地区,他们试图与中国内陆的物流企业建立联系,以便为客户提供全程的供应链服务。为热因素。

经济发展和成就:自英国工业革命到本轮金融危机,历史上发生的数次全球性经济金融危机,约有一半发源于美国,但美国的经济地位多年来一直不可动摇。美国产业新技术和产品服务的诞生,都离不开科研创新,美国二战以来的经济增长有75%来自产业创新和技术革新,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尽管美国经济目前扔处于复苏阶段,前景仍然乐观。

文化一体化:美国的人口由来自不同种族、国籍和宗教的多个民族群体组成。如此多的群体最终形成某一共同的文化生活,拥有共同的社会价值观是由难度的。学者们对于美国目前的同化程度意见不一,有些人将美国称作“熔炉”,认为不同种族和民族间已经发生融合,形成了同一种文化。其他人则倾向于把美国比作“ 色拉碗” ,认为不

同群体间仍相对独立和存在差异,这导致了整个国家呈现出了一种文化的多样性。因此为冷因素。

法令阻碍:美国1996年通过“海运保障计划”,用来接替原来的“劳动差额补贴”,对服务于对外贸易且有军事用途的47艘美国旗船予以补贴。并于1999年,形成S414法案体系:《1970年商船法》、《受控承运人法》、《1984年商船法》、《1998年远洋航运改革法》(简称S414)。 美国利用自身的特殊地位,通过自己国内的海运立法,把自己的海运政策强加于其他国家。该法一方面削弱了FMC对班轮运输的管理职能,另一方面又强化了对国外班轮公司的歧视,尤其是通过对受控承运人规则的修改,进一步强化对外国国有班轮公司的歧视,其实质是为本国商船队进入他国航运市场开辟道路,是打着开放旗帜的保护主义。

实质性阻碍: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海岸线22680公里。是世界上面积第四的国家,平原面积辽阔,因此为热因素。

地理及文化差距:美国与中国地理距离遥远,文化传统也有很大差别,美国人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这与中国人几千年来形成的保守的传统不太相符,因此为冷因素。

俄罗斯

Pest分析法

政治因素:1991年,俄罗斯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发明了简单的“包机包税”清关方式以应急,这便是灰色清关的开始。这种生意由掌握特别政治资源的人垄断,所以信息是不公开的。这种日子的结束是在2008年,以莫斯科大市场没收600亿的中国商品为界限。那一年,俄罗斯政府查处灰色清关的力度空前,而且是对从中国口岸一直到莫斯科销售渠道整条链条的查处和打击,灰色清关的时代结束了。俄罗斯货运行业也必然向其他行业一样,需要透明,公开信息,共享资源,规范服务以赢取产业健康成长。俄罗斯加入WTO也昭示着俄罗斯海关将在一定期限内和国际接轨,符合自由贸易的规则,放弃赤裸裸的贸易壁垒。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得公开程序和核算系统,不可能再像以往的灰色清关时代,由几个有特别资源的人说了算。当然,

如果要符合自由贸易的规则,高关税将不复存在,而没有高关税也不会有大规模的灰色清关和走私了。

经济因素:俄国工业、科技基础雄厚,但产业结构不均衡,对能源和高能耗工业依赖度高,加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发展投入不足,发展缓慢。自然资源丰富,许多矿产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苏联解体后俄经济持续下滑,2000年普京执政至今,俄经济快速回升,连续8年保持增长(年均增幅约6.7%),外贸出口大幅增长,投资环境有所改善,居民收入明显提高。资源石油探明储量占世界第七(6%)、天然气占第一(33%)、煤占第二(11%),森林占第一(25%),铁矿占第一(44%)。铜、铅、钾、镍等矿产的探明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社会因素:从2013年开始,对俄跨境电商不断上升的热度催生了一批新型物流服务,俄罗斯人口有1.45亿。虽然政府对生育家庭给予补贴,但由于担心住房、医疗和教育等问题,大部分俄罗斯家庭选择只生一个孩子。俄语是俄罗斯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俄语是斯拉夫语族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东正教是联邦内的主要宗教,其他的宗教包括了天主教、基督新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等。多数南俄的突厥语族与北高加索人信仰伊斯兰教。

技术因素:根据2000年统计数据,俄罗斯共有科研机构4,089家,其中研究院所2,603家,占63.6%;设计局360个,占8.8%;勘探设

计研究院97个,占2.4%;试验工厂30家,占0.7%;高校387所,占9.5%;科研生产企业289家,占7.7%;其他科研机构323家,占

7.9%。共有研究开发人员87.2万名,其中在政府科研单位就业的占29%,在企业界65%,在高校4%。拥有这样规模的科研队伍的国家,在世界上仍屈指可数。这对于物流行业高科技的应用是很有利的。

国别冷热分析法:

政治稳定性:俄罗斯联邦实行的是联邦民主制。以俄罗斯联邦宪法和法律为基础,根据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又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原则行使职能。

市场机会:我国的很多物流企业借助中俄博览会平台,抢占对俄物流商机。在2014年的中俄博览会上,来自中国大大小小物流企业达到近百家,其中很多物流企业刚刚成立,或是刚刚开通对俄物流运输业务,还有的已做出了对俄物流发展规划。

经济发展和成就:在2015年5月份,俄罗斯经济数个关键部门都遭遇了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幅度的月份下滑。不过,自那以后,这些部门的情况开始好转。总的来说,今年俄罗斯经济预计将萎缩2.7%,中期增长前景为新兴市场中的最弱。今年第一季度,尽管俄罗斯央行将其基准利率下调300个基点,且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

每桶55.17美元的平均价格相比前一季度大跌29%,但2月至4月下旬,卢布兑美元汇率上涨38%。然而,当卢布汇率开始走强,俄罗斯本已脆弱的经济又增添一些隐忧。如果卢布升势延续,此前俄罗斯经济因卢布贬值而获得的竞争力将被抹平,可能会导致比此前卢布大幅贬值更加严重的经济恶果。

文化一体化:中国与俄罗斯是邻国,新疆、内蒙古与黑龙江等省份均与俄罗斯接壤,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两国交流的障碍。中俄之间,现在是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两国关系发展很好。中俄开展战略协作最主要的利益是,中俄两国由冷战时期的对手变成了朋友和伙伴,两国不用再拿出巨大的资源防备对方,而是可以集中力量搞建设、发展自己。同时,两国在国际舞台彼此多了一个有利的支持者;两国在一些重要的具体领域实现了优势互补,两全其美;中俄战略协作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效应,带动了两国各自与有关国家关系的发展。

法令阻碍:根据我国12年的俄罗斯物流清关经验,俄罗斯海关和我国海关的政策的确是相差太大,部分商品的通关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尤其是随着跨境快递通关量的攀升,在包清关包关税的过程中,物流通关速度无疑成为客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俄罗斯物流问题虽然特别多,但根本问题就是信息不透明和信息不对等。信息不透明指的是

物流和清关流程不透明,物流过程成本不透明;信息不对等指的是物流清关公司和货主掌握的信息不对等。 实质性阻碍:由于俄罗斯联邦广阔的幅员,所以人口密度较低;大部分人口主要聚积在俄罗斯联邦的欧洲部分,乌拉尔山脉地区以及西伯利亚的东南部。而且大多数河流结冰期长,不利于内河航运。

地理及文化差距:俄罗斯联邦跨越了欧亚大陆的北部大部分地区,地势及气候变化多端。全境大部分地区属于平原,特别是欧洲部分以及亚洲的西伯利亚地区。南部平原大部分是宽广草原,而北部平原则大部分是森林地区。山脉多集中在东部太平洋沿岸及南部边境。俄罗斯联邦拥有绵延37,653公里的海岸线,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西洋、北冰洋和太平洋或其陆缘海及海湾所包围。

印度

近年来,印度纺织业、医药业、汽车业、零售业、快速消费品等发展较快,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预计印度物流业产值到2010年将达到1250亿美元,占GDP比重为8%。印度政府2009年出台了大规模基建计划,将在未来3年内投资1670亿美元用于电力开发,920亿美元用于公路建设,650亿美元用于铁路建设,基础设施有望得到改善,从而带动印度物流业发展。

Pest分析法

政治因素:意识到远洋运输和铁路网络一体化运营的重要意义,印度政府明令所有港口、尤其是现代化印度集装箱枢纽港,必须拥有直达码头泊位,并且连接全国各地枢纽的铁路网络,最大化提高印度铁路集装箱的直达运输能力,降低公路集装箱卡车运营压力,节约燃料油。

印度铁路集装箱运量1995年仅为150万标准箱,2007年超过700万标准箱,其中孟买NhavaSheva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占到380万标准箱。由于印度铁路网络发展迅速,目前印度集装箱运输中大约40%由铁路公司承运。

经济因素:印度物流市场将成为新的外资物流集团重点拓展的区域,印度物流市场也将成为新的内外资战场。印度的资本市场自由和独立程度较高,公司上市完全由投行和交易所把关,而不是由证监会和其他政府部门审批挑选。印度20多家交易所基本上都是独立的经营实体,彼此之间竞争激烈,印度的银行贷款也较少受到政府的指导。印度中小企业从银行借贷到上市都有良好的环境和渠道,灵活的资本市场使其投资物流的回报率较高,促进物流行业不断壮大。

社会因素:印度物资管理协会成立于1975年,总部在孟买,是印度境内物资管理方面专业权威组织。目前在全国已经拥有38个分部和18个分会,机构和个人会员约1万个。作为国际采购与供应链联盟的全球39家代表之一,印度物资管理协会在国际上发挥重要作用。印度物资管理协会引进了美国的采购经理人和采购人员认证,并开展研修班、研讨会、企业内训和咨询、高级物资管理和研究等项目。较为公平竞争的资本市场和商业环境,使得印度物流公司呈现出更强的服务精神。

技术因素:2005年印度海关宣布推出一项针对进口商的快速通关程序,在此程序下,印度海关对通关历史记录良好的进口商予以认证,获得认证的进口商在办理进口通关时将自行检查货物,无需再向海关缴纳检查费。此举显著缩短通关时间,减少交易成本。此外,印度海关在主要港口引入集装箱扫描仪,使用该扫描仪后,海关官员不用开箱就能对货物实现电子检查。2008年印度邮政开始使用世界一流的邮政系统,采用一套新的技术措施,自动邮件处理系统处理邮件速度变得更快;邮递员装备手持设备,将采集和传输对象签名数字化;建立机械化进程的枢纽,提高包裹效率;建立物流和仓储中心,提供企业供应链解决方案。

国别冷热分析法:

政治稳定性:印度的政治局势不如中国稳定,印度与巴基斯坦存在政治对峙,克什米尔问题以及人口快速膨胀带来的巨大环境和社会福利压力。

市场机会:2006年1月,印度铁路系统开始向私人企业开放货运集装箱业务,私人企业只需一次性支付1亿卢比(约合217万美元)至5亿卢比(约合1085万美元)即可获得运营许可。此举打破了印度

国有的印度集装箱有限公司在铁路货运集装箱业务方面近20年的垄断。

经济发展和成就:2007年,印度内阁会议同意签署泛亚洲铁路网政府间协议,成为签署这项协议的第19个亚洲国家,加速了亚洲铁路网的整合步伐。泛亚铁路网南亚干线,起点在中国昆明,经泰国、缅甸、过境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再进入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终点在南欧保加利亚,全长11460公里。2009年7月,印度提出修建包括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在内的南亚铁路网计划,以加强地区内贸易联系。

文化一体化: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南部,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个多民族国家。印地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和商业用语。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印度人交际应酬礼节繁多,待人接物有各种讲究。他们并非不守秩序,只是这种秩序是建立在内心上的。

法令阻碍:近年来,印度政府放低了外资进入的门槛,彻底改革印度铁路国营霸权局面,完善运输竞争机制,降低铁路货运成本,提升印度铁路货运效率。给外资进入印度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物流行业pest分析 物流行业的pest分析与国别冷热法分析

实质性阻碍:印度的货运成本支出是全球最高的,相当于总落地成本的11%,印度出口的货物提前期需要6至12周。此外,印度距欧洲的地理位置更近,与欧洲文化的联系更紧密。

地理及文化差距: 中国与印度同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作为东方文化的两个代表,处在相近的地理环境,具有相似的社会结构,但两国的文化却不尽相同。尤其在不同文化影响下的两个国家所信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中国文化讲求“天人合一”,印度文化讲求“梵我同一”。中国文化注重现世今生,印度文化注重宗教信仰。中国文化追求同化,印度文化追求包容。

韩国

Pest分析法

政治因素:政府鼓励企业打破部门、地区、行业的界限,加强横向联合,为货主提供全程化、专业化、优质的物流服务;从政策上促使物流子公司与大型制造企业分离,同时鼓励大型生产企业、商贸企业特别是大型连锁企业把物流配送中心剥离出来,走专业物流发展道路;发展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减少企业非生产性投资鼓励批发代理企业加快经营方式和业务功能转换,走物流或物流加商流的物流配送发展道路。

经济因素:2008年9月发生金融风暴后,韩国一度被认为,可能步上冰岛后尘,成为第二个破产的国家。但不到一年,局势就翻转,韩

国竟成为OECD30个会员国中,复苏最快的。韩国是世界第7大出口国和第9大进口国。《韩欧自由贸易协定》与《韩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正式生效,使韩国成为全球第一个与欧盟和美国两大经济体都签署自贸协定的国家。如今,韩国经济实力雄厚,钢铁、汽车、造船、电子、纺织等已成为韩国的支柱产业,其中造船和汽车制造等行业更是享誉世界。

社会因素:韩国仓储协会对全国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调查的结果表明:45%的企业将在未来一两年内选择新的物流商,其中75%的企业将选择新型的物流企业,而不是原来的仓储运输企业,并且60%的企业将把所有的综合物流业务外包给新型的物流企业,这个数字反映出第三物流的市场需求相当可观。

技术因素:韩国政府已加大对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支持。物流企业的专业化与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CAtS、EDI、ECR、QR、POS等新技术的迅速采用,这些技术和系统间的兼容性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

国别冷热分析法:

政治稳定性:韩国现行宪法是1987年10月全民投票通过的新宪法。新宪法规定,韩国实行三权鼎立、依法治国的体制。根据这部新宪

法,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全国武装力量司令,在政府系统和对外关系中代表整个国家。总统是内外政策的制定者,可向国会提出立法议案等;同时,总统也是国家最高行政长官,负责各项法律法规的实施。总统通过由15~30人组成并由其主持的国务会议行使行政职能。

市场机会:韩国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优惠措施,前7年免征营业税和收入所得税,接下来的3年只收取正常纳税额的50%;前5年,免征注册税和财产税,后5年仅征收正常纳税额的50%。同时,这项计划还包括建立物流设备认证系统以及公众物流联合体。

经济发展和成就:韩国充分利用国土面积小,物流配送社会化、组织化、网络化程度较高的优势,积极发展开拓物流业务,取得了飞速发展。第三方物流的销售在1998年仅为2000亿韩元,2000年达到了1兆韩元。2002年则超过了2兆5000亿韩元,2003年预计将达到8兆韩元。

文化一体化:韩国人的性格具有“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尊重传统和文化;坚韧,顽强;倔强,刚烈,急躁;刻苦,认真;具有混合性”等六个方面的特征,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对外来企业有排斥倾向。

法令阻碍:韩国政府制定了综合物流事业育成特别法,为现代物流的

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有关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因为现行的《货车运输事业法》、《货物流通促进法》、《流通产业发展法》等与物流相关的法律仅对现代物流作了小部分规定,在全面的法律保障方面有明显的欠缺,而且逐渐阻碍着现代物流的进一步发展。 实质性阻碍:韩国位于东北亚朝鲜半岛南部,三面环海,西南濒临黄海,东南是朝鲜海峡,东边是日本海,北面隔着三八线非军事区与朝鲜相邻,领土面积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4/9,人口5062万。山地占朝鲜半岛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地形具多样性,低山、丘陵和平原交错分布。

地理及文化差距:韩国西面与中国隔海相望,地理位置相距不远,这对物流业发展有利。但韩国人对国产的东西非常偏爱。韩国的国产农作物绝大多数比进口的贵,比如最著名的韩牛,是比较昂贵的,但是美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那边进口过来的牛肉就比较便宜。同样的,进口自中国的东西也是廉价的代名词,而韩国国产的农作物,因为韩国的人力费用和其他各种费用都比中国贵,所以国产的东西都要比来自中国的贵一些,特别是农作物。这与在中国普遍追求进口货的现状不同。

巴西

Pest分析法

政治因素:在2007年,巴西卢拉总统执政期间,就推出了PAC增长加速计划。该计划意在通过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PAC增长计划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07~2011年;第二个阶段为2012~2014年。两个阶段的投资计划除了电力,最大的投资集中在公路和铁路上。

经济因素:巴西政府预计通过投资2420亿雷亚尔来改善和建设16000公里的公路和7000公里的铁路;投资总额910亿雷亚尔用于提升铁路系统;420亿BRL建设高速公路系统;投资创建新的公共港口约占其30%。在高速公路和机场行业中私人参与的新政策是值得注意的,私营控股可以占到大约19%的投资计划,这其中机场部门和高速公路行业为35%。

社会因素:中国人在巴西投资不少,中国与巴西但是对方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巴西身为非美国同盟的发展中国家,与中国同为金砖五国之一,而且在贸易方面对美国颇有微词,因此巴西与中国算是在同一条战线上。

技术因素:长期以来,巴西陈旧、落后的基础设施饱受诟病,与经济发展严重不对称。在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排名中,巴西的基础设施在142个国家中排名第130位。由于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公路、铁路、水路和管道等通行运载能力不足,造成交货不及时、拥堵、运输成本偏高、物流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据统计,单位物流成本,巴西超过经济合作国家平均水平的2倍。巴西是世界上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受制于基础设施不足,粮食的运输成本占到了物流总成本的80%。

国别冷热分析法:

政治稳定性:巴西为联邦制共和国,民主的力量很强大,政局目前比较稳定,而且巴西与中国关系较好。

市场机会:从进出口的数据可以看出来,中国跟巴西是两个最大和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巴西主要从中国采购的商品是机械产品、电子产品

和一些工业产品。巴西当下的经济政策十分侧重扶持基础设施的发展,因此很可能在新的一年里带动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和成就:近年来,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走出了拉美化陷阱,经济持续增长、政府公共债务逐年下降,外汇储备增加。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地区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大,巴西成功地争取到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的举办权。为展示实力、成功举办两次世界盛会,巴西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文化一体化:巴西是由欧洲人、非洲人、印第安人、阿拉伯人以及东方人等多种民族组成的国家,但核心是葡萄牙血统的巴西人。另外,由于从西班牙、意大利等南欧国家来的移民,在巴西占压倒的多数,因此,巴西人的习俗和葡萄牙、南欧的习俗非常相似。他们一般很友善,外向热情奔放。

法令阻碍:为了解决物流短板,在国外,巴西企业主动与中国海运企业签订长达25年的合同,捆绑利益;在国内,不断呼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铁路的计划一提再提,现在终于有了结果:巴西找到了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铺陈好了公私合营的投资环境。而中国的海外基础设施建设实力也能够揽得起数十亿美元的项目,逐步参与进巴西物流系统的升级改造之中,为大豆和铁矿石开辟一条跨越两洋的新通道。

实质性阻碍:在运输方式中,公路运输占据了主导地位,58%的货物周转量选择公路运输。巴西全国公路里程达到1596683公里,分别隶属于联邦、州和地方,其比例分别为4.6%、15.2%和80.2%。全国硬化的路面比例仅为13%左右,87%的路面为非硬化路面,路面狭窄、沟堑较多,塞车、拥堵、交货时间不能得到保证、交货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铁路是巴西的第二大运输方式,有28875公里的铁路在运营,铁路主要是货运,25%的货运周转量是铁路运输,其中一半的铁路集中在东南部的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地区。铁路沿线散居着大量居民,火车运行速度得不到保证。

巴西处于热带雨林地区,内河航道较多,内河航道共2.8万公里,有

1.5万公里经过工程治理可以投入使用。每年货运量达到2500万吨,主要是农产品和矿产品、建筑材料和化肥。但由于缺乏对内河航道的疏浚,造成内河运输潜力未能完全发挥出来。

地理及文化差距:巴西地处南美洲大西洋沿岸、天然资源丰富,面积广阔,人口较多,是拉美具有经济实力和超级影响力的国家之一。根据巴西外贸局(SECEX)公布的数据,2014年1月至8月,巴西向中国出口的总货值达317亿美元,其中大豆、肉类、石油、铁矿和石油占出口总额的83.7%。2014年上半年,中国进口的大豆中89%都来自巴

西,而2013年中国进口巴西大豆只占全部进口量的50%。这说明中国与巴西贸易前景很好。

综合上述两种分析法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物流企业进行境外投资,相对其他国家与地区阻碍小且收益大的国家是巴西,新加坡与中国香港同样适合物流企业去投资,比较不适合的有印度和日本。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19451/836442694457.html

更多阅读

母婴行业发展趋势 母婴行业未分完的蛋糕

母婴行业未分完的蛋糕现在被低估的行业是什么?答案是母婴,现在投资做什么?股票?基金?黄金?这些都是热门类,越是热门越是风险大,然而母婴行业在国内市场还是一个悄然膨大的产业,那是为什么呢?从人口分析来看,我国有2.000万人怀孕,2,000万个新

物流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物流教育的发展趋势

根据国内个物流业以及物流学科的发展趋势,未来物流教育将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1.物流教育思想的现代化趋势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急剧变革,教育思想和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努力创新,用符合时代发展

京东物流配送模式分析 我国物流企业的成长模式分析

「摘 要」目前物流企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有物流企业并购、物流企业联盟和物流 企业 连锁三种,文章结合我国物流产业现状的模式,分析连锁相对于其他模式的比较优势,得出连锁经营是最适合的发展模式,并为物流连锁的发展提出几点意见。   

物流行业业务模式创新 四个行业的模式流变

  □凌福娟   在中国,企业发展的壮大、由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延伸的过程中,其每一次升级,无不伴随着商业模式的摸索和创新,而每一次主流模式的更新换代,也推动了行业向更高级别演进。回首2000-2008年,我们截取了房地产、传统制造、门

gis在物流行业的应用 GIS在供气管网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GIS在燃气公司供气管网管理中的作用,分析了目前的应用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进行了探讨,对燃气公司燃气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做了设想。【关键词】 GIS  供气 管网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

声明:《物流行业pest分析 物流行业的pest分析与国别冷热法分析》为网友赏你奔雷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