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先给大家出一道谜题:
一位公安局长正在路边和一个男子讲话,这时突然跑过来一个小孩,很着急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
站在一旁的男子疑惑地问道:这孩子是你什么人?
公安局长说:他是我儿子。
那么问题来了,请问吵架的两个人跟公安局长究竟有什么关系?
估计有人要想不明白了。别急,因为在100人的试验中,就有98人没答上来,而回答最迅速的也不是逻辑缜密的成年人,而是一个小孩,他听完很快回答:“局长是女的,吵架的一个是局长的爸爸,一个是局长儿子的爸爸,也就是她老公。”
这下你恍然大悟了,但是又有了一个新问题:为什么成年人的逻辑能力还不如一个孩子?
这是因为我们习惯用自己的经验形成一套刻板的认知。
比如一开始就认定公安局长是个男的,从男局长这个心理定势去推想,自然找不到答案,而小孩没有这种思维的限制,一下子就找到了正确答案。
这其实就是“惯性思维”里的“代表性法则”。
▲惯性思维,一叶障目
而我们的惯性思维其实还受以下两种经验法则的影响。
其一,可利用性法则。
我们会根据自己的所见、经历来判断事件的可能性,但判断结果却往往与事实不符。举个例子,很多人因为看到飞机事故而认为其不安全,但实际上飞机比任何交通工具都安全。
其二,定锚和调整法则。
我们会对一件自己并不了解的事物有先入为主的思维,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也是我们看偶像剧的逻辑。
然而,惯性思维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让我们沿着习惯的轨迹产生失败的决策,而是在于我们身陷惯性思维之中,却不自知也不反思。
就像经营企业,很多老板以为自己强调的是结果导向,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做的却是方法导向。
那么我们该怎么样“绕开”这些思维陷阱?
第一种,改变思维,试着“从根本到方法”倒过来思考(就像阿里人提出倒立思考一样)。
过去大家改良产品,按照惯性思维,可能更多是盯着产品本身,却很少去重新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
比如布娃娃的改良。当初很多生产布娃娃的公司想要突破当时的销量,但大部分人的做法是让布娃娃变得更精致。
但有一家公司却回过头来重新思考了“用户为什么需要布娃娃”这个问题,发现小女孩之所以会喜欢布娃娃,并不是因为娃娃好看,而是想看到长大之后的自己。
于是,这家公司做出了创新,发明了以成人女性为样式的布娃娃,也就是现在广受欢迎的芭比娃娃,成功用倒过来思考的方式逆袭。
▲《爱丽丝梦游仙境2》丨疯帽子的家人在女王决战日消失,疯帽子和爱丽丝都认为他们去世了,其实他们是被红皇后囚禁了
第二种,跳出环境,置身于目标人群的“生活场景”。
很多时候,我们的惯性思维会让我们顺理成章地生活在某个固定的环境,比如:招聘时,你下意识要找的是人才市场或者各大招聘网站。
但以下这几位管理者却“跳出”了这固定环境,让自己置身到招聘人才的“生活场景”。
比如企业想要招个牛逼的程序员,聪明的老总就自己开车打着滴滴载人的名号,跑到牛逼的科技公司楼下载客,借机挖角。
还比如,有的管理者选择跟那家科技公司附近的商店合作,在他们的餐厅推出高级程序猿套餐,只要高级程序猿带上名片,便可享受1元吃大餐的优惠。这样一来,收集了大量有效名片,以便慢慢进行电话挖角。
第三种,颠覆创新主体,让客户替我们现实创新。
你们知道阿里最大的创新主体是谁吗?不是阿里员工,而是成千上万的卖家。
阿里很明白卖家都特别想在他们的店铺里头挂上一个淘宝导师的勋章,因为有了这么个勋章,消费者自然更信任。
精明的阿里想出了一招,叫以物易物。简单点说就是,阿里可以把勋章给你,但是卖家要用好东西来换。好东西就是卖家过去一年最有创意的销售玩法的PPT总结。
只要卖家提供了这些PPT,并能在众多卖家中入选前五十或者前一百,那么勋章就归这个卖家了。
这样一来,阿里不动一兵一卒就收获了成千上万个“有图有真相”的营销创新玩法。
你看,当你在劳心劳力的时候,别人却能坐享其成,甚至效益比你还好。
惯性思维潜伏在每一个人的身边,甚至有人深陷其中却浑然不知,正如爱迪生所说:“人们只看到他们准备看到的”。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