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政府腐败不堪,中国被列强肆意欺负,一大批仁人志士站起来进行暴力革命进行反抗。作为北方的团练组织,义和团起初喊出“反清复明”口号,驱除满清政府统治。
而此后不久,孙中山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之一便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成为“反清复明”的另一个版本,是指推翻清朝专制统治,重新建立文明的中国。
1644年,朱明王朝覆灭后,中华大地被满清狄夷入主,昔日的藩属国,日本、朝鲜对满清不屑一顾,尤其是朝鲜对于曾经的家奴,翻身做主人,内心极度不适应,民间不断有“反清复明”的活动,期待回复汉室,恢复华夏正统。
国父孙中山正是借助这一的民国心态,在1905年面对满目疮痍的中国,喊出如此口号,不久之后,孙中山认为这个“驱除鞑虏”的口号,有民族复仇的意思,就进行了制止,将口号改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
1911年底,孙中山宣布'五族共和',又制定《临时约法》宣告:中国之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彻底放弃了'驱除鞑虏'口号。从此以后,'驱除鞑虏'口号不再出现于革命派的言论之中。
然而,对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一口号,最早则是出自朱元璋之口。元末,农民起义四起,作为低等的汉人,不堪蒙元王朝的欺压,终于揭竿而起。
经过几年的战争,中国南方地区被朱元璋控制,此时,朱元璋萌生要统一中国之信念,开始“北伐战争”,在临行前,朱元璋发布讨元檄文,在文章中,朱元璋首次提出了“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观点。估计,这是“反清复明”的最早版本,此时,应该叫“反元复宋”。
檄文说,蒙元夷狄本应该居在中国外,朝奉中国,但是蒙元违反纲常,居然敢入主中国,其结果就是四海藩属国不服,而且还出现乱伦的现象,诸如,弟弟娶了哥哥的妻子,儿子娶了父亲的小妾,臣子杀了君主等等。还提出了“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
文中,朱元璋霸气凌然,激奋人心。在这种檄文的号召下,蒙元王朝不堪一击,被强大的朱明王朝击败,退后蒙古草原。
下面我们看看朱元璋北伐檄文写了啥?(文/慕枫歌歌)
附:朱元璋北伐檄文
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夷入主中国,四海以内,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彼时君明臣良,足以纲维天下,然达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叹。自是以后,元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有如大德废长立幼,泰定以臣弑君,天历以弟鸠兄,至于弟收兄妻,子征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礼仪者御世之大防,其所为如彼,岂可为训于天下后世哉!
及其后嗣沉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专权,宪台抱怨,有司毒虐,于是人心离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虽因人事所致,实乃天厌其德而弃之之时也。古云:“胡虏无百年之运,验之今日,信乎不谬。
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今一纪于兹,未闻有治世安民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处于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闵。
方今河、洛、关、陕,虽有数雄: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假元号以济私,恃有众以要君,凭陵跋扈,遥制朝权,此河洛之徒也;或众少力微,阻兵据险,贿诱名爵,志在养力,以俟衅隙,此关陕之人也。二者其始皆以捕妖人为名,乃得兵权。及妖人已灭,兵权已得,志骄气盈,无复尊主庇民之意,互相吞噬,反为生民之巨害,皆非华夏之主也。
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率师渡江,居金陵形式之地,得长江天堑之险,今十有三年。西抵巴蜀,东连沧海,南控闽越,湖、湘、汉、丐,两淮、徐、邳,皆入版图,奄及南方,尽为我有。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执矢,目视我中原之民,久无所主,深用疚心。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胡虏,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虑民人未知,反为我仇,絜家北走,陷溺犹深,故先逾告:兵至,民人勿避。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污膻腥,生民扰扰,故率群雄奋力廓清,志在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尔民等其体之。
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故兹告谕,想宜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