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中国的豆豉,日本也曾称纳豆为“豉”,平城京出土的木简中也有“豉”宇。由于豆豉在僧家寺院的纳所制造后放入瓮桶贮藏,后由禅僧从中国传播到日本寺庙,所以纳豆首先在寺庙得到发展,是以亦称“唐纳豆”或“咸纳豆”。随后依当地环境发展出纳豆。
在日本更基于各地区特色,传承出诸如大龙寺纳豆、大德寺纳豆、一休纳豆、大福寺的滨名纳豆、悟真寺的八桥纳豆等等地方特产。
爱吃的人很爱吃,讨厌纳豆的人很讨厌。那么今天,先来带大家八一八纳豆的制作工艺。
镜头1,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日本的农村。勤劳淳朴的日本人民都会从山上砍下柴火,炉灶上煮黄豆。(镜头推进,对,对准柴火)。而坊间流传着,做纳豆花心思的程度不同,做成的纳豆成品的味道会不同的传说。
镜头2,镜头继续往灶台推进,古老的灶台一口深锅,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用一个可以放在深锅里的盖子,小火慢煮。用木柴的大小来调整火大小。
镜头3,趁黄豆没有凉下来,赶紧将豆子舀出。不同的匠人有着不同的手艺,时间的掌握也非常重要。
镜头4,然后不停地搅拌黄豆,把水分控干。将煮熟的豆子的多余水分和外面空气充分接触从而挥发掉。
镜头5,将稻草包用热水洗干净。(估计是为了消毒吧)用热水冲洗,用发后的稻草编织稻包。
镜头6,将煮熟的豆子塞进到草包。合理的分量将会让稻草里的芽孢杆菌使纳豆容易滋生发酵。每个一都是纯手工作业,纯天然不添加防腐剂不加转基因吃了放心不要299不要199只要99。。。(画外音:娜娜你够了!!)
镜头7,仔细再仔细地将形状包好,是制作均一且好吃的纳豆的必备程序。就像仔细地握着自己的爱情~(画外音:不要煽情!!)
镜头8,再用报纸裹好,放好。纳豆菌发酵繁殖需要35℃——40℃左右的温度。让纳豆在房间里安静地熟睡吧!!
镜头9,大概一周左右,纳豆菌已育成。纳豆菌表面是白色的。感觉过程跟腐乳很类似啊。但为啥娜娜就不爱吃纳豆爱吃腐乳呢。
镜头10,从稻草包里取出纳豆。现在这个状态看起来像是一般出售的状态,但其实到被风干的状态还需要些许处理过程。
镜头11,天然纳豆制成啦。弥漫在操作间里,是难以形容的纳豆特有的好气味。从嗅觉和味觉两方各面确保发酵程度。
镜头12,在纳豆里洒盐。加盐要考虑温度、湿度和季节~
镜头13,混合。天然盐含有微量元素,是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制作完成的味道如此鲜美也是因为有这些成分。
镜头14,在托盘上大约放4碗的样子。
镜头15,面粉。多撒面粉。是让纳豆保持大小一致和干燥的秘诀。
镜头16,认真仔细地撒上糯米粉,混合时避免纳豆破碎。
镜头17,日光下晾晒。豆类变硬。你可以看到每一粒纳豆都均匀裹有米粉。
镜头18,在被阳光下晒,山风吹来尽快使其干燥。当西边的天空有乌云的时候就要尽快收进屋。千万不要被雨淋湿。而晒干之后,就可以成为出现在人们餐桌上的纳豆了。
最后,日本人在吃纳豆的时候,都会和生鸡蛋一起充分搅拌,混米饭吃。就是一个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