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高血压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病因有三:恼怒忧思或长期精神紧张,可致肝气郁结,肝火上炎,风阳上扰;恣食肥甘或饮酒过度,脾胃损伤,脾失健运火灼津液而成痰,痰浊内生,挟肝风上扰清窍;劳伤过度或年老肾虚,肝失所养,肝阴不足,肝阳偏亢,上扰清窍。上述原因相互作用,使人体阴阳失调而导致高血压。
(一)
原发性高血压也称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及其引发的心、脑及肾等损害。
本病祖国医学归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中医认为高血压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病因有三:恼怒忧思或长期精神紧张,可致肝气郁结,肝火上炎,风阳上扰;恣食肥甘或饮酒过度,脾胃损伤,脾失健运火灼津液而成痰,痰浊内生,挟肝风上扰清窍;劳伤过度或年老肾虚,肝失所养,肝阴不足,肝阳偏亢,上扰清窍。上述原因相互作用,使人体阴阳失调而导致高血压。
【辩证】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临床以头晕、头痛为其主要表现。肝阳上亢伴有面红耳赤,烦躁易怒;阴虚阳亢见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痰湿雍盛则见头痛而重,胸脘痞满,食欲缺乏,呕吐痰涎。
【治则】平肝潜阳,补肾益肝,去痰化浊。
【主穴】足三里、绝骨穴、曲池。
【配穴】 肝阳上亢配肝俞、太冲、行间;阴虚阳亢配太溪穴、三阴交;痰湿配内关、丰隆;头痛、晕配行间、阳陵泉、太阳。
【灸法】温和灸,每次3~5穴,每日1次,10天1个疗程。也可以着肤灸。
(二)马氏温灸法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高于正常。本病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可能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在发病中占主导地位,而肾脏、内分泌系统、电解质等则参与了发病的过程。判断高血压以舒张压(低压)为主要依据。一般认为,连续两天测得舒张压在 13.3kPa ( 100mmHg )以上者,可确定为高血压(要排除是其他疾病引起的症状性高血压)。
正常人的收缩压随军年龄而增高,40 岁以下,收缩压不超过18.7kPa ( 140mmHg ) , 以后年龄每增长10 岁,收缩压可增高1.33kPa (10mmHg )。
(一)治 疗
一般可按高血压及半身不遂,关节炎常规灸法灸治。
高血压、半身不遂及关节炎常规灸法
注: 1. 高、低血压、半身不遂、关节炎等均可按此法灸治。
2. 高血压患者,在 1 ~ 7 日穴灸 4 个循环后再开始灸第 8 日的穴。灸百会、痖门,对降血压及减轻头晕头痛等均有良效,然灸之过早、会因经脉未通,艾火不能流行,聚于头部而致头晕等症加重,故宜先灸通中下部的穴道,再加灸头部穴。
3. 以上穴循环灸至愈,每日灸脐 30 分钟。
由肾脏病引起的高血压,或高血压兼肾脏病者,常小便不正常,腰痛,眼睑及下肢浮肿。可先循环灸以下穴(每日灸脐 30 分钟),俟肾脏病症好转后,再将下列三组穴与前述高血压常规灸穴合用。
(三)高血压典型病例介绍
例 1 :马××,男性,住6018 部队。
( 1 )病史及症状:1962 年7月来信云:患高血压已 5 年,1 年前血压一般为24.0 ~20.0/16.0 ~12.7kPa ( 180 ~150/120 ~95mmHg ),屡治不效,今年经治疗,血压近来稳定在20.0/13.3kPa ( 150/100 mmHg ),但仍然头晕、头痛、从早晨持续到晚间,看文件,写材料则加重,食欲不振,失眠,每天平均只能睡5 个小时。
( 2 )治疗:经函授灸法,于1962 年 7 月 11 日开始自灸: 1 日,中脘、足三里各 30 分钟; 2 日,环跳、阳陵泉各 25 分钟; 3 日,风市、申脉各 25 分钟; 4 日,肩髃、曲池各 25 分钟; 5 日,风池、悬钟各 25 分钟; 6 日,腰阳关、委中各 30 分钟。以上 6 日穴循环灸,每日灸脐 30 分钟。灸 3 周后,血压降至 17.3/12.0 kPa ( 130/90 mmHg ) , 食欲大增,每日能睡 6 小时,头晕、痛减轻。嘱加两日穴; 1 日,百会、痖门各 20 分钟,合谷 25 分钟; 2 日,囟会、列缺、丰降各 20 分钟,与前穴循环灸;灸至 4 周后,血压下降至 16.0/10.7 kPa ( 120/80 mmHg ) , 头痛又有减轻,头晕止,每日睡眠 9 个小时,体重经未灸时增加 4 千克;灸至月半,血压降至 14.7/9.33 kPa ( 110/70 mmHg ),诸症皆愈。
次年接患者来信,知其病未复发。
例 2 :邢××,男性,61 岁,住天津市和平区兰州道。1963 年12 月 9 日初诊。
( 1 )病史及症状:5 年前患高血压,彼时血压最高达 30.7/18.7 kPa ( 230/140 mmHg ); 4 个月前测血压为 22.0/16.0 kPa ( 165/120 mmHg ) . 现症:头晕,失眠,乏力,畏冷食,左胁疼,矢气多,大便时干时溏。检查:身柱及四肢内外侧穴有压痛,胃脘及脐周触之硬,有触痛。
( 2 )治疗:授予灸法,由温灸爱好者,佟××施灸,先治肠胃积滞:1 日,中脘、足三里各30 分钟; 2 日,期门30 分钟,太冲 20 分钟; 3 日,天枢 30 分钟,下脘 60 分钟; 4 日,章门 30 分钟,气海 60 分钟; 5 日,膈俞25 分钟,膻中、巨阙各30 分钟; 6 日,脾俞、三阴交各 25 分钟。以上 6 日穴循环灸,每日灸脐 30 分钟。灸 2 个月后,大便已正常,左胁已不痛,腹部无不舒,食欲增,身上长劲,原先去某处办事,途中要歇息 3 次,现一次不歇。嘱加灸高血压常规灸法中的前 7 日穴:灸至近 3 个月,测血压 22.7/9.33 kPa ( 170/70 mmHg ),进食、睡眠均好,干活不感觉累,但时间长则还是头晕;灸至半年,血压持续稳定在 21.3 ~20.0/10.7 ~9.33 kPa ( 160 ~ 150/80 ~ 70 mmHg ),行走轻快,劳累时亦无头晕等症状。
例 3 :吴××,女性,53 岁,住天津市南开区。1960 年10 月20 日初诊。
( 1 )病史及症状: 1959 年 2 月出现左侧头痛,眩晕甚为严重,每日卧床不愿动。当时送往南开医院,测血压收缩压为 32.0 kPa ( 240 mmHg )(低压未能记忆),经治疗 8 天,无效而出院。 1960 年 2 月因血压甚高又住天津第二中心医院,仍治疗无效。至来诊时已卧床 1 年另 8 个月。现症:头晕,头痛,不愿睁眼,不愿说话,吃饭时坐起,吃完须赶紧卧床:耳鸣,失眠,心悸,盗汗,感觉胃内烧灼且有硬物者闷其中,咀嚼食物亦感乏力,故进食少:腰痛。
( 2 )治疗:嘱先灸以下 4 日穴: 1 日,中脘、足三里各 30 分钟; 2 日,期门 30 分钟,太冲 20 分钟; 3 日,下脘,丰隆各 30 分钟; 4 日,悬钟、三阴交各 25 分钟,循环灸每日灸脐 30 分钟。
10 月 26 日,已灸 6 天,觉腹部舒展,胃肠蠕动增多,已有食欲,但仅无力咀嚼,头部有时仍感轻度晕、痛。嘱加 3 日穴与前穴循环灸; 1 日,曲池 30 分钟,关元 60 分钟; 2 日,神门 25 分钟,脐 60 分钟; 3 日,劳宫 30 分钟,中极 60 分钟。以后又增加 5 日穴: 1 日,巨阙 30 分钟,气海 60 分钟,合谷 25 分钟; 2 日,阴陵泉、照海各 25 分钟; 3 日,手三里、合谷各 25 分钟; 4 日,颊车 20 分钟,曲池 25 分钟,关元 60 分钟; 5 日,风池、委中、昆仑各 20 分钟。
12 月 7 日,已能坐起 20 分钟,吃饭时已觉上牙有力,下牙仍力弱。
1961 年 1 月 30 日,已能在床上爬行,头晕、心悸止,睡眠好,其余诸症均大为减轻,但近半个月来爱笑而不能自制。嘱加灸 1 日,大陵、列缺各 25 分钟; 2 日,肝俞、冲阳各 25 分钟。
2 月 11 日,自笑症状愈。
2 月 24 日,嘱停用以前的灸法,按“高血压常规灸法”继续灸(未灸第 8 日穴)。
3 月 8 日,已能下地活动。
9 月 2 日,已能常在院中坐,诸症愈,只是身体还弱。
1962 年 5 月 12 日随访,知己能随意外出活动,病未复发。
(三)临床体会
温灸治疗高血压效果良好。部分患者灸后血压逐渐稳定以至恢复正常。部分重症患者,血压在灸后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仍不正常,然头晕、头痛,腿软,失眠等等症状的改善会是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