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古代羌人向南迁徙的一个支系。纳西这一族名来源于古代髦人的一个部落名。汉代文献中的"牦牛夷"和"摩沙夷",就是纳西族的先民。
纳西族的风俗
因地域不同纳西族也有不同的自称,如"纳西"、"纳"、"纳汝"、"纳日"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定名为纳西。纳西族人在自己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产生于公元7世纪的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用东巴文书写的东巴教经典的《东巴经》,是研究纳西族社会发展历史的珍贵资料。纳西族人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种植水稻、玉米、土豆、麦、豆类和棉、麻等。金沙江两岸是林区;玉龙山区植物种类多,被誉为植物宝库。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
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纳西族是个极重信用且讲义气的民族,一般不计较客人因无知而产生的过失,但很看重平等与信用 ,所以在与他们交往时有什么要求最好能直接说明,不可欺瞒哄骗。
勤劳节俭的纳西人,喜欢喝酒、饮浓茶,爱吃酸、辣,甜味的食品。泸沽湖摩梭人,男女均爱吸份未状的"兰花烟",吃自制的带酸味的"棱里玛酒"。主妇在每年杀年猪后,要赶做储存腌肉。丽江的火腿粑粑、宁菠的琵琶肉,沪估湖地区的酸鱼和鱼干,都味美可口,是纳西人待客或馈赠亲友的佳品.
在会客和饮食场合要注意坐姿端正,忌高声喧哗、猜拳行令、说粗话,不要踩踏饭桌横档,在有老 人的场合,不可高跷二郎腿。当主人敬烟酒、盛饭时,宜用双手相接,并表谢意。
吃饭时忌敲碗筷,忌翻菜,忌接连不断地夹菜。一般夹菜时要招呼旁人一起动筷,夹一次,停一会 ,待上一口下烟后再夹第二箸。鸡头应让年长者享用,鸡爪不能给小孩吃(纳西族认为吃鸡爪的小孩将来写字手会发抖)。 主人盛饭时,要主动提出自己需要的饭量,不要在碗底留剩饭。如果坐"二人凳",起立时要关照 旁人坐好,防止旁人翻翘跌倒,有碍观瞻,也会造成伤痛。共同进餐时,若已经吃完饭,最好陪旁人一会。若想提前离席,要招呼别人"慢请"。
进纳西人家时,不可打主人家的狗,不可当着主人或客人的面打骂小孩,不要主动进入老人和女人卧室。在泸沽湖地区,不得随意进入姑娘的"花楼",不要询问"阿夏"的情况。不得在家中唱情 歌,吹口哨(认为会招引鬼魂)。公公不得进入媳妇的卧室。傍晚不扫地,客人在座不准扫地。不 得在客人离去时马上关门,应送客人至大门外。不宜在大庭广众晾晒女性内衣裤,不可将裤子、裙子晾晒在主人进出的通道上方。
在纳西族地区你不必因为一句随口而出的邀请便贸然进入婚宴,亦不能因为主人的"谢绝"而错过吊丧的机会。因为对纳西族来说,灾难和悲哀时刻得到的帮助将是友情最可靠的基础,甚至可以消除平时的积怨。反之,如果你只知在喜庆时道喜,不知在悲痛时慰问,将被看做是虚假的或一般的朋友。
纳西族的风俗走婚- 纳西族的风俗
更多阅读
纳西族的走婚 彝族有走婚制吗
纳西族的走婚纳西族是仍有母系氏族的痕迹的民族。由于这里海拔在2000——3000米,所以紫外线比较强烈。人都长得黑,所以当地人以黑为美,以胖为贵。男士称胖金哥,女士称胖金妹。在这里男人是不做活的,主要是学习琴棋书画,提笼架鸟和在家教育
泸沽湖畔:摩梭族走婚风情篝火晚会之一
在川滇交界的泸沽湖畔,居住着三万余的摩梭族人,至今仍然完整而系统的保持着古老的“母系氏族社会”生活形态,恪守着“男不娶,女不嫁,双方各自居母家的”“走婚”习俗,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东方女儿国”人文历史历史奇观。摩梭居民的的格
探秘摩梭族神秘的走婚习俗(图)
云南摩梭族的女子永远有他的传奇和神秘,奇特的婚俗永远是故事的来源。在泸沽湖边转来转去,碰到不少摩梭族女子,我对她们也是十分的好奇。她们爽朗朴实好客,但穿着民族服装,全都捂得严严实实的,难得一见真面目,更显得这些走婚族的神秘哈。
走婚系列1——思妍亲历探秘:走婚是滥交、群居、性自由吗
摩梭母系大家庭兄弟姐妹几十年同住,姐妹兄弟情甚至胜过“夫妻”情。勤劳朴实的老祖母摩梭情人节阿夏们相会(农历7月25日的转山转海节是摩梭的情人节)走婚顾名思义是两性走访婚姻,男性在深夜走进女方家的花楼,天亮之前又离开花楼。相
走婚 走婚 走婚-简介,走婚-相关影响
走婚是“母系”家庭中重要组成部分。成年男子“走婚”是一个传宗接代繁衍后裔的途径,只是不同于其他民族夫妇长年生活在一起。他们是日暮而聚,晨晓而归,暮来晨去。摩梭人走婚有两种方式:一种叫“阿注”定居婚;一种叫“阿夏”异居婚。不管